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南古建筑保护与利用模式初探 被引量:5
1
作者 金乃玲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93-1596,共4页
皖南古建筑具有极高的社会、文化、经济、历史及艺术价值。文章分析了现有古建筑保护与利用模式的利与弊;指出应借鉴中外古镇开发的成功经验,运用相关专业知识,针对古建筑遗存的分布特点与实际状况,运用复合的、动态的模式(旅游型保护... 皖南古建筑具有极高的社会、文化、经济、历史及艺术价值。文章分析了现有古建筑保护与利用模式的利与弊;指出应借鉴中外古镇开发的成功经验,运用相关专业知识,针对古建筑遗存的分布特点与实际状况,运用复合的、动态的模式(旅游型保护模式、置换型保护模式、研究型保护模式、重建型保护模式及迁移型保护模式等多种保护模式)寻求资源整合,以发展区域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古建筑 区域经济 复合动态模式 资源整合
下载PDF
皖北地区传统建筑的文化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金乃玲 《池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59-61,共3页
在对皖北域内传统建筑遗存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皖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历史成因及自然环境,探究总结其蕴含的与中原建筑文化同根同族、与泊来建筑文化兼收并蓄及军事科技文化相辅相成的文化特征。同时提出了皖北传统建筑空间... 在对皖北域内传统建筑遗存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皖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历史成因及自然环境,探究总结其蕴含的与中原建筑文化同根同族、与泊来建筑文化兼收并蓄及军事科技文化相辅相成的文化特征。同时提出了皖北传统建筑空间特征、造型元素、营建理念在现代建筑的借鉴与应用的建筑文化传承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 文化特征 建筑风格 社会因素 传承创新
下载PDF
三河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保护与开发 被引量:3
3
作者 金乃玲 《理论建设》 2005年第5期57-58,共2页
三河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独特、规划肌理明晰的皖中水乡古镇,历朝历代皆为军事重镇、交通枢钮镇、文化名镇、商贸集镇。对其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客观评定,充分挖掘资源,进而对其量身定制合理的保护发展方案,意义重大。
关键词 价值特色 建筑风貌 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与开发
下载PDF
基于场所复兴的新徽派建筑浅析——以绩溪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金乃玲 童年 陈祥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66-70,共5页
在"文化趋同"愈发明显的当今社会,城市本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新徽派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继承,绽放于各个地区。本文以场所复兴为出发点,从"建筑与环境的对话"、"建筑本我的表达"以及"情感体验... 在"文化趋同"愈发明显的当今社会,城市本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新徽派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继承,绽放于各个地区。本文以场所复兴为出发点,从"建筑与环境的对话"、"建筑本我的表达"以及"情感体验"三个方面举例论述了场所精神的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复兴 建筑本我
下载PDF
论徽州古民居由楼居到地居演变 被引量:2
5
作者 金乃玲 贾砚琦 张坤 《中国名城》 2014年第11期58-61,共4页
徽州民居是徽州建筑的主体,其内部的结构、格局、装饰和空间并非一成不变,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显著的变化当属底层愈趋高敞。追溯徽州住居建筑的起源及楼居到地居的演变过程,分析这一过程中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等因素,定量比较了宅内楼... 徽州民居是徽州建筑的主体,其内部的结构、格局、装饰和空间并非一成不变,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显著的变化当属底层愈趋高敞。追溯徽州住居建筑的起源及楼居到地居的演变过程,分析这一过程中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等因素,定量比较了宅内楼上与楼下的热环境舒适度,旨在说明徽州古民居由楼居到地居是文化内涵与技术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民居 楼居 地居 文化内涵 技术因素
下载PDF
安藤忠雄的空间设计理念对新徽派建筑空间设计的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金乃玲 李强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5期42-46,共5页
通过对建筑师安藤忠雄实践作品的分析,研究其空间设计理念,总结安腾忠雄运用建筑空间体现日本的本土文化以及与自然进行交流的方法。并借鉴安腾忠雄对于建筑空间的设计方法,从而探索新徽派建筑的空间设计方法。
关键词 空间设计 设计理念 地域传统文化 新徽派建筑空间
下载PDF
浅析明清徽州建筑木雕的演变 被引量:2
7
作者 金乃玲 李建平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5期47-50,共4页
立足于对促成徽州建筑木雕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论述,系统分析了明清徽州建筑木雕在雕刻部位、题材内容、雕刻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伴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演变,旨在探寻传统徽州建筑木雕与现代建筑创作的契合点,为现代建筑创作的突破与... 立足于对促成徽州建筑木雕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论述,系统分析了明清徽州建筑木雕在雕刻部位、题材内容、雕刻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伴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演变,旨在探寻传统徽州建筑木雕与现代建筑创作的契合点,为现代建筑创作的突破与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建筑木雕 成因 发展演变 启示
下载PDF
石家村的规划特征浅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金乃玲 王恺 《合肥联合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62-64,共3页
安徽省绩溪县西部,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古村落--石家村.它有着皖南明清古建的基本特征,更有其有别皖南明清古村落的规划特征.笔者通过现场调研、资料查询、深入分析研究,在本文中着重阐述了石家村的规划特征及其成因.
