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阑尾内淋巴组织的个体发生及其与免疫功能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蔡兆明 陈瑞华 +1 位作者 林敏 宁生 《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1期25-28,共4页
本文研究了82例正常人胚胎、儿童和成人的阑尾内淋巴组织。取阑尾中段和部分同身肠系膜淋巴结做组织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胚眙第16周以前的阑尾内尚未发现淋巴组织。第17—18周龄的阑尾内始出现猕散的淋巴细胞和淋巴滤泡。第28周龄... 本文研究了82例正常人胚胎、儿童和成人的阑尾内淋巴组织。取阑尾中段和部分同身肠系膜淋巴结做组织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胚眙第16周以前的阑尾内尚未发现淋巴组织。第17—18周龄的阑尾内始出现猕散的淋巴细胞和淋巴滤泡。第28周龄以后的全部胎儿的阑尾内均出现淋巴滤泡。在胎儿期的阑尾内全部淋巴滤泡均无生发中心出现,而出生后,1岁以内淋巴滤泡中出现生发中心者占多数。阑尾壁内淋巴滤泡的位置在胎儿期和出生后均有所变化。文内并就阑尾内淋巴组织的发育情况与免疫功能的关系等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 阑尾壁 内淋巴 淋巴滤泡 免疫功能 个体发生 个体发育 人类
下载PDF
国人筛窦的胚胎发生 被引量:2
2
作者 郑鸣 邱治民 宁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37-443,共7页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106例胎儿(胎龄12~40周)的筛骨标本作连续切片观测。结果表明,筛窦在胚胎第21~23周开始发生,即在中、上鼻道的外侧壁和顶部,由鼻粘膜下陷形成额襞和额沟。24~26周形成筛小房,并有微小窦口与上鼻道和中鼻道相通。筛...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106例胎儿(胎龄12~40周)的筛骨标本作连续切片观测。结果表明,筛窦在胚胎第21~23周开始发生,即在中、上鼻道的外侧壁和顶部,由鼻粘膜下陷形成额襞和额沟。24~26周形成筛小房,并有微小窦口与上鼻道和中鼻道相通。筛小房的数目及大小,随胎龄增长而递增,且内腔呈均衡扩大。至出生时,每侧筛骨迷路内含6~11个筛小房,平均大小为1.7mm×1.3mm×2.0mm。同时,筛小房的扩展范围已接近成人。筛窦粘膜的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矮柱状,表面纤毛稀疏,固有膜主要为结缔组织及基质结构,厚而疏松,内分布有极少量血管和腺体。以上结果提示,人类筛窦是所有副鼻窦中发生最早的一个,出生时,筛窦已出现。各组筛窦在发生时间上不同步,但其位置则相对恒定。筛窦粘膜与鼻牯膜之间的组织结构有所不同。新生儿的筛窦粘膜的发育还不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小房 筛窦 发生 胎儿
下载PDF
毛竹三种主要病虫害生态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顺立 宁生 《华东昆虫学报》 1996年第2期88-92,共5页
应用生态空间分布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毛竹三种主要病虫害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脊竹蝗空间分布为随机分布,刚竹毒蛾、毛竹枯梢病为聚集分布。
关键词 主要病虫害 毛竹 刚竹毒蛾 黄脊竹蝗 聚集分布 枯梢病 分布规律 生态空间 随机分布
下载PDF
腹直肌与腹白线关系的形态学及生理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志强 张谷风 +2 位作者 宁生 王大仁 章小宛 《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4期287-290,共4页
