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活动对草原植被、土壤环境的影响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20
1
作者 金亚征 郑志新 +3 位作者 常美花 贾巨才 王激清 任亮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0-320,共11页
草原旅游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随着草原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总结和分析了旅游活动对草原植被及土壤的影响。分析表明,旅游活动对草原植被、土壤的影响是... 草原旅游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随着草原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总结和分析了旅游活动对草原植被及土壤的影响。分析表明,旅游活动对草原植被、土壤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旅游干扰,植被物种数量、植被覆盖度、丰富指数、均匀度指数、枯落物含量、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等降低,而土壤容重、pH值、紧实度等增加,且随着旅游活动干扰强度的增加,草原植被和土壤环境被影响的程度越大。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建立草原植被资源数据库、现代土壤环境监测系统、植被修复技术、土壤改良技术、增加旅游特色区域等控制措施,以期为草原植被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及发展草原旅游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旅游 旅游干扰 植被生长发育 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机械组成 植被恢复 土壤修复
下载PDF
华北平原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稳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金亚征 谢瑞芝 +3 位作者 李少昆 冯聚凯 于青 高世菊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52,共3页
在华北地区研究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不同品种、不同播量、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中玉米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免耕播种小麦较玉米秸秆不还田翻耕、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播种小麦3年均表现为减产,... 在华北地区研究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不同品种、不同播量、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中玉米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免耕播种小麦较玉米秸秆不还田翻耕、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播种小麦3年均表现为减产,减产幅度8.3%~25.0%;而通过选择适宜的品种、播期,增加播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的减产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冬小麦 产量 保护性耕作
下载PDF
果树花芽分化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金亚征 姚太梅 +3 位作者 丁丽梅 车瑞香 张荣梅 董彦红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93-196,共4页
花芽分化是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生理和形态标志,是植物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阶段。该文以前人研究的结果为依据,论述了影响植物花芽分化的遗传物质,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脱落酸、多胺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以及外界环境条件... 花芽分化是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生理和形态标志,是植物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阶段。该文以前人研究的结果为依据,论述了影响植物花芽分化的遗传物质,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脱落酸、多胺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如光、温度、矿质元素等对果树花芽分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果树花芽分化的机理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芽分化 遗传物质 激素 环境因素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华北平原夏玉米产量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金亚征 谢瑞芝 +3 位作者 冯聚凯 李少昆 高世菊 丁丽梅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3-146,共4页
在长期定位条件下,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夏玉米产量性状的变化。经过连续5年的定位试验后,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双季免耕的处理(DNT)较玉米秸秆不还田、翻耕种植冬小麦、小麦全量还田免耕种植夏玉米的处理(PNT)以及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旋... 在长期定位条件下,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夏玉米产量性状的变化。经过连续5年的定位试验后,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双季免耕的处理(DNT)较玉米秸秆不还田、翻耕种植冬小麦、小麦全量还田免耕种植夏玉米的处理(PNT)以及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旋耕种植冬小麦、小麦全量还田免耕种植夏玉米的处理(RNT)连续两年平均增产19.43%和7.35%。DNT处理增加了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减小了秃尖度;DNT方式种植的玉米吐丝前、吐丝后干物质生产均高于其他两种耕作;DNT种植的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大喇叭口期开始明显优于PNT和RNT处理,且没有出现下部叶片早衰现象,吐丝后光合势、净同化率值均高于其他两种耕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保护性耕作 产量
