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切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1
作者 郭宇杰 唐颖 +5 位作者 顾季春 杨峰 刘华晔 金忱 傅德良 李骥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目的:探讨单纯切除治疗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胰腺囊性肿瘤数据库中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单纯切除与常规胰腺切除术的SPT病人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共纳入87例SPT病人,其中单... 目的:探讨单纯切除治疗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胰腺囊性肿瘤数据库中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单纯切除与常规胰腺切除术的SPT病人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共纳入87例SPT病人,其中单纯切除组14例,常规切除组73例。平均年龄(36.2±11.7)岁,女性占87.4%。结果:术前影像学诊断准确率可达88.5%。单纯切除在手术时间上相对常规切除具有显著优势[(138.3±56.4) min比(241.2±89.2) min,P<0.05]。单纯切除组常见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不劣于常规切除组。87例中仅3例常规切除组病人术后出现复发转移,复发病人目前仍均生存。单纯切除组相对常规切除组在术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及生活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切除治疗SPT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但实际临床工作中的风险性仍不容忽视。因此,选择性地对SPT行单纯切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肿瘤单纯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临床价值分析
下载PDF
胰头癌淋巴结微转移与淋巴结分组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金忱 张波 +7 位作者 傅德良 龙江 徐近 蒋永剑 唐峰 王虹 虞先浚 倪泉兴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5期431-434,共4页
目的:探讨胰头癌淋巴结转移和微转移的分布特点,分析微转移与淋巴结分组、分站的关系,由此为确定胰十二指肠切除时的淋巴清扫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手术显微镜法分区域、完整收集并检出20例因胰头癌作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扩大... 目的:探讨胰头癌淋巴结转移和微转移的分布特点,分析微转移与淋巴结分组、分站的关系,由此为确定胰十二指肠切除时的淋巴清扫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手术显微镜法分区域、完整收集并检出20例因胰头癌作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扩大淋巴结清扫病例标本中的淋巴结,以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细胞角化蛋白(CK)染色检测淋巴结转移和微转移的发生。结果:在20例677枚淋巴结中,苏木精-伊红染色发现13例87枚淋巴结发生转移,CK染色发现57枚淋巴结存在微转移,总淋巴结转移病例数为16例(80%);微转移发生频率较高的为13组18.9%、14组14.2%、16组9.3%、11组8.6%、17组8.3%、9组4.2%、8组3.7%及12组3.0%;总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的是:13组37.4%(46/123)、17组28.3%(13/46)、14组26.4%(37/140)、16组17.0%(18/106)、8组16.1%(10/62)和6组14.7%(5/34)。结论:胰头癌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甚高,微转移检测影响淋巴结的分组和分站,有助于明确临床分期;行胰头癌根治术时,应注重第13、17、14、16、8和6组淋巴结的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淋巴转移 微转移 淋巴结切除术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大鼠TNF-α和IL-10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金忱 倪泉兴 +3 位作者 张群华 曹国海 张妞 张延龄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6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中TNF-αmRNA和IL-10 mRNA的表达及其对疾病发展和转归的意义。方法:以牛磺胆酸钠制备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模型20只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20只,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造模12h后各处死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中TNF-αmRNA和IL-10 mRNA的表达及其对疾病发展和转归的意义。方法:以牛磺胆酸钠制备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模型20只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20只,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造模12h后各处死10只大鼠,检测血清和胰腺组织TNF-α和IL-10水平及其胰腺组织中的mRNA转录水平,并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正常组、AEP组和ANP组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126pg/ml、186pg/ml和337pg/ml,组织TNF-α水平分别为118pg/ml、210pg/ml和443pg/ml。正常大鼠血清和胰腺组织中无法检测到IL-10,而AEP和ANP组血清IL-10水平为660pg/ml和124pg/ml,组织IL-10水平为669pg/ml和202pg/ml。AEP大鼠组织中IL-10mRNA表达增强,ANP大鼠TNF-α mRNA表达增强。结论:AP大鼠胰腺组织中TNF-α和IL-10 mRNA的表达与其在血清和胰腺组织中的浓度成正比,而急性胰腺炎时胰腺本身可能就是产生细胞因子的主要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10 基因表达 大鼠 TNFΑ IL-10 mRNA