本文在70例童尸上观察腹直肌附着于白线的情况;并通过2只猕猴的生理实验,探讨腹直肌和锥状肌对白线张力和腹腔内压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94.3%腹直肌以肌纤维及腱纤维附着于白线下段。(2)腹直肌收缩,白线张力降低;而锥状肌收缩则白... 本文在70例童尸上观察腹直肌附着于白线的情况;并通过2只猕猴的生理实验,探讨腹直肌和锥状肌对白线张力和腹腔内压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94.3%腹直肌以肌纤维及腱纤维附着于白线下段。(2)腹直肌收缩,白线张力降低;而锥状肌收缩则白线张力升高(P<0.001);两者同步收缩则白线张力不呈任何改变(P<0.05)。(3)腹直肌和锥状肌收缩对腹腔内压无明显影响。但是,用强的电刺激使锥状肌强烈短缩时,腹腔内压略有升高;而腹直肌强烈收缩时,腹腔内压反而呈下降趋势。以,上结果表明该两块肌肉对白线张力和腹腔内压似有拮抗作用。最后,作者认为白线张力与白线疝之间的关系留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 白线 腹腔内压 锥状肌 生理学 基础医学
下载PDF
人面神经管和面神经的发生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硕 邱治民 宁生 《解剖学报》 CAS 1988年第3期327-331,355,共6页
本文对229侧胚胎儿周至出生后1年颞骨组织切片连续观测。结果表明,面神经管由膜性化骨和软骨化骨共同形成。面神经管水平段外侧壁、下壁和迷路段上壁为膜性化骨,膜性化骨顺序有一定规律性;其余部分为软骨化骨。面神经发育随胎龄的增长... 本文对229侧胚胎儿周至出生后1年颞骨组织切片连续观测。结果表明,面神经管由膜性化骨和软骨化骨共同形成。面神经管水平段外侧壁、下壁和迷路段上壁为膜性化骨,膜性化骨顺序有一定规律性;其余部分为软骨化骨。面神经发育随胎龄的增长而递增,出生前渐近高峰;不同部位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保持相对恒定的截面积空间比。面神经在面神经管迷路段远侧端所占截面积空间比最大,在茎乳孔处所占截面积空间比最小。本文并提出,胚胎发育后期膜性化骨不全、乳突气化过度是导致面神经管缺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 面神经管 面神经
下载PDF
喉上神经外支和喉返神经 被引量:7
6
作者 邱治民 宁生 《解剖学报》 CAS 1981年第1期33-40,共8页
100例标本都有喉上神经外支,它紧靠甲状腺上血管后方下行,同包于一个血管神经鞘内,处理甲状腺侧叶上极的血管时,要先将血管与神经分离,然后在侧叶上端选择性地结扎甲状腺上血管,这样才能避免损伤喉上神经外支。本文还统计了喉返神经与... 100例标本都有喉上神经外支,它紧靠甲状腺上血管后方下行,同包于一个血管神经鞘内,处理甲状腺侧叶上极的血管时,要先将血管与神经分离,然后在侧叶上端选择性地结扎甲状腺上血管,这样才能避免损伤喉上神经外支。本文还统计了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相关系的各种型式,详细讨论了喉返神经的局部关系,提出避免损伤喉返神经的解剖学依据。由于右锁骨下动脉食管后位而引起的右喉返神经经过异常者占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返神经 甲状腺 经过 粒子肉 内分泌腺 喉上神经外支 弓动脉
下载PDF
甲状旁腺的外科解剖学 被引量:5
7
作者 邱治民 宁生 《解剖学报》 CAS 1981年第1期28-32,共5页
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的摘除术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均要熟悉甲状旁腺的位置。在100例颈部标本中共发现319个甲状旁腺,平均每例3.19个。80%的甲状旁腺位于正常的较为隐蔽的位置,即上一对位于甲状腺侧叶后缘中点以上到上1/4与下3/4交界处... 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的摘除术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均要熟悉甲状旁腺的位置。在100例颈部标本中共发现319个甲状旁腺,平均每例3.19个。80%的甲状旁腺位于正常的较为隐蔽的位置,即上一对位于甲状腺侧叶后缘中点以上到上1/4与下3/4交界处;下一对位于甲状腺侧叶后缘的下1/3段。它们都在甲状腺固有囊与筋膜鞘之间。甲状腺次全切除一般是保留侧叶后部,这是保护甲状旁腺、防止损伤喉返神经的有效措施,更重要的是要严格紧靠甲状腺固有囊清理并完整保留固有囊外、侧叶上下端附近的脂肪组织和疏松结缔组织,这对占16%的变异位置的甲状旁腺免遭切除更有保证。即使是甲状腺侧叶全部切除,同此处理,也可保存甲状旁腺。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的摘除术要广泛探查,但应首先在甲状腺侧叶下端附近及其下方的气管两旁探查下一对甲状旁腺的情况,因为下一对甲状旁腺有的恰好是位于甲状腺侧叶下端;位于侧叶下端下方气管两旁者占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 标本 内分泌腺 甲状腺侧叶后缘 侧叶 解剖学 外科
