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体行为视野下的网络走红现象探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江华 鄢佩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2-176,共5页
"走红现象"是网络社会蓬勃兴起的一个独特景观,是一种以红人、推手与哄客为主要行动者、基于网络社交媒体而兴起的、就某一话题或行为而展开的群体互动行为,其显著特征是非政治化、非直接利益关联、去组织化和无明确身份边界... "走红现象"是网络社会蓬勃兴起的一个独特景观,是一种以红人、推手与哄客为主要行动者、基于网络社交媒体而兴起的、就某一话题或行为而展开的群体互动行为,其显著特征是非政治化、非直接利益关联、去组织化和无明确身份边界,因此更多是一种文化层面上的网络集体行为。影响网络走红的框架建构及其舆论生成的主要机制是社交媒体牵制下的舆论生态结构和情绪渲染为主的网络扩散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走红 网络集体行为 框架建构 动员机制
下载PDF
技巧啦啦操难度中金字塔造型的编排策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鄢佩 《运动》 2016年第20期27-28,43,共3页
本文主要分析与研究技巧啦啦操难度中金字塔造型,依据技巧啦啦操中金字塔造型的特征以及影响金字塔造型的各相关因素,得出金字塔造型编排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分析现阶段我国技巧啦啦操中金字塔造型编排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我国技巧啦啦操金... 本文主要分析与研究技巧啦啦操难度中金字塔造型,依据技巧啦啦操中金字塔造型的特征以及影响金字塔造型的各相关因素,得出金字塔造型编排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分析现阶段我国技巧啦啦操中金字塔造型编排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我国技巧啦啦操金字塔造型的编排提出全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巧啦啦操 金字塔 编排
下载PDF
我国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问题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28
3
作者 刘荣华 王丽娟 +1 位作者 鄢佩 张小强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8-122,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问题、长效机制与发展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普遍存在良性运行的长效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效性有待提高、体育课...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问题、长效机制与发展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普遍存在良性运行的长效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效性有待提高、体育课外活动基本处于无序状态等现实问题。为构建我国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良性运行的长效机制,提出对策:高度认识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重大意义与价值;努力促进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管理机制的创新;积极建立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奖励机制;大力拓展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内容与形式;加快构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监测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高校体育 阳光体育运动
下载PDF
末日审判、英雄想象与全球寓言——90年代以来欧美疫情灾难片的类型风格读解
4
作者 鄢佩 《戏剧之家》 2021年第1期140-142,145,共4页
从末世情结、英雄想象与全球寓言三个维度入手,分析欧美疫情灾难片的类型风格特征,可以发现欧美疫情灾难片大致被划分为科幻想象类和纪实风格两种类型。当今欧美科幻想象类疫情灾难片的叙事,延续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末日-英雄”的叙事... 从末世情结、英雄想象与全球寓言三个维度入手,分析欧美疫情灾难片的类型风格特征,可以发现欧美疫情灾难片大致被划分为科幻想象类和纪实风格两种类型。当今欧美科幻想象类疫情灾难片的叙事,延续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末日-英雄”的叙事传统,“丧尸”是科幻想象类疫情灾难片中的具象符号。进入21世纪,欧美纪实风格类疫情灾难片显著增加,这类电影重视对种族主义、全球治理等危机的探讨,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之际,重新审视欧美纪实风格类疫情灾难片的疾病隐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疫情灾难片 末日审判 英雄想象与全球寓言
下载PDF
民国电影明星的“健美”表演研究(1931-1937)——以王人美、黎莉莉为例
5
作者 鄢佩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0年第10期104-108,共5页
国内外对影星考察较早,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评论者已经关注到银幕表演的技巧,并涉及手势、身姿以及脸部表情对内心感情的表达。直到英国学者理查德·戴尔(Richard Dyer)1979年发表开创性的明星学研究专著《Star》,就为“明星... 国内外对影星考察较早,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评论者已经关注到银幕表演的技巧,并涉及手势、身姿以及脸部表情对内心感情的表达。直到英国学者理查德·戴尔(Richard Dyer)1979年发表开创性的明星学研究专著《Star》,就为“明星研究”开启了一种新的理论方向,明星研究才成为一门严谨的学术研究。30年代初期,“健美”审美成为一种大众趋向,和中国古典美学崇尚的“林黛玉式”的病态美截然不同,“健美”审美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当时的表演风格和银幕形象的塑造,“健美”影星“自然”的表演风格和塑造的“进步青年”银幕形象不仅迎合了当时民众的观影心理,而且在“左翼”团体、政治斗争和商业生存的艰难环境下取得微妙的平衡,最终“健美”女性成为“新女性”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电影明星 “健美”表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