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本底状况调查(2017—2021)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海乐 沈丽 +104 位作者 何勇凤 田辉伍 高雷 吴金明 梅志刚 魏念 王琳 朱挺兵 胡飞飞 龚进玲 杜红春 段辛斌 邓华堂 王导群 朱峰跃 李云峰 吴凡 茹辉军 张燕 李君轶 杨俊琳 周运涛 方冬冬 王银平 蔺丹清 杨彦平 李佩杰 刘思磊 杨健 庄平 王思凯 张涛 杨刚 杨文波 袁立来 曹坤 徐硕 刘慧媛 梁志强 王崇瑞 李鸿 袁希平 杨鑫 傅义龙 张燕萍 章海鑫 陶志英 王生 高小平 金斌松 李柯懋 王国杰 简生龙 李英钦 薛晨江 雷春云 薛绍伟 孙昳 朱滨 邵科 胡兴坤 熊美华 杜军 何斌 颜涛 黄颖颖 邹远超 谢碧文 王永明 李斌 刘飞 张瑶瑶 范飞 王志坚 黄静 辜浩然 葛海龙 但言 李燕 王恕桥 张闯 周路 王雪 曾圣 向燕 何绪刚 覃剑晖 夏成星 侯杰 石义付 高立方 朱志强 沈红保 杜耘 段学军 熊嘉武 杨德国 刘绍平 倪朝辉 张辉 刘凯 赵峰 李应仁 王剑伟 危起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8,共28页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了落实长江大保护,农业农村部统筹部署设立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总牵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技术总协调,联合流域内外2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对长江流域重点...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了落实长江大保护,农业农村部统筹部署设立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总牵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技术总协调,联合流域内外2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及分布、鱼类资源量、濒危鱼类、长江江豚、渔业生态环境、消落区、捕捞渔业和休闲渔业等7个专题开展了系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长江历史(2017年前)分布鱼类记录有18目37科163属443种,本次调查中有135种鱼类未采集到,新采集到15种外来鱼类;(2)当前鱼类资源数量约为8.86亿尾,重量约为12.48万t,仅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的27.3%、80年代的58.7%,流域性优势种为鲤、鲫、鲢、黄颡鱼、短颌鲚、鲇、蛇、草鱼、光泽黄颡鱼、䱗、鳜、铜鱼、翘嘴鲌、鳊、鳙,重量占比达50%,数量占比达45%;(3)长江流域的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鱼类29种(属),本次调查共记录到15种,白鲟已被IUCN认定灭绝,鯮和鲥已多年未见野生个体,长江鲟被IUCN认定野外灭绝,中华鲟、胭脂鱼和松江鲈多年未见自然繁殖;(4)2017—2021年,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和鄱阳湖的长江江豚个体数量整体稳中有升,分布范围有所扩大;(5)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较好,整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6)长江流域重点水域2019—2020年最大水面19663 km^(2),最小水面14281km^(2),消落区总面积6337 km^(2),其中反季节性消落区633 km^(2);(7)禁捕前,长江捕捞渔业从业者以初中学历以下的中老年为主。调查结果表明,长江全面禁捕退捕是长江水生生态系统保护的生态工程,更是渔民产业转型生存条件改善的民生工程,禁捕后鱼类资源将有显著恢复,长江江豚种群规模也有望稳中有升,但濒危鱼类的处境依然堪忧,衰退的消落区将成为制约未来长江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的限制性因素。作为长江流域重要水域全面禁捕前展开的系统调查,本调查结果可以为长江禁捕效果评估提供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长江江豚 资源量 水生生态系统 渔业 本底调查 长江水系
下载PDF
插网网目尺寸及采样时间对潮沟游泳动物采样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金斌松 傅萃长 +2 位作者 钟俊生 陈家宽 吴纪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4,共6页
在长江河口九段沙盐沼湿地的一条潮沟中,我们比较了两种不同网目尺寸(4mm和8mm)的插网(fyke net)及日夜潮对游泳动物群落采样效率的影响。共捕获鱼类16种5476尾、虾2种4982只。采用方差分析、柯尔莫诺夫-斯米尔诺夫非参数检验法和无度... 在长江河口九段沙盐沼湿地的一条潮沟中,我们比较了两种不同网目尺寸(4mm和8mm)的插网(fyke net)及日夜潮对游泳动物群落采样效率的影响。共捕获鱼类16种5476尾、虾2种4982只。采用方差分析、柯尔莫诺夫-斯米尔诺夫非参数检验法和无度量多维标定分析对两种网目插网的捕获效率,样品的体长分布,群落结构及日夜潮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网目尺寸对样品中游泳动物的物种数和鱼类的多度没有影响,但是小网目的插网对虾类有较高的捕获率。两种网目尺寸的插网均在夜潮中捕获较多的鱼类个体,但虾类在日潮捕获较多。在日潮中,网目尺寸对捕获物中五种优势游泳动物的体长分布无显著影响。在夜间,小网目的插网对斑尾复虎和脊尾白虾的较大个体具有较高的捕获率,但对较大个体的捕获率不如大网目的插网。样品中游泳动物的群落组成在日夜潮间存在明显差异,大网目捕获物的样本间差异比小网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样效率 长江河口
下载PDF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43
