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联合稻田养萍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1
作者 吴红 +2 位作者 李振武 邓素芳 应朝阳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2-179,共8页
秸秆还田在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在水稻生长初期,秸秆的掺入可能会导致微生物的氮固定,从而抑制水稻的生长和对氮素的吸收。具有高效固氮能力的红萍可以作为优质绿肥放养于稻田,能提供氮素来满足水稻生长的需... 秸秆还田在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在水稻生长初期,秸秆的掺入可能会导致微生物的氮固定,从而抑制水稻的生长和对氮素的吸收。具有高效固氮能力的红萍可以作为优质绿肥放养于稻田,能提供氮素来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可以缓解秸秆还田造成的氮缺乏。为明确秸秆还田联合稻田养萍对水稻谷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谷物品质的影响,田间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用化肥(F)、常规施用化肥+秸秆还田(FS)、常规施用化肥+稻田养萍(FA)、常规施用化肥+秸秆还田+稻田养萍(FSA)]。结果表明:FS处理水稻产量、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及镁、铁和锌含量均与F处理差异不显著,钙含量显著低于F处理(P<0.05);FA处理糙米率、精米率、蛋白质含量、镁和铁含量与F处理差异不显著,水稻产量、氮素吸收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垩白粒率、垩白度显著高于F处理(P<0.05),直链淀粉含量、钙含量和锌含量显著低于F处理(P<0.05);FSA处理蛋白质、钙、镁、铁和锌含量与F处理差异不显著,水稻产量、氮素吸收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表观利用率、垩白粒率、垩白度显著高于F处理(P<0.05),直链淀粉含量、糙米率和精米率显著低于F处理(P<0.05)。综上所述,秸秆还田联合套养红萍共作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且未降低稻米的营养品质,是一项有潜力的南方稻田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稻田养萍 氮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稻萍共生对水稻磷素吸收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2
作者 应朝阳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5期55-59,共5页
稻萍共生是我国传统的稻作方式,能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然而目前还鲜有研究关注稻萍共生对水稻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探讨稻萍共生处理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萍共生处理未... 稻萍共生是我国传统的稻作方式,能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然而目前还鲜有研究关注稻萍共生对水稻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探讨稻萍共生处理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萍共生处理未显著改变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和有效磷含量,但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P<0.05)。稻萍共生促进了水稻的磷吸收,显著增加了籽粒磷吸收量(P<0.05)和地上部总磷吸收量(P<0.05)。此外,稻萍共生还提高了水稻的磷肥回收利用率(P<0.05),说明稻萍共生处理能有效提高水稻磷肥利用效率,为水稻磷肥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参考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田 稻萍共生 磷肥利用效率 磷肥回收利用率
下载PDF
基于跨语种声学分析的帕金森病检测方法
3
作者 季薇 王传瑜 +2 位作者 吴迪 李云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554,共9页
基于语音的帕金森病检测具有非介入式、成本较低和无创等优点。当前公开的帕金森病语音数据集大多来源于单一语种,存在数据容量不够大、受试者母语发音特点差异小等特点。单一语种数据集上训练的帕金森病检测模型在面对跨语种语音数据时... 基于语音的帕金森病检测具有非介入式、成本较低和无创等优点。当前公开的帕金森病语音数据集大多来源于单一语种,存在数据容量不够大、受试者母语发音特点差异小等特点。单一语种数据集上训练的帕金森病检测模型在面对跨语种语音数据时,将出现性能下降。为避免语种差异带来的影响,提升模型在跨语种场景下的检测性能,该文引入对抗迁移学习和特征解耦的思想,提出一种帕金森病跨语种声学分析模型(CLSAM)。首先,将基于多头自注意力机制的Transformer编码块和多层神经网络级联,组成特征提取器模块,用于将从源域和目标域语音中提取的原始Fbank语音特征初步解耦为两个向量,即域不变病理信息表征向量和域信息表征向量;设计了目标任务不一致的双重对抗训练模块,显式地分离域不变病理信息和域信息;最终,提取跨语种语音数据中的域不变病理信息用于帕金森病检测。该文在公开的MaxLittle帕金森病语音数据集以及自采的帕金森病语音数据集上,采用十折交叉验证的方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以及现有的迁移学习算法相比,所提模型在跨语种场景中的检测准确率、敏感度和F1分数等性能均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语种声学分析 帕金森病 对抗迁移学习 特征解耦
下载PDF
基于多类型语音信息分层融合的帕金森病检测模型
4
作者 吴迪 季薇 +1 位作者 李云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1-823,共13页
