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创—无创序贯性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撤机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
作者 金兆辰 吉木森 +2 位作者 李坚 许大云 吴爱芬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410-412,414,共4页
目的 :研究有创—无创序贯性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撤机中的应用和时机选择。方法 :随机将 38例ARDS患者分成有创 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组 (A组 )和常规有创通气治疗组 (B组 )。A组由有创通气过渡到无创通气后撤机拔管 ,而B... 目的 :研究有创—无创序贯性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撤机中的应用和时机选择。方法 :随机将 38例ARDS患者分成有创 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组 (A组 )和常规有创通气治疗组 (B组 )。A组由有创通气过渡到无创通气后撤机拔管 ,而B组则有创通气直至撤机拔管 ,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病死率、总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ICU)的时间。结果 :A组与B组VAP发生率分别为 10 5 %和 78 9%例 (P <0 0 5 ) ;病死率分别为 2 1 1%和 5 7 9% (P <0 0 5 ) ;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 (12± 5 )天和 (2 2± 11)天 (P <0 0 5 ) ;住ICU时间分别为 (15± 7)天和 (2 7± 12 )天 (P <0 0 5 )。结论 :ARDS机械通气患者当出现ARDS控制窗时改用无创通气可以降低VAP发生率 ,缩短机械通气和住ICU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有创通气 无创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撤机
下载PDF
应用影像学及纤支镜诊断原发性气管肿瘤15例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金兆辰 孔庆莉 裴福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8-368,共1页
关键词 影像学检查 原发性气管肿瘤 纤支镜 诊断 病例分析
下载PDF
镇江市区气传真菌调查结果与哮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金兆辰 殷凯生 陈晓翔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1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 为了探明本地区空气中飘浮真菌种类、数量和季节消长 ,以及真菌与过敏性哮喘的关系。 方法 采用曝皿法和曝片法对气传真菌进行了全年调查 ,同时采用过敏原皮内试验对已筛选过的交链孢霉、枝孢芽枝菌等八种常见真菌进行致敏性研... 目的 为了探明本地区空气中飘浮真菌种类、数量和季节消长 ,以及真菌与过敏性哮喘的关系。 方法 采用曝皿法和曝片法对气传真菌进行了全年调查 ,同时采用过敏原皮内试验对已筛选过的交链孢霉、枝孢芽枝菌等八种常见真菌进行致敏性研究。 结果 曝皿法收集到真菌菌落 5 71个 ,18个种属。真菌菌落飘散的高峰期是 4~ 11月。曝片法收集到各类真菌孢子 70 45个 ,共 2 7个种属。 5~ 11月是真菌孢子飘散的高峰。在 376例支气管哮喘病人中 ,有 15 0人至少对八种真菌中的一种皮试结果呈阳性反应 ,阳性率为 39 9%。从 15 0例皮试阳性的真菌过敏性哮喘病人的发病季节中可以发现 :季节性发病的病人最多 (10 1例 )占 6 7 3% ,其中以秋季发病最多占 5 0 % ,其次为夏季发病者占 2 7 2 % ;常年性发病伴季节性加剧的病人其病情加剧的月份大多在 6月~ 11月间占 87%。 结论 镇江市城区大气中普遍存在真菌 ,一年四季均存在 ,但以秋季最高 ,优势真菌为交链孢霉、枝孢霉等 ,真菌过敏性哮喘的发病率为 39 8% ,其好发季节为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传真菌 致敏原 哮喘 镇江市
下载PDF
产后并发急性肺动脉栓塞一例
4
作者 金兆辰 吉木森 +1 位作者 张国辉 李卫东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59-559,480,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栓塞 2004年6月 末梢血氧饱和度 并发 产后 下腹坠胀 剖宫产术 宫缩乏力 呼吸困难 肺呼吸音 湿罗音 双下肢 肺梗死 患者
下载PDF
白三烯拮抗剂对哮喘大鼠EOS、Lym及IL-2R的影响
5
作者 金兆辰 陈晓翔 +2 位作者 殷凯生 李晓阳 裴福恩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8-239,共2页
关键词 哮喘 白三烯拮抗剂 EOS Lym IL-2R 大鼠
下载PDF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哮喘局部免疫影响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金兆辰 陈晓翔 +2 位作者 殷凯生 李晓阳 裴福恩 《镇江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586-588,共3页
目的 :为研究白三烯 (LTs)拮抗剂安可来 (Accolate)对哮喘大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 (E0S)、淋巴细胞 (Lym)浸润以及T细胞活化表达白细胞介素 2受体 (IL 2R)的影响 ,探讨安可来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致敏和反复... 目的 :为研究白三烯 (LTs)拮抗剂安可来 (Accolate)对哮喘大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 (E0S)、淋巴细胞 (Lym)浸润以及T细胞活化表达白细胞介素 2受体 (IL 2R)的影响 ,探讨安可来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致敏和反复超声雾化吸入激发诱喘建立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A组 )、阳性对照组 (B组 )、预防治疗组 (C组 )和治疗组 (D组 )。A组以生理盐水致敏和激发 ,B、C、D组建立哮喘模型。C组自激发诱喘前 1周起预防性给予安可来饲喂 ,诱喘期继续治疗。D组自激发日起行安可来饲喂。病理切片观察大鼠支气管壁EOS、Lym浸润 ,ABC法检测大鼠T细胞IL 2R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支气管壁可见少量Lym浸润但无明显EOS浸润和炎症反应 ,IL 2R阳性细胞数目很少。阳性对照组支气管壁EOS、Lym浸润以及IL 2R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 ,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饲喂安可来预防和 (或 )治疗能减少支气管壁EOS、Lym浸润以及IL 2R阳性细胞数目 ,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O .O5 )。结论 :安可来能减轻哮喘大鼠肺组织炎症反应 ,抑制EOS、Lym等炎症细胞向气道组织的浸润 ,对大鼠T细胞活化表达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可来 嗜酸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2受体 哮喘
