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人转音乐的艺术特点及其美学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金士贵 黄明亮 《戏剧之家》 2019年第25期54-54,共1页
二人转音乐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旋律优美动听,说唱结合、载歌载舞,生动幽默,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本文通过介绍二人转音乐丰富的唱腔音乐曲牌以及独特的音乐体制等艺术特色,从而挖掘出二人转音乐的淳朴美... 二人转音乐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旋律优美动听,说唱结合、载歌载舞,生动幽默,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本文通过介绍二人转音乐丰富的唱腔音乐曲牌以及独特的音乐体制等艺术特色,从而挖掘出二人转音乐的淳朴美、喜兴之美、旋律美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音乐 艺术特点 美学特征
下载PDF
关于东北方言与二人转的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金士贵 郭志慧 《中国校外教育》 2017年第12期53-54,共2页
二人转,是东北文化中一门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门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东北的二人转也由东北地区走向全国,被全国人民所熟知。二人转之所以受到广泛的欢迎,除了因为二人转中幽默有趣的故事情节,更与其中的东北方言有关。可以说,东北方... 二人转,是东北文化中一门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门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东北的二人转也由东北地区走向全国,被全国人民所熟知。二人转之所以受到广泛的欢迎,除了因为二人转中幽默有趣的故事情节,更与其中的东北方言有关。可以说,东北方言是二人转的精髓和核心。就东北方言和二人转,谈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方言 二人转 思考
下载PDF
励精图治 开拓奋进——写在昆明市建筑设计院院庆三十周年之际
3
作者 金士贵 《建筑设计管理》 1994年第4期50-52,共3页
在改革大潮汹涌澎湃,市场经济刚刚确立,建筑设计的创作环境得到改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我们满怀喜悦地迎来了昆明市建筑设计院建院30周年。 昆明市建筑设计院成立于1964年,前身是昆明市设计处,建院之初,规模小,人员少,经历了白手... 在改革大潮汹涌澎湃,市场经济刚刚确立,建筑设计的创作环境得到改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我们满怀喜悦地迎来了昆明市建筑设计院建院30周年。 昆明市建筑设计院成立于1964年,前身是昆明市设计处,建院之初,规模小,人员少,经历了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艰辛历程。3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15年,知识分子巧绘蓝图,施展才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市 建筑设计院 开拓奋进 勘察设计 全面质量管理 知识分子 院庆 方案比选 工业与民用建筑 建筑创作
下载PDF
东北二人转的文化底色
4
作者 金士贵 殷红胜 《环球首映》 2019年第7期199-199,共1页
在我国广袤无垠的土地之上,由于地理环境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各种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根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二人转已有300余年历史,其属于东北地区的代表文化特色,通过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现出了东北地区独有的文化特征,成为了我国民族文... 在我国广袤无垠的土地之上,由于地理环境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各种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根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二人转已有300余年历史,其属于东北地区的代表文化特色,通过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现出了东北地区独有的文化特征,成为了我国民族文化历史上华丽的篇章。东北二人转是东北地域文化的重要体现,是世人一窥东北文化的透镜,其能够为弘扬传承东北文化提供巨大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二人转 地域文化 文化底色
下载PDF
东北二人转的艺术魅力及特点
5
作者 殷红胜 金士贵 《环球首映》 2019年第8期173-173,共1页
