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经颅重复刺激联合运动治疗在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金岩春
李红
季迎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3期82-85,共4页
目的分析经颅重复刺激联合运动治疗在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以不同治疗措施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基...
目的分析经颅重复刺激联合运动治疗在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以不同治疗措施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经颅重复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盆底肌力恢复优良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低于常规组,膀胱颈下移距离、膀胱尿道后角、盆底裂孔面积及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距离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盆底前静息值、后静息值、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值及残余尿量(RUV)低于常规组,耐力收缩值、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充盈期逼尿肌压力(Pdet-Q_(max))、强烈尿感容量(SD)、最大尿流率(Q_(max))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经颅重复刺激联合运动治疗用于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中可快速恢复盆底肌力与解剖结构,并改善尿动力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经颅重复刺激
运动治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颅重复磁刺激与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应用效益比较
2
作者
管杰
金岩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41-0044,共4页
探究经颅重复磁刺激(rTMS)与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OD)治疗中的效益差异。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6例脑卒中后OD患者均分为rTMS组和tDCS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同时分别给予rTMS、tDCS治疗。采用神经...
探究经颅重复磁刺激(rTMS)与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OD)治疗中的效益差异。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6例脑卒中后OD患者均分为rTMS组和tDCS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同时分别给予rTMS、tDCS治疗。采用神经电生理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颏下肌群和咬肌的表面肌电图(sEMG)信号,并对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成本效益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4周后,rTMS组患者颏下肌群和咬肌的sEMG吞咽时限明显短于tDCS组,sEMG最大振幅明显大于tDCS组(P<0.05),患者洼田实验评分较tDCS组降低,rTMS组的总有效率高于tDCS组(P<0.05)。rTMS组患者总体医疗成本明显高于tDCS组,但FOIS增量成本比、总体成本效益明显低于tDCS组(P<0.05)。结论 rTMS在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颏下肌群和咬肌的协调性及灵活性,增强患者经口摄食能力和吞咽功能方面,其疗效可能优于tDCS,经济学价值可能高于tD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脑卒中
经颅重复磁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外骨骼机器人步态训练系统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恢复的疗效研究
3
作者
郑春利
金岩春
张大伟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1期60-68,共9页
目的:探讨外骨骼机器人步态训练系统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于西安大兴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机器...
目的:探讨外骨骼机器人步态训练系统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于西安大兴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机器人组、tDCS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四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外骨骼机器人步态训练,tDCS组增加tDCS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接受外骨骼机器人步态训练和tDC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8周分别评估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可塑性。结果:治疗4周和8周后,四组患者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10米步行测试(10MWT)、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量表(SS-QOL)评分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和波幅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机器人组和tDCS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联合治疗组在FMA-LE、BBS、10MWT、FAC、SS-QOL评分及MEP潜伏期和波幅方面显著优于其他三组(P<0.05),MBI评分优于对照组和tDCS组(P<0.05),但与机器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骨骼机器人步态训练系统和tDCS均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可能通过促进神经可塑性,加速运动功能的康复,为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外骨骼机器人
经颅直流电刺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颅重复刺激联合运动治疗在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金岩春
李红
季迎新
机构
陕西省康复医院神经调控中心
陕西省康复医院运动疗法一科
出处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3期82-85,共4页
文摘
目的分析经颅重复刺激联合运动治疗在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以不同治疗措施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经颅重复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盆底肌力恢复优良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低于常规组,膀胱颈下移距离、膀胱尿道后角、盆底裂孔面积及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距离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盆底前静息值、后静息值、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值及残余尿量(RUV)低于常规组,耐力收缩值、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充盈期逼尿肌压力(Pdet-Q_(max))、强烈尿感容量(SD)、最大尿流率(Q_(max))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经颅重复刺激联合运动治疗用于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中可快速恢复盆底肌力与解剖结构,并改善尿动力障碍。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经颅重复刺激
运动治疗
Keywords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transcranial repetitive stimulation
exercise therapy
分类号
R714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颅重复磁刺激与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应用效益比较
2
作者
管杰
金岩春
机构
陕西省康复医院神经调控中心
出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41-0044,共4页
文摘
探究经颅重复磁刺激(rTMS)与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OD)治疗中的效益差异。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6例脑卒中后OD患者均分为rTMS组和tDCS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同时分别给予rTMS、tDCS治疗。采用神经电生理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颏下肌群和咬肌的表面肌电图(sEMG)信号,并对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成本效益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4周后,rTMS组患者颏下肌群和咬肌的sEMG吞咽时限明显短于tDCS组,sEMG最大振幅明显大于tDCS组(P<0.05),患者洼田实验评分较tDCS组降低,rTMS组的总有效率高于tDCS组(P<0.05)。rTMS组患者总体医疗成本明显高于tDCS组,但FOIS增量成本比、总体成本效益明显低于tDCS组(P<0.05)。结论 rTMS在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颏下肌群和咬肌的协调性及灵活性,增强患者经口摄食能力和吞咽功能方面,其疗效可能优于tDCS,经济学价值可能高于tDCS。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脑卒中
经颅重复磁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骨骼机器人步态训练系统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恢复的疗效研究
3
作者
郑春利
金岩春
张大伟
机构
西安大兴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1期60-68,共9页
基金
2022年度卫生健康科研项目(2022D071)。
文摘
目的:探讨外骨骼机器人步态训练系统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于西安大兴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机器人组、tDCS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四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外骨骼机器人步态训练,tDCS组增加tDCS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接受外骨骼机器人步态训练和tDC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8周分别评估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可塑性。结果:治疗4周和8周后,四组患者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10米步行测试(10MWT)、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量表(SS-QOL)评分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和波幅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机器人组和tDCS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联合治疗组在FMA-LE、BBS、10MWT、FAC、SS-QOL评分及MEP潜伏期和波幅方面显著优于其他三组(P<0.05),MBI评分优于对照组和tDCS组(P<0.05),但与机器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骨骼机器人步态训练系统和tDCS均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可能通过促进神经可塑性,加速运动功能的康复,为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案。
关键词
脑梗死
外骨骼机器人
经颅直流电刺激
Key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Exoskeleton Robot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分类号
R743 [医药卫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经颅重复刺激联合运动治疗在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金岩春
李红
季迎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经颅重复磁刺激与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应用效益比较
管杰
金岩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外骨骼机器人步态训练系统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恢复的疗效研究
郑春利
金岩春
张大伟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