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培养技术在胸苷磷酸化酶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金俊硕 李林虎 +1 位作者 高英兰 钟秀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11期1457-1458,共2页
关键词 细胞培养 胸苷磷酸化酶
下载PDF
酒精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英兰 宋京郁 +3 位作者 金俊硕 钟秀宏 任香善 刘双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1期14-15,17,共3页
目的探讨酒精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4只雄性健康普通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18只,验组又按处死时间分为4周(实验1组)、6周(2组)、8周(3组)各6只,通过大鼠酒精灌胃制备动物实验模型,选用内皮细胞... 目的探讨酒精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4只雄性健康普通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18只,验组又按处死时间分为4周(实验1组)、6周(2组)、8周(3组)各6只,通过大鼠酒精灌胃制备动物实验模型,选用内皮细胞平铺、H-E染色、TUNEL和分光光度法,探讨了酒精在一定剂量、不同持续时间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机制。结果H-E染色及TUNEL法对照组均未见凋亡细胞,而实验各组均可见凋亡细胞,实验各组和对照组MDA、T-AOC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过量饮酒使体内氧化-抗氧化系统严重失衡,进而导致内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中毒 大鼠 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活性氧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与应用体会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德旭 王扬 +2 位作者 金俊硕 任志远 冯留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17-1319,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对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治疗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通过37例行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国内外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采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无手术死亡病例...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对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治疗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通过37例行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国内外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采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无手术死亡病例。18例术前钳取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基本一致。术后并发胰腺炎1例,腹腔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1年、3年、5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7%、88%、63%。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不同的分化程度间生存期有统计学差异,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有无浸润肌层间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局部切除术对无周围脏器及淋巴转移的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患者是安全有效合理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 局部切除术: 外科治疗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阳 李德旭 +1 位作者 金俊硕 王扬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35期4725-4732,共8页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14例术前存在P V T患者与32例术前无P V T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比分析术后临床特征、血栓情况及再出血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14例术前存在P V T患者与32例术前无P V T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比分析术后临床特征、血栓情况及再出血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匹配(P>0.05).与无PVT患者相比,门静脉高压合并PVT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凝血功能、血小板、白细胞、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肝脏功能、腹水、肝性脑病、血栓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PVT患者相比,存在PVT患者,术后血栓程度较重(?2=6.45,P<0.05).门静脉高压合并P V T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1、3、5年的累积出血率分别为0.00%、21.43%、21.43%,而对照组1、3、5年累积出血率0.00%、6.25%、6.2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32,P>0.05).术前存在血栓组患者中,5例探查后改行冠腔分流、断流加分流术.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合并PVT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但部分患者可根据个体情况施行冠腔分流术、断流加分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血栓 上消化道出血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下载PDF
原位脾切除术在门静脉高压脾切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董玉玺 李德旭 +2 位作者 金俊硕 李星 任志元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2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原位脾切除术在门静脉高压脾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18例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位脾切除术62例为研究组,传统脾切除... 目的:探讨原位脾切除术在门静脉高压脾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18例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位脾切除术62例为研究组,传统脾切除术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在院时间、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较少,胰漏、门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在院观察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脾切除术比传统脾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更适用于门静脉高压症所致巨脾的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脾切除术 巨脾 门静脉高压症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癌中埃兹蛋白和钙黏蛋白的表达与预后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德旭 王扬 +2 位作者 金俊硕 任志远 冯留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52-1355,共4页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Ezrin)、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与十二指肠乳头癌的临床预后关系。