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SHR大鼠肾脏TGF-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孙静文 王朝阳 +3 位作者 田艳鹏 金娜美 郭妍 刘清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123-2126,共4页
目的:研究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SHR(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中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肾损害的关系,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60只12周龄的雄性SHR大... 目的:研究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SHR(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中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肾损害的关系,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60只12周龄的雄性SHR大鼠被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捻转补法组(A)、捻转泻法组(B)、平补平泻组(C)、针刺留针组(D)、模型组(E),均为高血压组,每组12只;12只12周龄雄性WKY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针刺处理28天后,分别取各组大鼠肾脏,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在各组肾脏中的表达。结果:TGF-β1在空白组肾小管的表达无或极微量;在模型组的肾小球有少量表达,但在肾小管的表达显著,且随高血压病程的进展,TGF-β1的表达显著性增加(P<0.01):B组与E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A、C、D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捻转泻法是积极有效的降压治疗方法,会减少高压血流对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的机械性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TGF-β1的分泌,从而降低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捻转补泻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TGF-Β1 肾脏损害
下载PDF
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RAS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田艳鹏 王朝阳 +3 位作者 孙静文 金娜美 郭妍 刘清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血浆及肾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的影响,探讨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HR大鼠60...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血浆及肾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的影响,探讨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H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A)、针刺留针组(B)、捻转补法组(C)、捻转泻法组(D)和平补平泻组(E),每组12只。12只WKY大鼠作为空白组(F)。各针刺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法针刺"太冲穴",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只做与针刺组相同抓捉刺激,不做针刺处理。治疗结束后,取全血和大鼠肾脏,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及肾组织中肾素、AngⅡ含量,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血浆及肾组织肾素、AngⅡ含量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捻转补法组、平补平泻组和针刺留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捻转泻法组血浆及肾组织肾素、AngⅡ含量明显降低,与捻转补法组、平补平泻组、针刺留针组和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捻转泻法能有效降低SHR大鼠血浆及肾组织肾素、血浆AngⅡ含量。捻转泻法对SHR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循环及组织中肾素、AngⅡ含量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补泻手法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肾素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组织NO、NOS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静文 田艳鹏 +3 位作者 金娜美 郭妍 王朝阳 刘清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684-3686,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肾组织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SHR大鼠肾损害的保护机制。方法:60只12周龄的雄性SHR大鼠随机分5组,即捻转补法(A)组、捻转泻法(B)组、平补平泻(C)组、... 目的: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肾组织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SHR大鼠肾损害的保护机制。方法:60只12周龄的雄性SHR大鼠随机分5组,即捻转补法(A)组、捻转泻法(B)组、平补平泻(C)组、针刺留针(D)组和模型对照(E)组,12只12周龄雄性WKY大鼠作为空白对照(F)组。28d后取肾上腺及肾脏,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NO,化学比色法测NOS。结果:针刺处理后,A、C、D、E组肾组织中NOS含量与F组有显著差异(P<0.05),B组的含量明显高于A、C、D、E组(P<0.05)。结论:捻转泻法有效升高SHR大鼠NO、NOS含量,最终降低血压,捻转补法和泻法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捻转补泻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成酶
原文传递
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组织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田艳鹏 王朝阳 +3 位作者 孙静文 金娜美 郭妍 刘清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903-2906,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捻转补泻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SHR肾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H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留针组、捻转补法组、捻转泻法组和平补平泻组,每组1...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捻转补泻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SHR肾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H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留针组、捻转补法组、捻转泻法组和平补平泻组,每组12只。12只WKY大鼠作为空白组。各针刺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法针刺"太冲穴",模型组和空白组只做与针刺组相同的抓捉刺激,不做针刺处理。28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VEGF表达量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针刺组VEGF表达量较模型组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捻转泻法组VEGF的表达较其他针刺各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捻转泻法能有效地降低SHR血压水平,从而减轻因高血压所引起的肾脏损伤;捻转泻法能直接或间接通过降低SHR血压水平减少肾组织VEGF的表达;捻转补法与泻法存在效应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补泻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免疫组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