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
1
作者 鄢英 孔德荣 《领导科学论坛》 2024年第3期19-22,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就要讲清楚“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等问题。为此,要以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相关契合点为抓手,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就要讲清楚“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等问题。为此,要以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相关契合点为抓手,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目标导向与系统推进相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统一的原则,丰富教学载体、改革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全面系统地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高校思政课 原则与路径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间嵌入--以云南和贵州为中心的探索
2
作者 陈华森 鄢英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56-69,共14页
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与推动下,从确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景目标,到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再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中华民族理论不断深化、实践不断拓展。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全方位嵌入,是铸牢... 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与推动下,从确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景目标,到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再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中华民族理论不断深化、实践不断拓展。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全方位嵌入,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条件。空间嵌入是其他嵌入的基础,包括地理、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心理六个理论维度,具体体现为共居、共学、共治、共享、共事、共乐六个实践向度。党的政策引领、国家的制度保障、不同民族深度交融铸就的地理空间、文化空间、政治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嵌入文化,强化了各民族的空间嵌入,加强了文化、经济、社会、心理嵌入,促使各民族形成了显著的共居、共学、共治、共享、共事、共乐行为习惯,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 空间嵌入
下载PDF
论王阳明的县域治道及其现代启示——以王阳明治理庐陵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刘林 鄢英 《新余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0-108,共9页
王阳明治理庐陵的时间仅七个月,但是治理事务之复杂,治理成效之显著,治理方式之精准,已经包含王阳明治道的精髓与全貌。王阳明治理庐陵的实践围绕淳化民风、纾解民困、开导民心三个方面展开,从中可以发现王阳明县域治道的基本特征是以... 王阳明治理庐陵的时间仅七个月,但是治理事务之复杂,治理成效之显著,治理方式之精准,已经包含王阳明治道的精髓与全貌。王阳明治理庐陵的实践围绕淳化民风、纾解民困、开导民心三个方面展开,从中可以发现王阳明县域治道的基本特征是以百姓心为心与为政须在事上磨。研究王阳明的县域治理实践和治道特征对于推进新时代县域治理具有重要启示:应着力建设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完善内生公共秩序以实现公共治理;明确新时代县域治理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们的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治道 庐陵 县域治理
下载PDF
中华民族认同、民族互嵌与民众的政治支持——基于贵州、云南的实证分析
4
作者 杜洪文 鄢英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8-48,共11页
基于国家层面的中华民族认同对民众政治支持具有显著影响。尽管学界关于政治支持的影响因素研究已较为丰富,但鲜有研究将中华民族认同和民族互嵌联系起来共同探讨对政治支持的影响。研究利用课题组在贵州、云南两省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 基于国家层面的中华民族认同对民众政治支持具有显著影响。尽管学界关于政治支持的影响因素研究已较为丰富,但鲜有研究将中华民族认同和民族互嵌联系起来共同探讨对政治支持的影响。研究利用课题组在贵州、云南两省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中华民族认同和民族互嵌对民众政治支持的影响。相关结果表明,中华民族认同和民族互嵌对民众政治支持具有十分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民族互嵌在中华民族认同与民众政治支持之间发挥中介效应,且相较于中华民族认同,民族互嵌对民众政治支持的影响力更强。基于此,我国民族工作的开展,应进一步强化民族平等团结,注重社会公平,深入推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而更好地提升我国民众的政治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认同 民族互嵌 政治支持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研究生激励机制浅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鄢英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32,共2页
文章从奖励激励制度、考核激励制度和学术科研激励制度三个方面,对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激励机制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优化激励机制,增强竞争力;加强宣传力度,落实到位;加强监督,规范管理;改革考核方式,科学评价;奖励形式多样,... 文章从奖励激励制度、考核激励制度和学术科研激励制度三个方面,对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激励机制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优化激励机制,增强竞争力;加强宣传力度,落实到位;加强监督,规范管理;改革考核方式,科学评价;奖励形式多样,加大奖励力度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激励机制 完善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评价机制探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鄢英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3期55-58,共4页
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目的和特点,以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确立以管理者(领导、督导)、教师、学生在内的多元评价主体,制定明确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丰富评价内容,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正确处理评价结果,形成一... 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目的和特点,以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确立以管理者(领导、督导)、教师、学生在内的多元评价主体,制定明确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丰富评价内容,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正确处理评价结果,形成一套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评价机制,以不断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网络教学 评价机制
下载PDF
群众路线视角下高校民主管理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鄢英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0-32,共3页
践行群众路线是高校加强民主管理的内在要求。民主管理是高校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当前,高校应就民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导向,强化领导的"师生本位"意识;以群众主体地位意识强化教师民主参与和民主... 践行群众路线是高校加强民主管理的内在要求。民主管理是高校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当前,高校应就民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导向,强化领导的"师生本位"意识;以群众主体地位意识强化教师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以"从群众中来"完善民主机制,确保群众路线贯彻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民主管理 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
下载PDF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鄢英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4期180-183,共4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确定了"十三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在分析总结现实各领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确定了"十三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在分析总结现实各领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推动各领域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的重要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发展理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研究 提升
下载PDF
认同危机视角下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及预防 被引量:1
9
作者 鄢英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9-114,共6页
群体性事件的实质是利益诉求者和利益诉求回应者之间的认同危机,具体表现为政治权威合法性丧失、阶层之间利益互认缺失、利益诉求者采取去组织化的非制度行为而导致的官民冲突和干群冲突。提升利益认同,强化权威认同、阶层认同和组织认... 群体性事件的实质是利益诉求者和利益诉求回应者之间的认同危机,具体表现为政治权威合法性丧失、阶层之间利益互认缺失、利益诉求者采取去组织化的非制度行为而导致的官民冲突和干群冲突。提升利益认同,强化权威认同、阶层认同和组织认同,增强制度认同,提高观念认同,有助于化解认同危机,预防群体性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认同 认同危机 合法性