东北二人转是源于东北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二人转戏曲的演出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为了更好的对其进行传承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东北二人转的艺术魅力及特点,提出二人转发展的具体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东北二人转 艺术魅力 艺术特点 发展对策
下载PDF
生存·生命·生态——二人转发展战略笔谈 被引量:4
6
作者 尹俊明 郝国忱 +8 位作者 张兰阁 关音光 冯延飞 马金萍 孙喜军 金士贵 贾慧敏 李云杰 王木箫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2,共16页
关键词 二人转 喜剧精神 观众 演法 演员 艺人 曲艺 拉场戏 生存
原文传递
浅析二人转[打枣]曲牌的发展脉络 被引量:1
7
作者 金士贵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9-82,共4页
二人转的[打枣]曲牌就是从辽宁海城喇叭戏中的[洼子调]移植过来的,它经过历代艺人和二人转音乐人的不断提炼、融合、借鉴、发展,形成了今天这样一支观众爱听、演员爱唱、特色鲜明、旋律优美抒情的[打枣]曲牌。我们理清二人转曲牌[打枣]... 二人转的[打枣]曲牌就是从辽宁海城喇叭戏中的[洼子调]移植过来的,它经过历代艺人和二人转音乐人的不断提炼、融合、借鉴、发展,形成了今天这样一支观众爱听、演员爱唱、特色鲜明、旋律优美抒情的[打枣]曲牌。我们理清二人转曲牌[打枣]从吸收、提炼、融合,一直到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式的脉络,主要是给二人转音乐的研究和创作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希望二人转音乐在发展中永葆其鲜明的特色、旺盛的活力,永和时代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 曲牌【打枣】
原文传递
论东北鼓吹乐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功能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金士贵 徐阳 《艺术教育》 2019年第2期235-236,共2页
鼓吹乐作为东北地区最为常见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在内容和形式表现方面都与当地居民的生活特点、民俗习惯有着密切关系,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东北的鼓吹乐作为一种流传于东北地区的民间艺术,不仅在形式上沿袭了古代宫廷鼓吹乐的特点,而... 鼓吹乐作为东北地区最为常见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在内容和形式表现方面都与当地居民的生活特点、民俗习惯有着密切关系,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东北的鼓吹乐作为一种流传于东北地区的民间艺术,不仅在形式上沿袭了古代宫廷鼓吹乐的特点,而且凸显出与众不同的功能性特征,极具艺术魅力。文章以东北鼓吹乐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功能特征为研究视角,在针对鼓吹乐的发展历程以及艺术魅力进行介绍之后,进一步对其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现形式予以分析,并从仪仗功能、氛围营造以及娱乐功能三个不同的角度对东北鼓吹乐独有的功能性作用进行探讨,以期对东北传统民间音乐特征进行剖析,弘扬东北地区这一特殊的民间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鼓吹乐 艺术形式 功能特征
原文传递
继承与创新是二人转永远的命题
9
作者 金士贵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1,共2页
艺术的继承与创新问题是艺术永远面临的两大课题,而且也是二人转发展的必经之路。完全继承传统,固步自封,不去发展,不跟上时代,那肯定会被抛弃。如果盲目创新没有根基。
关键词 二人转 演员 艺术 东西 曲艺 东北大秧歌 导演 音乐创作 艺术创作 创新
原文传递
有旦才有转
10
作者 金士贵 《戏剧文学》 2001年第4期44-45,共2页
二人转的旦角艺术是同戏曲的旦角艺术相对存在的,二人转的旦角艺术又是同二人转中的丑角艺术相对存在的,正是在这种对应关系中,二人转的旦角艺术形成了自己的品格,体现出自己独到的神韵,确立了“有旦才有转”的地位。在二人转里,“千军... 二人转的旦角艺术是同戏曲的旦角艺术相对存在的,二人转的旦角艺术又是同二人转中的丑角艺术相对存在的,正是在这种对应关系中,二人转的旦角艺术形成了自己的品格,体现出自己独到的神韵,确立了“有旦才有转”的地位。在二人转里,“千军万马,就是咱俩”。旦与丑是以相互的存在为条件的。没有旦,就没有丑。反之,也是一样。旦与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但是,两者之间却不是旗鼓相当、平分秋色的,大多总是旦角处于主导地位。这么说,有什么根据吗?有。首先,剧目的主人公以女性居多。在传统的二人转剧目中,反映女性生活命运、表现男女爱情的剧目占了多数。在新编和反映当代生活的剧目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 艺术 主人公 丑角 女性 曲艺 旦角 剧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