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杂交中稻作再生稻栽培的再生能力及产量比较研究
1
作者 杨森 孔令娟 +5 位作者 张琦 王青 骆忠明 张晓红 金四九 袁功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49-755,共7页
当前各级政府紧抓粮食安全,不断出台鼓励政策,以促进提高产量。再生稻作为一种提高产量的生产措施,正在得到政府和种植主体的重视。文章通过对7个杂交中稻做再生稻的再生能力及产量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宜安徽沿江江南地区的再生稻品种,促... 当前各级政府紧抓粮食安全,不断出台鼓励政策,以促进提高产量。再生稻作为一种提高产量的生产措施,正在得到政府和种植主体的重视。文章通过对7个杂交中稻做再生稻的再生能力及产量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宜安徽沿江江南地区的再生稻品种,促进提高当地水稻产量。结果表明,新两优611和六两优香11再生能力强、产量高,综合表现最好;鑫两优香128、友两优2152、荃优1606高节位再生能力强,再生季产量表现高于对照;旱优116、旱优73头季稻产量较高,再生能力一般、再生季产量较低。对比品种再生能力及产量表现,选择再生稻品种时,头季稻每hm^(2)穗数高的品种,两季产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稻 再生能力 产量
下载PDF
中稻新品种种植比较
2
作者 金四九 江兴明 +1 位作者 蒋云鹏 陈积祥 《安徽农学通报》 2005年第2期14-15,共2页
对10个中稻新品种进行品种对比种植试验,评述其特征特性及适宜性,试图为良种推广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中稻 新品种 比较
下载PDF
桐城市马肝泥田晚稻3414试验研究
3
作者 金四九 《农技服务》 2008年第6期7-7,共1页
进行了马肝泥田晚稻最佳施肥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7号(晚稻)最高产量施肥量N、P2O5、K2O分别为154.5、76.5和135.0kg/hm2,最高经济收入施肥量N、P2O5、K2O分别为144.0、73.5和118.5kg/hm2。配方肥料的合理配方为N-P2O5-K2O=18-... 进行了马肝泥田晚稻最佳施肥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7号(晚稻)最高产量施肥量N、P2O5、K2O分别为154.5、76.5和135.0kg/hm2,最高经济收入施肥量N、P2O5、K2O分别为144.0、73.5和118.5kg/hm2。配方肥料的合理配方为N-P2O5-K2O=18-12-15,晚稻基施600kg/hm2,穗肥追施尿素和氯化钾分别为78.0、48.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肝泥田 晚稻 最佳施肥量 配方肥料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4
作者 金四九 《农技服务》 2007年第12期56-56,共1页
保护性耕作调节土壤水分状况和理化性质,提高了土壤肥力,是改善土壤环境状况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肥力 土壤环境状况
下载PDF
有机肥对塑料大棚内地温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方兴龙 董胜桃 +4 位作者 何爱清 金四九 吴萍 赵决建 黄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4期504-505,共2页
进行了塑料大棚内施用有机肥料对地温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状况研究。结果表明 :施有机肥比施化肥 ,晴天大棚内 5cm深日地温升降的幅度大 ,最大变幅达 14 .7℃ ,施化肥日地温最大变幅 12 .9℃。上午 12 :0 0到下午 16 :0 0施有机肥地温比施... 进行了塑料大棚内施用有机肥料对地温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状况研究。结果表明 :施有机肥比施化肥 ,晴天大棚内 5cm深日地温升降的幅度大 ,最大变幅达 14 .7℃ ,施化肥日地温最大变幅 12 .9℃。上午 12 :0 0到下午 16 :0 0施有机肥地温比施化肥高 ,其余时间则低。阴天和降雨天气 5cm深昼夜地温都是施有机肥低于施化肥处理 ,在遇突然降温的极端低温天气条件下 ,能造成大棚内施有机肥的不抗低温作物发生毁灭性冻害死亡。大棚内抗低温作物如草莓 ,比施化肥处理产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大棚 有机肥 地温 甘薯 草莓 作物生长
下载PDF
两优培九直播密度与施氮量试验 被引量:2
6
作者 琚为民 江兴明 +4 位作者 刘劲松 何爱清 董胜桃 姚何生 金四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1期22-23,共2页
采用裂区试验方法 ,探索了两优培九在直播条件下施氮量与播种密度的最佳配合。研究结果表明 :在中等肥力田块以施纯氮 2 80kg/hm2 、播种量 18.75kg/hm2
关键词 两优培九 直播密度 氮肥 水稻 栽培技术 施肥
下载PDF
早稻“翘穗头”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江兴明 陈积祥 +2 位作者 陈明秋 刘劲松 金四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2,共1页
调查了低温冷害及阴雨寡照对早稻的为害情况 ,分析了“翘穗头”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低温冷害 翘穗头 早稻 对策
下载PDF
培矮64S/E32叶色调控高产攻关
8
作者 方兴龙 董胜桃 +4 位作者 何爱青 吴萍 赵决建 金四九 黄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3期286-288,共3页
发展高产优质的单季稻比种植双季稻减少复种指数 ,减轻劳动强度。但单季稻一般比双季稻产量低 ,因此实行单季稻叶色调控高产攻关 ,探索种植高产优质的培矮 6 4S/E3 2 (单季稻 ) ,达到或超过双季稻产量 ,以提高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研究... 发展高产优质的单季稻比种植双季稻减少复种指数 ,减轻劳动强度。但单季稻一般比双季稻产量低 ,因此实行单季稻叶色调控高产攻关 ,探索种植高产优质的培矮 6 4S/E3 2 (单季稻 ) ,达到或超过双季稻产量 ,以提高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 :培矮 6 4S/E3 2分蘖末期、孕穗中期、始穗期的最佳叶色级分别为 4.8、5 .5、6 .0。叶色在最佳叶色级时追肥量(kg/hm2 ) :分蘖末期N 86 .5 ,孕穗中期N 96 .7、K2 O 10 0 .8,始穗期N 3 5 .4、K2 O 18.2。叶色与最佳叶色级不一致时调整施肥量以达到高精度的施肥标准。大田运用叶色调控施肥 ,稻谷产量高达 13 82 7kg/hm2 ,比常规施肥增产 4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色调控 叶色级 施肥 产量 适肥 培矮64S/E32水稻
下载PDF
安徽沿江双季早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集成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冯骏 徐秀娟 +6 位作者 余友玲 刘劲松 金四九 周永进 吴文革 陈刚 许有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6期8923-8925,共3页
为探明安徽沿江地区双季早稻适宜的高产机插栽培技术,引进"水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借鉴"平衡栽培"的理念,通过设置工厂化育秧机插试验,并与软盘育秧人工抛秧和常规育秧人工栽插进行比较研究,集成了沿江双季早稻机... 为探明安徽沿江地区双季早稻适宜的高产机插栽培技术,引进"水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借鉴"平衡栽培"的理念,通过设置工厂化育秧机插试验,并与软盘育秧人工抛秧和常规育秧人工栽插进行比较研究,集成了沿江双季早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示范结果验证了双季早稻机插技术的优势。该项技术较后两种栽插方式相比能在稳定有效穗数与千粒重的同时,显著增加双季早稻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从而使产量显著增加,同时节本增效明显。在安徽沿江双季稻地区为较适宜的高产栽培技术,有着重大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沿江双季稻北缘稻区 机插 平衡栽培 @@
下载PDF
培两优288作再生稻示范种植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琚为民 刘劲松 金四九 《中国稻米》 2002年第4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培两优288品种 再生稻 示范种植 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