3
作者 张婷 马行厚 +3 位作者 王桂苹 李德亮 金斌松 秦海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8-165,共8页
为评价春季大旱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浮游生物现状,对保护区所辖8个子湖及赣江和修河部分河段的浮游生物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53属97种、浮游动物23属42种(包括原生动物13种、轮虫23种、枝角类3种和桡足类3种),其中... 为评价春季大旱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浮游生物现状,对保护区所辖8个子湖及赣江和修河部分河段的浮游生物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53属97种、浮游动物23属42种(包括原生动物13种、轮虫23种、枝角类3种和桡足类3种),其中大湖池和朱市湖是浮游生物种类数最多的2个子湖。各子湖及赣江和修河间浮游生物现存量差异较大,其变化范围分别为260—(8.18×106)cells/L(浮游植物)、3630—73173 ind./L(浮游动物),赣江以西区域的子湖和修河的浮游生物现存量显著高于赣江及其以东区域的子湖。调查水域优势度值(Y)大于0.02的浮游生物包括蓝藻1种、绿藻2种、硅藻5种、原生动物4种及轮虫5种。浮游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的最大值均分别为2.41和0.96,而其丰富度指数(Dm)值均小于3。3种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表明,保护区各子湖与修河和赣江水体受污染程度较轻,除蚌湖和梅西湖外,均处于中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空间分布
下载PDF
鄱阳湖浅碟湖泊沉水植物冬芽的分布及对植食水鸟的食物贡献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笑辰 秦海明 +4 位作者 金斌松 陈家宽 吴建东 刘观华 马志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589-6596,共8页
沉水植物的冬芽是植食性水鸟在越冬期的重要食物。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极为重要的水鸟越冬地,了解沉水植物冬芽的空间分布及其对越冬植食性水鸟的食物贡献可为水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10月和2013年4月,采用样方法调查了鄱阳湖... 沉水植物的冬芽是植食性水鸟在越冬期的重要食物。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极为重要的水鸟越冬地,了解沉水植物冬芽的空间分布及其对越冬植食性水鸟的食物贡献可为水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10月和2013年4月,采用样方法调查了鄱阳湖典型蝶形湖泊(沙湖)内沉水植物冬芽的种类、密度和空间分布。调查共记录到两种沉水植物冬芽,分别为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和罗氏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var.rosburghii)冬芽。10月份两种冬芽的密度分别为(9.53!1.73)个/m2和(25.78!3.97)个/m2,显著高于4月份的密度(2.52!0.91)个/m2和(4.76!1.17)个/m2(Z=3.712,P<0.01;Z=5.738,P<0.01);10月份两种植物冬芽的生物量(干重)分别为(3.07!0.65)g/m2和(5.43!0.75)g/m2,也显著高于4月份平均生物量(0.89!0.35)g/m2和(2.21!0.59)g/m2(Z=3.118,P<0.01;Z=3.821,P<0.01)。10月份罗氏轮叶黑藻冬芽密度显著高于刺苦草冬芽密度(Z=3.466,P<0.01),但4月份两种冬芽密度之间无显著差异(Z=1.677,P=0.09)。丰水期(4—9月)能形成冬芽的两种沉水植物的平均水深分别为(2.63!0.15)m和(2.61!0.12)m。沙湖冬季刺苦草冬芽和罗氏轮叶黑藻冬芽是植食性水鸟的重要食物。估计水鸟越冬期在沙湖摄取两种植物冬芽约1.04×108个,共1.9×104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冬芽 分布 浅碟湖泊 植食性水鸟 食物 鄱阳湖
下载PDF
鄱阳湖子湖“堑秋湖”过程中水位变化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聂雪 胡旭仁 +2 位作者 刘观华 金斌松 秦海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2-414,共13页
"堑秋湖"是鄱阳湖区渔民根据湖泊水位季节性涨退变化,利用人工闸门控制子湖水位进行捕鱼的一种渔业方式。研究分析了"堑秋湖"过程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探讨水位变化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他可能的影响... "堑秋湖"是鄱阳湖区渔民根据湖泊水位季节性涨退变化,利用人工闸门控制子湖水位进行捕鱼的一种渔业方式。研究分析了"堑秋湖"过程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探讨水位变化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合理管控鄱阳湖区"堑秋湖"渔业活动提供科学依据。鄱阳湖"堑秋湖"捕鱼期间(2014年11月9日至2015年1月4日),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子湖——大湖池的敞水区设置了7个采样点进行了8次浮游动物定性、定量采集和分析。研究共发现浮游动物77种,其中轮虫53种,枝角类10种,桡足类14种。