下载PDF
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6
7
作者 赵珊珊 金兆辰 +2 位作者 虞志新 吉木森 刘竞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2例SAP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单纯组采用乌司他丁治疗,联合组采用C...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2例SAP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单纯组采用乌司他丁治疗,联合组采用CRRT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72 h后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疼痛评分,监测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CRP、降钙素原、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联合组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单纯组(P<0.05);单纯组ICU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联合组(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CRRT联合乌司他丁可明显抑制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乌司他丁 急性重症胰腺炎
下载PDF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杨宏锋 金兆辰 +3 位作者 吉木森 张清艳 李勇 蔡燕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0期23-25,28,共4页
目的研究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疗效。方法 32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即短期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后,继续给予无创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期间调整无创呼... 目的研究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疗效。方法 32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即短期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后,继续给予无创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期间调整无创呼吸机以达到脉搏氧饱和度(SPO2)≥92%并最终达到撤机的目的。治疗期间监测患者治疗后的临床征象、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患者治疗后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的变化。结果给予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后,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降低P<0.05);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中PaO2、SaO2明显改善(P<0.05),pH值及PaCO2变化不明显,血流动力学指标CO、CI、SV显著升高(P<0.05);在上述两组患者成功脱机后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低氧血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以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并发症,是抢救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连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监测对预测心脏骤停后亚低温治疗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珊珊 金兆辰 +2 位作者 李勇 杜启光 王纯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7-441,共5页
目的研究连续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监测是否可预测心脏骤停(CA)后亚低温治疗(MHT)患者短期及远期神经功能预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6月至2017年11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CA后恢复自主循环并且MHT的患者共计130例,收集患... 目的研究连续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监测是否可预测心脏骤停(CA)后亚低温治疗(MHT)患者短期及远期神经功能预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6月至2017年11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CA后恢复自主循环并且MHT的患者共计13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监测入科第1、2、3、4天NSE值,观察30d神经功能预后及6个月神经功能预后,根据脑功能分级(CPC)将30 d CPC1~2级者定为A组,30 d CPC3~5级定为B组,6个月CPC1~2级定为C组,6个月CPC3~5级定为D组,分别比较各时间点A、B两组及C、D两组NSE值,同时采用ROC曲线分析每天NSE值是否与短期及长期预后存在相关性。结果①A、B两组及C、D两组分别进行组间比较,一般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CA原因、CA前心律、APACHEⅡ评分、初始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B两组比较,第1天A组NSE值为(60.32±14.00)ng/mL,B组NSE值为(69.04±20.91)ng/mL;第2天A组NSE值为(84.63±9.01)ng/mL,B组NSE值为(101.65±15.07)ng/mL;第3天A组NSE值为(57.35±13.03)ng/mL,B组NSE值为(72.51±6.85)ng/mL;第4天A组NSE值为(48.84±12.34)ng/mL,B组NSE值为(62.73±12.03)ng/mL;各时间点A组NSE明显低于B组(P<0.05);C、D两组比较,第1天C组NSE值为(57.66±10.13)ng/mL,D组NSE值为(68.51±20.66)ng/mL,第2天C组NSE值为(85.41±9.08)ng/mL,D组NSE值为(97.30±15.98)ng/mL,第3天C组NSE值为(56.26±11.81)ng/mL,D组NSE值为(66./9±14.17)ng/mL,第4天C组NSE值为(48.81±10.92)ng/mL,D组NSE值为(57.43±12.60)ng/mL,各时间点C组NSE明显低于D组(P<0.05)。