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术期应用华蟾素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行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根治术预后及HKDC1、ANXA13蛋白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金明娣 黎玉仙 +1 位作者 来红 贺爱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43-547,共5页
目的:围术期应用华蟾素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行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根治术预后及HKDC1、ANXA1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和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食管胃结合部根治术治疗的80例患者,... 目的:围术期应用华蟾素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行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根治术预后及HKDC1、ANXA1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和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食管胃结合部根治术治疗的80例患者,依据治疗手段的不同分为纳米组和蟾蜍素组,每组40例。纳米组患者给予切除术+纳米碳示踪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蟾蜍素组围术期应用华蟾素注射液结合切除术+纳米碳示踪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检出数、肿瘤标志物水平、凝血功能、术后病理分期及HKDC1、ANXA1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蟾蜍素组患者总淋巴结数、靶区淋巴数、周围淋巴数均低于纳米组(P<0.05)。蟾蜍素组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低于纳米组(P<0.05)。蟾蜍素组凝血功能优于纳米组(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均升高,circAGFG1降低,且蟾蜍素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术后T分期方面,蟾蜍素组pT0~2期18例,pT3~4期22例;纳米组pT0~2期1例,pT3~4期39例,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χ^(2)=19.948,P<0.001),术后N分期无明显差异(P>0.05);蟾蜍素组和纳米组的HKDC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5%(19/40)、70.0%(28/40),蟾蜍素组低于纳米组(χ^(2)=4.718,P=0.040);两组ANXA13的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华蟾素可在不影响其他各项手术指标的情况下有效提高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给予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技术联合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数,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和HKDC1蛋白阳性表达率,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分期作用明显,可提高手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胃癌切除 纳米碳示踪 淋巴结清扫 手术质量
下载PDF
大肠癌组织蛋白酶D和E-Cadherin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金明娣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5期518-521,共4页
目的 检测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简称Cath-D)、E-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其在大肠癌中的作用及两标记物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32例大肠癌手术标本和相应癌旁的正常组织标本及12例大肠腺瘤组织中... 目的 检测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简称Cath-D)、E-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其在大肠癌中的作用及两标记物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32例大肠癌手术标本和相应癌旁的正常组织标本及12例大肠腺瘤组织中Cath-D,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Cath-D在大肠癌和正常组织及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9%,8.3%,0;E-Cadherin分别为34.4%,75%,和83.3%,两者在肠癌组织与腺瘤、正常组织表达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②两者均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Duke's分期有密切关系,E-Cadherin与肿瘤分化程度亦相关.③Cath-D与E-Cadherin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ath-D与E-Cadherin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CATH-D E-CADHERIN 转移
下载PDF
疏肝和胃加减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及对病理组织及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改善的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黎玉仙 陈秀芳 金明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加减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前后患者病理组织及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胃复...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加减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前后患者病理组织及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胃复春片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疏肝和胃加减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理组织学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脘胀痛、恶心呕吐、气滞食积、嗳气吞酸等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血清胆碱酯酶(serum cholinesterase, S-ChE)、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等血清炎性因子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加重、过敏性皮炎、消化道痉挛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病理组织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胃脘胀痛、恶心呕吐、气滞食积、嗳气吞酸等中医证候指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FGF-2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S-Ch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食欲减退加重、过敏性皮炎、消化道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8%(44/5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加减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良反应小,病理组织学改善明显,有效调节机体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及有效率,值得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加减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组织学 血清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