在"堑秋湖"捕鱼过程中,浮游动物物种数随水位的连续下降呈现逐渐减少趋势,多样性指数也呈逐渐下降趋势,密度和生物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浮游动物优势物种的密度变化具有明显的种属差异,前节晶囊轮虫和中华窄腹剑水蚤的密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广布多肢轮虫、广布中剑水蚤、长额象鼻溞和桡足类无节幼体的密度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冗余分析表明:水位、电导率、水温、溶氧、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均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溶解氧是最强的影响因子。此外,根据"堑秋湖"鱼类渔获量的变化情况推测,捕鱼活动导致的浮游食性鱼类减少也对浮游动物的密度变化产生了影响。在"堑秋湖"过程中,随着水位的持续下降水体理化因子发生了不同变化。浮游动物的种类和多样性指数逐渐降低,浮游动物的密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主要受溶解氧、氨氮和水位的影响。捕鱼活动导致的浮游食性鱼类减少也对浮游动物的密度变化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密度 生物量 "堑秋湖" 鄱阳湖
下载PDF
黄颡鱼群体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周伟 王俊 +2 位作者 金斌松 高天翔 宋娜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31-1541,共11页
为了解中国黄颡鱼群体遗传变异规律,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片段对本研究采集到的5个群体和文献收集的4个群体共258尾黄颡鱼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基因交流和群体历史动态分析。结果显示,在长度为413 bp的控制区片段上,9个群体的... 为了解中国黄颡鱼群体遗传变异规律,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片段对本研究采集到的5个群体和文献收集的4个群体共258尾黄颡鱼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基因交流和群体历史动态分析。结果显示,在长度为413 bp的控制区片段上,9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在0.336±0.095~0.700±0.078之间,核苷酸多样度为0.087%±0.096%~0.258%±0.208%。基于所有单倍型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不存在明显的谱系结构。单倍型网络图显示存在两个主单倍型。遗传结构分析显示不同水系间存在显著的遗传结构差异,其中洪泽湖和射阳河群体遗传结构位置不确定。群体历史动态分析表明,黄颡鱼群体存在群体扩张事件,扩张时间发生在末次间冰期时期。研究表明,9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呈现中—低等水平;射阳河和洪泽湖群体与长江和黄河水系在历史上尤其在黄河夺淮期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导致其遗传结构位置不确定。黄颡鱼有效种群数量变化与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气候波动有一定关系,中更新世气候转型后的末次间冰期升温可能导致了黄颡鱼群体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线粒体DNA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基因流 群体历史动态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高变区的黄河流域光泽黄颡鱼群体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宋娜 周伟 +1 位作者 金斌松 高天翔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26,共7页
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是广泛分布在我国黑龙江至闽江水系的一种中小型经济鱼类。为了解黄河水系光泽黄颡鱼群体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采用线粒体DNA控制区高变区序列对采自黄河水系光泽黄颡鱼样品进行分析。研究显示:光泽黄颡... 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是广泛分布在我国黑龙江至闽江水系的一种中小型经济鱼类。为了解黄河水系光泽黄颡鱼群体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采用线粒体DNA控制区高变区序列对采自黄河水系光泽黄颡鱼样品进行分析。研究显示:光泽黄颡鱼3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为0.682 8±0.043 7~0.753 6±0.056 2,核苷酸多样度为0.002 5±0.001 9~0.003 4±0.002 4,整体上呈中等程度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以长须黄颡鱼的3个单倍型为外群,构建了光泽黄颡鱼5个单倍型的邻接关系树,结果显示2种黄颡鱼分别聚为2个分支,2个分支间的净遗传距离为0.109。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值为-0.030 2~0.003 8,且统计检验的结果均不显著,表现出较小的遗传分化。动态历史分析结果表明,光泽黄颡鱼表现出经历过近期的瓶颈效应事件。研究结果提示,黄河流域的光泽黄颡鱼在遗传管理上应作为一个管理单元进行管理,中等的遗传多样度及近期有效种群数量的瓶颈效应则提示我们应加大对黄河流域光泽黄颡鱼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泽黄颡鱼 线粒体DNA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黄河流域 群体历史动态