方法收集十二指肠乳头腺瘤28例患者和腺癌46例患者的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Ezrin、E-cadherin在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Ezrin)、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与十二指肠乳头癌的临床预后关系。方法收集十二指肠乳头腺瘤28例患者和腺癌46例患者的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Ezrin、E-cadherin在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在十二指肠乳头癌组织中Ezrin、E-cadherin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91%(34/46)和21.74%(10/46),腺瘤组织中分别为46.23%(13/28)和85.71%(24/28),两种组织中Ezrin、E-cadherin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zrin和E-cadherin在十二指肠乳头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且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种蛋白的表达、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生存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两种蛋白的表达、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Ezrin和E-cadherin对十二指肠乳头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十二指肠乳头癌的分子标记物或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兹蛋白 钙黏蛋白 肿瘤 十二指肠乳头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董玉玺 李德旭 金俊硕 《腹部外科》 2014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 探讨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因胰体尾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行胰体尾切除术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组(SPDP组,18例)和联合脾脏... 目的 探讨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因胰体尾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行胰体尾切除术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组(SPDP组,18例)和联合脾脏切除术组(DPS组,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血小板计数、术后住院观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情况.结果 SPDP组与DPS组相比,术后第3天及第7天血小板计数较低且基本在正常范围内[第3天(187.8±50.4)×10^9/L与(253.9±54.5)×10^9/L,第7天(202.7±48.0)×10^9/L与(356.4±63.4)×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观察时间短[(11.6±2.2) d与(14.1±2.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188.6±20.1) min与(180.8±29.8) min]、术中出血量[(212.2±120.9) ml与(224.0±113.3)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与30.0%)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胰体尾部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且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切除术 保留脾脏
下载PDF
乙醇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8
作者 高英兰 宋京郁 +3 位作者 金俊硕 钟秀宏 任香善 刘双平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6期431-434,共4页
目的探讨乙醇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乙醇灌胃制备大鼠实验模型,选用平铺内皮细胞,苏木素-伊红染色染色、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平移末端标记和分光光度法了解乙醇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凋亡作用。结果正常... 目的探讨乙醇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乙醇灌胃制备大鼠实验模型,选用平铺内皮细胞,苏木素-伊红染色染色、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平移末端标记和分光光度法了解乙醇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凋亡作用。结果正常对照组未见凋亡细胞,而实验各组均可见凋亡细胞,其凋亡率有时间依赖性;实验各组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其值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过量乙醇使体内氧化-抗氧化系统严重失衡可导致内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大鼠 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 氧化-抗氧化系统 氧自由基
下载PDF
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效果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原 李德旭 +1 位作者 金俊硕 何淑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1000-1002,共3页
目的比较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因门静脉高压症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5例(选择组)和经典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89例(非... 目的比较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因门静脉高压症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5例(选择组)和经典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89例(非选择组)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选择组与非选择组相比: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vein pressure,FPP)下降幅度更大(P<0.05);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肝性脑病、复发出血发生率较低(P<0.05);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改善更明显(P<0.05);术后3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保留了机体自发性门体分流,兼有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临床疗效优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门静脉高压症 自由门静脉压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血小板重度降低患者行脾切断流术的可行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淑赛 李德旭 +2 位作者 王扬 马正来 金俊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436-442,共7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血小板重度降低患者行脾切除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2009-09/2014-09收治的脾切除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血小板降低程度分...