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土典型坝系流域碳沉积特征及其源解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鄂馨卉
汪亚峰
+3 位作者
王林华
祝艳
冯棋
陈利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45-654,共10页
沉积物信息能够反映流域侵蚀环境变化,研究沉积物碳赋存规律对流域侵蚀过程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选取黄土高原典型坝系流域,通过土壤沉积剖面取样和室内测试分析,同时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坝地及沟道沉积土壤剖面的碳...
沉积物信息能够反映流域侵蚀环境变化,研究沉积物碳赋存规律对流域侵蚀过程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选取黄土高原典型坝系流域,通过土壤沉积剖面取样和室内测试分析,同时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坝地及沟道沉积土壤剖面的碳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解析。结果显示:(1)淤地坝沉积土壤总碳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2.80—14.76 g/kg和1.34—3.53 g/kg;沟道沉积土壤总碳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3.61—17.86 g/kg和1.52—5.04 g/kg。(2)淤地坝土壤总碳含量在土壤深度0—100 cm和350—500 cm区间波动较为平缓,100—350 cm波动较大;沟道0—200 cm土壤层总碳含量沉积变化较大,而200—390 cm土壤层变化平缓。淤地坝和沟道沉积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呈现降低趋势。(3)淤地坝有机碳同位素变化范围为-23.96‰—-22.09‰,整体上呈现表层土偏正,并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呈现偏负的趋势;沟道沉积土壤有机碳同位素变化范围为-27.04‰—-24.58‰,随土壤随深度增加呈现偏正的趋势。(4)羊圈沟坝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多来源于灌木(占96.80%),沟道表层土壤有机碳则多来自于灌木和草地(分别占62.05%、3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淤地坝
稳定碳同位素
碳来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降雨驱动下流域碳输移特征及其碳流失评估:以羊圈沟坝系流域为例
被引量:
8
2
作者
鄂馨卉
汪亚峰
+3 位作者
高扬
陈利顶
陈世博
陈维梁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264-3272,共9页
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坝系流域雨季碳沉降与径流碳输移过程的研究,探讨降雨径流过程对流域碳流失的驱动机制,并进一步评估流域碳侵蚀通量.结果表明,羊圈沟坝系流域湿、干季碳沉降月通量为3.33 kg·hm^(-2)、2.18 kg·hm^(-2),干...
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坝系流域雨季碳沉降与径流碳输移过程的研究,探讨降雨径流过程对流域碳流失的驱动机制,并进一步评估流域碳侵蚀通量.结果表明,羊圈沟坝系流域湿、干季碳沉降月通量为3.33 kg·hm^(-2)、2.18 kg·hm^(-2),干湿季碳沉降存在一定变化且对流域碳输出贡献较小.流域8月碳输出量为944.89 kg·km^(-2),其中DOC、DIC输出量分别占55.39%、44.61%;9月碳输出量为300.29 kg·km^(-2),DOC、DIC输出量分别占23.03%、79.97%,不同降雨强度径流的碳流失量不同,总体溶解性无机碳输出比重较大.羊圈沟小雨强降雨事件中径流溶解性碳输出量为156.98 kg·km^(-2),中等雨强降雨事件中径流碳输出284.60 kg·km^(-2);该流域雨季月均碳流失模数为1.89 kg·(km^2·mon)^(-1),经评估得出研究区域年碳流失模数为2.70kg·(k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碳输移
降雨径流
坝系流域
碳流失
原文传递
土壤侵蚀对陆地碳源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3
作者
冯棋
汪亚峰
+3 位作者
杨磊
王林华
鄂馨卉
陈利顶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05-1512,共8页
土壤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侵蚀作为重要的地表过程,每年导致大量陆地生态系统内碳发生迁移,显著改变碳在地表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植物初级生产力与土壤呼吸。然而,因欠缺对侵蚀与碳循环过程的了解、被侵蚀碳去向的不确...