下载PDF
构建新疆阿尔泰两河流域生态保护体系:特殊性、重要性与已建保护地的空间格局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海乐 徐福军 +5 位作者 叶勒波拉提.托流汉 程传飞 李琴 金斌松 杨柳 陈家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56-259,共4页
阿尔泰两河流域,特指额尔齐斯河流域上游地区和乌伦古河流域。从自然属性上来讲,两河流域是西风环流控制下的典型干旱区流域,地表径流依赖于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的补给,流域内的生态系统类型丰富而成体系,且高度依赖于水文因子;从社会... 阿尔泰两河流域,特指额尔齐斯河流域上游地区和乌伦古河流域。从自然属性上来讲,两河流域是西风环流控制下的典型干旱区流域,地表径流依赖于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的补给,流域内的生态系统类型丰富而成体系,且高度依赖于水文因子;从社会功能上来讲,两河流域是新疆北部重要的水源地和水源涵养区,属于水源涵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国际优先生态区——阿尔泰-萨彦生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阿尔泰两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层面及实用层面上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截至2014年,流域内已设立各类保护地共32个,这些保护地整体上"依山含水",客观上已形成了一个空间格局上的流域生态保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系统 保护区网络 流域生态保护体系建设 阿尔泰-萨彦生态区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的基本特征、面临威胁以及政府的保护行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琴 金斌松 陈家宽 《鄱阳湖学刊》 2012年第2期51-55,共5页
鄱阳湖流域是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国际重要湿地,被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它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确保长江下游地区生态安全以及实现国家水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 鄱阳湖流域是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国际重要湿地,被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它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确保长江下游地区生态安全以及实现国家水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流域内人类活动较为频繁,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全球气候变化造成极端气候频发,已经对流域造成巨大威胁。本文通过分析鄱阳湖流域的基本特征及面临的威胁,试图对鄱阳湖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与中国政府已经采取的重要举措作出概括、回顾和评价,以供学界讨论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福建圭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夏季溪流鱼类调查初报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泽国 曾泰 +1 位作者 陈家宽 金斌松 《福建水产》 2013年第3期167-174,共8页
2012年7月,对福建圭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支流的溪流鱼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设置采样点6处,采集鱼类19种,隶属于5目8科16属,以鲤形目鱼类为主,具有典型的东洋界区系特征。大部分鱼类属山溪性鱼类,营底栖性生活,食性多为杂食性。Shann... 2012年7月,对福建圭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支流的溪流鱼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设置采样点6处,采集鱼类19种,隶属于5目8科16属,以鲤形目鱼类为主,具有典型的东洋界区系特征。大部分鱼类属山溪性鱼类,营底栖性生活,食性多为杂食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样点群落多样性差异较明显。相对重要性指数结果显示优势物种为宽鳍鱲(Zacco platypus)、圆吻鲴(Distoechodon tumirostris)和侧条厚唇鱼(Acrossocheilus parall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圭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溪流鱼类 鱼类保护
下载PDF
构建新疆阿尔泰两河流域生态保护体系:保护困境与建设策略
11
作者 杨海乐 徐福军 +5 位作者 叶勒波拉提.托流汉 程传飞 李琴 金斌松 杨柳 陈家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60-265,共6页
