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宋词自注 被引量:6
1
作者 邓乔彬 夏令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4-100,共7页
自注是词体结构的一个非常规部分,主要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它一方面受到作为笺释之体的注的影响和规范,另一方面决定于宋代词人的主体性。在其发展过程中,宋词自注越来越受到词人的重视,内容得到了丰富,艺术也有了提高。宋词自注具有文... 自注是词体结构的一个非常规部分,主要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它一方面受到作为笺释之体的注的影响和规范,另一方面决定于宋代词人的主体性。在其发展过程中,宋词自注越来越受到词人的重视,内容得到了丰富,艺术也有了提高。宋词自注具有文体学、文献学以及阐释学上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自注 主体性
下载PDF
《石湖词》叙论 被引量:4
2
作者 邓乔彬 宫洪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6-71,共6页
范成大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石湖词》在宋代就为人称道,但后来逐渐为其诗名所掩,实为词坛憾事。《石湖词》博采众家之长,化为自我之风姿,呈现丰富之特色,且由于范成大以诗人身份填词,使得其词或以清雅之笔化浓艳之情... 范成大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石湖词》在宋代就为人称道,但后来逐渐为其诗名所掩,实为词坛憾事。《石湖词》博采众家之长,化为自我之风姿,呈现丰富之特色,且由于范成大以诗人身份填词,使得其词或以清雅之笔化浓艳之情、悲怨之气;或以平和之笔化抑郁之情、家国之痛,体现出"诗人旨格",而无论在朝抑或在野均过着雅士生活又使得《石湖词》婉转可歌,故可以用"风雅之驱"誉石湖,以肯定范成大在中国词史之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成大 石湖词 风姿多样 诗人旨格 风雅之驱
下载PDF
《长恨歌》与《长恨歌传》 被引量:6
3
作者 邓乔彬 高翠元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41,共5页
陈寅恪先生认为《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用诗传合一的体式来书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故事,在结构上为“一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其实由于叙事诗和传奇体裁迥异,它们不但展现出诗歌和小说的不同艺术魅力,同时还反映唐中期诗歌与小说互... 陈寅恪先生认为《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用诗传合一的体式来书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故事,在结构上为“一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其实由于叙事诗和传奇体裁迥异,它们不但展现出诗歌和小说的不同艺术魅力,同时还反映唐中期诗歌与小说互相借鉴、交融,共同臻于艺术妙境的创作状态。在体裁艺术上同样为“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长恨歌传》 体裁艺术 共同机构
下载PDF
从“倚声”论唐宋词体之形成与初步发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邓乔彬 周韬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2-121,共10页
词不同于诗,属"倚声"而作、合乐而歌的韵文体格。词所倚之声,最初是唐俗乐歌曲,其文体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深受曲体结构约束。唐五代文人制词注重"倚声"谐唱,然依创作惯性引近体诗律为句,为词体"律化"发轫... 词不同于诗,属"倚声"而作、合乐而歌的韵文体格。词所倚之声,最初是唐俗乐歌曲,其文体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深受曲体结构约束。唐五代文人制词注重"倚声"谐唱,然依创作惯性引近体诗律为句,为词体"律化"发轫。北宋以来,文人词创作在"倚声"与"依律"之间各有取舍。"倚声"家沿续唐五代制词谐唱之传统,又复增衍"慢"体与前代令曲并称;"依律"者"以诗为词",导致"词"与"俗乐"分离,重拾"正声"以配"雅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倚声 依律 俗乐 正声
下载PDF
论宋代诗话的“闲评”特色与理性精神 被引量:4
5
