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法、修辭與意義——1920至1940年代關於漢字“多義性”的討論
1
作者 鄭毓瑜 《人文中国学报》 2016年第1期97-124,共28页
本文以1920至1940年代相關論著爲研究範圍,由'文法'與'修辭'的語義分合出發,討論背後一個根本的焦慮:漢字或漢語究竟該如何對應以英語爲主的文法。其中,一方面思考西方以詞類、句法爲主的文法,如何可能規範漢語語境下... 本文以1920至1940年代相關論著爲研究範圍,由'文法'與'修辭'的語義分合出發,討論背後一個根本的焦慮:漢字或漢語究竟該如何對應以英語爲主的文法。其中,一方面思考西方以詞類、句法爲主的文法,如何可能規範漢語語境下的讀書作文;另一方面思考,修辭如果並不全等於標準文法,那麽不同於拼音符號的漢語或漢字,如何在認知、指涉之外,透過本義的引申、假借、類比來引發同情共感。更重要的是,討論漢字或漢語會如何表述那些牽引在説寫/閲聽雙方的經驗、心理狀態之間紛繁如'詩'的意義線索。而這股關於漢字'多義性'的論述潮流,明顯不同於當時漢字拼音化、符號化的'現代'工程,反倒可能是20世紀上半葉,一種翻轉'現代視線'的重要現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漢字 多義性 文法 修辭 意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