截至2014年,新疆阿尔泰两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事业虽然已有长足进展,但也还面临着一些问题,诸如保护地设立因缺少系统规划而存在空缺,已设立的保护地因投入不足而管理效率低下,蓄水调水的水利工程建设中缺少对生态保护的充分考虑,粗放式的... 截至2014年,新疆阿尔泰两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事业虽然已有长足进展,但也还面临着一些问题,诸如保护地设立因缺少系统规划而存在空缺,已设立的保护地因投入不足而管理效率低下,蓄水调水的水利工程建设中缺少对生态保护的充分考虑,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危及流域生态系统健康,部分生态保护政策落实不当无法扼制流域生态系统的退化。基于对阿尔泰两河流域生态保护所面临问题的分析以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要求,本文提出要从流域生态系统层面着眼来开展阿尔泰两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分"抓点-连线-带面"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建立流域生态保护体系。其中"抓点"即完善关键生态热点区的保护地建设;"连线"即构建以流域水系为纽带的保护地网络;"带面"即推进阿尔泰两河流域的绿色发展。流域生态保护体系建设的思路或将为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系统 保护区网络 流域生态保护体系建设 阿尔泰-萨彦生态区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鄱阳湖越冬鹤鹬的日间行为节律 被引量:5
12
作者 沈啸远 刘洁 +3 位作者 金斌松 秦海明 刘观华 王文娟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0-817,共8页
目前有关鸟类越冬行为节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型水鸟。与大型鸟类相比,小型鸟类在体温调节中消耗的能量更多,因此可能呈现不同的日间行为节律。本研究选择鄱阳湖数量较大的小型水鸟——鹤鹬Tringa eryth—ropus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11... 目前有关鸟类越冬行为节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型水鸟。与大型鸟类相比,小型鸟类在体温调节中消耗的能量更多,因此可能呈现不同的日间行为节律。本研究选择鄱阳湖数量较大的小型水鸟——鹤鹬Tringa eryth—ropus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11月-2015年3月在鄱阳湖的子湖——常湖池对越冬期鹤鹬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进礼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觅食(61.4%)和休息(32.1%)是鹤鹬越冬期最主要的行为,2种行为的比例呈显著负相关。与一些植食性水鸟相比,肉食性鹤鹬的觅食行为比例偏低。而与一些大型食肉性水鸟相比,鹤鹬的觅食行为比例偏高,这可能与其较小的体型在体温调节中消耗的能量较多有关。鹤鹬的警戒行为比例较低(0.8%),越冬期集大群的习性可能是导致其偏低的主要原因。越冬期不同月份间各行为比较中,1月出现了觅食行为比例的高峰和休息行为比例的低谷,这可能与1月平均气温为全年最低有关。觅食行为比例在全天呈缓慢上升趋势,而休息行为比例呈下降趋势。虽然觅食和休息行为的时间分配在全天有一定变化,但是鹤鹬的日间行为节律性并不强。鹤鹬的觅食行为主要发生在跗跖位(0~5.5ore),而休息行为主要发生在跗跖上位(5.5~8.6cm),安全性和食物的可利用性可能是影响鹤鹬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鹤鹬 日间节律 时间分配 越冬期
下载PDF
鲢鳙鱼养殖小型水库底栖动物群落季节动态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旭仁 金斌松 +2 位作者 王文娟 王子牧 秦海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6875-6883,共9页
底栖动物是鱼类重要的天然饵料,评估水体中底栖动物的现存量可以指导渔业生产中鱼类的放养数量。为了探究淡水生态养殖水库中底栖动物群落的季节动态,于2013年4月、7月、10月和2014年1月对三河水库的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 底栖动物是鱼类重要的天然饵料,评估水体中底栖动物的现存量可以指导渔业生产中鱼类的放养数量。为了探究淡水生态养殖水库中底栖动物群落的季节动态,于2013年4月、7月、10月和2014年1月对三河水库的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共采集到7个属的底栖动物,隶属于颤蚓科、摇蚊科和蠓科,未采集到软体动物。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计算结果表明,菱跗摇蚊属Clinotanypus(IRI=7136)、颤蚓属Tubifex(IRI=6734)和尾鳃蚓属Branchiura(IRI=1384)是优势类群,分别占总捕获数量的34.26%、50.38%和10.96%。不同季节之间底栖动物的总密度和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均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总密度(4100个/m^2)和总生物量(10.14 g/m^2)最高,春季(1446个/m^2;1.07 g/m^2)次之,夏季(579个/m^2;0.66 g/m^2)较低,秋季(492个/m^2;0.64 g/m^2)最低。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MDS)和群落相似性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差异显著(P=0.001),2013年三河水库的底栖动物群落可明显划分为3个:春季群落、夏秋季群落和冬季群落。皮尔森相关分析表明,底栖动物总密度与溶氧和营养盐呈正相关关系,与其他水理化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冗余分析表明,氨氮、盐度、pH和浊度是三河水库底栖动物群落季节差异的显著影响因子(P<0.05),总氮对底栖动物群落的季节差异具有边缘显著影响(P=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密度 生物量 季节动态 三河水库