作者 谢珊珊 邓乔彬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62,69,共7页
"闲话"、"闲评"是盛行于唐末宋初的文化批评方式。"闲评"催生了以诗歌品评为主要内容的"诗话",开创了以《六一诗话》为代表的随笔感悟式批评模式。诗话重考据、尚辨析的理性精神,寓批评于鉴赏... "闲话"、"闲评"是盛行于唐末宋初的文化批评方式。"闲评"催生了以诗歌品评为主要内容的"诗话",开创了以《六一诗话》为代表的随笔感悟式批评模式。诗话重考据、尚辨析的理性精神,寓批评于鉴赏、在摘句品评中发掘诗法理论的模式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话 闲评 趣味审美 理性精神
下载PDF
中国文学批评的横向研究与朱自清的贡献 被引量:4
6
作者 邓乔彬 王晓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9-205,共7页
中国文学批评经由了从"诗文评"到批评史的发展,郭绍虞、罗根泽、朱东润是这一现代"纵向"研究的奠基者;而朱自清、傅庚生、方孝岳所作的是"横向"的研究,《朱自清中国文学批评研究讲义》为学科的建设提供... 中国文学批评经由了从"诗文评"到批评史的发展,郭绍虞、罗根泽、朱东润是这一现代"纵向"研究的奠基者;而朱自清、傅庚生、方孝岳所作的是"横向"的研究,《朱自清中国文学批评研究讲义》为学科的建设提供了理论范式,贡献尤大。因历史际遇不同,"横向"三家在文学批评研究上的学术影响不及"纵向"三家,但他们中国化、世界化的学术观念,比较文学批评学的思想与实践,已在半个多世纪后得到回应,新世纪的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也将在纵、横双向演进中取得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 纵向研究 横向研究 朱自清
下载PDF
唐宋词乐的发展变化与柳永苏轼词 被引量:4
7
作者 邓乔彬 周韬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78-85,共8页
散乐歌舞是唐五代曲子产生的前提,教坊乐渐变为唐曲子,是唐五代曲子辞"倚声"之源,唐五代曲子与唐"燕乐"无涉。柳永词的用调充分体现了唐五代词乐在北宋初期的延续,柳词的声情体貌,均源自"花间",与教坊俗... 散乐歌舞是唐五代曲子产生的前提,教坊乐渐变为唐曲子,是唐五代曲子辞"倚声"之源,唐五代曲子与唐"燕乐"无涉。柳永词的用调充分体现了唐五代词乐在北宋初期的延续,柳词的声情体貌,均源自"花间",与教坊俗乐紧密结合,既倚声"善为歌辞",又能"填腔"制撰新曲,"变旧声作新声",使之传播极广,接受甚众。苏轼以诗为词,是真正的"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但由于不咏调名本义,脱离词乐声情,也使得词成为了案头文学,逐渐丧失其作为音乐文学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源流 柳永 苏轼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闻一多的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 被引量:3
8
作者 邓乔彬 赵晓岚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1-134,共4页
闻一多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如今,这一惨案已过去整整60年。为了纪念闻一多殉难60周年,中国闻一多研究会、武汉大学文学院、闻一多基金会联合主办了"闻一多殉难6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7月),本期文学版特... 闻一多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如今,这一惨案已过去整整60年。为了纪念闻一多殉难60周年,中国闻一多研究会、武汉大学文学院、闻一多基金会联合主办了"闻一多殉难6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7月),本期文学版特从会议论文中组织了这一组笔谈。其中,闻黎明的《美国对李公朴、闻一多被刺事件的反应与对策》,回到历史现场,仔细分析了李闻惨案后美国的反应与对策,有助于透视当时国际主要政治力量的整合与变动。陈国恩的《书信中所呈现的闻一多人格》则从解读闻一多的书信入手,详尽分析了闻一多的集诗人、学者和斗士于一身的人格。李乐平的《闻一多前期新诗理论的贡献》认为,作为诗论家的闻一多在其前期提出的艺术观点都有针对性,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邓乔彬、赵晓岚的《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研究了闻一多的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重点强调了闻一多的学术史贡献。刘殿祥的《闻一多与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则在中国现代学术史背景下观照闻一多的学术史价值,很有针对性。许祖华、孙红震的《闻一多大学教育理念的现代意蕴》研究了作为大学文学院院长与教授的闻一多对现代大学教育的新理念及其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研究 方法论 闻一多 传统 转型时期
