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价值:在消解与重构之间——《赵氏孤儿》的当代改编及其文化解读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伟 都文伟 《南大戏剧论丛》 CSSCI 2017年第1期51-62,共12页
《赵氏孤儿》在新世纪出现了众多的改编版本,如戏曲的豫剧版和越剧版,话剧的林兆华版和田沁鑫版,影视的陈凯歌版和阎建钢版,以及国外的英国皇家莎剧团版与韩国的明洞剧场版。同一时代出现如此多的改编本耐人寻味。和以前的各种版本之主... 《赵氏孤儿》在新世纪出现了众多的改编版本,如戏曲的豫剧版和越剧版,话剧的林兆华版和田沁鑫版,影视的陈凯歌版和阎建钢版,以及国外的英国皇家莎剧团版与韩国的明洞剧场版。同一时代出现如此多的改编本耐人寻味。和以前的各种版本之主题对元杂剧忠义与复仇的继承性相比,新世纪的这些新版本表现出颇为不同的倾向,折射出当代文化思潮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赵氏孤儿》的当代改编所要回应的核心问题是传统忠义观念在现代的取舍,以及与此相关的是否复仇问题与生命价值问题。两种戏曲版坚定维护传统价值,恪守忠义,坚持复仇,电视版将这一主题发挥到了极致;而两种话剧版则反思传统价值,解构复仇主题,陈凯歌的电影版亦是如此,但价值取舍各有不同;英国皇家莎剧团与韩国明洞剧场则从世俗人性与生命价值的角度对忠义与复仇进行解读,有独特的参考价值。这些版本既对比鲜明,又各有特色,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中国文化走出中世纪、迈向现代文明的艰难步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 忠义叙事 当代改编 文化解读
下载PDF
“静物”有声?——论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的声音美学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洁 都文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3期111-116,共6页
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由轮船汽笛声、江水翻滚声、拆迁敲击声构成主导音响,暗示漂泊、流浪的主题;通过人物极其精简的台词、几近空白的沉默,完成极度克制的艺术表达;山西话、四川话、普通话的混杂,呈现了生活的原生态,成为私人话语权... 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由轮船汽笛声、江水翻滚声、拆迁敲击声构成主导音响,暗示漂泊、流浪的主题;通过人物极其精简的台词、几近空白的沉默,完成极度克制的艺术表达;山西话、四川话、普通话的混杂,呈现了生活的原生态,成为私人话语权的符号;原创主题音乐以及作为场景音乐的流行歌曲,抒发人物情感,揭示主题思想。细腻精准的声音元素与内涵丰富的画面场景巧妙配置,成就了《三峡好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好人》 声音元素 音响 人声 音乐
下载PDF
重写上海:大陆、香港和台湾电影中的沪语 被引量:5
3
作者 都文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7,共5页
上海电影和有关上海的电影将上海的文化影响带到全球,解读(重读)和书写(重写)上海成为文化研究领域的热点。上海话与普通话或其他方言在电影中的巧妙运用全面展示了在国家、公共领域和所谓的历史客观文化的深层结构里存在着的那种地方... 上海电影和有关上海的电影将上海的文化影响带到全球,解读(重读)和书写(重写)上海成为文化研究领域的热点。上海话与普通话或其他方言在电影中的巧妙运用全面展示了在国家、公共领域和所谓的历史客观文化的深层结构里存在着的那种地方性的、私人化的、原初自发的主观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等级 上海方言 历史客观文化 主观文化 中国 台湾省 香港
下载PDF
洋人身披黄马褂——论美国自编自演的第一部中国剧的文化内涵与舞台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都文伟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3-51,共9页
美国人从 1 9世纪中叶开始 ,通过华人在大都市唐人街演出 ,对中国传统戏曲有了舞台感性的认识 .进入 2 0世纪后 ,他们开始在自己的舞台上搬演了中国传统戏剧 ,并在他们自己的戏剧里运用中国戏曲的内容与手法 ,自编自演了中国剧 黄马褂... 美国人从 1 9世纪中叶开始 ,通过华人在大都市唐人街演出 ,对中国传统戏曲有了舞台感性的认识 .进入 2 0世纪后 ,他们开始在自己的舞台上搬演了中国传统戏剧 ,并在他们自己的戏剧里运用中国戏曲的内容与手法 ,自编自演了中国剧 黄马褂 .本文将试图全面讨论该剧的中西文化内涵 ,并论述该剧的演出在西方舞台史上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出 舞台 中国传统戏曲 中国戏曲 戏剧 感性 中西文化 大都市 美国人 人身
下载PDF
漫步百老汇
5
作者 都文伟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9-20,共2页
在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纽约时,经常去百老汇看戏。当时,我正在做有关中美戏剧交流的学术研究,每星期至少有一两次去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的图书馆。有时,白天在图书馆里看书,晚上就会去附近的戏院看一场戏。尽管票价昂贵,自己还是个学... 在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纽约时,经常去百老汇看戏。当时,我正在做有关中美戏剧交流的学术研究,每星期至少有一两次去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的图书馆。有时,白天在图书馆里看书,晚上就会去附近的戏院看一场戏。尽管票价昂贵,自己还是个学生,没什么收入,但出于对戏剧的爱好,我舍得花钱看各种各样的戏。每次观剧后,我总小心翼翼地把说明书和戏票保存好。后来到纽约北郊的一所大学里任教,还不时坐火车或开车去百老汇看戏,久而久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老汇 戏剧交流 八十年代 学术研究 艺术中心 图书馆 说明书
