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文法、修辭與意義——1920至1940年代關於漢字“多義性”的討論
1
作者
鄭毓瑜
《人文中国学报》
2016年第1期97-124,共28页
本文以1920至1940年代相關論著爲研究範圍,由'文法'與'修辭'的語義分合出發,討論背後一個根本的焦慮:漢字或漢語究竟該如何對應以英語爲主的文法。其中,一方面思考西方以詞類、句法爲主的文法,如何可能規範漢語語境下...
本文以1920至1940年代相關論著爲研究範圍,由'文法'與'修辭'的語義分合出發,討論背後一個根本的焦慮:漢字或漢語究竟該如何對應以英語爲主的文法。其中,一方面思考西方以詞類、句法爲主的文法,如何可能規範漢語語境下的讀書作文;另一方面思考,修辭如果並不全等於標準文法,那麽不同於拼音符號的漢語或漢字,如何在認知、指涉之外,透過本義的引申、假借、類比來引發同情共感。更重要的是,討論漢字或漢語會如何表述那些牽引在説寫/閲聽雙方的經驗、心理狀態之間紛繁如'詩'的意義線索。而這股關於漢字'多義性'的論述潮流,明顯不同於當時漢字拼音化、符號化的'現代'工程,反倒可能是20世紀上半葉,一種翻轉'現代視線'的重要現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漢字
多義性
文法
修辭
意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法、修辭與意義——1920至1940年代關於漢字“多義性”的討論
1
作者
鄭毓瑜
机构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出处
《人文中国学报》
2016年第1期97-124,共28页
文摘
本文以1920至1940年代相關論著爲研究範圍,由'文法'與'修辭'的語義分合出發,討論背後一個根本的焦慮:漢字或漢語究竟該如何對應以英語爲主的文法。其中,一方面思考西方以詞類、句法爲主的文法,如何可能規範漢語語境下的讀書作文;另一方面思考,修辭如果並不全等於標準文法,那麽不同於拼音符號的漢語或漢字,如何在認知、指涉之外,透過本義的引申、假借、類比來引發同情共感。更重要的是,討論漢字或漢語會如何表述那些牽引在説寫/閲聽雙方的經驗、心理狀態之間紛繁如'詩'的意義線索。而這股關於漢字'多義性'的論述潮流,明顯不同於當時漢字拼音化、符號化的'現代'工程,反倒可能是20世紀上半葉,一種翻轉'現代視線'的重要現象。
关键词
漢字
多義性
文法
修辭
意義
Keywords
Chinese character
polysemicity
grammar
rhetoric
meaning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文法、修辭與意義——1920至1940年代關於漢字“多義性”的討論
鄭毓瑜
《人文中国学报》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