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侯力强 李建军 +4 位作者 汪立平 范立北 胡杰挺 冷燕奎 金宪政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5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四肢创伤合并局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VSD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均经积极的全身抗炎处理,术前创面彻底清创,...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四肢创伤合并局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VSD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均经积极的全身抗炎处理,术前创面彻底清创,游离植皮或皮瓣移植手术后均给予对症抗生素和维生素等静脉输入治疗,记录治疗后创面面积变化、换药次数、移植皮后的临床疗效;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治疗组创面达到清洁时间和换药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VS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 封闭负压引流 复杂创面
下载PDF
内固定联合不同植骨方式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2
2
作者 曹智强 叶亿通 +1 位作者 俞静 金宪政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5期388-391,I0005,共5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老年性骨折最为常见的一类骨折,暴力、外伤等是引起胸腰椎骨折的主要因素[1]。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目前临床用于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年龄、骨质疏松程度都是影响PV...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老年性骨折最为常见的一类骨折,暴力、外伤等是引起胸腰椎骨折的主要因素[1]。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目前临床用于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年龄、骨质疏松程度都是影响PVP及PKP手术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2]。对于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来说,尽可能恢复其稳定的脊柱解剖结构,并提供一定的伤椎骨性愈合是治疗的主要目的[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植骨方式 椎弓根钉固定 老年人
下载PDF
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摘除术
3
作者 胡杰挺 李建军 金宪政 《当代医学》 2008年第5期66-66,共1页
腰椎黄韧带是位于腰椎管内外腔之间的一道自然解剖屏障,在维持硬膜外腔内环境中起到重要的屏障作用。在常规腰椎间盘摘除手术中,往往在摘除椎间盘髓核同时切除了黄韧带,破坏了黄韧带的完整性,造成术后粘连,疤痕组织压迫硬膜囊及神... 腰椎黄韧带是位于腰椎管内外腔之间的一道自然解剖屏障,在维持硬膜外腔内环境中起到重要的屏障作用。在常规腰椎间盘摘除手术中,往往在摘除椎间盘髓核同时切除了黄韧带,破坏了黄韧带的完整性,造成术后粘连,疤痕组织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出现类似椎间盘突出症状,导致手术效果不满意以及患者不理解而造成医疗纠纷等等。我们在2004年5月~2006年10月应用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摘除术 黄韧带 腰椎间盘突出症 屏障作用 椎间盘髓核 椎管内外 硬膜外腔 同时切除
下载PDF
基于上胸椎解剖学基础的个体化手术入路选择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汪立平 黄稳定 +3 位作者 严望军 叶亿通 金宪政 范立北 《中国乡村医药》 2021年第18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上胸椎解剖学基础的个性化手术入路的选择,以提高上胸椎疾患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于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骨科就诊的存在上胸椎病变患者27例,分别采用下颈椎入路、后正中入路、后外侧入路(经椎弓... 目的观察基于上胸椎解剖学基础的个性化手术入路的选择,以提高上胸椎疾患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于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骨科就诊的存在上胸椎病变患者27例,分别采用下颈椎入路、后正中入路、后外侧入路(经椎弓根入路、经肋横突入路、经侧方肩胛旁胸膜外入路)进行手术。记录患者术前、术后胸背部疼痛VAS评分、胸椎后凸Co bb角、脊髓损伤Fra nk el分级情况,观察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7例中5例仅累及T1~T2水平病变的患者采用单纯下颈椎入路;5例累及T3~T4水平病变的患者采用后外侧经椎弓根入路;4例累及T3~T4水平病变的患者采用后外侧经肋横突入路;5例累及T3~T4水平病变的患者采用后外侧经侧方肩胛骨胸膜外入路;其余8例采用后正中入路。随访有2例出现脑脊液漏,但未引起不良后果,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植骨均实现骨性融合。Frankel分级降低共19例(70.4%)。术后胸腰背部疼痛、胸椎后凸畸形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胸椎手术入路的选择取决于病变的程度和类型,前柱重建的必要性和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 解剖 手术入路 植骨融合
下载PDF
髋周创伤后致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冷燕奎 江建明 +2 位作者 李建军 金宪政 张旭生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3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髋周创伤后可能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10年12月在临床诊疗及伤残鉴定工作中发现的继发于髋周创伤后的股骨头坏死病例28例,对诊疗过程缺陷及可能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存在... 目的探讨髋周创伤后可能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10年12月在临床诊疗及伤残鉴定工作中发现的继发于髋周创伤后的股骨头坏死病例28例,对诊疗过程缺陷及可能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存在漏诊、复位不良及内固定安放不当等明显医疗缺陷因素的有9例,可能由于高能量损伤、负重过早等因素导致股骨头坏死的有19例。