下载PDF
“三位一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鄢英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96-98,共3页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由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个环节构成。通过完善教学硬件设施、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建立评价、监督管理机制,保障"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正常运行并发挥其最大效应。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价值 探析
下载PDF
浅议社会认同在预防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鄢英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6期63-65,共3页
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平息的整个过程来看,参与群体对处置主体的认同度在事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决定着整个事件发展的态势。通过对社会认同概念、内涵的阐述,分析社会认同在预防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
关键词 社会认同 群体性事件 作用
下载PDF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鄢英 莫娟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3期15-17,共3页
针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多元,岗位类别不同,在教育观念、方法和效果上的差异与不足等问题,高校应强化全员协同育人理念、组建协同育人工作小组、搭建协同育人共享平台、完善协同育人规章制度,形成多主体参与、多主体负责、多... 针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多元,岗位类别不同,在教育观念、方法和效果上的差异与不足等问题,高校应强化全员协同育人理念、组建协同育人工作小组、搭建协同育人共享平台、完善协同育人规章制度,形成多主体参与、多主体负责、多主体监督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共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实现协同育人效应的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协同育人机制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运行机制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鄢英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5年第12期32-33,共2页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是由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三部分组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要整合三者的功能,发挥其整体效应,必须整合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硬件设施,并构建教学评...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是由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三部分组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要整合三者的功能,发挥其整体效应,必须整合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硬件设施,并构建教学评价监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机制 高校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相互作用研究
14
作者 鄢英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52-54,共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学生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明确了共同奋斗目标,确立了道德准绳,提供了价值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学生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明确了共同奋斗目标,确立了道德准绳,提供了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因此,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 全面发展
下载PDF
论列宁新经济政策与农民政治认同重构
15
作者 鄢英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14,共2页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1921年为了应对"旧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所造成的农民政治认同危机而采取的"新政"。它的制定和实施以农民问题为切入点,以解决农民问题、维护农民利益为核心,是重构农...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1921年为了应对"旧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所造成的农民政治认同危机而采取的"新政"。它的制定和实施以农民问题为切入点,以解决农民问题、维护农民利益为核心,是重构农民政治认同、维护苏维埃政权以及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好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民 政治认同 危机 重构
下载PDF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述评
16
作者 鄢英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第24期290-291,共2页
随着高等教育扩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的扩大,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越来越成为招生单位及教师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此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将学术理论界对这一问... 随着高等教育扩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的扩大,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越来越成为招生单位及教师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此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将学术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加以梳理,一方面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资料积累;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相关部门在管理研究生的具体工作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质量 保障机制 述评
下载PDF
高校院部办公室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7
作者 鄢英 《领导科学论坛》 2014年第6期54-55,共2页
院部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与成效,关系着学校决策的贯彻与落实。本文拟针对院部办公室工作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强化一个意识、处理好两个关系、完善三种制度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 高校院部 办公室工作 挑战 对策
下载PDF
社会认同视角下群体性事件探析——以贵州省为例
18
作者 鄢英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2期62-65,共4页
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一方面激发了社会的活力,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积累了社会矛盾,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面对现实的挑战,如何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急需研究的重大现实课题。本文从社会认同的角度对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 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一方面激发了社会的活力,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积累了社会矛盾,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面对现实的挑战,如何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急需研究的重大现实课题。本文从社会认同的角度对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化解群众认同危机,预防群体性事件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 社会认同 利益 群体性事件
下载PDF
以“三严三实”促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思考
19
作者 鄢英 《领导科学论坛》 2018年第3期43-45,共3页
"三严三实"是一个有机整体,两者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领导干部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就能经得住各种冲击和诱惑;领导干部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就能练就一身拒腐防变的能力,从而营造祛歪风、聚正气,清正... "三严三实"是一个有机整体,两者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领导干部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就能经得住各种冲击和诱惑;领导干部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就能练就一身拒腐防变的能力,从而营造祛歪风、聚正气,清正廉洁的良好作风,促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严三实 作风建设 反腐倡廉
下载PDF
社会认同视角下群体性事件实证调查分析——以贵州为调查样本
20
作者 鄢英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6期66-68,共3页
文章从社会认同的角度,对群体性事件中公民的利益认同、阶层认同、组织认同、权威认同、制度认同和自我认同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得出社会认同危机是导致群体性事件爆发的隐性心理因素。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社会认同 实证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