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圣象征、伦理抒情与地方史诗——评叶舟长篇小说《凉州十八拍》
1
作者 金春平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87,共6页
一、典型的地方与总体的风景文学的真实感往往生成于文学的地方性,它充当着典型人物的历史环境,以及叙事逻辑的生活装置,诸多现实主义文学均可视为直接或间接的地方性文学。文学的地方叙事“差异性”,通常承载着异质文化与审美渊薮的空... 一、典型的地方与总体的风景文学的真实感往往生成于文学的地方性,它充当着典型人物的历史环境,以及叙事逻辑的生活装置,诸多现实主义文学均可视为直接或间接的地方性文学。文学的地方叙事“差异性”,通常承载着异质文化与审美渊薮的空间修辞功能,在参差化的美学镜像当中,地方性转化为一种包含了异质、鲜活而真实的历史、生活、景观、人生、哲学的文学立场和价值视阈,“是对于自我文化的一种确认”。首先,诸多地方(如都市、乡村、边疆、自然等)已经演变为明晰的带有隐喻的文明空间,由此承担着“反视他者文化”的“远景”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文学 叙事逻辑 文学立场 他者文化 修辞功能 地方叙事 典型人物 真实的历史
下载PDF
小说审美本源之探——评《诗性的浮沉: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
2
作者 金春平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3年第3期432-440,共9页
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之于现代小说美学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认知意义。王爱军的专著《诗性的浮沉: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对于中国现代小说文体的发展演变进行了系统化和整体性的价值研究,既揭示了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的文化... 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之于现代小说美学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认知意义。王爱军的专著《诗性的浮沉: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对于中国现代小说文体的发展演变进行了系统化和整体性的价值研究,既揭示了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的文化精神旨归,也考量了现代小说文体互渗形式的美学价值,着重探讨了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的形式审美和内容意趣,以详实史料和清晰逻辑阐释了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的文化审美属性,把中国现代小说文体研究推向了纵深,其对于现代文学和文体学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建构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互渗 小说审美 诗性 合理性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的文学阅读现状与引导策略——基于江苏省高校阅读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金春平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7-60,共4页
21世纪初,数字化为主导的出版业态,正改变着人们的阅读行为,在电子图书和纸质图书的激烈产业竞争中,读者的阅读兴趣、方式、习惯、时空、能力和效果都已悄然分化。当下的阅读主体基本分为大众化阅读、知识化阅读、体制化阅读,当代... 21世纪初,数字化为主导的出版业态,正改变着人们的阅读行为,在电子图书和纸质图书的激烈产业竞争中,读者的阅读兴趣、方式、习惯、时空、能力和效果都已悄然分化。当下的阅读主体基本分为大众化阅读、知识化阅读、体制化阅读,当代大学生恰是以上阅读需求三合一的主要阅读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现状 当代大学生 调查数据 引导策略 江苏省 高校 文学 21世纪
下载PDF
自媒体时代微博新闻编辑模式分析——基于新闻生产市场学视角 被引量:19
4
作者 金春平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67,共4页
麦克马纳斯的新闻生产市场学将新闻生产划分为发现、选择和报道3个环节,自媒体时代的微博新闻编辑生产,由于植根于web2.0网络应用技术基础上的微博信息交互平台,微博新闻在发现模式方面的转型,集中体现在渠道公众化、题材日常化和共享... 麦克马纳斯的新闻生产市场学将新闻生产划分为发现、选择和报道3个环节,自媒体时代的微博新闻编辑生产,由于植根于web2.0网络应用技术基础上的微博信息交互平台,微博新闻在发现模式方面的转型,集中体现在渠道公众化、题材日常化和共享同步化等方面;在选择标准模式转型方面,日益突出话题的公益化、内容的隐秘化、辐射的纵深化;在编辑报道模式转型方面,体现了主题的导引化、报道的驱动化、结构的未完成化等特点。微博新闻的编辑生产模式,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媒体新闻生产机制的弊端,但也存在难以逾越的新闻类型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新闻 新闻生产 编辑模式
下载PDF
大众文化语境与新世纪的文学重构 被引量:6
5
作者 金春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189,共8页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大众文化语境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 后现代文化思潮 重构 现代性焦虑 日常生活 政治命题
下载PDF
风景叙事与小说主体的现代性理念流变——以新时期到新世纪的西部边地小说为中心 被引量:5
6
作者 金春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56,共8页