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血小板重度降低患者行脾切除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2009-09/2014-09收治的脾切除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血小板降低程度分为重度、中度、轻度3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分析,3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匹配(P>0.05);血小板重度降低组术后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范围内所用时间为10 d,较轻度、重度组长;血小板重度降低组患者术后3 d日平均引流量(950 mL±279 mL)、血红蛋白丢失量(46.6 g±7.4 g)、住院天数(16.0 d±3.5 d),均大于中度组与轻度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重度降低组患者再出血率、Ⅰ/Ⅱ级及Ⅲ/Ⅳ级门静脉血栓形成率分别为11.62%、23.26%和4.65%,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重度降低组患者术后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3%、88.4%和76.7%,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重度血小板降低的患者,通过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脾切除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能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血小板重度降低 脾切除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下载PDF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自体血回输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陆文昊 李德旭 +2 位作者 金俊硕 张原 何淑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的54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接受输血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24人)与对照组(30人),实验组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对...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的54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接受输血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24人)与对照组(30人),实验组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对照组只输入异体血。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异体输血量,术后血常规值及输血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输入自体血732 ml,共计17 568 ml,对照组患者平均输入异体血313 ml,共计9 400 ml;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血红蛋白值及血小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1人产生输血过敏症状。结论应用自体血回输能有效地减少自体血丢失和异体血的输入量。自体血回输对血液成分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自体血回输 异体输血
下载PDF
放射线和TNF-α诱导胃癌细胞表达胸苷磷酸化酶的研究
12
作者 金俊硕 李林虎 +1 位作者 高英兰 钟秀宏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6年第5期316-318,共3页
目的 探讨胃癌细胞是否表达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phosphotylase,TP)以及放射线照射和肿瘤坏死因子作用后能否诱导胃癌细胞使其高表达TP。方法培养BGC823胃癌细胞株并按0Gy、1Gy、5Gy、10Gy、20Gy、30Gy的剂量梯度进行照射并培养12... 目的 探讨胃癌细胞是否表达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phosphotylase,TP)以及放射线照射和肿瘤坏死因子作用后能否诱导胃癌细胞使其高表达TP。方法培养BGC823胃癌细胞株并按0Gy、1Gy、5Gy、10Gy、20Gy、30Gy的剂量梯度进行照射并培养12h后收集细胞;按30GY照射后培养1h、3h、6h、12h,24h后收集细胞;放入肿瘤坏死因子使其在培养液的终浓度达到10ng/ml并培养3h、6h、12h、24h后收集。然后分离胞浆蛋白,测定浓度后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TP含量变化。结果蛋白印迹检测发现正常培养的BGC823胃癌细胞,经放射线照射和肿瘤坏死因子作用的BGC823胃痛细胞均未见目标TP显像。结论BGC823科癌细胞不仅不表达TP而且也无法用放射线和肿瘤坏死因子诱导后使其表达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苷磷酸化酶 放射线照射 肿瘤坏死因子 BGC823胃癌细胞
下载PDF
Alcohol and Atherosclerosis
13
作者 高英兰 宋京郁 +3 位作者 金俊硕 钟秀宏 任香善 刘双平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05年第2期134-136,共3页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cohol and atherosclerosis (AS). Methods The paper reviewed the mechanism of the alcohol leading to AS from four aspects such as the introduction of alcohol and AS, imba...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cohol and atherosclerosis (AS). Methods The paper reviewed the mechanism of the alcohol leading to AS from four aspects such as the introduction of alcohol and AS, imbalance of oxidationantioxidation system, oxygen free radical (OFR) and endothelium cell (EC) apoptosis, apoptosis and AS. Results Excessive alcohol could lead to imbalance of oxidation-antioxidation system, and increase OFR, in the meanwhile, OFR could lead to EC apoptosis, which could lead to 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cessive alcohol Imbalance of oxidation-antioxidation system Oxygen free radical Apoptosis Atherosclerosis
下载PDF
胰腺导管癌中丛生蛋白和生存素、增殖细胞核抗原及Ki-67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俊硕 高英兰 +4 位作者 董玉玺 任志远 李星 陆文浩 李德旭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4-635,共2页
目的 探讨在胰腺导管癌中丛生蛋白和抑凋亡蛋白及细胞增殖标志物间的关系.方法 用双重荧光染色法对17例胰腺导管腺癌中丛生蛋白和生存素(Survivin)进行染色并计数阳性细胞进行统计;同法对丛生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Ki-67的... 目的 探讨在胰腺导管癌中丛生蛋白和抑凋亡蛋白及细胞增殖标志物间的关系.方法 用双重荧光染色法对17例胰腺导管腺癌中丛生蛋白和生存素(Survivin)进行染色并计数阳性细胞进行统计;同法对丛生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Ki-67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在胰腺导管癌中丛生蛋白阳性细胞数为420个,Survivin阳性细胞数为72个,其中丛生蛋白和Survivin均阳性的细胞数为59个.丛生蛋白、PCNA及Ki-67共同表达的癌细胞数为0个.结论 丛生蛋白在胰腺导管癌中的抗凋亡范围比Survivin更广泛,并且其表达和细胞增殖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癌 丛生蛋白 生存素 增殖细胞核抗原 KI-67
原文传递
丛生蛋白在胰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俊硕 任志远 +2 位作者 李星 陆文昊 李德旭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70-871,共2页
目的探讨丛生蛋白在胰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2例胰腺导管癌组织进行检测,计算阳性率并以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32.7%的胰腺导管癌表达丛生蛋白;丛生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的转移明显... 目的探讨丛生蛋白在胰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2例胰腺导管癌组织进行检测,计算阳性率并以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32.7%的胰腺导管癌表达丛生蛋白;丛生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的转移明显相关(P〈0.05),但与神经淋巴管、血管的侵犯无明显相关(P〉0.05),与患者术前血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与癌胚抗原(CEA)水平明显相关(P〈0.05),但与癌肿的分化、分期大小无明显相关(P〉0.05)。丛生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生存率无明显相关(P〉0.05),但生存率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丛生蛋白可作为分子生物学预后因子在胰腺导管癌的预后判断上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生蛋白 胰腺癌 预后