下载PDF
鄱阳湖越冬雁类食源植被适宜取食时间窗口 被引量:3
14
作者 孟竹剑 夏少霞 +2 位作者 于秀波 饶滴滴 金斌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7539-7548,共10页
雁类是长江中下游越冬水鸟的优势种群,以苔草(Carex spp)等湿生植被为主要食物来源。作为长江中下游仅存的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显著受到水文波动的影响,湿地植被的生长发育与洲滩淹没和出露时间密切相关。雁类对食物资源具有高度的选择... 雁类是长江中下游越冬水鸟的优势种群,以苔草(Carex spp)等湿生植被为主要食物来源。作为长江中下游仅存的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显著受到水文波动的影响,湿地植被的生长发育与洲滩淹没和出露时间密切相关。雁类对食物资源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建立雁类取食植被的特征和苔草生长过程之间的关系,是刻画适宜栖息地时空分布范围,开展雁类及其食物资源保育的关键。选择鄱阳湖典型子湖泊常湖池作为研究区,对苔草春季生长期开展了原位观测试验,对4个高程梯度的苔草株高和生物量等关键生长因子进行了12次野外监测和采样。同时,结合遥感影像、气温数据及实地观测记录,确定了4个高程梯度洲滩的出露时间和苔草有效生长时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Logistic方程的苔草株高和生物量的生长过程曲线。并根据实地观测的雁类觅食苔草的特征,反推得到雁类适宜取食苔草的时间窗口。结果表明:苔草株高与地上生物量显著正相关,水文条件和气温是影响苔草生长的关键因素,而退水时间的推迟,会导致生长期缩短和低温限制下的有效生长时间减少,影响雁类食物资源的分布。苔草在秋季生长期出露达到12—28 d,而在春季生长期出露达到83—182 d时适宜雁类取食。研究提出了确定越冬雁类苔草适宜取食时间窗口的方法,证实洲滩退水时间推迟超过20 d,苔草生长节律将难以匹配雁类数量峰值期觅食的需要。本研究对鄱阳湖湿地水文调控和湿地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雁类 食源植被 生长过程曲线 取食时间窗口 鄱阳湖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五河水系放逸短沟蜷群体遗传结构初步分析
15
作者 曾泰 戎俊 +3 位作者 王文娟 李绍波 陈家宽 金斌松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1-216,共6页
鄱阳湖流域位于长江中游末段南岸,由鄱阳湖、五河水系(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及丘陵山地等构成独立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鄱阳湖流域淡水贝类资源特别丰富,共记录淡水贝类122种.约占长江水系淡... 鄱阳湖流域位于长江中游末段南岸,由鄱阳湖、五河水系(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及丘陵山地等构成独立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鄱阳湖流域淡水贝类资源特别丰富,共记录淡水贝类122种.约占长江水系淡水贝类总数的4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放逸短沟蜷 遗传结构 CO I
下载PDF
南昌月亮湖夏季浮游动物昼夜垂直分布及迁移特征
16
作者 胡旭仁 聂雪 +2 位作者 兰志春 金斌松 秦海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32,共10页
2013年8月1日19∶00至2日18∶00,通过间隔1 h的定量采样,研究南昌市典型城市湖泊月亮湖中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昼夜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月亮湖共发现浮游动物20种,其中轮虫16种,枝角类1种,桡足类3种;剪形臂尾轮虫(Brach... 2013年8月1日19∶00至2日18∶00,通过间隔1 h的定量采样,研究南昌市典型城市湖泊月亮湖中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昼夜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月亮湖共发现浮游动物20种,其中轮虫16种,枝角类1种,桡足类3种;剪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forficula)、桡足类无节幼体(Copepoda Nauplii)和迈氏三肢轮虫(Filinia maior)为优势物种,分别占总捕获数量的48.27%、15.75%和11.11%。浮游动物主要类群和优势物种的Morisita指数均大于1,说明月亮湖中的浮游动物群落呈聚集分布。密度垂直分布和平均滞留深度分析结果显示,浮游动物垂直分布昼夜差异明显,夜间(19∶00-05∶00),浮游动物先聚集于月亮湖中层,01∶00后逐渐迁移到表层;白天(06∶00-18∶00),浮游动物逐渐从表层向中层和底层迁移;主要类群中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迁移均表现为夜间上升、白天下降、傍晚再上升,轮虫和桡足类的迁移幅度小于枝角类。优势种剪形臂尾轮虫和无节幼体的昼夜垂直迁移表现为夜升昼降,至傍晚再上升;迈氏三肢轮虫昼夜垂直分布差异显著(P<0.05),但昼夜垂直迁移活动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水温、p H值和溶解氧对月亮湖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和迁移活动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垂直分布 迁移 月亮湖