结论虽然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多因素的,但有些能够控制的危险因素应该尽量避免,特别是存在明显的诊疗缺陷时,更需要及时总结教训,最大可能地减少股骨头坏死发生,避免医疗纠纷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创伤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不同手术时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范立北 金宪政 贾斌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伤后手术时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浙江省金华广福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35例)患者在入院后3周内进行手术,对照组(41例)患... 目的探讨伤后手术时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浙江省金华广福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35例)患者在入院后3周内进行手术,对照组(41例)患者在入院后超过3周进行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Tegner、Lysholm、IKDC评分的差异,术后采用Kt2000测量仪测量手术前后胫骨前后移动距离,并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定期随访,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Tegner、Lysholm及IKD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Tegner、Lysholm及IKD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前后Kt2000屈膝30°、90°133.32 N下胫骨前后移动距离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屈膝30°、90°133.32 N下胫骨前后移动距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6%(1/35)vs.12.20%(5/41);log-rankχ~2=3.891,P=0.048]。结论伤后3周内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可以有效保护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度及稳定性,有效避免术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及膝关节粘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功能 关节镜 胫骨
原文传递
胫骨端在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中应用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范立北 金宪政 +1 位作者 贾斌 曹志强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862-1863,共2页
目的 探究膝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胫骨端加强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 选择73例本院行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的患者,对照组(37例)胫骨端应用单纯固定方式,而观察组(36例)胫骨端应用加强固定方式.比较手术前后膝关... 目的 探究膝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胫骨端加强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 选择73例本院行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的患者,对照组(37例)胫骨端应用单纯固定方式,而观察组(36例)胫骨端应用加强固定方式.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及Tegner评分均较术前增加,KT-2000平移距离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及IKDC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高于对照组(χ2=4.356,P=0.03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Log-rankχ2=4.142,P=0.041).结论 胫骨端应用加强固定方式有助于改善膝关节功能恢复,同时提高了膝关节活动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治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关节镜检查 前交叉韧带/外科学
原文传递
血清尿酸/肌酐比值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曹智强 叶亿通 +1 位作者 俞静 金宪政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363-1365,1369,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肌酐比值(UA/Cr)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骨质疏松门诊就诊者2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骨质疏松组(n=154)和正常对照组(n=128),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尿酸和血肌酐水平,计算UA/C...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肌酐比值(UA/Cr)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骨质疏松门诊就诊者2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骨质疏松组(n=154)和正常对照组(n=128),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尿酸和血肌酐水平,计算UA/Cr。结果 骨质疏松组UA/Cr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校正一些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血脂、血糖后,UA/Cr是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 <0.05)。随着UA/Cr水平的升高,骨质疏松发生率逐渐降低(75.53%vs 54.26%vs 34.04%,P <0.05)。ROC曲线分析提示UA/Cr对骨质疏松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93(95%CI:0.742~0.845,P <0.001),优于血清UA对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结论 UA/Cr是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可作为预测骨质疏松发生的一种可靠的血清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尿酸/肌酐比值 骨质疏松 血清学标记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