原文传递
胰岛参与胰腺导管癌演进的研究
16
作者 金俊硕 何淑赛 +2 位作者 高英兰 董玉玺 李德旭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23-1124,共2页
目的观察胰腺导管癌的形态学,探讨胰岛在胰腺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2例胰腺导管癌标本进行形态学研究并标记嗜铬素A(CGA)和细胞角蛋白-7(CK-7)以进行定位、定性研究。结果34例胰腺导管癌组织中胰岛形态失常,... 目的观察胰腺导管癌的形态学,探讨胰岛在胰腺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2例胰腺导管癌标本进行形态学研究并标记嗜铬素A(CGA)和细胞角蛋白-7(CK-7)以进行定位、定性研究。结果34例胰腺导管癌组织中胰岛形态失常,其中11例出现胰岛空泡化及导管样结构,其中7例由胰岛细胞化生的导管样上皮CGA染色减弱、CK-7染色阳性。结论胰岛转分化为导管样组织是胰腺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胰腺导管癌的细胞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癌 胰岛 分化
原文传递
腋窝淋巴结异位皮肤附属器伴毛源性肿瘤1例报道
17
作者 刘骅 贺亚敏 +1 位作者 廖夏瑜 金俊硕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08-610,共3页
目的总结腋下淋巴结异位皮肤附属器伴毛源性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区普外科收治的1例腋下淋巴结异位皮肤附属器伴毛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患者为一63岁女性,因“扪... 目的总结腋下淋巴结异位皮肤附属器伴毛源性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区普外科收治的1例腋下淋巴结异位皮肤附属器伴毛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患者为一63岁女性,因“扪及左侧腋下肿块且逐渐增大1+个月”就诊。术前穿刺组织病理学活检结果提示:皮肤附属器伴毛源性分化肿瘤可能。采用手术完整切除肿块,术后石蜡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淋巴组织内增生的鳞状上皮伴多发小囊肿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上皮样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34βE1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Ki-67(10%+)。术后病理诊断:淋巴结内异位皮肤附属器组织伴毛源性肿瘤形成。术后恢复顺利,近期无复发。结论腋窝淋巴结异位腺体少见,异位皮肤附属器伴毛源性肿瘤更罕见,此需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副乳腺癌、纤维腺瘤等鉴别,完整手术切除为其主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腺体 腋窝 淋巴结
原文传递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在肝切除术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董玉玺 李德旭 +2 位作者 金俊硕 李星 任志远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年第3期244-245,248,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行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60例,其中行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术28例(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术32例(全肝血流阻断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行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60例,其中行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术28例(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术32例(全肝血流阻断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全肝血流阻断组比较,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谷丙转氨酶较低,术后前白蛋白及胆碱酯酶水平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在院观察时间较短,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并发症发生率(7.1%)低于全肝血流阻断组(28.1%)(P<0.05)。结论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行肝切除术可有效控制出血,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切除术 血流阻断
原文传递
脾切断流术后预防门静脉系血栓行抗凝治疗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星 李德旭 +3 位作者 金俊硕 董玉玺 任志远 陆文昊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4期36-38,共3页
目的探索脾切断流术后行抗凝治疗预防门脉系血栓形成的最佳时机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脾切断流术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行祛聚治疗基础上,术后第2天开始加用低分子肝素钠。B组:行祛聚治疗基础上,血小... 目的探索脾切断流术后行抗凝治疗预防门脉系血栓形成的最佳时机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脾切断流术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行祛聚治疗基础上,术后第2天开始加用低分子肝素钠。B组:行祛聚治疗基础上,血小板计数〉300×10-9/L时加用低分子肝素钠行抗凝治疗。c组:仅行祛聚治疗。比较三组间血栓发生率、术后再出血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3.39%)明显低于B组(25.93%,P〈0.05)和C组(35.71%,P〈0.05)。B组和C组间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167,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术后尽早(术后第2天)行抗凝治疗预防断流术后门静脉系血栓形成效果佳,且安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断流术 门静脉 血栓 预防 抗凝治疗
原文传递
甘草酸二铵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任志元 李德旭 +2 位作者 金俊硕 李星 董玉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95-997,共3页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大鼠给予天晴甘平灌胃,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h后实验组、对照组腹腔注射D...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大鼠给予天晴甘平灌胃,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h后实验组、对照组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和脂多糖(LPS)制作急性肝衰竭模型,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和细胞凋亡水平。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分别于注射后6h和4h出现TUNEL阳性细胞,凋亡指数均于注射后12h达高峰,实验组为(5.23±0.28)%,对照组为(29.46±0.97)%,实验组的凋亡指数显著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凋亡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TNF-α浓度均于注射后2h开始升高,且于注射后8h同步达高峰,实验组为(510.78±93.68)μg/L,对照组为(532.53±89.77)μg/L,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具有减轻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作用,这种作用并非是通过降低血清的TNF-α浓度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甘草酸二铵 凋亡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