下载PDF
药用百合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金亚征 俞凤芳 +3 位作者 车瑞香 张荣梅 丁丽梅 方华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4-128,共5页
为了寻求药用百合离体培养的最佳配方,大幅提高其繁殖系数,利用药用百合鳞片作为外植体,对百合鳞茎的诱导、增殖、生根等关键性技术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鳞茎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鳞茎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 为了寻求药用百合离体培养的最佳配方,大幅提高其繁殖系数,利用药用百合鳞片作为外植体,对百合鳞茎的诱导、增殖、生根等关键性技术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鳞茎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鳞茎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2 mg/L+NAA 0.6 mg/L和MS+6-BA 0.2 mg/L+2,4-D 0.4 mg/L;幼苗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百合 鳞片 组织培养
下载PDF
培养基成分对仁用杏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金亚征 忻龙祚 +1 位作者 王建民 俞凤芳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为了研究培养基成分对仁用杏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以仁用杏‘优一’为试材,以蔗糖、硼酸、二水合氯化钙、赤霉素为培养基的主要成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出适宜‘优一’花粉萌发的培养基成分及浓度。结果表明,4种成分在一定... 为了研究培养基成分对仁用杏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以仁用杏‘优一’为试材,以蔗糖、硼酸、二水合氯化钙、赤霉素为培养基的主要成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出适宜‘优一’花粉萌发的培养基成分及浓度。结果表明,4种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优一’花粉萌发起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则抑制,促进‘优一’花粉萌发较适宜的浓度分别为蔗糖15%,硼酸0.003g·L^-1,二水合氯化钙0.0002g·L^-1,赤霉素O.0008g·L^-1;赤霉素对‘优一’花粉管伸长作用明显,其花粉管生长量、长度、节间生长显著高于其它3个处理。4种成分L25(5^6)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琼脂0.1g·L^-1+蔗糖1g·L^-1+硼酸0.003g·L^-1+二水合氯化钙0.0000g·L^-1+赤霉素0.0006g·L^-1组合是‘优一’花粉萌发的最佳组合;‘优一’花粉在适宜萌发条件下,2~4h是‘优一’花粉萌发的高峰期,蔗糖和硼酸是影响花粉萌发的最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用杏 花粉 离体培养 萌发率 花粉管生长
下载PDF
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长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金亚征 忻龙祚 +1 位作者 王建民 丁丽梅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7-533,共7页
为研究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不同耕作方式和长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以郑单958(ZD958)、浚单20(JD20)、蠡玉16(LY16)、农大108(ND108)为材料,研究4个夏玉米品种在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下的产量、干物质积累、叶... 为研究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不同耕作方式和长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以郑单958(ZD958)、浚单20(JD20)、蠡玉16(LY16)、农大108(ND108)为材料,研究4个夏玉米品种在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下的产量、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净同化率、粒叶比等生理指标。结果显示:前茬玉米秸秆粉碎覆盖免耕播种冬小麦及下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免耕种植夏玉米(双免)方式较前茬玉米秸秆不还田翻耕种植冬小麦及下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免耕种植夏玉米(翻免)方式平均增产13.8%,且较前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旋耕种植冬小麦及下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免耕种植夏玉米(旋免)方式平均增产6.8%;双免方式种植的玉米吐丝前、吐丝后干物质含量均高于其他2种耕作方式;双免种植的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从大喇叭口期开始明显优于旋免和翻免2种耕作方式;双免种植的玉米吐丝后光合势、净同化率均高于其他2种耕作方式;同时,双免种植方式的夏玉米具有较高的粒叶比。表明在华北平原连续多年种植小麦、玉米,双免耕作方式较翻免和旋免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夏玉米 产量 耕作方式
下载PDF
邢台市城市园林绿化选择与配置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金亚征 郑智新 +2 位作者 闫凤岐 王莉 王兴月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1810-11812,11815,共4页
