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道德绑架行为的伪善性和危害性 被引量:3
1
作者 都萧雅 王一帆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8-102,共5页
"道德绑架"现象近年来日益受到社会公众的热切关注。道德绑架行为大多发生在公共生活领域,它隐含了对被绑架者较高的道德期待,是对某一个体或群体的精神性强制。道德绑架行为的伪善性主要表现在:道德绑架者只说不做,只对他人... "道德绑架"现象近年来日益受到社会公众的热切关注。道德绑架行为大多发生在公共生活领域,它隐含了对被绑架者较高的道德期待,是对某一个体或群体的精神性强制。道德绑架行为的伪善性主要表现在:道德绑架者只说不做,只对他人布道,自己却不去做要求别人做到的道德行为;道德绑架者内心的道德愿望与其外部表露出来的行为不一致,往往口是心非;道德绑架者自以为是正义和善的化身,热衷于评价别人的行为,严以律人,宽以待己。道德绑架行为的伪善性与道德绑架者个人的道德经验密切相关,源于道德绑架者强调主观动机的善。道德绑架戕害了个体的道德自由和道德权利,模糊了社会生活中的善恶标准,破坏了社会的公序良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绑架 道德期待 伪善 自由意志
下载PDF
后学衡时期的民族国家伦理认同建构——以《思想与时代》同人的言说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都萧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137-145,148,共10页
《思想与时代》同人对民族国家伦理认同的建构处在维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的近代国际体系情境中,其希望建构的“民族国家共同体”是在政治民族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双重主导之下的,内含着国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两个层面,是“历史—文化共同体... 《思想与时代》同人对民族国家伦理认同的建构处在维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的近代国际体系情境中,其希望建构的“民族国家共同体”是在政治民族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双重主导之下的,内含着国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两个层面,是“历史—文化共同体”与“法律—政治共同体”的统一。《思想与时代》同人对于国族认同的建构以“中华民族(或中国民族)”概念为基础,主要通过对中华民族经历的历史事实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法律观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来阐释国族同一性,建构“历史—文化共同体”,以期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抗战,追求民族自决。《思想与时代》同人对于国家认同的建构则对外争主权,对内讲民权,着重建构的是一种“法律—政治共同体”,以期求得民族国家的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与时代》 学衡派 国家认同 民族主义
下载PDF
学衡派新人文主义之伦理自信及其当代价值
3
作者 方旭红 都萧雅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56-63,共8页
学衡派针对20世纪初中国伦理转型中存在的守旧式伦理自负和全盘西化式伦理自卑,提出了以新人文主义为核心的伦理建构途径,体现出了高度的伦理自信及其合理性。学衡派伦理自信主要表现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伦理建构方法自信,“以理... 学衡派针对20世纪初中国伦理转型中存在的守旧式伦理自负和全盘西化式伦理自卑,提出了以新人文主义为核心的伦理建构途径,体现出了高度的伦理自信及其合理性。学衡派伦理自信主要表现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伦理建构方法自信,“以理制欲”归本“中道”的人文价值自信,家国天下的伦理共同体情怀自信,“中庸”境界的伦理超越模式自信。学衡派以白璧德“中道”之人文主义精神融合发展了中国传统“中庸”伦理思想,坚持中西方伦理平等对话与融合发展的伦理自信,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建构提供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衡派 新人文主义 伦理自信
下载PDF
伦理学与美好生活——“2018中国伦理学大会”综述
4
作者 都萧雅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1-153,共3页
2018年12月15日至16日,'2018中国伦理学大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大会主题为'伦理学与美好生活',设有10个分论坛。一、美好生活的伦理学阐释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万俊人教授认为,美好生活是... 2018年12月15日至16日,'2018中国伦理学大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大会主题为'伦理学与美好生活',设有10个分论坛。一、美好生活的伦理学阐释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万俊人教授认为,美好生活是一个人生哲学和伦理学命题,每个人自身所接受的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 师范大学 孝文化 美好生活 道德文明 道德实践 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