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芩苷对兔大肠杆菌脑膜炎的辅助治疗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唐勇军 李新中 +3 位作者 鄢慧明 刘霜 罗自强 岳少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02-1104,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兔大肠杆菌脑膜炎的辅助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家兔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CON)组、脑膜炎模型(MOD)组、氨苄治疗(AMP)组和氨苄+黄芩苷治疗(BAI)组。MOD组、AMP组、BMI组均经小脑延髓池接种E.coli混悬液0.5ml制备...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兔大肠杆菌脑膜炎的辅助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家兔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CON)组、脑膜炎模型(MOD)组、氨苄治疗(AMP)组和氨苄+黄芩苷治疗(BAI)组。MOD组、AMP组、BMI组均经小脑延髓池接种E.coli混悬液0.5ml制备脑膜炎模型,CON组则注入等量生理盐水。MOD组CON组均不做任何治疗。AMP组于注菌后14h注射氨苄青霉素(200mg/kg);BAI组在注射氨苄青霉素的同时给予黄芩苷(20ml/kg)。在注菌前、治疗前、治疗后5h分别测定脑脊液(CSF)中白细胞数、蛋白质、乳酸、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测定治疗后的脑组织含水量。结果治疗前MOD组、AMP组和BAI组间白细胞数、蛋白质、乳酸、IL-1和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高于CON组(P<0.01);治疗后MOD组、AMP组、BAI组均高于CON组(P<0.01);BAI组低于MOD组、AMP组(P<0.05);BAI组较治疗前下降(P<0.01);CSF中白细胞数、蛋白质,AMP组高于MOD组(P<0.05),AMP组较治疗前升高(P<0.01);脑组织含水量,MOD组、AMP组、BAI组均高于CON组(P<0.01),BAI组低于MOD组、AMP组(P<0.05)。结论黄芩苷辅助治疗E.coli脑膜炎可显著减轻单纯氨苄青霉素治疗早期所致的脑膜炎症反应,其机制与CSF中IL-1、TNF-α等炎性因子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甙 脑膜炎 大肠杆菌 脑损伤
下载PDF
清开灵和黄芩苷辅助治疗对兔大肠杆菌脑膜炎的保护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唐勇军 李新中 +3 位作者 鄢慧明 刘霜 罗自强 岳少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9-333,337,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和清开灵对兔大肠杆菌脑膜炎的辅助治疗作用及比较。方法观察在氨苄青霉素治疗兔大肠杆菌脑膜炎模型的基础上,加用黄芩苷、清开灵辅助治疗。在注菌后14.0、14.5、15.0、16.0、17.0、18.0和19.0h观察颅内压和平均动脉压;... 目的探讨黄芩苷和清开灵对兔大肠杆菌脑膜炎的辅助治疗作用及比较。方法观察在氨苄青霉素治疗兔大肠杆菌脑膜炎模型的基础上,加用黄芩苷、清开灵辅助治疗。在注菌后14.0、14.5、15.0、16.0、17.0、18.0和19.0h观察颅内压和平均动脉压;在注菌后14.0和19.0h分别测定脑脊液中白细胞数、蛋白质、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和脑组织水含量,并与20%甘露醇相比较。结果黄芩苷、清开灵辅助治疗可降低ICP,缓解MAP的异常升高,并可明显减轻单纯抗生素治疗后大肠杆菌脑膜炎模型兔脑脊液中白细胞数、蛋白质含量、IL-1、TNF-α及脑组织水含量的升高。结论黄芩苷、清开灵辅助治疗大肠杆菌脑膜炎时降低ICP作用较甘露醇更持久,并可缓解MAP的异常升高,同时显著减轻单纯氨苄青霉素治疗早期所致的脑膜炎症反应,两种药物疗效相仿,其机制与减少CSF中IL-1、TNF-α等炎性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清开灵 大肠杆菌脑膜炎 治疗 比较
下载PDF
新生儿中药应用剂量的验证性后续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凌家杰 谭洁璐 +7 位作者 张宝林 凌锡森 岳少杰 鄢慧明 舒兰 宋金枝 高喜容 刘俐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10-16,共7页
目的 研究近期新生儿中药应用剂量的进展,并验证1986年报告的研究成果。方法收集自1981~1999年国内各种医学期刊杂志及全国性中医、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术会议的相关文献资料,查到其中100多篇临床论文报道中应用中药汤剂治疗新生儿疾病... 目的 研究近期新生儿中药应用剂量的进展,并验证1986年报告的研究成果。方法收集自1981~1999年国内各种医学期刊杂志及全国性中医、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术会议的相关文献资料,查到其中100多篇临床论文报道中应用中药汤剂治疗新生儿疾病的成功经验,经过统计学分析研究,整理出反映这20年中我国新生儿临床用药的新生儿中药应用剂量表。结果本次统计的新生儿中药常用量约为2~7g,较上次统计的1~6g 1日剂量有所提高。新生儿中药常用量一般可用到成人常用量的1/5以上到半量;新生儿中药常用量的上限值,绝大多数(80%以上)可达到或超过成人常用量的下限值。结论本次研究的结果与1986年报告的研究结论接近。这两次的研究结果,反映了建国后50年中我国新生儿中药应用剂量的变迁情况。可供临床实际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中药 剂量研究
下载PDF
邵阳地区94648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结果分析
4