下载PDF
非哺乳期复发性乳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探讨(附68例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玉珠 姚其远 +1 位作者 金忱 朱锡琪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569-571,共3页
非哺乳期复发性乳腺炎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急性乳房脓肿、乳房肿块和慢性瘘管。B超、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病理检查最具诊断价值。作者认为对乳房脓肿作单纯切开引流常致复发及瘘管形成。有复发者应争取于静止期将所有病变组织及... 非哺乳期复发性乳腺炎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急性乳房脓肿、乳房肿块和慢性瘘管。B超、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病理检查最具诊断价值。作者认为对乳房脓肿作单纯切开引流常致复发及瘘管形成。有复发者应争取于静止期将所有病变组织及导管广泛切除。表现为炎性肿块者,单用药物治疗常导致复发。只要炎症局限良好,即使有中央脓肿形成,仍应作肿块及周围病变组织和导管切除术。慢性瘘管者,可作瘘管切开、扩大引流,或搔刮术。若能同时切除周围的炎症肉芽和扩张的导管,效果更好。久治不愈的瘘管、严重变形的乳房,才考虑作单纯乳房切除术。部分年轻患者可同期或分期行乳房整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炎 乳房肿块 瘘管 乳房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正常胰腺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梁宗辉 冯晓源 +1 位作者 祝瑞江 金忱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6年第4期218-222,F0003,共6页
目的对非胰腺疾病患者进行胰腺CT灌注成像检查,探索正常胰腺的CT灌注特征。方法39例非胰腺疾病患者行胰腺CT灌注检查。采用GELightspeed16MSCT机的电影模式(0.5s/圈),5mm层厚/4层。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Omnipaque30050ml,注射速率4ml/s,延... 目的对非胰腺疾病患者进行胰腺CT灌注成像检查,探索正常胰腺的CT灌注特征。方法39例非胰腺疾病患者行胰腺CT灌注检查。采用GELightspeed16MSCT机的电影模式(0.5s/圈),5mm层厚/4层。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Omnipaque30050ml,注射速率4ml/s,延迟6s,总扫描时间45s。所得数据传输至GEAW4.0工作站,利用Perfusion2中的胰腺灌注软件(去卷积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分别测量39例正常胰腺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胰腺CT灌注成像特征表现为局部组织血流量(BF)、血容量(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均匀一致的实质性器官。BF的测量值为(9684.05±1701.43)ml/(min·kg),BV的测量值为(1362.26±827.10)ml/kg,MTT的测量值为(3.72±3.06)s,PS的测量值为(829.80±278.99)ml/(min·kg)。结论正常胰腺CT灌注表现为局部组织血流量、血容量均匀,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相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一致的实质性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CT 灌注成像
下载PDF
生长抑素对胰腺癌生长抑制和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群华 倪泉兴 +6 位作者 沈兆中 丁锐 姚琪远 金忱 张妞 罗建民 张延龄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 :探讨外源性生长抑素类似物施他宁对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MTT和细胞流式仪观测施他宁对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的作用 ,并分析其对胰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影响。结果 :发现PC - 3细胞在高浓度施他宁的作用... 目的 :探讨外源性生长抑素类似物施他宁对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MTT和细胞流式仪观测施他宁对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的作用 ,并分析其对胰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影响。结果 :发现PC - 3细胞在高浓度施他宁的作用下生长缓慢 ,与低浓度比较抑制率有明显差异 (P <0 .0 5) ,并与施他宁浓度呈依赖关系。施他宁对胰腺癌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 ,凋亡率为 6.31 % ,而非治疗组的细胞凋亡率为 0 .48% ,两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 <0 .0 5)。