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影像组学方法术前精准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范围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鄢霆 王君 +3 位作者 桂翔 高新基 陈钦 赵岚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5期2620-2622,共3页
目的:探究基于CT影像组学方法术前精准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范围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8例发生淋巴结转移作为转移组,32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作为未转移组。比较... 目的:探究基于CT影像组学方法术前精准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范围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8例发生淋巴结转移作为转移组,32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作为未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癌症特征,两组术前均采用常规增强CT检查和CT影像组学分析,比较常规增强CT检查和CT影像组学诊断阳性率、盆腔淋巴结数量和最大淋巴结长径,并通过Delong检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CT影像组学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比例为96.43%,高于增强CT的71.43%;CT影像组学组对淋巴结未转移的预测比例为100.00%,高于增强CT组的81.25%(P<0.05)。增强CT和CT影像组学检查诊断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盆腔淋巴结数量和最大淋巴结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影像组学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率、阴性率均高于增强CT(P<0.05)。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方法在术前预测直肠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价值,可在术前进行较准确肿瘤分期,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且为后续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影像组学增强CT 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范围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大承气汤预康复对湿热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君 鄢霆 《福建中医药》 2023年第6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术前干预对湿热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炎症指标、免疫功能、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诊断为湿热型急性阑尾炎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前糖...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术前干预对湿热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炎症指标、免疫功能、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诊断为湿热型急性阑尾炎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前糖水组、术前中药组、术后中药组,每组30例。术前糖水组于术前4 h服用糖水200 mL;术前中药组于术前4 h服用大承气汤200 mL;术后中药组于术后6 h服用大承气汤200 mL。3组均由同一组具有丰富经验的普外科临床医师实施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后按照急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常规处理方案进行治疗。3组于术前6 h、术后24 h检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GR#)、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细胞亚群(CD3+、CD4+、CD8+)指标;观察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术前中药组与术后中药组比较,术后24 h WBC、G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中药组与术前糖水组、术后中药组比较,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药组与术前糖水组比较,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GR#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前后在免疫指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承气汤术前服用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炎症反应,促进术后胃肠功能快速恢复、且无损伤患者免疫力的副作用。术前糖水组优于术后中药组,提示术前干预对术后快速康复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湿热型 大承气汤 预康复 术后康复
下载PDF
腹腔镜微创手术在胃癌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新基 王君 +2 位作者 李强 鄢霆 林静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第24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在胃癌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于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资料,依据手术方案分组各60例,对照组为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在胃癌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于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资料,依据手术方案分组各60例,对照组为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康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1.67%,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P<0.05);观察组手术及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术后恢复速度各指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对缓解症状效果显著,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和手术损害小等优势,利于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微创手术 胃癌 糖尿病 恢复效果
下载PDF
吴茱萸外敷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4
作者 高新基 王君 +1 位作者 鄢霆 赵岚 《医学诊断》 2021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吴茱萸热熨脐周及内关穴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12 h给予吴茱萸热熨脐周和内关穴。通... 目的:探讨吴茱萸热熨脐周及内关穴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12 h给予吴茱萸热熨脐周和内关穴。通过比较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评价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 0.05);在术后1 d、术后3 d时,观察组患者的VR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吴茱萸热熨脐周及内关穴对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且简便易行,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肠癌根治术 胃肠功能 吴茱萸 热熨疗法
下载PDF
自拟胃肠复苏汤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鄢霆 《中外医疗》 2021年第15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究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联合使用自拟胃肠复苏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1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甲组行常规西医治疗,乙组于甲组基础上采用自拟... 目的探究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联合使用自拟胃肠复苏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1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甲组行常规西医治疗,乙组于甲组基础上采用自拟胃肠复苏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28 d之内死亡情况、治疗前后SOFA(序贯器官功能衰竭量表)评分、APACHEII(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量表)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炎症因子。结果与甲组(18.00%)比较,乙组(1.96%)患者28 d内病死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1,P<0.05);乙组治疗后SOFA评分、APACHEII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分别为(2.02±0.22)分、(10.02±1.03)分、(1.01±0.01)分,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34、20.049、98.602,P<0.05);乙组治疗后PCT、hs-CRP、WBC水平分别为(1.41±0.11)pg/mL、(13.05±1.02)mg/L、(7.88±0.16)×10^(9)/L,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525、88.663、21.459,P<0.05)。结论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采用自拟胃肠复苏汤治疗的临床疗效理想,利于改善胃肠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胃肠功能障碍 西医 自拟胃肠复苏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胃微生物菌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贲门腺癌发病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高新基 王君 +2 位作者 李强 鄢霆 林静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目的研究胃微生物菌群与胃贲门腺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胃贲门腺癌(GCA)患者109例。患者均经病理科组织病理确诊为GCA。对照组为健康人群100例,根据有无H.pylori检出将对照组和GCA组患者分为有H.pyl... 目的研究胃微生物菌群与胃贲门腺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胃贲门腺癌(GCA)患者109例。患者均经病理科组织病理确诊为GCA。对照组为健康人群100例,根据有无H.pylori检出将对照组和GCA组患者分为有H.pylori和无H.pylori感染,其中对照组H.pylori检出19例,未检出81例,GCA组H.pylori检出53例,未检出56例。用胃镜采集贲门胃黏膜,置于无菌冻存管放入液氮中保存,使用16SrRNA的方法进行胃黏膜微生物检测。结果 GCA组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无论有无H.pylori感染的对照组人群中,丰度较高的菌属是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罗斯氏菌(Rothia),嗜血杆菌(Haemophi-lus),拟杆菌(Bacteroides),链球菌(Streptococcus),韦荣球菌(Veillonella),普氏菌(Prevotella)。无H.pylori组内,GCA组样本中普氏菌(Prevotella)、瓦氏菌(Shewanella)、盐单胞菌(Halomonas)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H.pylori组内,GCA组样本中普氏菌(Prevotella)、瓦氏菌(Shewanella)、盐单胞菌(Halomonas)、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梭杆菌(Fusobacterium)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明显低于对照组。有H.pylori的GCA组样本中普氏菌(Prevotella)、瓦氏菌(Shewanella)、盐单胞菌(Halomonas)、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梭杆菌(Fusobacterium)丰度明显高于无H.pylori的GCA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明显低于无H.py-lori的GCA组。结果还发现GCA与普氏菌(Prevotella)、瓦氏菌(Shewanella)、盐单胞菌(Halomonas)、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梭杆菌(Fusobacterium)正相关,与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负相关。结论 GCA患者胃内菌群数量和分布与健康人群存在明显差异,H.pylori可能影响胃内菌群结构在GCA发病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贲门腺癌 幽门螺杆菌 菌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