用于帕金森病检测的语音数据通常包括持续元音、重复音节及情景对话等类型.已有模型大多采用单一类型的语音数据作为输入,容易受到噪声干扰,鲁棒性无法保证.有效整合不同类型语音数据,提取至关重要的病理信息,是当前帕金森病检测任务面... 用于帕金森病检测的语音数据通常包括持续元音、重复音节及情景对话等类型.已有模型大多采用单一类型的语音数据作为输入,容易受到噪声干扰,鲁棒性无法保证.有效整合不同类型语音数据,提取至关重要的病理信息,是当前帕金森病检测任务面临的挑战之一.文中提出基于多类型信息分层融合的帕金森病检测模型,旨在提取全面的病理信息,实现较优的检测性能.首先,针对不同类型的帕金森病语音数据,分别进行多种声学特征的提取.然后,设计挖掘多类型声学特征深层信息的表示学习方案,提取调音和韵律信息,精准反映声学特征中潜在的病理信息.进而针对两类信息,设计解耦的表示学习空间,分别提取各自的私有特征,同时学习它们的共有表示.最后,设计跨类型的注意力分层融合模块,利用交叉注意力机制,以不同粒度交互的方式逐步融合共有表示和私有表示,提升帕金森病检测性能.在公开的意大利语帕金森病语音数据集和自采的汉语帕金森病语音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文中方法性能提升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类型语音 对比学习 分层融合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提高酸性红壤茶园土壤的微生物特征及酶活性 被引量:49
5
作者 吴红 +3 位作者 翁伯琦 叶菁 曾玉荣 王义祥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8-74,共7页
通过福建安溪茶园的田间试验定位研究不同小麦秸秆生物炭施入量(0、10、20、40 t/hm^2)对红壤茶园土壤性质、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阐明生物炭对酸性茶园土壤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与不施用生物炭相比,40 t/hm^2生物炭施用量处理显... 通过福建安溪茶园的田间试验定位研究不同小麦秸秆生物炭施入量(0、10、20、40 t/hm^2)对红壤茶园土壤性质、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阐明生物炭对酸性茶园土壤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与不施用生物炭相比,40 t/hm^2生物炭施用量处理显著降低茶园土壤容重达0.23 g/cm^3,土壤碱解氮含量下降29.2%,但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了62.1%、153.9%和173.6%,同时提高土壤p H值0.88个单位。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茶园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解钾细菌以及解无机磷细菌的数量分别提高了28.5%~104.4%、27.2%~123.4%、17.0%~35.9%、109.2%~208.2%和150.0%~337.3%,β-葡萄糖苷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显著增加了45.5%~114.7%、8.6%~21.5%和26.7%~186.6%,而土壤酸性磷酸活性却降低了4.0%~15.6%。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效磷含量与解无机磷细菌、碱性磷酸酶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速效钾含量与解钾细菌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施用生物炭改善酸性红壤茶园土壤的酸碱环境和微生物活性,有利于促进土壤养分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红壤 生物炭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头晕与晕厥患者诊断比较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成 毛定安 +5 位作者 李茗香 林萍 李雯 薛小红 谢振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96-799,共4页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不明原因头晕与晕厥患者诊断上的差异。方法对头晕组(n=35)进行HUTT检查,并选择同期晕厥组(n=303)的HUTT结果为对照,HUTT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结果①头晕组与晕...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不明原因头晕与晕厥患者诊断上的差异。方法对头晕组(n=35)进行HUTT检查,并选择同期晕厥组(n=303)的HUTT结果为对照,HUTT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结果①头晕组与晕厥组患者在BHUT、SNHUT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阳性结果反应类型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阳性率:HUTT时头晕组31.43%(11/35),晕厥组42.90%(130/303)。其中BHUT时头晕组28.57%(8/28),晕厥组33.82%(70/207);SNHUT时头晕组42.86%(3/7),晕厥组62.50%(60/96)。阳性率在头晕组和晕厥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SNHUT阳性率较BHUT均明显提高(P<0.05)。③出现阳性结果时间:BHUT时头晕组(29.13±11.01 min)仅比晕厥组(23.52±12.80 min)稍长,SNHUT时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也是头晕组(6.00±3.61 min)比晕厥组(4.98±3.51 min)稍长(P均>0.05)。