对邢台市32条道路的绿化植物种类与配置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绿化主要以木本植物为主,落叶乔木类树种占有绝对优势,排在前6位的树种均是落叶中、高乔木树,分别是:国槐、法国梧桐(悬铃木)、栾树、楸树、苦楝、刺槐,占总用量的71.6... 对邢台市32条道路的绿化植物种类与配置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绿化主要以木本植物为主,落叶乔木类树种占有绝对优势,排在前6位的树种均是落叶中、高乔木树,分别是:国槐、法国梧桐(悬铃木)、栾树、楸树、苦楝、刺槐,占总用量的71.6%。常绿树种、彩叶树种、地被植物、草本花卉较少。主道绿化形式以三板四带式为主,而次道绿化形式几乎全部是一板二带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化 配置 园林植物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金亚征 王建民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24,43,共4页
为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科农9204为材料,在华北平原一年两熟区进行了玉米秸秆不还田翻耕、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翻耕、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旋耕、玉米秸秆粉碎覆盖直播、玉米秸秆直立覆盖直播5种不同耕作方式... 为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科农9204为材料,在华北平原一年两熟区进行了玉米秸秆不还田翻耕、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翻耕、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旋耕、玉米秸秆粉碎覆盖直播、玉米秸秆直立覆盖直播5种不同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免耕方式下冬小麦产量降低,且冬小麦千粒重是制约产量提高的重要原因;不同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籽粒灌浆规律均符合Logistic曲线,但不同耕作方式对籽粒灌浆参数及阶段参数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变异系数分析,提高粒质量应增加最大灌浆速率及各阶段灌浆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耕作方式 免耕 籽粒灌浆参数 千粒重
下载PDF
无锡市区园林乡土绿化树种资源的调查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亚征 郑志新 +2 位作者 张荣梅 车瑞香 丁丽梅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75-78,共4页
在无锡地区,对当地乡土绿化树从树木习性、层次和观赏性等3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乡土绿化树种共105种,落叶树种59种,常绿树种46种,二者比例为1.3∶1。落叶树种乔木49种,灌木10种,二者比例为5∶1,其中观叶类树34种,观花类16种... 在无锡地区,对当地乡土绿化树从树木习性、层次和观赏性等3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乡土绿化树种共105种,落叶树种59种,常绿树种46种,二者比例为1.3∶1。落叶树种乔木49种,灌木10种,二者比例为5∶1,其中观叶类树34种,观花类16种,观果类10种;常绿树种乔木25种,灌木21种,二者比例为1∶1,其中观叶类树32种,观花类7种,观果类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锡市 乡土绿化树种 落叶树种 常绿树种
下载PDF
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金亚征 王莉 刘朝巍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6-42,共7页
玉米植株高大、适应性强、分布广,是保护性耕作研究的主要作物之一.根据前人对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的研究,总结和分析了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分布特点、不同保护性耕作对玉米生长环境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玉... 玉米植株高大、适应性强、分布广,是保护性耕作研究的主要作物之一.根据前人对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的研究,总结和分析了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分布特点、不同保护性耕作对玉米生长环境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应,对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的研究现状作了归纳和分析,为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保护性耕作 产量 效应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与评述 被引量:10
12
作者 金亚征 丁丽梅 王兴月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4-28,34,共6页
保护性耕作保持和改善土壤结构,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减少地表径流损失,减少土壤表面的无效蒸发;对土壤具有"降温",和"增温"的双重效应;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歧最多,研究者在不同作物及不同研究条件下得出的结果不同.... 保护性耕作保持和改善土壤结构,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减少地表径流损失,减少土壤表面的无效蒸发;对土壤具有"降温",和"增温"的双重效应;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歧最多,研究者在不同作物及不同研究条件下得出的结果不同.目前生产中保护性耕作仍存在低温、杂草防治难、播种质量不易保证、耕层变浅、犁底层明显上升、播种机具不完善等问题,成为制约保护性耕作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耕作技术 研究进展 保护性耕作效应
下载PDF
项目研究法在园林树木学课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亚征 毕艳玲 郑志新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9期165-166,共2页