③通过ROC曲线分析,预测30dCPC值,第1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624(P<0.05),第2天AUC0.903(P<0.001),第3天AUC0.920(P<0.001),第4天AUC0.905(P<0.001),均对预后有预测意义。④通过ROC曲线分析,预测6个月CPC值,第1天AUC 0.651(P<0.05),第2天AUC0.773(P<0.001),第3天AUC0.798(P<0.001),第4天AUC0.788(P<0.001),均对预后有预测意义。结论对于CA后MHT患者,动态监测NSE值可预测短期及长期神经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心脏骤停(CA) 亚低温治疗(MHT)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脓毒症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宏锋 金兆辰 +3 位作者 吉木森 张清艳 蔡燕 吕韶燕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5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对脓毒症休克患者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将6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PiCCO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早期留置病原学标本、积极行抗感染治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 目的观察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对脓毒症休克患者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将6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PiCCO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早期留置病原学标本、积极行抗感染治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压(CVP)及平均动脉压(MAP),在此基础上PiCCO组经中心静脉导管行PiCCO监测,目标是维持ScvO2>70%。记录PiCCO组0、6、12、24、48、72 h监测参数变化;记录两组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用量,常规液体(平衡液、聚明胶肽及血浆)输入量,机械通气及血气分析指标,急性肾脏损伤发生例数。结果 PiCCO组常规液体输入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急性肾损伤发生例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均<0.05),两组机械通气及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PiCCO监测,可指导临床进行精确液体复苏等治疗,从而减少急性肾损伤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脓毒症 休克
下载PDF
伴应激性高血糖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动态血糖监测 被引量:8
11
作者 吕韶燕 吉木森 +2 位作者 孔宪如 蔡燕 金兆辰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497-499,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real-time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RT-CGMS)对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血糖控制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伴应激性血糖升高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颅脑外伤患者117例,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real-time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RT-CGMS)对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血糖控制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伴应激性血糖升高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颅脑外伤患者117例,采用随机分层方法分为RT-CGMS组59例和普通血糖仪指尖血糖监测组(GM组)58例,两组均佩戴RT-CGMS 72 h(GM组盲法),比较两组血糖变异、低血糖发生率、ICU入住时间以及30 d死亡率差异。结果:RT-CGMS组血糖变异、低血糖发生率、ICU入住时间及死亡率明显低于GM组(P均<0.05)。结论:RT-CGMS较指尖血糖监测指导胰岛素治疗更有助于平稳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不良事件,通过优化血糖控制,减少ICU入住时间,降低应激性血糖升高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 危重颅脑外伤患者 高血糖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休克早期血小板下降幅度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颜骏 杨宏锋 +2 位作者 徐娟 吉木森 金兆辰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516-519,共4页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休克早期血小板下降幅度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27例脓毒症休克患者资料,将确诊前后48 h内血小板下降比例<30%或血小板计数升高者作为对照组,血小板下降比例> 30%者作为研究组,通过比较两组病例乳酸值、...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休克早期血小板下降幅度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27例脓毒症休克患者资料,将确诊前后48 h内血小板下降比例<30%或血小板计数升高者作为对照组,血小板下降比例> 30%者作为研究组,通过比较两组病例乳酸值、全身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感染部位、血小板下降比例,对影响28 d累积生存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28 d累积生存率(9. 8%)明显低于对照组(75.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 1,P <0. 01);二元Logistic回归提示确诊脓毒症休克24 h内SOFA评分和确诊前后48 h内血小板下降比例> 30%这两项指标与患者死亡结局有相关性(P <0. 