在移植瘤中 ,施他宁治疗组在肿瘤重量和肿瘤生长速度上均小于对照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施他宁对胰腺癌生长起抑制作用和促进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抑制 细胞凋亡 施他宁 流式细胞术 MTT法 生长抑素 胰腺癌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和MDCT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朱珍 梁宗辉 +4 位作者 窦娅芳 周仲文 郝思介 金忱 冯晓源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8期861-864,共4页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和MDCT表现,探讨MD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SPTP的临床和MDCT资料,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9例SPTP中包括21例实性、11例囊实性和7例囊性肿瘤...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和MDCT表现,探讨MD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SPTP的临床和MDCT资料,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9例SPTP中包括21例实性、11例囊实性和7例囊性肿瘤。实性部分在CT上呈渐进性强化,而囊性成分无强化。囊性部分间可有分隔,且分隔有强化。16例瘤内可见斑片样钙化,具有一定特征性。3例SPTP伴有胰管扩张,4例肿瘤远端胰腺萎缩。巨大肿瘤推压周围结构,交界性或恶性肿瘤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结论:SPTP的MD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DCT对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TGF-β1对胰腺癌细胞BxPC-3增殖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钟良 陈坚 +3 位作者 徐近 金忱 刘懿 张群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梯度及不同时间梯度下外源性TGF-β1对胰腺癌细胞株BxPC-3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正常培养的BxPC-3细胞为空白对照,分别采用1.0、2.0、4.0、6.0、8.0ng/mL的TGF-β1干预BxPC-3细胞4d。MTT法观察各组胰...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梯度及不同时间梯度下外源性TGF-β1对胰腺癌细胞株BxPC-3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正常培养的BxPC-3细胞为空白对照,分别采用1.0、2.0、4.0、6.0、8.0ng/mL的TGF-β1干预BxPC-3细胞4d。MTT法观察各组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情况,并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同时以正常培养的BxPC-3细胞为对照组,以2.0ng/mL的TGF-β1分别干预BxPC-3细胞1~7d,MTT法绘制两组细胞生长曲线。另外,以2.0ng/mL的TGF-β1干预培养至第4天时分别采集两组细胞,用FCM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GF-β1干预组BxPC-3增殖受抑,并呈时间及浓度依赖。2.0ng/mL的TGF-β1干预组的最大生长抑制率为12.5%,出现在第4天;细胞周期阻滞在G1/S期;CyclinD1的蛋白表达也明显下调。结论外源性TGF-β1可轻度抑制Smad4纯合子缺失的BxPC-3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机制与细胞周期G/S阻滞及Cyclin D1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TGF-Β1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蛋白D1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6
9
作者 吴钢 蔡端 +2 位作者 姚琪远 金忱 张延龄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胆管炎 ACST 治疗 鼻胆管引流 ENBD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腹腔内感染原因的探讨(附100例临床结果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峰 傅德良 +5 位作者 倪泉兴 金忱 虞先浚 徐近 龙江 张延龄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3期232-234,共3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内感染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统计近2年半内我院施行的10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腔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和诊治的注意事项。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内感染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统计近2年半内我院施行的10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腔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和诊治的注意事项。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明显高于其它并发症;术前化疗、术后并发胰瘘或肺部感染的患者更易发生腹腔内感染(P<0.01);与手术方式、病灶性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前一般状况等关系不密切。结论:术前接受化疗、术后并发胰瘘或肺部感染与腹腔内感染发生密切相关,严格掌握术前化疗指征,积极防治术后胰瘘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有助于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内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内感染 胰瘘