下载PDF
赵孟頫与元四家之变 被引量:2
9
作者 邓乔彬 李杰荣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88,共7页
赵孟頫与元四家的升降进出,与元代绘画的发展趋势及文人画的审美趣尚紧密相关,这可从宋元绘画之变,文人画推崇"逸品"进一步寻找原因。虽然赵孟頫"提醒"元画品格,自作涉及多种题材,却没能明确元画的发展方向,其画也... 赵孟頫与元四家的升降进出,与元代绘画的发展趋势及文人画的审美趣尚紧密相关,这可从宋元绘画之变,文人画推崇"逸品"进一步寻找原因。虽然赵孟頫"提醒"元画品格,自作涉及多种题材,却没能明确元画的发展方向,其画也未形成个人的典型风格。元四家才是成熟元画的代表和最高成就者,也因为他们符合并引导中国绘画向山水发展的潮流,而成为后世之典范,为明清两代极力推崇和模仿;文人画对逸品的审美倾向,使倪瓒的地位抬升得更高。所以,赵孟頫与元四家之变,正是中国绘画史发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盂烦 元四家 宋元绘画 变化 逸品
下载PDF
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与文艺功能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乔彬 焦忠祝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6-103,共8页
实行君主专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制度对文艺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我国的封建社会与宗法制有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而宗法制之对行使君主专制的政治权力,在"家国同构"中起极大的作用。政治型文化必然带来对文艺... 实行君主专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制度对文艺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我国的封建社会与宗法制有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而宗法制之对行使君主专制的政治权力,在"家国同构"中起极大的作用。政治型文化必然带来对文艺的政治功利要求,对文艺首重政教功能论可谓遍布所有体裁、样式的作品中,而且纯文艺不发达,也导致了文艺家独立人格的丧失。宗法制的"纳上下于道德",形成了伦理中心主义,使道德教谕成为文艺的内容和批评标准,文艺不重个性,而重在群体的、共性的道德与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社会 君主专制 文艺 功能论
下载PDF
宋代滑稽戏与宰相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乔彬 夏令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5-120,共6页
宋代滑稽戏多有嘲谑宰相的现象,这与宰相的地位职权、戏剧的演出场合以及伶人的讽谏精神有关。谚语"台官不如伶官"的出现,既是台官受制于宰相,不能或不敢行使纠弹权所致,又是伶人依附于皇权并向士大夫靠拢,讽谏精神得到维持... 宋代滑稽戏多有嘲谑宰相的现象,这与宰相的地位职权、戏剧的演出场合以及伶人的讽谏精神有关。谚语"台官不如伶官"的出现,既是台官受制于宰相,不能或不敢行使纠弹权所致,又是伶人依附于皇权并向士大夫靠拢,讽谏精神得到维持并增强的结果。而由于立场、需求不同,皇帝、宰相及其他人对滑稽戏的接受情况各异,对滑稽戏发展的影响也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滑稽戏 宰相 伶人 讽谏 接受
下载PDF
话题选择与阐释思路——邓乔彬教授词学访谈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柏岭 邓乔彬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39-43,共5页
邓乔彬(1943-),男,广东珠海人,现任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著名词学及文艺理论研究家。出版著作14部,其中词学专著7部。主要著作有《吴梅研究》、《有声画与无声诗》、《唐宋词美学》、《中国词学批评史》(合著)... 邓乔彬(1943-),男,广东珠海人,现任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著名词学及文艺理论研究家。出版著作14部,其中词学专著7部。主要著作有《吴梅研究》、《有声画与无声诗》、《唐宋词美学》、《中国词学批评史》(合著)、《中国绘画思想史》、《学者闻一多》(合著)、《古代文艺的文化观照》、《爱国词人辛弃痰》、《宋词与人生》、《词学廿论》、《宋代绘画研究》(即将出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谈录 阐释 中国绘画 博士生导师 暨南大学 思想史 闻一多 文化观
