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乒乓球运动的创新之路--《徐寅生口述历史》选登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寅生(口述) 大陆(采编) 吴维(采编)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23,共6页
由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来讲述乒乓球运动的创新之路,恰是清晰、权威而精彩的。从欧洲横握球拍的防守打法到亚洲积极进攻的直拍打法,再到欧洲结合日本的弧圈和中国的快攻,创造出以横板两面进攻的先进打法,确实走出了一条技术不断... 由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来讲述乒乓球运动的创新之路,恰是清晰、权威而精彩的。从欧洲横握球拍的防守打法到亚洲积极进攻的直拍打法,再到欧洲结合日本的弧圈和中国的快攻,创造出以横板两面进攻的先进打法,确实走出了一条技术不断攀升的飞跃之路。其中又有中国人"快准狠变"的直拍正胶近台快攻,直拍反胶加一个"转"字,两面不同性能的长胶打法等内容,可见一项运动的发展,只有创新才是生命力所在,才是前途和希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乒乓球运动 创新之路 中国贡献
下载PDF
我的乒乓梦(三)--《我与“国球”--徐寅生口述历史》章节选登之五
2
作者 徐寅生(口述) 大陆(采编) 吴维(采编)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9-33,共5页
中国乒乓球队连续在第27届、28届世乒赛中获胜,源于全队的团结合作,以及高质量的技术准备和思想准备(包括毛泽东所批示的徐寅生《关于如何打乒乓球》的讲话)。恰是这三个方面合成为一股力量,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构筑了竞技体育的制胜法宝。
关键词 乒乓球 团结合作 技术准备 思想准备
下载PDF
我所经历的“乒乓外交”
3
作者 郑怀颖(口述) 大陆(采编) 王於竞(采编) 《世纪》 2021年第3期4-11,共8页
1971年日本名古屋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首轮比赛中,初次亮相世乒赛的郑怀颖爆冷击败上届世界冠军日本队名将小和田敏子,一战成名;在4月4日中国队乘坐大巴从训练场前往体育馆时,她亲眼目睹庄则栋打破沉默,走向搭错车的美国运... 1971年日本名古屋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首轮比赛中,初次亮相世乒赛的郑怀颖爆冷击败上届世界冠军日本队名将小和田敏子,一战成名;在4月4日中国队乘坐大巴从训练场前往体育馆时,她亲眼目睹庄则栋打破沉默,走向搭错车的美国运动员科恩并赠送织锦的历史一刻;1972年初,在首都体育馆挥拍为访华的尼克松表演,4月由周总理提名,入选中国乒乓球访美代表团,在白宫受到尼克松接见,并留下珍贵合影。今年是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本刊刊发亲历和见证中美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的高光时刻的郑怀颖女士口述、上海社科院历史所金大陆研究员和上海体育学院王於竞教授共同采写的《我所经历的"乒乓外交"》一文,以资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运动员 女子单打 日本队 庄则栋 上海社科院 乒乓外交 上海体育学院 首都体育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