结论临床上部分不明原因头晕患者由VVS所致,但并不出现晕厥发作,这类患者应重视倾斜试验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头晕 直立倾斜试验 硝酸甘油 诊断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心率变异性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成 +6 位作者 曹闽京 薛小红 李茗香 林萍 刘晓燕 丁异熠 胡春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心率变异性(HRV)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2003—01~2007—05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诊治的不明原因晕厥(UPS)儿童54例(晕厥组),其中<12岁儿童22例,直立倾斜试验(HUTF)全部为阳性反应。匹配48...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心率变异性(HRV)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2003—01~2007—05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诊治的不明原因晕厥(UPS)儿童54例(晕厥组),其中<12岁儿童22例,直立倾斜试验(HUTF)全部为阳性反应。匹配4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对照组)。晕厥组和对照组儿童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数据经TLC3000A 12通道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自动分析结合人工干预生成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结果①晕厥儿童HRV性别比较:与男性儿童相比,女性儿童各项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均偏低,其中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和频域指标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极低频功率(VLF)降低显著(P<0.01或P<0.05)。②健康儿童HRV性别比较:女性儿童时域指标SDNN、差值均方根(rMSSD)、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和频域指标TP、VLF、LF低于男性儿童,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频域指标VLF(P<0.01)和LF(P<0.05)。③晕厥儿童HRV年龄比较:与≥12岁儿童相比,<12岁儿童时域指标SDNN、SDANN、pNN50和频域指标TP、LF稍降低(均P>0.05)。④健康儿童HRV年龄比较:与≥12岁儿童相比,<12岁儿童时域指标rMSSD、pNN50和频域指标LF、高频功率(HF)偏高,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HF(P<0.05),其余指标稍偏低(均P>0.05)。结论VVS儿童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其自主神经变化规律的年龄和性别差异与健康儿童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心率变异性 儿童 年龄 性别
下载PDF
不明原因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成 +5 位作者 薛小红 李茗香 林萍 毛定安 许毅 刘晓燕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情况。方法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n=35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晕厥发作时躯体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行倾斜试验(HUTT)检查明确诊断。结果①31例(8.8%)患者有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H...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情况。方法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n=35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晕厥发作时躯体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行倾斜试验(HUTT)检查明确诊断。结果①31例(8.8%)患者有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HUTT阳性患者中19例(11.5%)存在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②晕厥致躯体意外伤害大多较轻,少数患者会发生严重伤害;③发生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者男性较多,年龄段以9~13岁居多;④躯体意外伤害患者HUTT反应类型以血管抑制型为主。混合型次之,心脏抑制型最少。结论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是随机的,大部分患者伤害较轻,个别患者会发生严重意外伤害。强调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重视HUTT检查。对确诊的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实施早期干预,将躯体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降至最低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倾斜试验 躯体 意外伤害