下载PDF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胆汁培养及抗菌药物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钢 蔡端 +2 位作者 马保金 金忱 姚琪远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2年第3期183-185,共3页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胆汁培养 抗菌药物 应用
下载PDF
胰腺癌淋巴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永剑 许文彦 +6 位作者 狄扬 李骥 杨峰 姚冽 郝思介 金忱 傅德良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通过胰腺癌标本组织和淋巴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VEGFR 3)蛋白的检测,探讨VEGF-C及VEGFR-3蛋白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标本及其淋巴结中VEGF-C及VEGFR-3蛋白的表... 目的通过胰腺癌标本组织和淋巴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VEGFR 3)蛋白的检测,探讨VEGF-C及VEGFR-3蛋白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标本及其淋巴结中VEGF-C及VEGFR-3蛋白的表达,分析VEGF-C及VEGFR-3蛋白表达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组织标本中VEGF-C、VEGFR-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0%(20/25)、92%(23/25)。一般情况下,VEGF-C、VEGFR-3蛋白在胰腺癌组织周边的表达强于癌灶中央。VEGF-C、VEGFR-3蛋白在常规病理学检测(苏木精-伊红染色)阳性的淋巴结内的表达明显强于阴性淋巴结中(P值均<0.05)。不同分化程度(x^2=4.17,P=0.041)、有无十二指肠侵犯(x^2=5.77,P=0.018)的胰腺癌标本中VEGF-C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分化程度(x^2=1.45,P=0.221)、有无十二指肠侵犯(x^2=2.01,P=0.167)的胰腺癌标本中VEGFR-3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EGF C和VEGFR-3蛋白的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推测其与诱导胰腺癌淋巴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淋巴结转移 临床病理特点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下载PDF
可切除性胰腺癌多时相介入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傅德良 徐近 +6 位作者 龙江 虞先浚 金忱 李骥 狄扬 倪泉兴 张延龄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6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和术后多时相介入化疗在可切除性胰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术前判断可切除性胰头癌病人38例随机进入多时相介入治疗组(试验组)和术后介入治疗组(对照组),通过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改变和对标本肿瘤组织相关基... 目的:探讨术前和术后多时相介入化疗在可切除性胰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术前判断可切除性胰头癌病人38例随机进入多时相介入治疗组(试验组)和术后介入治疗组(对照组),通过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改变和对标本肿瘤组织相关基因检测观察术前介入的疗效和作用机制;随访两组病人的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时间,以及肝转移的发生率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术前介入治疗组部分甲基化相关基因(MBD1、E2F5和RB)的表达明显下降、细胞凋亡比值(bax/bcl-2)明显增加、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降低,病人疼痛明显缓解(P<0.05);对照组肝转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结论:术前和术后多时相介入化疗能明显抑制胰腺癌肿瘤细胞生长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减少肝转移的发生,是胰腺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介入治疗 综合疗法
下载PDF
利用基因芯片和RT-PCR检测MBD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4
作者 傅德良 龙江 +2 位作者 金忱 虞先浚 倪泉兴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胰腺癌中甲基化CpG结合域蛋白MBD1mRNA的表达;探讨MBD1调控胰腺癌基因异常转录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含18000个cDNA克隆的芯片,对3份胰腺混合标本样品(来自2例正常胰腺组织和4例...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胰腺癌中甲基化CpG结合域蛋白MBD1mRNA的表达;探讨MBD1调控胰腺癌基因异常转录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含18000个cDNA克隆的芯片,对3份胰腺混合标本样品(来自2例正常胰腺组织和4例中分化胰腺癌标本)进行基因表达谱对比分析研究;通过RT-PCR验证阳性结果;并进一步检测MBD1在4对胰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两份混合癌组织样品分别有1484和1353条差异表达基因,包括抑癌基因、细胞周期蛋白基因、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基因、信号传导相关基因、转录调节因子基因等,其中同为上调表达的102条基因中MBD1差异最为显著,而甲基化相关基因如上皮细胞钙黏蛋白CDH1、视网膜母细胞瘤Rb和E2F转录因子5E2F5则呈下调表达,与RT-PCR验证结果一致。MBD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结论:基因芯片技术为分析胰腺癌相关基因表达谱提供了有力的工具。MBD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和癌旁组织。MBD1可能是多个甲基化相关抑癌基因转录表达下降的关键调控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基因表达 RNA结合蛋白