自然风景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叙事客体,从《诗经》中的“比”、“兴”肇始,到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文学达到风景抒写的高峰,风景一直是古代作家“文以载道”的具象工具,“天人合一”、“物我交融”、“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均表现... 自然风景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叙事客体,从《诗经》中的“比”、“兴”肇始,到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文学达到风景抒写的高峰,风景一直是古代作家“文以载道”的具象工具,“天人合一”、“物我交融”、“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均表现出自然客体和文学主体趋于融合的审美诉求。“五四”时期以来,现代性作为中国文学的价值轴心,风景走出诗歌和散文的抒情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风景 现代性理念 叙事 新时期 小说 西部 流变 “文以载道”
下载PDF
激扬青春 执着追寻——探析“80后”文学的追寻意识 被引量:3
7
作者 金春平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5期83-85,共3页
关键词 “80后”文学 青春 意识 执着 中国文坛 文学范畴 中国文化 冲击波
下载PDF
论西部边地文化小说叙事的现代性焦虑 被引量:3
8
作者 金春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0-185,共6页
现代性由于存在感性、理性和反思—超越三个层面的多维结构,多元化的理解、认同和实践其丰富的理念内涵,造成了文学叙事主体与客体"间性"关系的复杂与暧昧。尤其是中国西部地区,由于在文化形态方面以现代文明为主,前现代和后... 现代性由于存在感性、理性和反思—超越三个层面的多维结构,多元化的理解、认同和实践其丰富的理念内涵,造成了文学叙事主体与客体"间性"关系的复杂与暧昧。尤其是中国西部地区,由于在文化形态方面以现代文明为主,前现代和后现代多元文明共时共存。这种混杂的"边地文化"场域,使西部小说作家在文化立场和身份定位方面常呈现出悖论状态,并造成西部小说叙事的焦虑性表达。这种源于现代性内涵复杂认同的焦虑,在实施着对现代性多维理念层面的论战式和制衡式的批判实践检验的同时,也成为世纪之交中国文化语境当中主体性建设困境的典型镜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小说 边地文化 叙事立场 现代性焦虑
下载PDF
伊斯兰文化与世纪之交以来回族小说的叙事伦理 被引量:3
9
作者 金春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180-185,共6页
世纪之交以来的回族小说,以伊斯兰文化为价值底色,构建着"保守主义"倾向的宗教性叙事伦理,主要表现为以"清洁精神"伦理拯救世俗诱惑和道德沦陷困境中的人性之真与心灵之净,以"彼岸意识"伦理探寻生死相通... 世纪之交以来的回族小说,以伊斯兰文化为价值底色,构建着"保守主义"倾向的宗教性叙事伦理,主要表现为以"清洁精神"伦理拯救世俗诱惑和道德沦陷困境中的人性之真与心灵之净,以"彼岸意识"伦理探寻生死相通和现世苦难追问中的轮回运转与超越解脱,以"神圣体验"伦理参悟万物有灵和宗教神祗领域中的幽冥哲思与神秘图景,以"母族皈依"伦理重觅精神漂泊和文化无根突围中的身份归属与本土诗意,伊斯兰文化孕育的叙事伦理,蕴含着对以"现代性"为价值主导小说叙事的宗教式反思与审美式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文化 世纪之交 回族小说 叙事伦理
下载PDF
现代性语境下民族文化焦虑的生成与消解——以回族小说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春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14,共7页
现代性作为自20世纪以来不可抗拒的社会文化思潮,以其"趋同性"力量不断入侵、同化甚至统摄着以"独特性"为本质的民族文化:一方面,现代工业文明的迅速蔓延,实现了西部民族在"物质层面"的理想模态;另一方面... 现代性作为自20世纪以来不可抗拒的社会文化思潮,以其"趋同性"力量不断入侵、同化甚至统摄着以"独特性"为本质的民族文化:一方面,现代工业文明的迅速蔓延,实现了西部民族在"物质层面"的理想模态;另一方面,现代性的核心文化理念,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又与民族文化的"民族主义"之间构成了难以消弭的体系障碍,导致了民族文化当下的生存困境。现代性语境下民族文化焦虑的存在,或导致民族作家价值选择疏离民族本位而倾向于现代性,或导致更强烈的民族本位意识复苏而倾向于民族性,但试图寻求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深层的文化关联和价值共享,构建两者对话的可能与契机,则是他们探讨民族宗教信仰与族属文化命运生存图景的集体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语境 民族文化焦虑 生成与消解
下载PDF
“文化领导权”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生产格局 被引量:3
11
作者 金春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共8页
20世纪的中国文学生产,不仅充当着文化领导权争夺战中的重要信息媒介,也是文化领导权的统治实践产物。实施文化领导权争夺战的"有机知识分子",因所秉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的巨大差异,形成了左翼、启蒙与民间三种基本类型,... 20世纪的中国文学生产,不仅充当着文化领导权争夺战中的重要信息媒介,也是文化领导权的统治实践产物。实施文化领导权争夺战的"有机知识分子",因所秉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的巨大差异,形成了左翼、启蒙与民间三种基本类型,他们集体性的通过"现代民族国家想象"主题的文学生产实践,对民众进行着幻化与引导,以此进行着自身文化领导权的"构建"。当权力主体在权力格局中取得相应的文学话语权之后,则再次通过文学生产进行着最大化的权力"维持",由此形成了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文学的思潮面貌和美学风尚。因此,中国文学百年来的发展,背后的操控力量来自于不同意识形态主体阶层对文化领导权的掌控与更迭。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从权力争夺战的视阈出发,对我们重新认知中国文学的发展动因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领导权 有机知识分子 文学媒介
