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宝忠《春咏三十六绝》语典运用探析
1
作者 金景芝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1-39,共9页
《春咏三十六绝》是韩宝忠《不如痴斋诗草》中的咏物组诗,其中大量语典的运用值得关注。这些语典生成的时间跨度大,其出处涵盖了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尤以集部诗词类作品为主。探究这些语典的来源、具体运用方式和艺术效果等,可以发... 《春咏三十六绝》是韩宝忠《不如痴斋诗草》中的咏物组诗,其中大量语典的运用值得关注。这些语典生成的时间跨度大,其出处涵盖了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尤以集部诗词类作品为主。探究这些语典的来源、具体运用方式和艺术效果等,可以发现作者具有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并于诗歌中呈现出兼采众家、宗尚唐宋、师法李杜的创作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宝忠 《不如痴斋诗草》 《春咏三十六绝》 语典
下载PDF
论民国时期中国戏曲理论的转型特质 被引量:2
2
作者 金景芝 刘嘉茵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6-109,共4页
民国时期的戏曲理论综合了前人的理论和实践,且受当时社会思潮和西方戏剧理论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转型特质。从共时性的角度看,研究者将中国戏曲与外国的戏剧进行比较,拓展并丰富了中国戏曲理论的内容;从历时性的角度看,研究者尊重传统... 民国时期的戏曲理论综合了前人的理论和实践,且受当时社会思潮和西方戏剧理论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转型特质。从共时性的角度看,研究者将中国戏曲与外国的戏剧进行比较,拓展并丰富了中国戏曲理论的内容;从历时性的角度看,研究者尊重传统及民族特色,最大程度地延续了中国传统曲论的本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戏曲 理论 转型
下载PDF
民国时期的文化产业——剧场观念与剧场演出 被引量:3
3
作者 金景芝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4-138,共5页
民国时期,随着新的学科观念的传入,"戏剧学"在学科建构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剧场演出作为戏剧学中重要的一环,在民国时期的文化产业中也大放异彩。受到西方戏剧观念的影响,民国时期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中国戏剧的组织管理与剧... 民国时期,随着新的学科观念的传入,"戏剧学"在学科建构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剧场演出作为戏剧学中重要的一环,在民国时期的文化产业中也大放异彩。受到西方戏剧观念的影响,民国时期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中国戏剧的组织管理与剧场演出,并逐渐形成了民国时期特有的"剧场观念"。这种观念表明研究者认识到剧场演出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为戏剧产业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剧场演出 剧场观念
下载PDF
试论清末民初戏曲改良运动的局限性 被引量:2
4
作者 金景芝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46-49,共4页
清末民初的戏曲改良运动以爱国、民主为主导思想,推动戏曲从内容到形式上的革新,产生了较大的政治和社会影响。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戏曲改良运动存在着指导思想不科学、衡量标准不统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认真总结这些经验教... 清末民初的戏曲改良运动以爱国、民主为主导思想,推动戏曲从内容到形式上的革新,产生了较大的政治和社会影响。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戏曲改良运动存在着指导思想不科学、衡量标准不统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认真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振兴戏曲,建立正确的戏曲观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戏曲 改良 局限性
下载PDF
对季札观乐的审美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金景芝 《唐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81-83,共3页
季札观乐是《左传》中记载的一场重要的审美欣赏活动。季札将他的雅乐审美观和政治见解结合在一起,为后人提供了集表演、欣赏、评论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审美欣赏活动。从季札观乐活动,可以想见春秋时期的儒家中庸文化、政教风俗以及当时人... 季札观乐是《左传》中记载的一场重要的审美欣赏活动。季札将他的雅乐审美观和政治见解结合在一起,为后人提供了集表演、欣赏、评论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审美欣赏活动。从季札观乐活动,可以想见春秋时期的儒家中庸文化、政教风俗以及当时人们对《诗经》的文学风格及音乐审美的体验。季札的评论对我国的音乐和文学审美都带来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季札 音乐 《诗经》 审美
下载PDF
贞观时期文学研究综述
6
作者 金景芝 李朝杰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36-39,共4页
贞观时期在文学史上是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近年来学界的研究集中在初唐诗风、初唐作家以及初唐文学环境等方面,并获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现有研究并未突破传统的"四唐"分期法,多采用对初唐文学的整体观照或拣选某一命题剖... 贞观时期在文学史上是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近年来学界的研究集中在初唐诗风、初唐作家以及初唐文学环境等方面,并获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现有研究并未突破传统的"四唐"分期法,多采用对初唐文学的整体观照或拣选某一命题剖析的方法,均未注重凸显贞观时期文学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贞观时期 文学 研究综述 特质
下载PDF
再论陈子昂的文学理论及其时代意义
7
作者 金景芝 卢萌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4-6,共3页
初唐杰出文学家陈子昂,在诗文革新中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陈子昂的文学理论包含"风雅说"、"兴寄说"和"风骨说"三项内容,不但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还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方法——以"风雅说"为体,&qu... 初唐杰出文学家陈子昂,在诗文革新中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陈子昂的文学理论包含"风雅说"、"兴寄说"和"风骨说"三项内容,不但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还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方法——以"风雅说"为体,"兴寄说"、"风骨说"为用。陈子昂在实践其理论的创作活动过程中,对当时的绮靡文风和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昂 文学理论 时代意义