近年来,我国经济文化水平高速发展,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园林树木学这一课程也相应的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目前,在各大高校当中《园林树木学》课程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在教学改革当中提倡实行新型的项目教学法... 近年来,我国经济文化水平高速发展,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园林树木学这一课程也相应的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目前,在各大高校当中《园林树木学》课程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在教学改革当中提倡实行新型的项目教学法来提高《园林树木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而为培养园林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树木学 项目教学法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中国保护性耕作研究分析——保护性耕作与作物生产 被引量:107
14
作者 谢瑞芝 李少昆 +4 位作者 李小君 金亚征 王克如 初震东 高世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14-1924,共11页
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 tillage,CT)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收集中国公开发表的与保护性耕作相关的研究论文,整理前人研究提供的试验数据,分析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作物稳产丰产... 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 tillage,CT)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收集中国公开发表的与保护性耕作相关的研究论文,整理前人研究提供的试验数据,分析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作物稳产丰产研究提供支持。研究发现,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的生长发育、病虫害发生、水分利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当地传统耕作模式为对照,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物产量平均增加12.51%。但有10.92%数据显示减产,表明保护性耕作减产是客观存在的,文章归纳了影响保护性耕作条件下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中国自"六五"期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工作,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对保护性耕作概念的深入理解,中国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研究,保护性耕作要充分重视理论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新型研究技术和研究手段,明确保护性耕作影响作物生产的机制,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可持续农业 作物生产 产量 综述
下载PDF
中国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的产量效应分析 被引量:52
15
作者 谢瑞芝 李少昆 +4 位作者 金亚征 李小君 汤秋香 王克如 高世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7-404,共8页
【目的】明确中国目前开展的保护性耕作研究的产量效应以及具体分布情况。【方法】收集公开发表的涉及保护性耕作的研究论文,对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中国保护性耕作研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少耕研究集中在东北地区... 【目的】明确中国目前开展的保护性耕作研究的产量效应以及具体分布情况。【方法】收集公开发表的涉及保护性耕作的研究论文,对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中国保护性耕作研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少耕研究集中在东北地区,免耕研究集中在长江下游及东南地区,秸秆处理和综合型措施的研究以西北地区最多。中国保护性耕作的产量研究结果多为增产,但也有10.92%的减产数据见诸于各地的报道,其中黄淮海、华北平原、西北内陆、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区的减产概率比较高;少耕和免耕处理的减产概率较高;小麦减产概率最高,玉米减产概率最小。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对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反应不同:小麦在黄淮海、华北平原及西北地区的减产发生频率较高,少耕处理的减产概率最大,但在西南地区的稳产性能较好;水稻在西南地区减产概率高,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地区的稳产性能较好,秸秆处理减产概率高,而免耕稳产性能较好。少、免耕和秸秆处理相结合的综合型保护性耕作措施减产概率很低,且在所有区域对所有作物的表现相同,值得重点研究。【结论】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保护性耕作措施的选择应因地制宜,根据生产条件采用最具生产价值的耕作模式。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我国保护性耕作的稳产丰产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中国 产量 分析
下载PDF
农业类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究与实践
16
作者 金亚征 郑贵敏 +3 位作者 高艳飞 刘子扬 赵佳硕 冯莎莎 《现代园艺》 2022年第19期181-182,191,共3页
农业类高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新型农业类人才的基地,面对目前很多大学生学农但不爱农、对农业事业缺乏信心的现状,专业课程引入课程思政是紧迫和必要的。主要从3个方面对农业类高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究,论述了专业课教师思政... 农业类高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新型农业类人才的基地,面对目前很多大学生学农但不爱农、对农业事业缺乏信心的现状,专业课程引入课程思政是紧迫和必要的。主要从3个方面对农业类高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究,论述了专业课教师思政意识转变的重要性,专业课课程思政要素挖掘点及思政效果评价的多元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建设 思政意识 思政要素 思政效果评价
下载PDF
典型生态区保护性耕作主体模式及影响农户采用的因子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汤秋香 谢瑞芝 +8 位作者 章建新 李少昆 高世菊 李晓君 林涛 谭海珍 刘国庆 金亚征 牛兴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9-477,共9页