土壤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侵蚀作为重要的地表过程,每年导致大量陆地生态系统内碳发生迁移,显著改变碳在地表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植物初级生产力与土壤呼吸。然而,因欠缺对侵蚀与碳循环过程的了解、被侵蚀碳去向的不确定性以及研究手段与所关注侵蚀过程的差异,目前土壤侵蚀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贡献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从侵蚀过程、迁移过程与沉积过程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土壤侵蚀过程中影响碳动态的主要机制及影响碳收支的主要环境因素,总结当前研究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方向。分析认为,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深入研究侵蚀过程中的碳动态,探讨多因素交互作用过程,明确合理的时间和空间研究尺度,对认识土壤侵蚀在碳源汇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汇
土壤侵蚀
碳迁移
沉积
全球变化
原文传递
题名
黄土典型坝系流域碳沉积特征及其源解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鄂馨卉
汪亚峰
王林华
祝艳
冯棋
陈利顶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45-65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27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6YFC0501602)。
文摘
沉积物信息能够反映流域侵蚀环境变化,研究沉积物碳赋存规律对流域侵蚀过程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选取黄土高原典型坝系流域,通过土壤沉积剖面取样和室内测试分析,同时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坝地及沟道沉积土壤剖面的碳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解析。结果显示:(1)淤地坝沉积土壤总碳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2.80—14.76 g/kg和1.34—3.53 g/kg;沟道沉积土壤总碳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3.61—17.86 g/kg和1.52—5.04 g/kg。(2)淤地坝土壤总碳含量在土壤深度0—100 cm和350—500 cm区间波动较为平缓,100—350 cm波动较大;沟道0—200 cm土壤层总碳含量沉积变化较大,而200—390 cm土壤层变化平缓。淤地坝和沟道沉积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呈现降低趋势。(3)淤地坝有机碳同位素变化范围为-23.96‰—-22.09‰,整体上呈现表层土偏正,并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呈现偏负的趋势;沟道沉积土壤有机碳同位素变化范围为-27.04‰—-24.58‰,随土壤随深度增加呈现偏正的趋势。(4)羊圈沟坝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多来源于灌木(占96.80%),沟道表层土壤有机碳则多来自于灌木和草地(分别占62.05%、32.4%)。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淤地坝
稳定碳同位素
碳来源
Keywords
Loess Plateau
check dam
stable carbon isotope
carbon sources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降雨驱动下流域碳输移特征及其碳流失评估:以羊圈沟坝系流域为例
被引量:
8
2
作者
鄂馨卉
汪亚峰
高扬
陈利顶
陈世博
陈维梁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264-3272,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英合作重大项目(41571130083)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KLURE2015-2-2)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
文摘
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坝系流域雨季碳沉降与径流碳输移过程的研究,探讨降雨径流过程对流域碳流失的驱动机制,并进一步评估流域碳侵蚀通量.结果表明,羊圈沟坝系流域湿、干季碳沉降月通量为3.33 kg·hm^(-2)、2.18 kg·hm^(-2),干湿季碳沉降存在一定变化且对流域碳输出贡献较小.流域8月碳输出量为944.89 kg·km^(-2),其中DOC、DIC输出量分别占55.39%、44.61%;9月碳输出量为300.29 kg·km^(-2),DOC、DIC输出量分别占23.03%、79.97%,不同降雨强度径流的碳流失量不同,总体溶解性无机碳输出比重较大.羊圈沟小雨强降雨事件中径流溶解性碳输出量为156.98 kg·km^(-2),中等雨强降雨事件中径流碳输出284.60 kg·km^(-2);该流域雨季月均碳流失模数为1.89 kg·(km^2·mon)^(-1),经评估得出研究区域年碳流失模数为2.70kg·(km^2·a)^(-1).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碳输移
降雨径流
坝系流域
碳流失
Keywords
Loess Plateau
C transportation
rainfall runoff
dam watershed
carbon loss
分类号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土壤侵蚀对陆地碳源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3
作者
冯棋
汪亚峰
杨磊
王林华
鄂馨卉
陈利顶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出处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05-151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127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501602
2016YFC0501701)资助
文摘
土壤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侵蚀作为重要的地表过程,每年导致大量陆地生态系统内碳发生迁移,显著改变碳在地表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植物初级生产力与土壤呼吸。然而,因欠缺对侵蚀与碳循环过程的了解、被侵蚀碳去向的不确定性以及研究手段与所关注侵蚀过程的差异,目前土壤侵蚀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贡献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从侵蚀过程、迁移过程与沉积过程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土壤侵蚀过程中影响碳动态的主要机制及影响碳收支的主要环境因素,总结当前研究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方向。分析认为,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深入研究侵蚀过程中的碳动态,探讨多因素交互作用过程,明确合理的时间和空间研究尺度,对认识土壤侵蚀在碳源汇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碳源汇
土壤侵蚀
碳迁移
沉积
全球变化
Keywords
Carbon sink and source
Soil erosion
Carbon transportation
Deposition
Global change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土典型坝系流域碳沉积特征及其源解析
鄂馨卉
汪亚峰
王林华
祝艳
冯棋
陈利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土高原降雨驱动下流域碳输移特征及其碳流失评估:以羊圈沟坝系流域为例
鄂馨卉
汪亚峰
高扬
陈利顶
陈世博
陈维梁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8
原文传递
3
土壤侵蚀对陆地碳源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冯棋
汪亚峰
杨磊
王林华
鄂馨卉
陈利顶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