下载PDF
宋代文学的文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邓乔彬 昌庆志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2-130,共9页
新时期以来,宋代文学的文化学研究已取得不少实绩,尤其在党争、科举、家族文化与文学的关系上,有较大突破。要使研究深入,应结合宋史观以比较唐宋文化,认识由进士文化到士大夫文化的转变。此外,夷夏观的不同,造成了唐宋两代对外来文化... 新时期以来,宋代文学的文化学研究已取得不少实绩,尤其在党争、科举、家族文化与文学的关系上,有较大突破。要使研究深入,应结合宋史观以比较唐宋文化,认识由进士文化到士大夫文化的转变。此外,夷夏观的不同,造成了唐宋两代对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宋代在主流的士大夫文化之外,尚有多元的文化;而宗族共同体的建立,又使家族文化极为发达,且与地域文化结合成新的文化景观。研究宋代文学不能是单纯的、孤立的文学研究,宋代文学的文化学研究应与思想史、哲学史、制度史作更广泛的结合,应注意文学与学术、艺术的关系,应具有宏观的理论视野与延伸的学术眼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 宋型文化 宋代学术 研究方法 文化学
下载PDF
论气韵生动 被引量:6
14
作者 邓乔彬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78-84,共7页
谢赫《古画品录》的最大贡献,在于首次为中国的绘画理论,钩勒出一个纲领性的轮廓——六法,虽然其中的不少基本思想在顾恺之的理论中已初具形态,但毕竟是由谢赫加以条理化,以形成一个虽简却全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形成,与齐梁时代玄学影响渐... 谢赫《古画品录》的最大贡献,在于首次为中国的绘画理论,钩勒出一个纲领性的轮廓——六法,虽然其中的不少基本思想在顾恺之的理论中已初具形态,但毕竟是由谢赫加以条理化,以形成一个虽简却全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形成,与齐梁时代玄学影响渐衰,汉人“象数之学”重新受到重视,以及佛学传入,因明学之注重数量关系有关.冯友兰先生认为,“象数之学”本意在于对宇宙及其中各方面事物作一有系统的解释,其注重“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生动” “气” 以形写神 谢赫 “气韵” 世说新语 应物象形 “韵” 《文心雕龙》 《潜溪诗眼》
下载PDF
“学词”与“词学”的分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兴晖 邓乔彬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4,共5页
晚清时期的词创作和词学研究体现出"学词"与"词学"并存的过渡特征。词作中存在明显的学问化倾向,往往成为记录词学成果的载体;而在词话、词选中,探求学词之法又是最主要的内容;造成了词创作缺乏性情,词学研究过于... 晚清时期的词创作和词学研究体现出"学词"与"词学"并存的过渡特征。词作中存在明显的学问化倾向,往往成为记录词学成果的载体;而在词话、词选中,探求学词之法又是最主要的内容;造成了词创作缺乏性情,词学研究过于偏尚技术等种种弊端。随着现代词学观念的萌芽和发展,二者逐步疏离并分化,标志着现代词学学科的独立和学科意识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词 词学 分化 性情 技巧化
下载PDF
摹情弥真 动人弥易——论徐渭题画诗的情感表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乔彬 李杰荣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98,共5页
徐渭在题画诗里的情感表现相当矛盾复杂,既有批判世道不公、社会黑暗的激愤郁懑和感叹自己命运的颓败消沉,又有体验美好事物的轻松愉快和看穿世间百态的达观平和。其情感表现并无清晰的变化流程,受儒道互补规律的制约,随着岁月流逝,阅... 徐渭在题画诗里的情感表现相当矛盾复杂,既有批判世道不公、社会黑暗的激愤郁懑和感叹自己命运的颓败消沉,又有体验美好事物的轻松愉快和看穿世间百态的达观平和。其情感表现并无清晰的变化流程,受儒道互补规律的制约,随着岁月流逝,阅历增长,也大致似有发愤抒情与自我解脱的前后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渭 题画诗 情感表现
下载PDF
唐宋渔父词的文人化发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邓乔彬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0-146,共7页