下载PDF
人类回盲部的年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瑞华 林耀晨 +1 位作者 宁生 林敏 《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1期33-38,共6页
本文解剖200具尸体(胚胎第10周至70岁)。观察了盲肠的位置、形态、回盲角、回盲口、盲肠的长度和宽度、回盲口的横径、盲肠的横径等年龄变化。文章还对临床回结型肠套叠钡灌肠复位和固定术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回盲口 长度 横径 左右径 盲肠 大肠 成年 阑尾 胚胎 年龄变化 回盲部 人类
下载PDF
甲状腺的形态学 被引量:6
9
作者 邱治民 宁生 《解剖学报》 CAS 1980年第4期351-356,共6页
本文对甲状腺的形态、位置、被膜和固定装置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描绘了副甲状腺和甲状腺提肌的存在情况。根据250例标本的观察,统计了我国人甲状腺形态分型:两侧叶中间连以峡部是甲状腺的基本形态,占37.6%;但55.6%标本另具一个锥状突... 本文对甲状腺的形态、位置、被膜和固定装置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描绘了副甲状腺和甲状腺提肌的存在情况。根据250例标本的观察,统计了我国人甲状腺形态分型:两侧叶中间连以峡部是甲状腺的基本形态,占37.6%;但55.6%标本另具一个锥状突;峡部缺如者占5.6%,其中2.8%缺峡部,两侧叶又都具有一锥状突;另发现一种教科书尚未收入的特殊型式,即两侧叶连以峡部,两侧叶又各具锥状突,占1.2%。一侧侧叶缺如者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分型 固定装置 筋膜 粒子肉 内分泌腺 肌肉骨骼系统 侧叶 峡部 形态学
下载PDF
甲状腺的血管 被引量:4
10
作者 邱治民 宁生 《解剖学报》 CAS 1980年第4期357-361,共5页
100例标本观察结果表明,全部标本具有甲状腺上动脉,并且99%有它的伴行静脉。一侧甲状腺下动脉缺如者占8%。甲状腺最下动脉的出现率约为10%,具甲状腺中静脉者占58%,它直接注入颈内静脉前壁。甲状腺下静脉多数是双干。对甲状腺主要血管的... 100例标本观察结果表明,全部标本具有甲状腺上动脉,并且99%有它的伴行静脉。一侧甲状腺下动脉缺如者占8%。甲状腺最下动脉的出现率约为10%,具甲状腺中静脉者占58%,它直接注入颈内静脉前壁。甲状腺下静脉多数是双干。对甲状腺主要血管的发出点、经过等也收集了详细资料,提供外科手术应用的依据。发现1例具有第6条动脉——甲状腺中动脉的罕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颈交感干 出现率 缺如 标本 中静脉 粒子肉 内分泌腺 甲状腺最下动脉 血管
下载PDF
胎儿侧脑室脉络丛微血管的形态学特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玮 邱治民 +2 位作者 宁生 梁平 钟秀容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21-23,共3页
光镜和电镜观察43例胎儿侧脑室脉络丛的微血管。微血管内径大部分在<20μm,内径大小与胎龄无关;单位面积微血管数随胎儿发育而增多。微血管内皮细胞内可见到单个线粒体分别被粗面内质网包绕。在胎龄>24周的标本,见到内皮细胞有隔... 光镜和电镜观察43例胎儿侧脑室脉络丛的微血管。微血管内径大部分在<20μm,内径大小与胎龄无关;单位面积微血管数随胎儿发育而增多。微血管内皮细胞内可见到单个线粒体分别被粗面内质网包绕。在胎龄>24周的标本,见到内皮细胞有隔膜的孔。作者认为形成脑脊液、转运大分子物质主要依靠内皮细胞的胞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 脉络丛 微血管
下载PDF
舌骨下肌群的神经支配 被引量:4
12
作者 邱治民 宁生 《解剖学报》 CAS 1980年第4期347-350,共4页