关键词 石家村 安徽 规划特征 风水观 人文思想 建筑思想 营建格局 规划特色 古村落 防御意识
下载PDF
皖西祠堂建筑特征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金乃玲 程宇驰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59-63,共5页
皖西祠堂作为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类型,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对皖西祠堂的调研测绘,探索其选址和布局、空间特征、立面造型和构造装饰,总结出皖西祠堂建筑特征及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为后人研究皖西祠堂的特征、形成和发展提供支... 皖西祠堂作为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类型,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对皖西祠堂的调研测绘,探索其选址和布局、空间特征、立面造型和构造装饰,总结出皖西祠堂建筑特征及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为后人研究皖西祠堂的特征、形成和发展提供支持,同时对皖西祠堂的利用和保护提出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建筑 皖西祠堂 祠堂空间 祠堂特征
下载PDF
皖南古村落规划特征浅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乃玲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3-75,共3页
徽州古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之林独树一帜。皖南古村落的规划特征明显且极具艺术性。探寻其成因渊源,论证皖南古村落的规划融合了晋唐文化与自然境界,融入了风水文化、儒商文化及徽商文化,体现出徽文化的深厚底蕴,是徽文化的物化表现。
关键词 规划特征 文化冲击 风水学说 人文思想 徽州 古村落
下载PDF
皖西大屋民居宅形文化浅析——以天堂寨南河新屋湾明代古民居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乃玲 车力驰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85-90,共6页
本文以天堂寨南河新屋湾明代古民居为例,通过多次实地调研与资料收集的方法,对其原始性和风土性的住宅形态和其呈现的文化环境特征进行剖析,以点带面,探究皖西传统民居——皖西大屋形成背景及宅形文化。同时皖西大屋民居由多栋房屋、天... 本文以天堂寨南河新屋湾明代古民居为例,通过多次实地调研与资料收集的方法,对其原始性和风土性的住宅形态和其呈现的文化环境特征进行剖析,以点带面,探究皖西传统民居——皖西大屋形成背景及宅形文化。同时皖西大屋民居由多栋房屋、天井及庭院围合而组成的建筑形式及质朴的建筑装饰独具特色,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大屋 宅形文化 空间组织 装饰技艺
下载PDF
感性体验 理性思考——浅议建筑空间感知教学方法的运用
12
作者 金乃玲 《美术大观》 2012年第6期199-199,共1页
对学生建筑空间感知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建筑学专业教学的难题之一。综合运用情境体验、模型体验、测绘体验、表现体验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理性逻辑思考,持之以恒,训练培养,是有效提高学生空间感知能力,达到运用空间思维进行建筑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 建筑空间感知 测绘体验 情境体验 模型体验 表现体验
下载PDF
建筑教育与情境
13
作者 金乃玲 《皖西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137-138,142,共3页
本文着重阐述了情境教育理论在建筑学教学中的应用,强调建筑学情境教育的关键在于校园环境的营造、社会情 境的拓展及师生互动的强化三方面的运用力度。
关键词 建筑学教育 教育情境 师生互动 校园环境 社会情境
下载PDF
皖西地区民居改造中的表皮更新研究——以金寨县小南京村为例
14
作者 金乃玲 张岚元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14-19,共6页
近年来,由于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旧材料的新属性不断地被挖掘,建筑的外表皮开始具有空间上的连续性继而成为独立的部分而成为设计的重点。皖西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其民居表皮在建造及更新时,更具有"因地、因材、因时制宜"... 近年来,由于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旧材料的新属性不断地被挖掘,建筑的外表皮开始具有空间上的连续性继而成为独立的部分而成为设计的重点。皖西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其民居表皮在建造及更新时,更具有"因地、因材、因时制宜"等特点。本文以皖西地区金寨县小南京村民居为例,探讨该地区民居外表皮的材质、色彩以及做法等,为类似丘陵地区民居外表皮更新保护提供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丘陵地区 民居改造 表皮更新 小南京村
下载PDF
皖南传统民居活态化改造设计--以“回”字型民居为例
15
作者 金乃玲 孙甲甲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91-98,共8页