下载PDF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诱因与先兆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雯 王成 +3 位作者 李茗香 林萍 谢振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诱因与先兆的特点。方法分析55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VVS儿童的晕厥诱因和先兆症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7—11岁及12~18岁)、不同试验方式(BHUT及SNHUT)儿童的晕厥诱固和先兆的有...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诱因与先兆的特点。方法分析55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VVS儿童的晕厥诱因和先兆症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7—11岁及12~18岁)、不同试验方式(BHUT及SNHUT)儿童的晕厥诱固和先兆的有无进行比较。结果74.55%和96.36%的VVS儿童存在晕厥诱因和先兆症状,常见诱固有长久站立(43.64%)、体位改变(20.00%)等;常见先兆症状为头晕(78.18%)、乏力(29.09%)、面色苍白(27.27%)、大汗(27.27%)、心慌(25.45%)、黑朦(23.64%)、胸闷(21.82%)、头痛(21.82%)等。晕厥诱因和先兆的有无在不同性别、年龄段、倾斜试验方式之间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熟悉儿童VVS诱固和先兆特点将有助于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诱因 先兆 儿童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家族遗传特征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成 +4 位作者 薛小红 何芝香 李茗香 林萍 刘晓燕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的家族遗传特征。方法对383例行倾斜试验(HUTT)检查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详细询问晕厥家族史,并记录建档。结果①9.4%(36/383)UPS患者存在晕厥家族史,HUTT阳性且有晕厥家族史者占12.0%(23/191)。②UP...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的家族遗传特征。方法对383例行倾斜试验(HUTT)检查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详细询问晕厥家族史,并记录建档。结果①9.4%(36/383)UPS患者存在晕厥家族史,HUTT阳性且有晕厥家族史者占12.0%(23/191)。②UPS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男性有晕厥病史者其后代(一级亲属)男性晕厥发病几率增加18.6%,女性有晕厥病史者其后代(一级亲属)发生晕厥比率女性>男性。③UPS患者21.7%(83/383)、有晕厥家族史且HUTT阳性患者39.1%(9/23)晕厥发作时存在诱因。④有晕厥家族史且HUTT阳性患者混合型比率高于全体HUTT阳性患者(34.8%vs27.7%)。⑤HUTT阳性患者有无晕厥家族史在性别及年龄组间(<18岁与≥18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S存在遗传倾向,尤其是一级亲属有晕厥史者后代晕厥发生几率明显增高,外界因素可促进晕厥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遗传 家族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卧位、立位QT间期离散度及P波离散度的变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薛小红 王成 +5 位作者 曹闽京 何芝香 李茗香 林萍 刘晓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卧、立位QT间期离散度(QTd)及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方法 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的VVS患儿46例为研究组。年龄7~17岁,平均(11.91±2.09)岁。用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描记卧位...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卧、立位QT间期离散度(QTd)及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方法 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的VVS患儿46例为研究组。年龄7~17岁,平均(11.91±2.09)岁。用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描记卧位及立位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12ECG)。匹配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选择窦性心律波形清晰的12ECG3个心动周期,测量心率(HR)、QTd与Pd,按Bazete公式校正心率后得出QTcmax、QTcmin、QTcd、Pcmax、Pcmin、Pcd。结果 1.对照组卧位较立位最大QT间期(QTmax)、最小QT间期(QTmin)、最大P波时间(Pmax)均明显延长(Pα〈0.01),最小P波时间(Pmin)缩短(P〈0.05),Pd延长(P〈0.05),QTd、QTcmax、QTcmin、QTcd、Pcmax、Pcmin、Pcd未见明显变化(Pα〉0.05)。2.研究组卧位较立位QTmax、QTmin、QTd、QTcd、Pmax、Pd、Pcd明显延长(Pα〈0.01),Pcmax延长(P〈0.05),Pcmin明显缩短(P〈0.01),QTcmax、QTcmin、Pmin未见明显变化(Pα〉0.05)。3.研究组较对照组卧位QTmax、QTcmax、Pcd延长(Pα〈0.05),QTd、QTcd、Pmax、Pcmax延长(Pα〈0.01);立位Pcd延长(Pα〈0.05),Pmax、Pcmax延长(Pα〈0.01)。4.研究组较对照组卧位时HR稍降低(P〉0.05),立位时HR明显增加(P〈0.01),HR增加在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未见差异(分别增加15.29次/min vs 12.57次/min,P〉0.05)。5.VVS患儿在血管抑制型和混合型时卧、立位的QTd及Pd未见差异(Pα〉0.05)。6.VVS患儿在卧位、立位时QTd及Pd不存在男女性别差异(Pα〉0.05)。结论 VVS患儿卧位时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当体位改变时QTd、Pd明显受自主神经功能影响,表明该法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心电描记术 QT间期离散度 P波离散度 儿童