100例标本的甲状腺前肌均有来自舌下神经袢的上、下二支神经支配,神经门的高度虽不甚恒定,但我们建议在甲状腺峡部高度由正中向外侧分别夹住并切断两侧甲状腺前肌,可使这些肌肉的神经支配免受或受到最小的损伤。还收集了我国人舌骨下肌... 100例标本的甲状腺前肌均有来自舌下神经袢的上、下二支神经支配,神经门的高度虽不甚恒定,但我们建议在甲状腺峡部高度由正中向外侧分别夹住并切断两侧甲状腺前肌,可使这些肌肉的神经支配免受或受到最小的损伤。还收集了我国人舌骨下肌群变异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骨下肌群 胸骨甲状肌 神经支配 胸骨舌骨肌 舌下神经 脑神经
下载PDF
有关胎儿肝静脉的一些资料
13
作者 戴福珍 康仲涵 +2 位作者 宁生 林金土 陈恒 《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4期291-294,共4页
本文对55具胎儿尸体(其中10具为塑料铸型标本)的肝静脉注入形式、属支引流范围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并讨论了其异常属支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肝静脉 肾上腺静脉 肝实质 左外叶 内叶 静脉导管 肝左静脉 下腔静脉 胎儿
下载PDF
国人各段结肠长度与身高比例的研究
14
作者 陈瑞华 林耀晨 +4 位作者 蔡兆明 林敏 宁生 刘龙平 万卫 《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3期199-203,共5页
本文解剖261具尸体(胚胎61例、儿童100例成人100例)最小年龄胚胎第10周、最大80岁。测量各段结肠长度,并对其长度与自身体高的比例及相关做了探讨。得出结论是:成人升结肠长度1559±52mm;横结肠长度为4037±128 mm;降结肠长度为... 本文解剖261具尸体(胚胎61例、儿童100例成人100例)最小年龄胚胎第10周、最大80岁。测量各段结肠长度,并对其长度与自身体高的比例及相关做了探讨。得出结论是:成人升结肠长度1559±52mm;横结肠长度为4037±128 mm;降结肠长度为1392±155mm;乙状结肠长度为3654±162mm。升、降结肠长度约等于体高的1/10、横结肠长度约等于体高的2/10、乙状结肠的长度约等于体高的2/10,横结肠长度的回归方程Y=4585x-29186,乙状结肠长度的回归方程Y=47706x-30947。这些数据对纤维结肠镜检查和肠切除等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高 结肠 大肠 长度 国人
下载PDF
回盲瓣的结构及其年龄特征
15
作者 陈瑞华 林耀晨 +1 位作者 林敏 宁生 《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4期300-303,共4页
本文解剖了200具尸体,目的在于研究回盲瓣的结构及其年龄变化。回盲瓣由三层组成:粘膜、粘膜下层和肌层。肌层可分内环肌,外环肌及插入于两环肌之间的纵肌。内层和外层环走肌纤维来自回肠和盲肠的相应肌层。内环肌在瓣的根部增强,并起... 本文解剖了200具尸体,目的在于研究回盲瓣的结构及其年龄变化。回盲瓣由三层组成:粘膜、粘膜下层和肌层。肌层可分内环肌,外环肌及插入于两环肌之间的纵肌。内层和外层环走肌纤维来自回肠和盲肠的相应肌层。内环肌在瓣的根部增强,并起着括约肌的作用。纵走的肌纤维是由回肠和盲肠深层的纵走肌延伸而来,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延伸。但从未到达瓣的游离端。瓣突入盲肠的长度在胚胎和婴儿期较长。并观察了回盲口的形态和系带的年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盲瓣 厚度 长度 年龄变化 肌层 括约肌 大肠 盲肠
下载PDF
人类结肠袋、结肠带出现的年龄及其成因的探讨
16
作者 陈瑞华 林耀晨 +1 位作者 林敏 宁生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1期101-105,128,共6页