文人化是唐宋词发展、演变的重要方式,《渔父》词更是如此。其文人化主要表现在:一、自唐代张志和首作《渔父》以来,凡赋此调者,皆以渔隐为词旨、以清逸为词风,而这正契合唐宋文人以雅为尚的生活、审美情趣,故受到了上至皇帝、下至文士... 文人化是唐宋词发展、演变的重要方式,《渔父》词更是如此。其文人化主要表现在:一、自唐代张志和首作《渔父》以来,凡赋此调者,皆以渔隐为词旨、以清逸为词风,而这正契合唐宋文人以雅为尚的生活、审美情趣,故受到了上至皇帝、下至文士的接受与创作群体的喜爱与追捧;二、《渔父》原为民间渔歌,经由文人之手,才转为稳定的词调以供"依调填词"。之后,为了歌唱或内容上的需要,文人藉由檃括类曲内容、变非类曲为类曲或扩大类曲范围等方式打破该调的稳定性,完成了改造与变奏;三、该调突破了词体本身,同符合文人意趣的书画、歌舞相结合,实现了艺术互通。张志和的画,苏轼、黄庭坚等人的书以及史浩的《渔父舞》都与渔父词密切相关,便是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父 渔隐 渔父词 文人化
下载PDF
论文人画从北宋到南宋之变 被引量:6
18
作者 邓乔彬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5期112-118,共7页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影响了绘画,“破体”为文而至绘事,颇多诗画相通之论。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理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提出了系统的画家修养论;(2)倡导绘画的传神论;(3)确立了“书画当观韵”的标准。在创作上大致可分三类,其中,苏轼...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影响了绘画,“破体”为文而至绘事,颇多诗画相通之论。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理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提出了系统的画家修养论;(2)倡导绘画的传神论;(3)确立了“书画当观韵”的标准。在创作上大致可分三类,其中,苏轼、文同、米芾等被视作典型的文人画。南宋文人画的逐渐退潮,除了院画兴盛的外部因素外,更出于自身的原因。其变化与转型体现在五个方面:(1)文人画几可看作是画院以外绘画的代称;(2)有借鉴院画之长并与院画结合之势;(3)创作主力转移到水墨竹石花卉;(4)开绘画与诗、书、印结合之先河;(5)僧道作品形成了狂逸的创作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画 北宋 理论与创作 南宋 变化与转型
下载PDF
诗的“收空于时”与画的“寓时于空” 被引量:5
19
作者 邓乔彬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2-47,共6页
莱辛《拉奥孔》认为:诗是时间艺术,画是空间艺术。但我国古代的诗画却常都具有时空合一的特点,这是由于诗画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各向对方汲取,融合对方的特点所致。本文拟从诗画互补的原理,分析诗如何摄空间于时间,和画如何入时间于空间。
关键词 我国古代 诗经 纵横家 太行山 称名 发展历程 简炼 本生故事 梦溪笔谈 石窟壁画
下载PDF
先秦诸子的地域文化特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邓乔彬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55,共7页
西周末年“天子失官 ,学在四夷” ,私学之兴及诸侯“养士”的需要 ,使“士”阶层迅速崛起 ,诸子之学逐渐生成。王国维注意到诸子有南北之别的地域文化特性 ,孔、墨和老、庄可分别作为北、南代表。春秋以来的政治家渐走出蒙昧主义 ,孔子... 西周末年“天子失官 ,学在四夷” ,私学之兴及诸侯“养士”的需要 ,使“士”阶层迅速崛起 ,诸子之学逐渐生成。王国维注意到诸子有南北之别的地域文化特性 ,孔、墨和老、庄可分别作为北、南代表。春秋以来的政治家渐走出蒙昧主义 ,孔子更树立起理性精神 ,墨子虽讲鬼神、天志 ,却有以之制约统治者之旨 ,老、庄多关注自然天道 ,与孔、墨的实用理性不同 ,其他各家也可以作瞩目于人生或自然的大概划分 ,诸子确有南北之别。孔、墨、孟、荀、韩等儒、墨、法诸家文风不同 ,却都主于实用 ,他们所代表的北方派可以用一“实”字概括 ,而以庄、列为代表的道家和阴阳家驺衍等南方派 ,则富于想象 ,可用一“虚”字概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诸子 地域文化特性 理性精神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自然天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