下载PDF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SOD、MD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宗惠花 +1 位作者 俞燕 赵彦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7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观察2组...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观察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总有效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及血清SOD、MD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29%,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Barthel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SOD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患者的SOD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的MD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的MDA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基础药物治疗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脑梗死 自由基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24h尿电解质含量变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成 刘晓燕 +6 位作者 李雯 薛小红 丁异熠 胡春艳 Praveen Kumar 吴礼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78-98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24h尿电解质含量变化,对临床补盐补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4-06~2007-04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儿童79例(晕厥组),男31例,女48例,平均年龄(11.18±2.47)...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24h尿电解质含量变化,对临床补盐补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4-06~2007-04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儿童79例(晕厥组),男31例,女48例,平均年龄(11.18±2.47)岁。匹配健康儿童11例为对照(对照组)。研究对象留取24h尿,测量尿量后,采用日本HITACHI公司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4h尿电解质(钾、钠、氯、钙、磷、镁)含量。结果①晕厥组24h尿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24h尿电解质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每毫升尿钠和尿钙增加(P<0.01或P<0.05)。②晕厥儿童HUTT阳性组24h尿钠、尿钾较HUTT阴性组明显增加(P<0.05),每毫升尿钠增加(P<0.05)。③晕厥儿童24h尿电解质含量和每毫升尿电解质含量在血管抑制型与心脏抑制型+混合型组、男女性别、<12岁组与≥12岁组、晕厥频次<4次组和晕厥频次≥4次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h尿钠含量增加与VVS发病关系密切,临床治疗VVS要强调健康教育,重视补盐补液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儿童 24 h尿 电解质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心率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成 +5 位作者 曹闽京 何芝香 李茗香 林萍 薛小红 谢振武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的心率变异性(HRV)。方法对27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阳性并诊断为VVS的HRV进行分析(研究组),并将2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康泰TLC3000A12通道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描记...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的心率变异性(HRV)。方法对27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阳性并诊断为VVS的HRV进行分析(研究组),并将2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康泰TLC3000A12通道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描记未发生晕厥时24h心电图,分析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组低频功率(LF)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在不同年龄段差别不明显(P>0.05);女性时域指标中SDANN及VLF、LF较男性明显降低(P<0.05);血管抑制型与混合型VVS的HRV指标差异不明显。结论VVS儿童基础自主神经功能发生改变;HRV主要受性别影响,而年龄影响不明显;HUTT不同反应类型VVS的HRV不存在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心率变异性 儿童
下载PDF