作者 周慕平 邓礼元 +7 位作者 黄艳 肖瑛 文君 刘娜 张华 胡娟 曾映超 鄢慧明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3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邵阳地区近5年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发病情况,为该地区出生缺陷三级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2月邵阳地区设置产科的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中分娩出生的94648名活产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 目的研究邵阳地区近5年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发病情况,为该地区出生缺陷三级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2月邵阳地区设置产科的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中分娩出生的94648名活产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情况、发病率、基因诊断结果及各病种异常指标及浓度,分析串联质谱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项目社会效益。结果共计筛查邵阳地区新生儿94648名,其中初筛阳性1988例,召回率2.10%;确诊23例(男10例,女13例),其中1例发现希特林蛋白缺乏症、瓜氨酸血症Ⅰ型相关基因突变位点,总发病率为1∶4115。确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10种,其中氨基酸代谢类疾病14例,占比60.87%,发病率为1∶6761;有机酸代谢病3例,占比13.04%,发病率为1∶31549;脂肪酸氧化代谢类疾病7例,占比30.43%,发病率为1∶13521;其中疾病发病率最高的分别是高苯丙氨酸血症、原发性肉碱缺乏症、希特林蛋白缺乏症。23例阳性病例样本基因中高苯丙氨酸血症、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等疾病突变位点相对较多,希特林蛋白缺乏症常见突变位点c.852-855del集中出现,占比为5/8。除1例希特林蛋白缺乏症初筛CIT为阴性,其余病例初筛异常指标均大于参考范围。邵阳地区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5年所创造的社会效益为13833.74万元。结论遗传代谢病在邵阳地区人群中存在较高发病率,且疾病种类较多,应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效果显著,可实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从而避免患儿发生不可逆性的生长及智力发育障碍,提高人口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遗传代谢病 串联质谱 筛查
下载PDF
2001~2011年湖南省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筛查结果分析及体会 被引量:7
5
作者 鄢慧明 唐华 +2 位作者 胡浩 谢琼 王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3年第4期96-98,共3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2001~2011年湖南省苯丙酮尿症(PKU)新生儿筛查、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新生儿出生72h后经充分哺乳,采足跟血滴滤纸片,用荧光法测定血苯丙氨酸(Phe)含量。Phe大于切割值2.0mg/dl为筛查阳性,召回复查后Phe仍大于2.0mg/d... 目的回顾性总结2001~2011年湖南省苯丙酮尿症(PKU)新生儿筛查、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新生儿出生72h后经充分哺乳,采足跟血滴滤纸片,用荧光法测定血苯丙氨酸(Phe)含量。Phe大于切割值2.0mg/dl为筛查阳性,召回复查后Phe仍大于2.0mg/dl者进行确诊,并与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鉴别。确诊患儿长期接受低phe饮食治疗,以智能测定为疗效评估指标。结果 11年来共对湖南省2 527 084例新生儿进行了PKU筛查,筛查率从2001年1.79%上升到2011年75.2%。共检出PKU患儿75例,发病率为1/33 694。全部患儿均接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其中6岁以下,长期坚持低phe饮食治疗并定期随访患儿28例,智能发育正常。结论随着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的健全,10年来我省筛查率有了显著提高。PKU发病率低于目前文献报道的全国水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预防PKU智能发育低下的关键。进一步普及筛查,规范管理,加强对PKU家庭的社会福利支持,有利于我省新筛工作"量"与"质"的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新生儿疾病筛查 发病率 治疗
原文传递
湖南省565 182例串联质谱新生儿疾病筛查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鄢慧明 贾政军 +7 位作者 刘静 张杨慧 唐华 席惠 陈静 方俊群 谢冬华 王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541-1545,共5页
目的分析湖南省串联质谱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情况、基因突变特点及随访结果。方法采集2013年3月至2017年9月湖南省565182例活产新生儿足底血,采用非衍生化串联质谱法,开展氨基酸(AAs)、有机酸(OAs)、脂肪酸β氧化代谢障碍疾病(FAODs)... 目的分析湖南省串联质谱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情况、基因突变特点及随访结果。方法采集2013年3月至2017年9月湖南省565182例活产新生儿足底血,采用非衍生化串联质谱法,开展氨基酸(AAs)、有机酸(OAs)、脂肪酸β氧化代谢障碍疾病(FAODs)新生儿筛查。筛查阳性患儿召回复查,确诊患儿进行相应治疗并随访。结果确诊遗传代谢病(IMDs)107例,总发病率为1∶5282,其中FAODs 65例(1∶8695),AAs 29例(1∶19489),OAs 13例(1∶43476)。排前4位的IMDs为原发肉碱缺乏症(PCD)(44例)、高苯丙氨酸血症(HPA)(17例)、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SCADD)(12例)和希特林蛋白缺乏症(NICCD)(6例),其他疾病少见。PCD相关SLC22A5基因热点突变c.51C>G(25.3%)、c.1400C>G(23.0%)、c.760C>T(13.8%);HPA相关PAH基因热点突变c.728G>A(22.2%)、c.721C>T(14.8%);SCADD相关ACADS基因热点突变c.1031A>G(38.9%);NICCD相关SLC25A13基因热点突c.851_854delGTAT(50.0%)。其他IMDs例数少,热点突变暂不明确。107例患儿随访(26.1±5.6)个月,7例死亡,4例智力发育落后,余96例生长发育正常。结论湖南省IMDs不罕见,早筛查、早干预可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质谱 新生儿疾病筛查 遗传代谢病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