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腔镜手术治疗内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金倩燕 金小英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1324-1326,共3页
目的观察宫腔镜手术治疗内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内生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取宫腔镜手术治疗30例(观察组),常规清宫术治疗30例(对照组)。观察并比... 目的观察宫腔镜手术治疗内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内生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取宫腔镜手术治疗30例(观察组),常规清宫术治疗30例(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正常时间、术后Foley球囊放置比例。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血hCG恢复正常时间、Foley球囊放置比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内生型CSP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清宫术 剖宫产 瘢痕妊娠 内生型
下载PDF
改良式双极电凝止血在腹腔镜下单侧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金倩燕 金小英 《现代实用医学》 2019年第11期1486-148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单侧卵巢良性肿瘤剔除术后合适的创面止血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腹腔镜下单侧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随机分成改良式小功率电凝止血组(研究组)及缝合止血组(对照组)对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及卵巢储备功能...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单侧卵巢良性肿瘤剔除术后合适的创面止血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腹腔镜下单侧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随机分成改良式小功率电凝止血组(研究组)及缝合止血组(对照组)对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及卵巢储备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均在腹腔镜下操作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抗苗勒管激素(AM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AMH值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随时间推移,AMH值逐步恢复;术后6个月,两组AMH值接近于术前水平,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侧卵泡池中的窦卵泡数量(AFC)值均小于健侧,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侧AFC值恢复至正常区间,且与健侧接近,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单侧卵巢良性肿瘤剔除术后采用改良式小功率电凝止血不仅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且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与缝合组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单侧卵巢良性肿瘤 双极电凝 缝合止血
下载PDF
抗苗勒管激素与年龄的关系及其预测卵巢衰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高丽虹 蔡文伟 +6 位作者 朱琴 李永祥 金倩燕 张梅光 蔡英如 周芝婷 吴晓杰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阶段月经正常的生育期妇女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的变化,了解AMH与年龄的关系及其在预测卵巢衰老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7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行健康体检的月经正常的1423例生育期妇女,按年龄阶...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阶段月经正常的生育期妇女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的变化,了解AMH与年龄的关系及其在预测卵巢衰老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7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行健康体检的月经正常的1423例生育期妇女,按年龄阶段分为:≤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岁,检测其血清AMH水平,并分析与年龄的关系。结果≤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岁妇女的血清AMH水平中位数分别为3.62、3.10、2.27、1.07、0.45μg/L;不同年龄阶段妇女血清AM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32.386,P〈0.01)。血清AMH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374,P〈0.01);血清AMH水平在25岁后即开始下降,36岁后下降明显。logAMH (即AMH的对数)的二次回归拟合最佳地反映了AMH与年龄的关系。结论检测生育期妇女血清AMH水平可早期预示卵巢功能的下降,可作为预警卵巢衰老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抗苗勒管激素 年龄因素 细胞衰老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切开取胚术治疗直径小于3cm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金倩燕 金小英 张松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评价使用腹腔镜下切开取胚术治疗直径<3 cm的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收治的32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患者,其中研究组(17例)行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病灶切开取胚... 目的评价使用腹腔镜下切开取胚术治疗直径<3 cm的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收治的32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患者,其中研究组(17例)行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病灶切开取胚+宫角缝合,对照组(15例)行腹腔镜下宫角楔形切除+宫角缝合。两组患者停经时间、术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及包块直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及远期随诊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更短[(33±6)min比(53±9)min,P<0.05];两组的出血量[(45±5)ml比(50±7)ml]、总住院时间[(4.4±1.4)d比(4.6±1.4)d]及术后HCG恢复正常时间[(16±5)d比(15±5)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远期均未发生持续性宫外孕及子宫破裂,研究组术后间隔妊娠时间更短[(8±3)月比(16±4)月,P<0.05];足月妊娠率更高(9比3,P<0.05)。结论使用单纯腹腔镜下切开取胚术治疗直径<3cm的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效果肯定,可在基层临床工作中推广,并可尝试在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患者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腹腔镜手术 宫角切开取胚 宫角切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