通过对皖南传统民居的现状及特征进行梳理,阐释现代人生活需求的转变及其对民居功能性和体验性的要求。归纳出皖南民居的基本类型,以“回”字型民居为研究对象,根据现状调研了解改造诉求。探讨现代生活模式下民居的改造原则以及限制条件... 通过对皖南传统民居的现状及特征进行梳理,阐释现代人生活需求的转变及其对民居功能性和体验性的要求。归纳出皖南民居的基本类型,以“回”字型民居为研究对象,根据现状调研了解改造诉求。探讨现代生活模式下民居的改造原则以及限制条件,提出更适合的民居活态化改造策略。从自住型和民宿型2种改造方式着手,从平面功能和竖向空间进行阐述,结合相应的设计图纸对改造策略进行研究,为皖南民居的改造提供实践上的支持,提升皖南传统民居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字型民居 传统民居 活态化改造
下载PDF
徽州传统民居空间的适宜性改造——以凹字型民居为例
16
作者 金乃玲 陆婷婷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01-103,共3页
随着现代生活空间模式的变化以及人们行为活动方式的变更,传统建筑空间已经不适宜人们居住生活。文章主要以徽州传统凹字型民居为例,分析徽州传统民居现存的居住问题,探讨在现代居住空间环境的影响之下传统民居空间的空间组织方式以及... 随着现代生活空间模式的变化以及人们行为活动方式的变更,传统建筑空间已经不适宜人们居住生活。文章主要以徽州传统凹字型民居为例,分析徽州传统民居现存的居住问题,探讨在现代居住空间环境的影响之下传统民居空间的空间组织方式以及改造手法,并提出相关的改造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派民居 空间组织 改造更新 传承活化
下载PDF
红色小镇核心保护区节点空间更新研究--以汤家汇镇部分区域改造项目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砚琦 武慧敏 金乃玲 《华中建筑》 2016年第2期70-75,共6页
汤家汇在历史上便作为红军的故乡,革命的摇篮。旅游业的发展为汤家汇镇的发展带来契机,但是历经八九十年代的大建设之后,镇区范围内的建筑纷乱不堪,交往空间被侵占,基本毫无景观绿化,这些都涉及古镇的节点问题。该文以汤家汇镇节点为研... 汤家汇在历史上便作为红军的故乡,革命的摇篮。旅游业的发展为汤家汇镇的发展带来契机,但是历经八九十年代的大建设之后,镇区范围内的建筑纷乱不堪,交往空间被侵占,基本毫无景观绿化,这些都涉及古镇的节点问题。该文以汤家汇镇节点为研究对象,在阅读相关文献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古镇节点空间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优化更新设计,并跟踪施工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小镇 节点空间 更新设计 汤家汇
下载PDF
就抱一书屋谈明清徽州私塾建筑的建置特色
18
作者 张岚元 金乃玲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4期41-44,共4页
抱一书屋是明清时期徽州地区较为有代表性的私塾建筑。目前国内对各类私塾建筑的研究并不多,而对徽州地区私塾建筑的研究更处于相对薄弱的阶段。在此通过对抱一书屋的选址、环境特征、功能与形式特色等研究,来探讨其所代表的徽州私塾建... 抱一书屋是明清时期徽州地区较为有代表性的私塾建筑。目前国内对各类私塾建筑的研究并不多,而对徽州地区私塾建筑的研究更处于相对薄弱的阶段。在此通过对抱一书屋的选址、环境特征、功能与形式特色等研究,来探讨其所代表的徽州私塾建筑的建置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址布局 形式 徽州地区 抱一书屋
下载PDF
徽州古桥的保护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金乃玲 丁望旺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5期242-244,共3页
徽州地区曾经记录在册的古桥有一千两百多座,现如今大多损毁殆尽,现留存也就百余座。而徽州古桥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探究古桥的保护策略对徽州地区古桥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徽州古桥的特征分析,研究该... 徽州地区曾经记录在册的古桥有一千两百多座,现如今大多损毁殆尽,现留存也就百余座。而徽州古桥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探究古桥的保护策略对徽州地区古桥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徽州古桥的特征分析,研究该地区古桥损毁及缘由,并以“镇海桥”案例进行例证,给予徽州现存古桥以切实的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桥 地域文化 保护 策略
下载PDF
传统村落外部空间美学理念的传承与创新——以肥西县马堰乡村广场建设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金乃玲 王少林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44-49,共6页
文化建设是实现美丽乡村"乡风文明"的重要途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是农村建设的灵魂。乡村广场则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体现出了当地独特的建筑风貌和景观风貌。近些年,美丽乡村如火如荼展开的同时,... 文化建设是实现美丽乡村"乡风文明"的重要途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是农村建设的灵魂。乡村广场则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体现出了当地独特的建筑风貌和景观风貌。近些年,美丽乡村如火如荼展开的同时,乡村广场设计与建设呈现出遍地开花、百家争鸣的局面。本文以空间美学为视角,通过对传统村落外部空间的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出传统村落外部空间美学特色,并在村庄节点——乡村广场的建设与更新具体实践中,试图找到延续其空间美学特色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美学 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