下载PDF
论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的文化语境转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春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9-163,175,共6页
"新生代"的崛起与分化作为新世纪以来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如今已逐渐被主流文学史接纳,但这一现象本身所蕴含的意义却包含了现象学、文本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重意义,通过对"新生代"现象的解读则从一个侧面提供... "新生代"的崛起与分化作为新世纪以来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如今已逐渐被主流文学史接纳,但这一现象本身所蕴含的意义却包含了现象学、文本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重意义,通过对"新生代"现象的解读则从一个侧面提供了透视当代文学所遭遇的新的历史语境转型的视野,进而探幽文学审美观念的新变,以及当代文化在对文学解构、传播、建构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最终重新定位文学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的价值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文学语境 文化转型 传媒文化 网络文化
下载PDF
荒诞生活的虚构、复仇与反讽——评刘震云《吃瓜时代的儿女们》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春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8-123,共6页
刘震云的长篇小说《吃瓜时代的儿女们》将新闻事件进行小说型的虚构化处理,独立事件的巧妙接续将叙事的能指发挥到极致,在乌合之众关于时代话语的情感和理性进行判断之外,小说超越了对生活批判和人性批判的价值取向窠臼,而将时代权威进... 刘震云的长篇小说《吃瓜时代的儿女们》将新闻事件进行小说型的虚构化处理,独立事件的巧妙接续将叙事的能指发挥到极致,在乌合之众关于时代话语的情感和理性进行判断之外,小说超越了对生活批判和人性批判的价值取向窠臼,而将时代权威进入日常生活所引发的民间道德逻辑的失效及其反抗,现代社会机制的被消费与被篡改,以及人的无处可逃和逃避无界的生活荒诞的历史新相,展现在身处其中而普遍不自知的“中国儿女们”面前,完成了一种将文学虚构和荒诞美学进行勾连的艺术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荒诞生活 小说戏仿 乌合复仇 存在反讽
下载PDF
论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启蒙话语的嬗变与转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春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5-90,共6页
启蒙话语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统摄性文化主题和中国知识分子精英的独特身份符号,在世纪末的文化转型中陷入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通过总结和反思20世纪启蒙话语体系自身的本体意识,探寻启蒙主题在中国的历史更迭,以此透视世纪之交转... 启蒙话语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统摄性文化主题和中国知识分子精英的独特身份符号,在世纪末的文化转型中陷入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通过总结和反思20世纪启蒙话语体系自身的本体意识,探寻启蒙主题在中国的历史更迭,以此透视世纪之交转型期的文化语境,探讨启蒙传统的未终结性,新启蒙的转型背景、启蒙本体论的嬗变,以及启蒙策略转型,尤其是启蒙者身份的隐匿和启蒙对象的扩张,才能彰显这一文学传统和文化思潮的未来走向和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启蒙 理性自我 底层本位
下载PDF
世纪之交生态小说的理论悖反与叙事构建 被引量:3
15
作者 金春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3,共5页
中国当前的生态小说叙事依托于西方生态理论,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张扬"非人类中心主义"和"生命中心主义"的同时,忽视了西方生态理论所倡导的"生命中心论"和"整体生命观"的现代化... 中国当前的生态小说叙事依托于西方生态理论,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张扬"非人类中心主义"和"生命中心主义"的同时,忽视了西方生态理论所倡导的"生命中心论"和"整体生命观"的现代化生成语境及其本身的理论价值裂隙。在中国前现代文明、现代文明和后现代文明共时共存的"文明差序"格局中,简单化的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之时,遮蔽了中国现代化实践的本土复杂性,甚至呈现出保守主义的反现代性倾向,导致当前生态小说思想批判性有余而构建性不足,但它却在文学叙事经验领域开启了诸多空间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小说 理论悖反 叙事构建
下载PDF