下载PDF
胰腺癌组织中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狄扬 陈耀辉 +5 位作者 龙江 金红 金忱 虞先浚 傅德良 倪泉兴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5期429-433,共5页
目的:筛选并鉴定胰腺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12对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品进行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质;应用MALDI-TOF-MS/MS技术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鉴定。结果:优化的胰腺组织双... 目的:筛选并鉴定胰腺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12对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品进行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质;应用MALDI-TOF-MS/MS技术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鉴定。结果:优化的胰腺组织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具有良好的分辨率和可重复性;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筛选出胰腺癌组织中30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应用MALDI-TOF-MS/MS技术鉴定了胰石蛋白、钙囊素、热休克蛋白B6等24个蛋白质,其中15个蛋白质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9个蛋白质表达下调。结论:双向凝胶电泳、生物质谱等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胰腺癌的基础研究中有重要价值和应用前景,有助于筛选蛋白标志物和阐明分子发病机制。胰腺癌组织中有多个异常表达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与胰腺癌的发生相关,可能成为胰腺癌蛋白标志物和药物治疗的靶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蛋白质类 电泳 凝胶 双向
下载PDF
胰腺导管腺癌CT灌注成像与HIF-1α表达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陆娜 邸悦 +5 位作者 强金伟 冯晓源 梁宗辉 金忱 郝思介 郭启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CT灌注成像和HIF-1α因子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33例,病理证实胰腺导管腺癌病例组35例,行胰腺64层CT灌注扫描并获得CT灌注成像参数,术后标本免疫组化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检测,探讨CT灌注参数与HIF-1...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CT灌注成像和HIF-1α因子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33例,病理证实胰腺导管腺癌病例组35例,行胰腺64层CT灌注扫描并获得CT灌注成像参数,术后标本免疫组化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检测,探讨CT灌注参数与HIF-1α的关系。结果:胰腺导管腺癌BF,BV较正常对照组减低,通透性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级胰腺导管腺癌组BF、BV明显低于Ⅰ-Ⅱ级组,Ⅲ-Ⅳ级胰腺导管腺癌组HIF-1α明显高于Ⅰ-Ⅱ级组(P<0.05)。BF与HIF-1α有良好的相关性(r=-0.612,P<0.01),BV与HIF-1α有中等程度相关性(r=-0.464,P<0.01)。结论:胰腺导管腺癌CT灌注成像参数BF、BV对胰腺导管腺癌血管生成评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
下载PDF
甲基化CpG结合域蛋白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狄扬 龙江 +4 位作者 傅德良 虞先浚 金忱 倪泉兴 张延龄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检测甲基化CpG结合域蛋白1(MBD1)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8例胰腺癌、17例胰腺癌旁组织、8例胰腺良性肿瘤、3例慢性胰腺炎和6例正常胰腺组织中MBD1蛋白的表达。结果:MBD1在胰... 目的:检测甲基化CpG结合域蛋白1(MBD1)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8例胰腺癌、17例胰腺癌旁组织、8例胰腺良性肿瘤、3例慢性胰腺炎和6例正常胰腺组织中MBD1蛋白的表达。结果:MBD1在胰腺癌组织、正常胰腺组织、胰腺良性肿瘤、胰腺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76.32%(29/38)、16.67%(1/6)、25.0%(2/8)、29.41%(5/17),3例慢性胰腺炎标本中未见表达;胰腺癌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胰腺、慢性炎症、良性肿瘤和癌旁对照组织(P<0.05)。MBD1表达水平的高低与病人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胰腺癌组织MBD1的表达阳性率为92.31%(24/2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41.67%(5/12)(P<0.01)。结论:胰腺癌中MBD1呈高水平表达,并与胰腺癌的高转移侵袭活性有关,其机制可能与MBD1介导抑制多个甲基化相关抑癌基因的表达有关。