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联科技政策的调整和科技体制改革
1
作者 金挥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0-63,共4页
一、世界性科技竞争对苏联的挑战当前,世界性的科技竞争,正推动着世界经济的深刻变化。一国的科技优势,不仅为本国带来经济、贸易的优势,而且为本国在政治、外交、军事方面争得主动权。因此,许多发达国家都不惜一切代价争夺科学技术的... 一、世界性科技竞争对苏联的挑战当前,世界性的科技竞争,正推动着世界经济的深刻变化。一国的科技优势,不仅为本国带来经济、贸易的优势,而且为本国在政治、外交、军事方面争得主动权。因此,许多发达国家都不惜一切代价争夺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形成了在电子、航天、超导、核技术等方面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局面。据悉,美国在电子计算机的研究上已花去3000亿美元,现在每年的投入仍维持50亿美元左右。如此浩大的投资,甚至超出登月所花去的资金。这种世界性的科技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政策 科技 体制改革
下载PDF
基础工业及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作者 金揮 《前线》 1965年第2期15-16,共2页
在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指导下,注意发展基础工业是很重要的。基础工业是全部现代化大工业赖以发展和提高的物质基础。列宁谈到提高劳动生产率时曾说:“提高劳动生产率,首先就要保证大工业的物质基础:发展燃料... 在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指导下,注意发展基础工业是很重要的。基础工业是全部现代化大工业赖以发展和提高的物质基础。列宁谈到提高劳动生产率时曾说:“提高劳动生产率,首先就要保证大工业的物质基础:发展燃料、铁、机器制造业、化学工业等等的生产。”属于基础工业的有金属工业、机械工业、燃料动力工业、化学工业等。如果进一步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大工业 工业为主导 机器制造业 农业为基础 动力工业 交通运输设备 燃料工业 化工产品 进口原料 机械设备制造
下载PDF
积极发展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协作
3
作者 金挥 《前线》 1964年第5期11-14,共4页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严密的条件下,新的工业部门、新的企业和新的产品种类不断出现。工业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的生产联系越来越复杂,相互间的依存性和制约性也越来越大。正如恩格斯指出的“……生产本身也从一...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严密的条件下,新的工业部门、新的企业和新的产品种类不断出现。工业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的生产联系越来越复杂,相互间的依存性和制约性也越来越大。正如恩格斯指出的“……生产本身也从一系列的分散的行动变成一系列的社会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部门 工业生产 生产联系 依存性 专业厂 专业化生产 生产效率 专业生产厂 协作件 社会行动
下载PDF
苏联经济发展七十年 被引量:2
4
作者 金挥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1987年第5期5-12,共8页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夕,列宁曾向俄国的共产党人和工人阶级提出了一项伟大的战略任务,就是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新的政治制度确立之后,在经济上必需赶上并超过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弹指问,70年过去了,列宁指出的任务,虽然尚未实现,但是...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夕,列宁曾向俄国的共产党人和工人阶级提出了一项伟大的战略任务,就是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新的政治制度确立之后,在经济上必需赶上并超过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弹指问,70年过去了,列宁指出的任务,虽然尚未实现,但是苏联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以无穷的智慧和创造性的劳动为苏联写下了胜利的史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国家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 国民收入 经济政策 经验教训 经济管理 劳动生产率
原文传递
苏联经济结构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被引量:1
5
作者 金挥 《世界经济》 1981年第3期66-71,共6页
苏联工业化过程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与其他工业发达国家不同的道路,因而它的经济结构也具有一些特征。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执政以来的近30年间,经济结构进一步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有科学技术进步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由苏联... 苏联工业化过程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与其他工业发达国家不同的道路,因而它的经济结构也具有一些特征。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执政以来的近30年间,经济结构进一步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有科学技术进步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由苏联的经济战略和投资等一系列具体经济政策引起的。目前苏联的经济结构,对苏联当前和将来经济的发展都将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苏联国民经济结构特点、长处和弱点以及变化的趋势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业人员 苏联 国民经济结构 天然气 金属加工工业 工业发达国家 机械制造业 比重 劳动生产率 工业化过程
原文传递
评《苏联国营企业法》和它的实施
6
作者 金挥 《世界经济》 1988年第3期22-27,共6页
