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唯识宗对“异熟”概念的阐发
- 1
-
-
作者
释净智
-
机构
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
-
出处
《普陀学刊》
2023年第2期107-120,338-339,共16页
-
文摘
异熟是佛教重要的法相概念,唯识宗在继承传统佛教异熟理论的基础上,依于自宗的唯识无境、阿赖耶识、业种熏习、亲因缘等学说,对异熟色、异熟命根、异熟受、异熟识、异熟生、异熟习气等概念进行了重新诠释。本文试图通过对不同文献的对比与分析,厘清唯识宗与说一切有部、经部等异熟学说的差异及背后原因。
-
关键词
唯识宗
阿赖耶识
异熟
异熟生
异熟习气
-
Keywords
Yogacara School
Ālaya-vijnana
Vipāka
Vipākaja
Vipākavāsanā
-
分类号
B946.3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煩惱緣境”之初探
- 2
-
-
作者
釋净智
-
机构
於蘇州西園戒幢佛學研究所
-
出处
《佛教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196-215,432,共21页
-
文摘
一切有部的阿毗達磨論將煩惱依行界部展開,不同性質、界地、部類的煩惱,其所緣也就有了不同的分野,此“煩惱緣境”探討的内容主要有四類,即:遍行和非遍行,自地緣和异地緣,有漏緣和無漏緣,有事緣和無事緣。唯識宗在繼承一切有部煩惱學説的基礎上,對“煩惱緣境”進行了更深入的探究。《瑜伽師地論》和《阿毗達磨集論》等早期唯識典籍中,既有隨順小乘的觀點,也有大乘新的主張,莫衷一是,直到《成唯識論》等後期唯識典籍,總結前代諸説,審議評定,唯識宗關於“煩惱緣境”的思想纔得以最終定論。本文對一切有部的阿毗達磨論、早期和後期唯識典籍中關於“煩惱緣境”的思想,進行了細緻地梳理、分析和總結,最後指出“煩惱緣境”這一課題的研究價值和意義所在。
-
关键词
惱
所緣境
一切有部
唯識宗
-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瑜伽师地论》中的“五见”探微
- 3
-
-
作者
释净智
-
机构
苏州戒幢佛学院
-
出处
《法音》
2022年第6期5-11,共7页
-
文摘
《瑜伽师地论》将烦恼分为“见性”与“非见性”两类,见性烦恼与错谬的见解有关,共有五种,即萨迦耶见、边执见、邪见、见取、戒禁取。《瑜伽师地论》并没有给出“一切恶见分为五类”的经教出处或整合逻辑,似乎这只是理所当然的佛教常识,但若对照其他部派的论典,如南传上座部的《法集论》《分别论》,法藏部等的《舍利弗阿毗昙论》,就会发现它们并没有“五见”的说法。将一切见分为五类,似乎只是说一切有部、瑜伽行派等部分宗派的主张,并非佛教界的共识。
-
关键词
《瑜伽师地论》
佛教常识
瑜伽行派
说一切有部
南传上座部
佛教界
舍利弗
萨迦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差摩经》“有学圣者我慢未断”义解读
- 4
-
-
作者
释净智
-
机构
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
-
出处
《法音》
2021年第10期8-12,共5页
-
文摘
“诸法无我”是佛教的三法印之一,断除我执、证得无我是佛教修行的核心。不过,“我执”是个极为复杂的概念,不同的宗派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我执”相关的烦恼,常见的就有我见、我慢、我欲、我随眠、我想倒、我心倒、我见倒等;从义门分别,又可以分为见所断、修所断,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等。
-
关键词
三法印
欲界
圣者
修行
宗派
诸法无我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