MBD1的转录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甲基化CpG结合域蛋白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吉西他滨白蛋白纳米粒对胰腺癌细胞株体外抑制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润浩 李金明 +4 位作者 徐近 龙江 金忱 傅德良 倪泉兴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6期644-647,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406nm吉西他滨白蛋白纳米颗粒(406nm-GEM-NP)对人胰腺癌细胞株CFPAC-1体外增殖的抑制效应。方法:以人胰腺癌细胞株CFPAC-1为研究对象,分为4个给药组:406nm-GEM-NP组、单纯GEM组、空白纳米颗粒组和无药对照组,采用...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406nm吉西他滨白蛋白纳米颗粒(406nm-GEM-NP)对人胰腺癌细胞株CFPAC-1体外增殖的抑制效应。方法:以人胰腺癌细胞株CFPAC-1为研究对象,分为4个给药组:406nm-GEM-NP组、单纯GEM组、空白纳米颗粒组和无药对照组,采用MTT法(四甲基偶氮唑蓝)观察不同药物浓度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同时观察给药后48h和72h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结果:MTT试验检测提示406nm-GEM-NP和GEM均具有显著的细胞抑制作用,且406nm-GEM-NP的细胞抑制率在50μg/mLGEM浓度时,超过了单纯GEM(P<0.05),且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提示有显著的药物缓释作用;空白纳米颗粒对细胞抑制轻微,且不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论:406nm-GEM-NP对人胰腺癌细胞株CFPAC-1具有显著的体外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纳米粒 白蛋白 胰腺癌 人胰腺癌细胞株(CFPAC—1)
下载PDF
吉西他滨白蛋白纳米粒对胰腺癌细胞株SW1990体外增殖抑制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润浩 李金明 +4 位作者 徐近 崔龙 金忱 傅德良 倪泉兴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5期728-730,共3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吉西他滨(GEM)白蛋白纳米粒对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体外增殖的抑制效应。方法:以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为研究对象,分为5个给药组:110nm GEM纳米粒组、406nm GEM纳米粒组、单纯GEM组、空白纳米粒组和无药对照组;运...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吉西他滨(GEM)白蛋白纳米粒对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体外增殖的抑制效应。方法:以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为研究对象,分为5个给药组:110nm GEM纳米粒组、406nm GEM纳米粒组、单纯GEM组、空白纳米粒组和无药对照组;运用MTT法检测给药后48h和72h的增殖抑制率。结果:MTT试验检测提示110nm GEM-NP,406nm-GEM-NP和GEM均具有显著的细胞抑制作用,且72h后406nm-GEM-NP的细胞抑制率在50μg·mL-1GEM浓度时,超过了单纯GEM(P<0.05),表明其有显著的药物缓释作用;空白纳米粒对细胞抑制轻微,且不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论:GEM白蛋白纳米粒,特别是406nm-GEM-NP,对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具有显著的体外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并且生物相容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纳米粒 白蛋白 胰腺癌 SW1990
下载PDF
MDR1 siRNA对胰腺癌细胞株BxPC-3耐药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近 虞先浚 +3 位作者 龙江 金忱 傅德良 倪泉兴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阻断多药耐药基因1(MDR1)表达后胰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探索提高胰腺癌化疗疗效的新方法。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MDR1 siRNA重组质粒,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并筛选稳定转染细胞克隆,RT-PCR和West... 目的:观察阻断多药耐药基因1(MDR1)表达后胰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探索提高胰腺癌化疗疗效的新方法。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MDR1 siRNA重组质粒,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并筛选稳定转染细胞克隆,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MDR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将细胞接种于裸鼠,观察移植瘤对化疗药物吉西他滨敏感性的变化。结果:转染MDR1 siRNA质粒后胰腺癌细胞株BxPC-3MDR1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将转染前后的细胞接种于裸鼠,转染组移植瘤对化疗药物吉西他滨更为敏感(P<0.05)。结论:通过RNA干扰技术,可在转录和翻译水平降低MDR1在胰腺癌细胞株BxPC-3中的表达,并能提高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化学疗法 辅助 多药耐药基因1 糖蛋白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