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莫高窟
1
作者 释圣凯 《佛教文化》 1998年第5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高窟 本生故事 西方净土变 敦煌佛教 壁画艺术 三危 鸣沙山 讲解员 身体素质 修行者
下载PDF
红炉白雪
2
作者 释圣凯 《佛教文化》 1998年第3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红炉 中国佛教 佛法 孤独者 合时宜 亚里士多德 动机与态度 说一切有部 印顺法师 净土思想
下载PDF
佛法谈“做人”
3
作者 释圣凯 《佛教文化》 2023年第6期8-9,共2页
现代的心理学研究指出,当一个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遇到问题时,有人可以和其讨论,或伸出援手,此人通常较能应付压力,不易被危机击倒。进一步看,如果要维持“社会支持”的系统(良好的人际关系),你必须具有“爱与被爱”及“付出”的能力。
关键词 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研究 爱与被爱
原文传递
佛教教育的目标、发展阶段与设立学位、职称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释圣凯 《法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3-28,共6页
2014年7月19日,中国佛教协会教育委员会在中国佛学院举行了首批教师资格证书及硕士学位授予证书颁发仪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传印长老为中国佛学院首批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28位教师以及3位2014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获得者颁发... 2014年7月19日,中国佛教协会教育委员会在中国佛学院举行了首批教师资格证书及硕士学位授予证书颁发仪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传印长老为中国佛学院首批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28位教师以及3位2014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获得者颁发证书。这是中国佛教协会教育委员会根据国家宗教局《宗教院校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审聘任办法(试行)》和《宗教院校学位授予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两个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学院 发展阶段 教师资格认定 硕士学位授予 国家宗教局 佛教界 教师资格证书 佛教事业 研修学院
原文传递
从佛教看“非典”
5
作者 释圣凯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2003年第2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佛教 SARS 社会责任 生活方式
原文传递
汉传佛教寺院的日常行事(三)——过堂
6
作者 释圣凯 《佛教文化》 2014年第3期120-121,共2页
过堂,是出家人吃饭的别名;因为出家人原则上过午不食,只吃早餐与午餐,所以又可以称为“二时临斋”。“斋”从广义来说,指清净身心,而慎防身心之懈怠;从狭义来说,则指八关斋戒,或特指过午不食的戒法。所以,能持守过午不食的戒... 过堂,是出家人吃饭的别名;因为出家人原则上过午不食,只吃早餐与午餐,所以又可以称为“二时临斋”。“斋”从广义来说,指清净身心,而慎防身心之懈怠;从狭义来说,则指八关斋戒,或特指过午不食的戒法。所以,能持守过午不食的戒法,称为“斋戒”;持斋期间所吃的食物,或法会时所供养的食物,称为“斋食”。另外,以食物供养僧侣,也称为斋,这类法会则称为“斋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寺院 食物 出家 身心 斋戒 供养 法会 僧侣
原文传递
汉传佛教寺院的日常行事(五)——普佛
7
作者 释圣凯 昵图网 《佛教文化》 2014年第6期124-125,共2页
“普佛”一词来源于隋代信行所创立的三阶教。三阶教将佛法分为普法与别法。所谓普法,即于法不分大小,于人不辨圣凡,普信普敬,不尊此法而斥他法.所以名为“普”;所谓别法,是分别大小乘法和圣贤凡夫,所以名为“别”。信行认为在... “普佛”一词来源于隋代信行所创立的三阶教。三阶教将佛法分为普法与别法。所谓普法,即于法不分大小,于人不辨圣凡,普信普敬,不尊此法而斥他法.所以名为“普”;所谓别法,是分别大小乘法和圣贤凡夫,所以名为“别”。信行认为在佛灭后初五百年的正法时期,众生的根机只能学一乘法;第二个五百年的像法时期唯学三乘法,所学各别,所以称为“别法”,全称为“别真别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寺院 三阶教 乘法 “别” 普法 佛法 圣贤
原文传递
汉传佛教寺院的日常行事(四)——上供
8
作者 释圣凯 《佛教文化》 2014年第4期122-122,共1页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尤其在大年.二十,寺院中所有殿堂都要上供,几乎需要半天的时间,...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尤其在大年.二十,寺院中所有殿堂都要上供,几乎需要半天的时间,才能最后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寺院 圣像 祖师 虔诚 菩萨 时间
原文传递
佛法谈做人
9
作者 释圣凯 《佛教文化》 2014年第1期10-10,共1页
现代的心理学研究指出.当一个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遇到问题时,有人可以和其讨论,或伸出援手,此人通常较能应付压力.不易被危机击倒。进一步看,如果要维持“社会支持”的系统(良好的人际关系),你必须具有“爱与被爱”及“付出... 现代的心理学研究指出.当一个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遇到问题时,有人可以和其讨论,或伸出援手,此人通常较能应付压力.不易被危机击倒。进一步看,如果要维持“社会支持”的系统(良好的人际关系),你必须具有“爱与被爱”及“付出”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做人 佛法 人际关系 心理学研究 不易
原文传递
禅与情绪管理
10
作者 释圣凯 《佛教文化》 2016年第4期8-9,共2页
禅定的修习与情绪管理 禅,是梵语dhyqna的略语,汉译为“思维修”,也称为“静虑”,是静止念虑散乱的意思,亦即定慧的通称,而两者实为一体。
关键词 情绪管理 禅定 修习 梵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