【目的】明确中国典型生态区保护性耕作主体模式及农户采用情况,并揭示影响农户采用的因子。【方法】在典型生态类型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成都平原、西北绿洲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区,通过农户一对一的问卷调查,获取原始数据,统计... 【目的】明确中国典型生态区保护性耕作主体模式及农户采用情况,并揭示影响农户采用的因子。【方法】在典型生态类型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成都平原、西北绿洲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区,通过农户一对一的问卷调查,获取原始数据,统计分析影响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因子。【结果】研究发现,华北平原和成都平原农户保护性耕作采用率较高,东北平原和西北绿洲区相对较低;不同区域均有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其中东北平原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种植及破茬合垄耕作模式、华北平原玉米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小麦和小麦秸秆还田免耕直播玉米、成都平原稻草覆盖地免耕种植小麦或油菜或马铃薯等作物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数据分析表明,作物产量增加、政府示范与宣传引导、邻里效应等是吸引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原因,而机具不配套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结论】由于不同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生产条件的差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因地制宜,针对主要限制因子,选择合适的技术模式,采用有效的宣传推广手段,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农户调查 技术扩散 影响因子
下载PDF
葡萄枝屑栽培平菇的产量及营养成分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忻龙祚 金亚征 +3 位作者 常美花 吴伟刚 塔秀成 王激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3-97,共5页
为解决平菇栽培原料供应价格飙升、供应紧张的现状,以平菇为试材,在平菇栽培培养料中按不同比例添加葡萄枝屑(0、30%、50%、70%),研究葡萄枝屑对平菇菌丝体生长、子实体产量及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影响。先将葡萄枝屑、玉米芯、土霉素药渣... 为解决平菇栽培原料供应价格飙升、供应紧张的现状,以平菇为试材,在平菇栽培培养料中按不同比例添加葡萄枝屑(0、30%、50%、70%),研究葡萄枝屑对平菇菌丝体生长、子实体产量及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影响。先将葡萄枝屑、玉米芯、土霉素药渣等原料按不同比例浸泡混匀,装袋培养灰色平菇栽培种,采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平菇子实体氨基酸含量,按照国家标准测定方法测定平菇中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添加适宜比例葡萄枝屑栽培平菇,菌丝体长势强,生长速率高,菌丝洁白、粗壮、紧密;添加葡萄枝屑可显著提高平菇产量,其中以添加50%葡萄枝屑的平菇产量最高(324.0 g/袋),且加入葡萄枝屑3个处理的生物学效率为90.3%~99.7%;添加葡萄枝屑可提高平菇子实体中铁、锌、硼等微量元素的含量;4个基质配方栽培的平菇基本能满足人体对必需氨基酸的搭配需求,且添加葡萄枝屑栽培的平菇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不添加葡萄枝屑的对照。因此,加入葡萄枝屑可提高平菇的产量及微量元素含量,满足人体对必需氨基酸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枝屑 平菇 菌丝体 产量 微量元素 氨基酸
下载PDF
可移动双孢菇栽培料发酵车设计及效果试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忻龙祚 金亚征 +3 位作者 梁昌明 杨欣 霍晓静 郝建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41-247,共7页
在中国多数地区,双孢菇以家庭小规模栽培生产为主,由于双孢菇培养料发酵达不到要求,双孢菇存在产量低、效益差等问题,是双孢菇未得到大面积推广栽培的因素之一。可移动式发酵车是针对中小规模双孢菇栽培者使用的研发产品,主要由通风底... 在中国多数地区,双孢菇以家庭小规模栽培生产为主,由于双孢菇培养料发酵达不到要求,双孢菇存在产量低、效益差等问题,是双孢菇未得到大面积推广栽培的因素之一。可移动式发酵车是针对中小规模双孢菇栽培者使用的研发产品,主要由通风底座、发酵室、压力风机、控制系统、通风管道、控制阀、换热器等部分构成。根据原料性状,完成一次发酵需要15~20 d,发酵过程中无需翻堆倒料;发酵料上、中、下三层温差可以控制在0.1~3.9℃,均质程度高;发酵料色泽、手感、秸秆纤维、气味、浸出液等物理性状均符合堆肥腐熟的判定标准,且栽培双孢菇平均产量能达到18 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温度 设计 可移动发酵车 双孢菇 风循环 有效发酵积温 产量
下载PDF
和田地区主要地表类型风蚀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国庆 李少昆 +6 位作者 柏军华 王克如 谢瑞芝 高世菊 谭海珍 汤秋香 金亚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0,共4页
为了解沙尘暴多发区和田地区主要地表类型的土壤风蚀量情况,利用集沙仪进行了中、小尺度条件下的沙尘暴实地测定,结果表明:在中尺度下,主要地表类型沙漠、过渡带和绿洲土壤输沙量、降尘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与覆盖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为了解沙尘暴多发区和田地区主要地表类型的土壤风蚀量情况,利用集沙仪进行了中、小尺度条件下的沙尘暴实地测定,结果表明:在中尺度下,主要地表类型沙漠、过渡带和绿洲土壤输沙量、降尘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与覆盖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小尺度下观测的结果表明,不同地表类型输沙量也存在显著差异,相同高度下平均覆盖度82%的农田输沙量不足沙漠输沙量的10%,沙漠观测点下风口输沙量比上风口增长2.39%,弃耕地下风口输沙量比上风口增长7.90%,而覆盖农田下风口输沙量比上风口减少2.24%,说明提高植被覆盖对减少当地土壤风蚀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风蚀 植被 保护性耕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