01); ROC曲线提示在脓毒症休克早期血小板下降比例> 30%比血小板计数<100×109/L对死亡结局预测的特异性更好。结论:脓毒症休克早期血小板下降比例超过30%预示患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 血小板减少 全身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 预后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清艳 金兆辰 +2 位作者 吉木森 杨宏锋 蔡燕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5期452-454,457,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rhBNP组(n=23)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按照2012年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进行治疗,rhBNP组在...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rhBNP组(n=23)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按照2012年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进行治疗,rhBNP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rhBNP(冻干粉),负荷剂量为1.5μg/kg,维持剂量速率为0.007 5~0.01μg/kg·min^(-1),治疗24~72 h。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血乳酸、每小时尿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MAP、CVP、心指数、GEDV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BNP组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BNP组治疗后心率、GEDVI、ELWI、乳酸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心指数、尿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hBNP有助于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脓毒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对早期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颜骏 吉木森 金兆辰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520-522,525,共4页
目的:通过对早期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观察氧合和肺力学变化,评价俯卧位通气的效果。方法:对26例早期肺内源性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6 h,分别监测俯卧位通气前、通气0.5,2,4,6 h氧合指数(PaO2/FiO2)及... 目的:通过对早期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观察氧合和肺力学变化,评价俯卧位通气的效果。方法:对26例早期肺内源性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6 h,分别监测俯卧位通气前、通气0.5,2,4,6 h氧合指数(PaO2/FiO2)及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呼吸系统顺应性等肺力学变化。结果:患者在改为俯卧位通气2 h后氧合指数(224.86±30.84)较俯卧位通气前(192.45±46.81)明显改善(t=-2.37,P=0.03);通气4 h后氧合指数(286.38±36.67)较通气2 h(224.86±30.84)进一步升高(t=-5.53,P=0.00);通气6 h氧合指数(287.46±38.84)则较通气4 h(286.38±36.67)无明显改善(t=0.03,P=0.98)。俯卧位通气前后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呼吸系统顺应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早期肺内源性ARDS患者的氧合,以持续通气4 h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 氧合 呼吸力学
下载PDF
丙泊酚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持续镇静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竞 金兆辰 +1 位作者 吉木森 许大云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共收集62例ARDS患者,机械通气后使用丙泊酚镇静治疗,观察镇静效果达Ramsay氏分级Ⅲ-Ⅳ级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唤醒时间;动态监测给药前、后和停药时呼...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共收集62例ARDS患者,机械通气后使用丙泊酚镇静治疗,观察镇静效果达Ramsay氏分级Ⅲ-Ⅳ级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唤醒时间;动态监测给药前、后和停药时呼吸、循环参数的变化。结果:丙泊酚镇静治疗后5 min内即能达到满意镇静效果,用药后呼吸频率、气道峰值压力、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明显改善(P<0.05);血压、心率稳定,较用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丙泊酚能快速达到ARDS机械通气患者所需的镇静要求,并维持满意的镇静深度,有效保证机械通气从而改善ARDS患者的呼吸功能,对循环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镇静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利群 金兆辰 +3 位作者 夏春英 吉木森 虞志新 刘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MODS患者34例,常规治疗后行CRRT。根据随访患者28 d结局分为存活组19例、死亡组15例。分别在CRRT治疗前,治疗后6、12、18...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MODS患者34例,常规治疗后行CRRT。根据随访患者28 d结局分为存活组19例、死亡组15例。分别在CRRT治疗前,治疗后6、12、18、24、48、72 h检测两组IL-1β、IL-1Rα、IL-6、TNF-α、IL-10、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同时各时点进行动态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存活组CRRT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清IL-1β、IL-6、TNF-α、sTNFR1、IL-10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0.01),血清sTNFR1/TNF-α明显升高(P<0.01);死亡组IL-1Rα在12 h明显升高(P<0.01),TNF-α在6 h明显下降(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TNF-α水平在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存活组中APACHEⅡ评分在48、72 h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或<0.01)。