不同角度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成 何芝香 +5 位作者 李茗香 曹闽京 薛小红 林萍 刘洁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1-414,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角度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诊断的影响。方法 2001—01—2005—12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儿童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进行HUTT检查226例次,年龄4-18岁,平均(12.12&#... 目的 探讨不同角度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诊断的影响。方法 2001—01—2005—12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儿童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进行HUTT检查226例次,年龄4-18岁,平均(12.12±3.17)岁,男93例,女133例。倾斜角度在2001—01—2005—05采用70°[n=182,平均(12.19±3.20)岁],在2005—06-2005—12采用60°[n=44,平均(11.82±3.02)岁]。根据临床症状分偶发晕厥(n=66,晕厥发作仅1次)与反复晕厥(n=160,晕厥发作≥1次)。HUTT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结果 倾斜角度、儿童患者性别及试验方式对UPS儿童血流动力学无影响(P〉0.05),UPS儿童诊断阳性率及反应类型分布与倾斜角度、儿童患者性别、试验方式及晕厥频次亦无明显关系(P〉0.05)。儿童倾斜70°体位感到欠舒适,倾斜60°体位无明显不适感。结论 倾斜70°和60°对受试者血流动力学及阳性率无影响,倾斜60°体位较70°感到舒适。推荐临床上在进行儿童HUTT时选择倾斜60°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倾斜台试验 倾斜角度 儿童
下载PDF
氢氯噻嗪、依那普利、美托洛尔、螺内酯联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评估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成 谢振武 +4 位作者 刘利群 王秀英 许毅 李雯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92-994,共3页
目的研究氢氯噻嗪、依那普利、美托洛尔、螺内酯联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疗效。方法DCM患儿23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脏功能Ⅲ-Ⅳ级,确诊病例予氢氯噻嗪、依那普利、螺内酯口服,心功能Ⅳ级者加用小剂量地高辛口服,顽固性心衰患... 目的研究氢氯噻嗪、依那普利、美托洛尔、螺内酯联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疗效。方法DCM患儿23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脏功能Ⅲ-Ⅳ级,确诊病例予氢氯噻嗪、依那普利、螺内酯口服,心功能Ⅳ级者加用小剂量地高辛口服,顽固性心衰患儿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静滴。心功能改善到Ⅱ-Ⅲ级时加用美托洛尔口服,2-4周将依那普利、美托洛尔剂量加倍,每2-4周抽血观察肾脏功能和血清钾。服药后1、3、6、12、24个月随访患儿.病情恶化者再次住院治疗。各随访阶段均判断心脏功能,检查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12-ECG)、二维超声心动图(2-DE),用2-DE测量患儿左心房(LA)、左心室(LV)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结果随访1-26个月,病例均遵医嘱用药。随访死亡3例,死因为严重肺部感染、窒息。12-ECG示心房纤颤2例,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6个月后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每2-4周观察肾脏功能和血清钾结果正常。治疗前EF、FS分别为(42.45±13.07)%和(21.14±8.06)%,用药后随访3个月时接近60%和30%,12个月时>60%和.30%;LA、LV内径治疗前分别为(28.96±8.54)mm及(46.09±14.09)mm,随访3个月时(26.00±0.01)mm及(40.50±212)mm,治疗3个月后LA、LV明显缩小(t=-2.892,-4.509P<0.05,0.01)。结论联合应用氢氯噻嗪、依那普利、美托洛尔、螺内酯治疗小儿DCM能明显延缓或防止心肌重塑进展,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拮抗剂 心肌病 扩张型 心力衰竭 儿童
下载PDF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反复发作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成 何芝香 +5 位作者 李茗香 林萍 许毅 薛小红 谢振武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75-277,共3页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反复发作的预测价值。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共429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偶发晕厥组(晕厥发作仅1次,n=112)与反复...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反复发作的预测价值。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共429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偶发晕厥组(晕厥发作仅1次,n=112)与反复晕厥组(晕厥发作超过1次,n=317)。HUTT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观察两组的阳性率与晕厥发作频次的关系。结果:1BHUT+SNHUT阳性率与晕厥发作频次关系:偶发晕厥组阳性率与反复晕厥组未见差异(36.61%比37.22%),各组男女性别分布亦未见差异(P均>0.05)。2BHUT或SNHUT阳性率与晕厥发作频次关系:在BHUT时偶发晕厥组阳性率低于反复晕厥组(15.09%比33.33%,P>0.05),女性>男性(34.25%比14.15%,P<0.01);在SNHUT时偶发晕厥组阳性率亦低于反复晕厥组(10.69%比40.88%,P>0.05),男女性别未见差异(50.88%比62.35%,P>0.05)。结论:BHUT和(或)SNHUT与晕厥发作频次无明显关系,HUTT阳性率不能预测VVS反复晕厥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反复晕厥 倾斜台试验 诊断