下载PDF
The impact of geomorphology of marsh creeks on fish assemblage in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斌松 许旺 +2 位作者 郭立 陈家宽 傅萃长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469-479,共11页
Tidal marshes are an important habitat and nursery area for fi sh.In the past few decades,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China has led to the interruption and destruction of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Tidal marshes are an important habitat and nursery area for fi sh.In the past few decades,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China has led to the interruption and destruction of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tidal marshes.The growing interest in tidal marsh restoration has increased th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fi sh assemblages in the design of marsh restoration projects.We studied temporal variations in,and the effects of creek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on,the estuarine tidal creek fi sh community.Using modifi ed channel nets,we sampled fi sh monthly from March 2007 to February 2008 from seven tidal creeks along an intertidal channel system in Chongming Dongt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Fourteen creek geomorphological variables were measured or derived to characterize intertidal creek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The Gobiidae,with 10 species,was the most speciesrich family.The most abundant fi sh species were Liza affi nis,Chelon haematocheilus,and Lateolabrax maculatus.The fi sh community was dominated by juvenile marine transients,which comprised about 80% of the total catch.The highest abundance of fi sh occurred in June and July,and the highest biomass occurred in December.Canonical redundancy analyses demonstrated that depth,steepness,cross-sectional area,and volume signifi cantly affected the fi sh species assemblage.L.affi nis favored small creeks with high elevations.Synechogobius ommaturus,Acanthogobius luridus,and Carassius auratus preferred deep,steep creeks with a large cross-sectional area and volume.These fi 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idal creek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fi sh species and in the restoration of salt mars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落 地形地貌 沼泽 溪流 长江口 自然保护区 横截面面积 群聚
下载PDF
水位波动的幅度与频率对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生物量和形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丁明明 黎磊 +1 位作者 金斌松 陈家宽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203,共12页