下载PDF
从淮剧的5次变法到大都市戏剧文化——兼论罗怀臻与都市新淮剧 被引量:3
6
作者 谢柏梁 都文伟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6-134,共9页
从地方戏曲都市化 ,都市戏剧现代化以及上海大都市戏剧文化的整体建树等层面上来看 ,淮剧的 5次变法 ,都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 上海 淮剧 都市化 可持续发展 艺术创新
原文传递
关于梅兰芳表演美学的讨论--“梅兰芳表演艺术对当代世界戏剧进程的影响”论坛纪要(下) 被引量:1
7
作者 邹元江 都文伟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13,共10页
五、提问、对话、讨论都文伟(美国凡萨大学教授,CHINOPERL会长):好的。很高兴,邹老师的报告很精彩!我们现在开始互动。我刚才已经把参会人员的名单发了两次,你们都可以看到,也可以下载。刚才邹老师讲到梅兰芳访问苏联时,我把参加我们今... 五、提问、对话、讨论都文伟(美国凡萨大学教授,CHINOPERL会长):好的。很高兴,邹老师的报告很精彩!我们现在开始互动。我刚才已经把参会人员的名单发了两次,你们都可以看到,也可以下载。刚才邹老师讲到梅兰芳访问苏联时,我把参加我们今天这次会议的荷兰李湛教授最近写的已发表的英文文章已传上去了,我简单说一下这篇文章。1935年梅兰芳访苏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苏联对外文化委员会开了一个座谈会,就是一些名人,有搞戏剧的、搞电影的、搞音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英文文章 表演艺术 大学教授
原文传递
《蝴蝶君》中的《蝴蝶恋》:中国戏曲域外传播的新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都文伟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7-147,164,共12页
美国剧作家黄哲伦的《蝴蝶君》,在1988年版本和2017年版本中呈现了有意味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是这两个版本的同一作者与两个导演都有意识地运用中国戏曲的舞台理念来推进剧情的发展,使舞台营造出布莱希特式的氛围。不同点在于,198... 美国剧作家黄哲伦的《蝴蝶君》,在1988年版本和2017年版本中呈现了有意味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是这两个版本的同一作者与两个导演都有意识地运用中国戏曲的舞台理念来推进剧情的发展,使舞台营造出布莱希特式的氛围。不同点在于,1988年的版本中呈现的短暂的戏曲武打场面没有明显的故事内容,只是象征性地体现了角色性格的另一面,而2017年的版本有意识地用了四段中国戏曲与舞蹈的演出片段,在内容上切合《蝴蝶君》故事的主题,强化了原故事的逻辑性,加深观众的听觉与视觉印象。以《蝴蝶恋》指代的"梁祝"故事片段的演绎为2017年版的《蝴蝶君》开拓了新的寓意层面,其中所增添的中国戏曲故事与其他表演形式的艺术性和主题性的运用,揭示了戏曲域外传播的一种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老汇戏剧 中国戏曲 蝴蝶君 蝴蝶恋 黄哲伦
原文传递
英语文本中的中国戏曲 被引量:2
9
作者 都文伟 《中华戏曲》 1998年第0期211-229,共19页
中国戏曲走向西方世界有三个途径:一是中国戏曲到国外去演出;二是中西方戏剧界人士和学者用西文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戏曲;三是西方人在他们自己的舞台上搬演中国传统戏剧并在他们自己的戏剧里运用中国戏曲的内容与手法。本文属于第二途... 中国戏曲走向西方世界有三个途径:一是中国戏曲到国外去演出;二是中西方戏剧界人士和学者用西文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戏曲;三是西方人在他们自己的舞台上搬演中国传统戏剧并在他们自己的戏剧里运用中国戏曲的内容与手法。本文属于第二途径的范畴,评述英语文本中介绍、认识和研究中国戏曲的各个历史时期。英语是一个大语种,影响到世界上最广大的地区,其他西方语种中的经典都已被译成了英文,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了解英语文本介绍中国戏曲的情况就大致上了解了西文文本中认识中国戏曲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中国戏剧 英语世界 戏剧人物 舞台 戴维斯 文本 西方世界 赵氏孤儿 第三阶段
原文传递
梅兰芳在美国 被引量:1
10
作者 爱德华C.卡特 都文伟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共4页
本文是美国著名社会活动家爱德华·克拉克·卡特于1930年写的一篇《梅兰芳在美国》英文文章的译文。原文在总结当时美国主要报刊对梅兰芳访美演出评介的基础上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梅兰芳访美的意义。该文以前没有引起梅兰芳研... 本文是美国著名社会活动家爱德华·克拉克·卡特于1930年写的一篇《梅兰芳在美国》英文文章的译文。原文在总结当时美国主要报刊对梅兰芳访美演出评介的基础上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梅兰芳访美的意义。该文以前没有引起梅兰芳研究者的重视,译文旨在为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梅兰芳访美意义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戏曲域外传播 爱德华·克拉克·卡特 《太平洋事务》
原文传递
探索人性人格,审美人情人生——罗怀臻剧作的生命品格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柏梁 都文伟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4-83,共10页
关键词 上海 剧作家 罗怀臻 作品评论 美学品格 戏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