一、企业法的实施是苏联经济改革实施阶段的中心环节 1985年苏共4月全会制订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揭示出经济上的种种失误和障碍机制,统一了对经济进行全面改革的思想认识,确定了改革的原则和方向。1987年1月... 一、企业法的实施是苏联经济改革实施阶段的中心环节 1985年苏共4月全会制订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揭示出经济上的种种失误和障碍机制,统一了对经济进行全面改革的思想认识,确定了改革的原则和方向。1987年1月全会就改革中的干部问题通过了决议。6月全会在经济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步伐,通过了经济改革的总体方案和《苏联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以下简称企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营企业 经济改革 苏联 社会经济发展 实施阶段 中心环节 企业法 总体方案 干部问题 全面改革
原文传递
苏联的政治体制及其改革的动向
7
作者 金挥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1987年第2期1-7,80,共8页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以来,苏联的加速战略和多项政策,正在引起苏联社会生活的变化。积极的因素、新的社会风尚在增强,但经济改革进展缓慢,遇到的困难和阻力比预想的要大得多。戈尔巴乔夫进一步提出改革不限于经济体制,而是包...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以来,苏联的加速战略和多项政策,正在引起苏联社会生活的变化。积极的因素、新的社会风尚在增强,但经济改革进展缓慢,遇到的困难和阻力比预想的要大得多。戈尔巴乔夫进一步提出改革不限于经济体制,而是包括政治、社会等全面的改革,强调政治体制改革在全面改革中的作用,并且提出政治体制改革首先从党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苏联 社会主义民主 苏维埃政权 领导人 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 社会主义制度 代表大会 社会风尚
原文传递
美国苏联问题学者对苏联内外政策的一些看法
8
作者 金挥 张烈雄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1986年第3期86-89,共4页
1985年10月16日至11月8日,中国苏联问题学者代表团赴美参加第三届苏联东欧问题世界大会。会前十天,代表团与美国同行就苏联内外政策举行了一些讨论会,与我方讨论的单位有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国际安全与军备控制研究中心,伯克利大学斯... 1985年10月16日至11月8日,中国苏联问题学者代表团赴美参加第三届苏联东欧问题世界大会。会前十天,代表团与美国同行就苏联内外政策举行了一些讨论会,与我方讨论的单位有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国际安全与军备控制研究中心,伯克利大学斯拉夫东欧研究中心,兰德公司--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苏联国际行为研究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东欧 戈尔巴乔夫 内外政策 中苏关系 研究中心 经济改革 战略防御计划 军备控制 兰德公司 美苏关系
原文传递
苏联开发东部地区经济的展望
9
作者 金挥 《世界经济》 1986年第8期77-81,32,共6页
苏联乌拉尔以东直至太平洋沿岸的广大地区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加速发展这一地区的生产力已成为苏联领导人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是苏联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已探明的石... 苏联乌拉尔以东直至太平洋沿岸的广大地区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加速发展这一地区的生产力已成为苏联领导人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是苏联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全苏的50%以上,天然气占60%以上,煤炭占80%以上,水力资源占70%左右。东部地区资源的潜力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经济 苏联 经济战略 天然气 自然资源 水力资源 生产力 太平洋 潜在能源 煤炭
原文传递
勃列日涅夫时期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因素
10
作者 金挥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1985年第6期1-7,共7页
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作为苏联经济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时期是已经结束了。分析研究这个时期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因素,对于研究苏联今后经济改革的趋势,分析判断其改革的成效以及展望苏联经济的未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经济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基本因素 价值规律 经济发展 高度集中 行政方法 国民收入 劳动者 经济增长率
原文传递
试论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关系——兼谈苏联政治体制对经济改革的影响
11
作者 金挥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1984年第4期8-13,共6页
五十年代以来,苏联、东欧各国先后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一些国家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另一些国家的改革则效果较差,正在酝酿新的改革思想或继续进行新的改革探索。各国的经济改革实践证明:经济改... 五十年代以来,苏联、东欧各国先后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一些国家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另一些国家的改革则效果较差,正在酝酿新的改革思想或继续进行新的改革探索。各国的经济改革实践证明:经济改革的成败,往往与政治体制、政治因素有关。在许多论述经济改革的文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 政治经济体制 经济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的 政治因素 苏联 高度集中 改革探索 社会团体
原文传递
苏联的经济战略和经济改革
12
作者 金挥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1983年第1期1-9,共9页