沉水植物是维持浅水湖泊清水稳态以及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键生物类群.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造成湖泊水文情势的明显改变,对沉水植物的生长、繁殖和演替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选取2个水位波动幅度与2个波动频率(逐... 沉水植物是维持浅水湖泊清水稳态以及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键生物类群.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造成湖泊水文情势的明显改变,对沉水植物的生长、繁殖和演替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选取2个水位波动幅度与2个波动频率(逐渐改变水位),以恒定水位作为对照,研究湿地中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沉水植物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的生物量及地上和地下营养器官形态结构对水位波动的响应.结果表明,相对于恒定水位,波动水位(低幅度低频率、低幅度高频率、高幅度低频率、高幅度高频率)对刺苦草的总生物量和获取限制资源相关器官有显著影响.相比于对照组,水位波动能够显著降低刺苦草分株数、叶片数、根数、根长、匍匐茎数、总匍匐茎长以及叶、根、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但会显著增加其株高和比叶面积.不同波动频率(低频率和高频率)和幅度(低幅度和高幅度)对光合器官的形态特征都没有显著影响,但叶和地上部分的生物量积累均受到波动幅度的显著影响.水位波动幅度显著改变了刺苦草的根数和根长,而波动频率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对浅水湖泊受损刺苦草群落进行重建时,应避免较大幅度的水位波动,从而有利于增强植株快速恢复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 波动幅度 波动频率 形态响应 营养生长 沉水植物 刺苦草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基本特征、面临挑战和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51
19
作者 金斌松 聂明 +2 位作者 李琴 陈家宽 周文斌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8-275,共8页
鄱阳湖流域总面积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93.9%,鄱阳湖流域的生态健康维系着流域内,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是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全面认识鄱阳湖流域基本特征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探讨了... 鄱阳湖流域总面积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93.9%,鄱阳湖流域的生态健康维系着流域内,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是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全面认识鄱阳湖流域基本特征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探讨了鄱阳湖流域面临的五大科学问题:"山-江-湖"的相互关系与流域的生态健康;全球变化背景下流域生态系统的响应;流域生物多样性地理格局与社会经济合理分区;长江流域环境演变对鄱阳湖流域的影响;流域科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全流域的综合管理提供科学的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鄱阳湖流域 流域生态 流域管理
原文传递
鄱阳湖生物多样性变化、监测与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
20
作者 金斌松 李琴 +7 位作者 刘观华 陈家宽 吴建东 赖锡军 吴小平 秦海明 王文娟 黎磊 《中国科技成果》 2019年第13期15-16,共2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其保护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有效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必须科学认识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并进行长期跟踪监测,才能针对主要保护对象与主要干扰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自1983年以来,在鄱阳湖湖...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其保护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有效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必须科学认识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并进行长期跟踪监测,才能针对主要保护对象与主要干扰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自1983年以来,在鄱阳湖湖区先后成立了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和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及周边省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十余个,是我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建立的较完整的湖泊自然保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湿地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跟踪监测 有效管理 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保护体系 科学认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