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现状、弊端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郝涂根 鄢洪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27-133,共7页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占据着普通高师大学英语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忽视了习得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和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扼杀了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主体先行综合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适合于...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占据着普通高师大学英语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忽视了习得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和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扼杀了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主体先行综合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适合于普通高师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它以建构主义和“折中主义教学法”为理论依据,吸收了现有教学模式的合理成份,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模式 对策分析 大学英语课堂 以教师为中心 综合教学模式 英语综合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积极性 能力的培养 学习自主性 语言学习 折中主义 建构主义 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学生 创造性 主动性 教学法 高师
下载PDF
走向失衡:会务纠纷中的政府、工人与工会——以战后(1945—1949)武汉地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悦晗 鄢洪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4-150,共7页
战后国民政府希望通过对社团的控制,在政府、社团与民众之间寻求平衡,维持社会稳定。而通过对战后武汉地区三起工会会务纠纷的个案研究可以看出,战后国民政府在协调政府、社团与民众的关系上,缺乏必要的利益协调手段,一方面政府自身的... 战后国民政府希望通过对社团的控制,在政府、社团与民众之间寻求平衡,维持社会稳定。而通过对战后武汉地区三起工会会务纠纷的个案研究可以看出,战后国民政府在协调政府、社团与民众的关系上,缺乏必要的利益协调手段,一方面政府自身的权威合法性受到越来越严重的质疑,另一方面其处理方式越来越倾向专制强硬手段回归,从而加剧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这种政府、社团与民众三者之间走向失衡的关系发展最终导致了政权的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结束之后 国民政府 社团 工会 社会控制 会务纠纷 武汉地区
下载PDF
论曾纪泽与中法越南争端 被引量:1
3
作者 鄢洪峰 《社科纵横》 2010年第8期118-120,共3页
曾纪泽作为晚清驻英法俄三国公使,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中法越南争端问题交涉期间,他审时度势,采取了备战促和的谈判策略,努力去维护国家利益。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最终中法交涉以中国妥协退让而告终。通过对比李鸿... 曾纪泽作为晚清驻英法俄三国公使,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中法越南争端问题交涉期间,他审时度势,采取了备战促和的谈判策略,努力去维护国家利益。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最终中法交涉以中国妥协退让而告终。通过对比李鸿章与曾纪泽的不同外交策略,可以找到晚清政府此次交涉失败的根源。同时,中法越南争端也反映了此一时期中外关系的发展脉络和晚清政府的外交态势,为清政府更好地开展外交活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纪泽 中法越南争端 备战促和
下载PDF
道德与政治之间——再论《三国演义》的创作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悦晗 鄢洪峰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55-58,共4页
在《三国演义》研究中,传统观点认为《三国演义》体现了儒家的经典思想。深层解读主要人物的时代命运,可以看出作品明显流露出作者尊蜀贬曹的思想,但其核心思想并非儒家至上。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文本描摹,反映的儒学思想只是在形而上... 在《三国演义》研究中,传统观点认为《三国演义》体现了儒家的经典思想。深层解读主要人物的时代命运,可以看出作品明显流露出作者尊蜀贬曹的思想,但其核心思想并非儒家至上。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文本描摹,反映的儒学思想只是在形而上层面被认可的社会现实,只有"外儒内法"这一儒学思想形式与法家思想内容的矛盾结合体才能成就世俗功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儒家经典 创作思想 人物形象
下载PDF
从《芜湖关华洋贸易情形论略》看芜湖米市的初期发展
5
作者 鄢洪峰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70-71,共2页
本文根据《芜湖关华洋贸易情形论略》研究了芜湖米市的初期发展,根据贸易报告理出了行业发展的踪迹,从不同的角度对芜湖米市作了研究和分析,丰富了此项研究的成果。
关键词 芜湖米市 贸易报告 行业发展
下载PDF
论曾纪泽与中俄伊犁交涉
6
作者 鄢洪峰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66-68,113,共4页
曾纪泽作为晚清驻英法俄三国公使,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中俄伊犁问题交涉期间,他审时度势,采取了备战促和的谈判策略,较好地维护了国家利益。同时,伊犁谈判也反映了此一时期中外关系的发展脉络和晚清政府的外交态势,对... 曾纪泽作为晚清驻英法俄三国公使,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中俄伊犁问题交涉期间,他审时度势,采取了备战促和的谈判策略,较好地维护了国家利益。同时,伊犁谈判也反映了此一时期中外关系的发展脉络和晚清政府的外交态势,对清政府更好地开展外交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纪泽 伊犁交涉 备战促和
下载PDF
从中俄伊犁交涉看曾纪泽外交策略
7
作者 鄢洪峰 《文史知识》 CSSCI 2010年第8期19-25,共7页
曾纪泽,曾国藩长子,于1878年至1885年间出任清政府驻英、法、俄等国公使,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曾纪泽出生于1839年,逝世于1890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与西方列强和世界其他国家逐步展开现代意义上的外交接触和外交交往时期... 曾纪泽,曾国藩长子,于1878年至1885年间出任清政府驻英、法、俄等国公使,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曾纪泽出生于1839年,逝世于1890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与西方列强和世界其他国家逐步展开现代意义上的外交接触和外交交往时期。作为吸收了中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具有新思维的知识分子,又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他能够审时度势,采取务实精神,既不顽固守旧盲目排外空喊“主战”,也不卑躬屈膝一味妥协只想“和戎”;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有利于中国的斗争方式和策略,即:未雨绸缪、备战促和。在中俄伊犁问题交涉中,他的这一策略得到了充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策略 曾纪泽 交涉 伊犁 中俄 近代外交史 中西方文化 西方列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