个体化时代的文化拯救与诗意信仰——小岸小说创作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春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160-165,共6页
主流文化空间由乡村向城市的转型,在突破社群化时代的伦理道德和价值体系的同时,个体之人成为碎片化时代的存在状态。现代性在完成了对人的个体化启蒙和形塑的同时,都市个体之人却陷入了价值坍塌的文化虚空境地。小岸的小说在敏锐地捕... 主流文化空间由乡村向城市的转型,在突破社群化时代的伦理道德和价值体系的同时,个体之人成为碎片化时代的存在状态。现代性在完成了对人的个体化启蒙和形塑的同时,都市个体之人却陷入了价值坍塌的文化虚空境地。小岸的小说在敏锐地捕捉到当代个体之人精神困境的同时,也试图借用"传统文化"和"乡土伦理"的现代创造性转换,进行生存与信仰的救赎,由此也开创了城市文学发展的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岸 个体化 文化拯救 诗意信仰
下载PDF
边地空间叙事中的主体焦虑流变——论世纪之交西部小说的叙事身份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春平 《兰州学刊》 CSSCI 2014年第12期77-82,共6页
中国西部地区由于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等的区域特殊性,在文化形态方面,形成了现代文明为主,多元文明共存、碰撞与交汇的特殊文化场域,造成了西部小说作家叙事身份与主体价值的普遍认同障碍,集中表现为"文革"结束之后的&qu... 中国西部地区由于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等的区域特殊性,在文化形态方面,形成了现代文明为主,多元文明共存、碰撞与交汇的特殊文化场域,造成了西部小说作家叙事身份与主体价值的普遍认同障碍,集中表现为"文革"结束之后的"个体价值与政治规约"的叙事焦虑,世纪末以来的"启蒙批判与感性解放"的叙事焦虑,以及21世纪以来的"地域边缘与话语中心"的叙事焦虑。西部作家的主体性叙事身份焦虑,作为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化语境当中主体性建设的典型镜像,也真正实现了对现代性理念在"反思和超越"层面的论战式美学批判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地空间 主体性 西部小说 身份焦虑
下载PDF
传媒文化与中国文学的审美思潮嬗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春平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9-123,共5页
文学出版作为联结文化创造和文学接受的媒介场域,在20世纪的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富有时代性的类型热潮。而不同类型文学读物的热销,不仅反映着一个时代集体性的审美期待与文化共享,而且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基本的文化群体生存与构成状... 文学出版作为联结文化创造和文学接受的媒介场域,在20世纪的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富有时代性的类型热潮。而不同类型文学读物的热销,不仅反映着一个时代集体性的审美期待与文化共享,而且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基本的文化群体生存与构成状态。而某类文学读物的畅销与盛行,或者某种文学类型的生态格局的内在成因,又与传媒文化对大众审美心态的塑造与反哺有着深刻的联系。传媒文化通过对大众文化心理结构的信息符码植入,不同文化群体通过对传媒文化领导权的争夺,以及各类传媒形式要素对文学文本的渗入,都促使中国文学的面貌呈现出历史多样化中的相似性与规律性,也对当下文学界与消费市场的接轨提供了一条独特而有效的产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文化 中国文学 审美思潮 嬗变转型
下载PDF
个体化时代的文化拯救与诗意信仰——小岸小说创作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春平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56-61,共6页
主流文化空间由乡村向城市的转型,在突破社群化时代的伦理道德和价值体系的同时,个体之人成为碎片化时代的存在状态;现代性在完成了对人的个体化启蒙和形塑的同时,都市个体之人却陷入了价值坍塌的文化虚空境地。小岸的小说在敏锐地捕捉... 主流文化空间由乡村向城市的转型,在突破社群化时代的伦理道德和价值体系的同时,个体之人成为碎片化时代的存在状态;现代性在完成了对人的个体化启蒙和形塑的同时,都市个体之人却陷入了价值坍塌的文化虚空境地。小岸的小说在敏锐地捕捉到当代个体之人精神困境的同时,也试图借用"传统文化"和"乡土伦理"的现代创造性转换,进行生存与信仰的救赎,由此也开创了城市文学发展的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文化拯救 诗意信仰
下载PDF
“风景”抒写中人文精神与智性经验的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春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6-173,共8页
丁帆的学术随笔散文集《人间风景》以风景为抒写主题。一方面,在对自然风景的叙述中,其散文展示出鲜明的智性风格,包括洞悉文化悖论的哲学内涵、寻求精神解放的人性内涵和回归记忆生活的诗性内涵;另一方面,在对人文风景的思辨中,其散文... 丁帆的学术随笔散文集《人间风景》以风景为抒写主题。一方面,在对自然风景的叙述中,其散文展示出鲜明的智性风格,包括洞悉文化悖论的哲学内涵、寻求精神解放的人性内涵和回归记忆生活的诗性内涵;另一方面,在对人文风景的思辨中,其散文形构出明晰的价值品格,直陈当代知识分子应具备的时代观、家国观和人生观,包括启蒙精神和思想智慧、独立精神和自由品格、抗争精神和狷介风骨。在对历史风景的回溯中,其散文彰显出寻觅王朝更迭奥秘、勾勒学人精神图谱和反刍青春苦涩体验的情致品格,从而构建出一种将启蒙思想、人文精神、知识学养、理性思辨和抒情审美等融为一体的学者散文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抒写 人文精神 智性经验 散文范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