六十年代中期以来,苏联采取的经济战略和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于苏联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进入八十年代,苏联经济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因素。经济政策发生了某些变化,经济改革也有一些新的措施。研究苏联经济战略和体制的特点,分... 六十年代中期以来,苏联采取的经济战略和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于苏联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进入八十年代,苏联经济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因素。经济政策发生了某些变化,经济改革也有一些新的措施。研究苏联经济战略和体制的特点,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和经济中的新因素,对于判明今后苏联发展经济的战略方针,预测经济改革的实际效果,以及展望苏联经济的前景,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国民经济 经济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改革 作用 相互关系 战略方针 质量 战略目标
原文传递
复仇
13
作者 乌里法特.阿里-伊德利比 金挥 《外国文学》 1983年第9期50-52,共3页
大学毕业之后,我一直没有遇见我的朋友穆尼尔。和我离开家的时候一样,整整五年了。因为屡遭失败,我放弃了准备做律师的种种努力,改行经商。我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新的事业里,并在新的同事中结识了朋友。因此,也就没再同大学同学来往,甚... 大学毕业之后,我一直没有遇见我的朋友穆尼尔。和我离开家的时候一样,整整五年了。因为屡遭失败,我放弃了准备做律师的种种努力,改行经商。我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新的事业里,并在新的同事中结识了朋友。因此,也就没再同大学同学来往,甚至失去了同穆尼尔的联系。 但是,神奇的命运使我与他邂逅相遇。 那是在一个冬天的晚上,我来到常去经商的一个小城市里。已近午夜时分,还没有找到住宿的地方,我不知该怎样消磨时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拉 复仇 朋友 经商 小城市 大学毕业 父亲 律师 地方 失败
原文传递
苏联能源的发展及其前景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挥 张础 《世界经济》 1979年第4期39-43,共5页
苏联是能源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赫鲁晓夫一勃列日涅夫集团当政以来,一直将发展能源作为增强经济实力,大搞军备竞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手段。多年来,在投资和开发中始终给予重要的地位。目前,苏联的一些重要能源,如石油、煤炭... 苏联是能源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赫鲁晓夫一勃列日涅夫集团当政以来,一直将发展能源作为增强经济实力,大搞军备竞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手段。多年来,在投资和开发中始终给予重要的地位。目前,苏联的一些重要能源,如石油、煤炭等已居世界首位。1978年石油产量为5.72亿吨,天然气为3,720亿立方米,煤为7.24亿吨。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产量 主要能源 天然气 煤炭 苏联 能源储量 能源结构 原子能发电 国内消费 增长速度
原文传递
工业的产量计划化
15
作者 金挥 《教学与研究》 1953年第6期19-22,共4页
(一) 中国目前工业的产量计划是以国家过渡时期远景计划的基本方针为基础的。列宁在论述这一基本原理时曾指出:“如果没有一个长期的和目标远大的计划,就不能工作……。不要怕长期计划,没有长期计划是不能恢复经济的,所以必须抓紧完成... (一) 中国目前工业的产量计划是以国家过渡时期远景计划的基本方针为基础的。列宁在论述这一基本原理时曾指出:“如果没有一个长期的和目标远大的计划,就不能工作……。不要怕长期计划,没有长期计划是不能恢复经济的,所以必须抓紧完成它”。斯大林同志也教导我们要把日常的计划工作与整个共产主义建设事业正确结合起来。党和政府规定了我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材,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刻 原材料 基本原理 斯大林 基本方针 不能工作 产量计 合作化 商品 政府规定
原文传递
如何编制物资平衡表
16
作者 金挥 《教学与研究》 1953年第3期37-38,共2页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法则,给计划工作提出了一项重要的要求,就是必须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发展计划互相协调起来。列宁早就教导我们说:“一切不同生产部门的计划,必须严密的协调起来,并同时拟定我们所需要的统一的经济计划。”...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法则,给计划工作提出了一项重要的要求,就是必须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发展计划互相协调起来。列宁早就教导我们说:“一切不同生产部门的计划,必须严密的协调起来,并同时拟定我们所需要的统一的经济计划。”不仅如此,而且要把各个部门和经济区的计划互相协调起来,消灭一切环节上的脱节及不均衡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再生产各部分(生产、消费、流通、积累)之间的正确比例关系,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工业、农业、运输业等)之间的正确比例关系,保证生产地域分布的正确比例关系,保证采掘工业与加工工业之间以及各生产部门内部的正确比例关系。为了全面地适应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法则的要求,每一个经济计划工作者必须切实地掌握计划化的方法,并使其不断地趋于完善,要使国民经济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正确地反映这一法则的要求。在苏联编制计划所采用的基本方法就是平衡法。平衡法的实质,就在于它通过一系列的平衡表把相互联系的指标加以比较对照,反映出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当然平衡表并不是消极的反映国民经济中已有的比例关系,相反地,它表示着扩大再生产的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它具有改变旧有的比例关系,建立适应於政治经济任务的新比例关系的生命力。对于编制国民经济计划而言,在各种平衡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资平衡表 比例关系 国民经济计划 物资分配 编制 平衡法 生产部门 不均衡 相互联系 消耗定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