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能明显降低APACHEⅡ评分,在48、72 h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③血清IL-6、TNF-α、IL-10水平以及sTNFR1/TNF-α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893、0.747、0.864、0.752,P<0.05或<0.01)。结论 MODS患者应用CRRT后血清IL-1β、IL-6、TNF-α、sTNFR1、IL-10水平降低,血清sTNFR1/TNF-α升高,这些细胞因子可预测MODS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细胞因子 APACHEⅡ评分
下载PDF
CRRT联合血液灌流抢救大剂量阿米替林中毒1例成功体会 被引量:4
17
作者 孔维信 刘晓娴 +4 位作者 陈丽娜 华云 项呈喜 金兆辰 张国辉 《中国血液净化》 2005年第8期464-464,共1页
关键词 阿米替林中毒 大剂量 血液灌流 CRRT 抢救 致死性心律失常 联合 中枢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姚利群 金兆辰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3期160-165,共6页
1MODS的概念、发病机制及治疗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大手术等原发病发生24h后,机体同时或序贯发生2个或2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MODS是世界范... 1MODS的概念、发病机制及治疗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大手术等原发病发生24h后,机体同时或序贯发生2个或2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MODS是世界范围内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 unit,ICU)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应用 重症监护病房 临床综合征 发病机制 严重感染 世界范围
下载PDF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在危重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与预后中的评价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清艳 金兆辰 +2 位作者 吉木森 杨宏锋 蔡燕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30期155-156,共2页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对危重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预测以及预后效果,完善院内对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根据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224例危重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对危重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预测以及预后效果,完善院内对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根据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224例危重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于治疗初期对全部患者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并根据患者的评分结果进行分组,分组方法采用分数组(〈10分者一组,10-20分者一组,〉20分者一组)和疾病组(肺源性心脏病者一组,冠心病者一组,先天性心脏病者一组,心肌疾病者一组,心脏瓣膜病者一组),对比每组患者的死亡率预测结果与实际死亡率,并根据对比数据结果总结和分析评分标准与实际疾病死亡率的关联性。结果:224例患者实际院内死亡19例,实际死亡率为8.48%;预测死亡49例(以≥70%为标准),预测死亡率为21.88%。实际死亡结果与预测死亡结果相差约为13个百分点。另外,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特点等不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也显示出较为明显的评定结果差异。其评分结果对一些病患的预测结果不在实际死亡率的95%可信区间内,所以临床诊断时不可以此评分标准作为判定患者死亡趋势的唯一标准。结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标准虽然是一项完善的、具有临床实际操作意义的死亡判定指标,但对临床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预估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性和局限性,所以在临床治疗和评估过程中要结合评分标准和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预估患者的死亡趋势,从而提高院内的死亡评估质量以及疾病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危重疾病 心血管疾病 死亡评估 治疗方法
下载PDF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整体护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范廷婷 田莉莉 +1 位作者 金兆辰 李勇 《中外医学研究》 2011年第34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整体护理的体会。方法通过对24例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注重整体护理措施在治疗过程中的应用。结果 19例患者痊愈,5例患者死...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整体护理的体会。方法通过对24例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注重整体护理措施在治疗过程中的应用。结果 19例患者痊愈,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21%。结论整体护理方法的有效实施,是保证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的基础条件,有利于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整体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