下载PDF
生物炭对强酸性茶园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王义祥 辛思洁 +2 位作者 叶菁 李艳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2期108-111,共4页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石灰和不同用量生物炭对强酸性茶园土壤酸度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和石灰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茶园土壤pH值。5~20 g/kg生物炭施用量处理土壤的pH值低于施用石灰处理,但当生物炭用量大于40 g/kg时土壤pH值...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石灰和不同用量生物炭对强酸性茶园土壤酸度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和石灰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茶园土壤pH值。5~20 g/kg生物炭施用量处理土壤的pH值低于施用石灰处理,但当生物炭用量大于40 g/kg时土壤pH值显著高于石灰处理,说明在强酸性条件下,低用量生物炭处理在调节土壤pH值的效果不如石灰。施用生物炭处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比施用石灰处理提高了0.98%~8.67%,盐基饱和度提高0.85%~40.90%,土壤交换性钙、镁、钾和钠含量分别提高1.70%~11.36%、32.79%~80.52%、76.47%~1744.12%和4.93%~57.48%,说明施用生物黑炭比施用石灰可增强土壤对酸的缓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酸化 生物炭 PH值
下载PDF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成 李茗香 +5 位作者 李雯 林萍 薛小红 毛定安 谢振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59-861,共3页
目的探讨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2001-01~2005-05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从316例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中诊断的POTS患者66例,分为成年(>18岁)和儿童(≤18岁)两组,分析其病程、诊断率、心率变化的年龄和性别... 目的探讨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2001-01~2005-05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从316例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中诊断的POTS患者66例,分为成年(>18岁)和儿童(≤18岁)两组,分析其病程、诊断率、心率变化的年龄和性别差异.结果①病程及发病年龄:POTS病程在成年组1.00~11.33 a(平均5.22±4.33 a),男性略短于女性(3.00±4.24 a vs 5.71±4.44 a,P>0.05);儿童组0.08~4.00a(平均0.73±1.13 a),男性长于女性(1.21±1.46 avs 0.46±0.81 a,P<0.05).发病年龄在成年组为18~5+岁(平均25.75±8.33岁),女性小于男性(P<0.05);儿童组为4~16岁(平均11.73±2.54岁),未见性别差异(P>0.05).②诊断率及心率变化:POTS诊断率在年龄组间无差异(P>0.05),女性比例成年高于儿童;倾斜试验10 min内心率增加量在年龄组间及男女间未见差异(P>0.05).结论POTS病程及心率增加量不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成年患者发病年龄女性<男性,诊断率无年龄差异,但成年女性比例高于儿童,这对临床上诊治POTS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倾斜台试验 年龄 性别
下载PDF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心率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文川 王成 +4 位作者 曹闽京 薛小红 刘晓燕 丁异熠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32-834,共3页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儿童的心率变异性(HRV)。方法DCM儿童23例(研究组),匹配健康儿童23例为对照(对照组)。采用康泰TLC3000A12通道动态心电图(EKG)分析系统描记24hEKG,分析心率、HRV的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儿童的心率变异性(HRV)。方法DCM儿童23例(研究组),匹配健康儿童23例为对照(对照组)。采用康泰TLC3000A12通道动态心电图(EKG)分析系统描记24hEKG,分析心率、HRV的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最低心率明显增高(P<0.05),最高心率稍增高(P>0.05);HRV时域指标SDNN、SDANN、pNN50明显降低(P<0.05),rMSSD稍降低(P>0.05);HRV频域指标TP、ULF明显降低(P<0.05),VLF、LF、HF、LF/HF稍增高(P>0.05)。结论DCM儿童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率变异性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