本文调查了62个胎龄为第10~38周的胚胎,确定结肠袋和结肠带出现的年龄,并讨论了结肠袋的成因。结肠袋出现在胚胎第10周末,坐高56mm的阶段。系膜带较网膜带和独立带为早。我们发现结肠系膜带出现于胚胎第10周末,而其他两结肠带在坐高68m... 本文调查了62个胎龄为第10~38周的胚胎,确定结肠袋和结肠带出现的年龄,并讨论了结肠袋的成因。结肠袋出现在胚胎第10周末,坐高56mm的阶段。系膜带较网膜带和独立带为早。我们发现结肠系膜带出现于胚胎第10周末,而其他两结肠带在坐高68mm阶段出现,即较前者迟一周。结肠袋缝隙中的环走肌和结肠带中的纵走肌随胎龄的增长而增厚。结肠袋缝隙的数目和深度亦与胎龄的增长相应。结肠袋的环走肌层分布不均匀,尤其在结肠袋缝隙处环走肌层增厚,由此提出它们在结肠袋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内层的纵走肌纤维与环走肌相交错是结肠袋持续固定出现的形态学基础。人类结肠袋和结肠带同时出现,因此,我们对结肠袋的形成是由于纵走肌和结肠长度发育速度不相称的这一传统说法表示怀疑。而认为结肠袋的形成与摄食种类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带 结肠袋
下载PDF
胎儿筛骨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呜 邱治民 宁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6-19,共4页
本文从组织学角度,研究胎儿筛骨的形态学变化以及水平板、纸板和筛凹的发育特点。结果表明:筛骨整体(在冠状位)呈等腰梯形,即纸板为梯形的两边;胎儿期的纸板在水平切面上呈向外凹的骨板,至出生时呈轻微的“S”形弯曲;胚胎第24周后,水平... 本文从组织学角度,研究胎儿筛骨的形态学变化以及水平板、纸板和筛凹的发育特点。结果表明:筛骨整体(在冠状位)呈等腰梯形,即纸板为梯形的两边;胎儿期的纸板在水平切面上呈向外凹的骨板,至出生时呈轻微的“S”形弯曲;胚胎第24周后,水平板的外侧部分逐渐形成筛凹,并随筛窦的气化而变薄,形成筛窦的顶部。上述结果提示:出生时其眶内侧壁(主要为纸板)结构不呈矢状平面,且与水平板间的角度(斜度)随胎龄增长而增大(P<0.01);筛骨水平板则由内侧部分的筛板和外侧部分的筛凹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骨 筛凹 胎儿
下载PDF
颅中凹进路内耳道定位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硕 宁生 邱治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6年第2期87-89,126,共4页
采用50侧成年头部标本,经颅中凹手术进路,以棘孔的胸膜中动脉、面神经管裂孔和上半规管拱峰为标志,对内耳道的位置进行确定。观测棘孔至面神经管裂孔的距离、面神经管裂孔至内耳道底面神经管内口的距离。膝状神经节裸露率,弓状隆起与上... 采用50侧成年头部标本,经颅中凹手术进路,以棘孔的胸膜中动脉、面神经管裂孔和上半规管拱峰为标志,对内耳道的位置进行确定。观测棘孔至面神经管裂孔的距离、面神经管裂孔至内耳道底面神经管内口的距离。膝状神经节裸露率,弓状隆起与上半规管拱峰的关系、上半规管拱峰至内耳道后壁的距离、内耳道上壁至岩上窦的距离,内耳道内上方骨突率,并提出不同手术应采取不同的标志对内耳道进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中动脉 面神经管裂孔 内耳道 上半规管
下载PDF
听骨发育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硕 邱治民 宁生 《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1期1-5,71,共6页
本文对325侧胚胎第11周至成人颞骨标本按矢状位、垂直位和水平位作连续组织切片。观测结果:砧骨在胚胎第11周,锤骨在胚胎第15周、镫骨在胚胎第16周分别出现软骨化骨中心。各听骨仅有一个骨化中心,各有自身的生长规律,约在胚胎第28周,软... 本文对325侧胚胎第11周至成人颞骨标本按矢状位、垂直位和水平位作连续组织切片。观测结果:砧骨在胚胎第11周,锤骨在胚胎第15周、镫骨在胚胎第16周分别出现软骨化骨中心。各听骨仅有一个骨化中心,各有自身的生长规律,约在胚胎第28周,软骨化骨完成,无骺板存在,听骨大小形态与成人相近。提出胎儿听骨代替成人听骨作同种异体听骨移植重建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骨 砧骨 锤骨 镫骨
下载PDF
儿童腹白线内面的缺陷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志强 张谷风 宁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5-106,共2页
在66例童尸上对腹白线内面的纤维交织和缺陷情况进行了观察.儿童腹白线内面缺陷者占54.5%(36例),脐环内面缺陷者占22.7%(15例),并对其临床意义加以讨论.
关键词 腹白线 内面缺陷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