下载PDF
戏曲“本色论”与李渔“贵尖新”理论的探求
8
作者 金景芝 《绥化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41-143,共3页
"本色"是中国古典文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在明清两代,戏曲创作兴盛之后,"本色"被引入戏曲批评领域,多指通俗俊爽的艺术风格。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中,明确提出了戏曲创作要"贵尖新"的特点,从题材、... "本色"是中国古典文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在明清两代,戏曲创作兴盛之后,"本色"被引入戏曲批评领域,多指通俗俊爽的艺术风格。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中,明确提出了戏曲创作要"贵尖新"的特点,从题材、结构、语言等方面说明戏曲要有新颖奇特之处,为"本色论"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本色论” 李渔 “贵尖新”
下载PDF
“神韵说”的渊源
9
作者 金景芝 卢萌 《集宁师专学报》 2010年第2期18-22,共5页
王士禛作为康熙时期最有影响的诗人,不仅在歌创作上标举神韵,而且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诗歌理论,这套理论成为当时的主流诗学,其门人和弟子将其概括为"神韵说"。"神韵说"在当时指导了一批诗人的创作。"神韵"... 王士禛作为康熙时期最有影响的诗人,不仅在歌创作上标举神韵,而且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诗歌理论,这套理论成为当时的主流诗学,其门人和弟子将其概括为"神韵说"。"神韵说"在当时指导了一批诗人的创作。"神韵"是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独特的艺术品质,是一种追求缥缈、自然、清远、典雅的美学倾向。"神韵"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独特的审美标准由来已久,钟嵘的《诗品》、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和严羽的《沧浪诗话》都对"神韵说"的最终形成和系统化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韵 滋味 韵味 妙悟
下载PDF
陈子昂行年中几个问题考辩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朝杰 金景芝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5-65,共1页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县(今四川射洪县)人,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卒于武则天圣历三年(700)。陈子昂是初唐文坛的重要人物,不仅对唐诗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直接先导。有关陈子昂的行年考辩也有许多...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县(今四川射洪县)人,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卒于武则天圣历三年(700)。陈子昂是初唐文坛的重要人物,不仅对唐诗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直接先导。有关陈子昂的行年考辩也有许多相关的论述,但陈子昂十八岁以前“不知书”、晚爱黄老之言、辞官后返乡的时间等几个问题仍有不确之处,现考辩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昂 考辩 古文运动 射洪县 唐高宗 武则天 初唐 唐诗
下载PDF
改善乡镇企业农民工就业环境研究——以无极县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朝杰 金景芝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年第5期130-131,共2页
乡镇企业农民工实现了就业不离乡,但是社会舆论以及更多政策导向均倾向于外出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而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则很少进入人们的视线。他们之中的大部分都在一些缺乏监督、生产操作不规范的乡镇企业中打... 乡镇企业农民工实现了就业不离乡,但是社会舆论以及更多政策导向均倾向于外出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而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则很少进入人们的视线。他们之中的大部分都在一些缺乏监督、生产操作不规范的乡镇企业中打工,从事噪音大、粉尘大、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下的工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改善他们的就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企业 农民工 就业环境
下载PDF
唐代诗人乔知之考论——以乔陈交游为切入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朝杰 金景芝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1-4,共4页
初唐诗人乔知之以文辞名世,与陈子昂交谊深厚。关于乔知之与陈子昂的北征时间,前人虽多有论述,仍尚存疑窦,而乔知之的卒年也无定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说法。对这两个问题详予讨论,力图廓清困扰,藉以为乔知之的主要经历做一勾画... 初唐诗人乔知之以文辞名世,与陈子昂交谊深厚。关于乔知之与陈子昂的北征时间,前人虽多有论述,仍尚存疑窦,而乔知之的卒年也无定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说法。对这两个问题详予讨论,力图廓清困扰,藉以为乔知之的主要经历做一勾画,为从文学史角度研究乔知之提供一个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陈之交 乔、陈北征 乔知之卒年
下载PDF
明清沧州方志石刻文献考述
13
作者 李朝杰 金景芝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5-21,共7页
地方志中包含了大量的石刻文献,然因其繁芜,欲善加利用,首先应对其做一番梳理。明清沧州方志的石刻文献主要集中在嘉靖《河间府志》、乾隆《河间府新志》、乾隆《河间县志》、民国《沧县志》、康熙《盐山县志》、民国《盐山新志》、乾... 地方志中包含了大量的石刻文献,然因其繁芜,欲善加利用,首先应对其做一番梳理。明清沧州方志的石刻文献主要集中在嘉靖《河间府志》、乾隆《河间府新志》、乾隆《河间县志》、民国《沧县志》、康熙《盐山县志》、民国《盐山新志》、乾隆《肃宁县志》、康熙《吴桥县志》、光绪《吴桥县志》、光绪《东光县志》《民国交河县志》、康熙《青县志》、民国《青县志》、民国《南皮县志》、康熙《献县志》、民国《献县志》等十六部县志中,经此梳理,可在校勘、辑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沧州方志 石刻文献 校勘 辑佚
下载PDF
河北易俗社发微——兼及民国剧评视域下的河北梆子
14
作者 金景芝 李朝杰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2,共6页
河北易俗社是民国时期活跃在上海、武汉等南方都市剧场中的一支河北梆子社团。该社团以演出传统梆子戏为主要特色,汇聚了葛文娟、梁蕊兰、筱玉兰等梆子名伶,引发了当地市民对河北梆子的热情关注。与此同时,易俗社的演出在当时还引发了... 河北易俗社是民国时期活跃在上海、武汉等南方都市剧场中的一支河北梆子社团。该社团以演出传统梆子戏为主要特色,汇聚了葛文娟、梁蕊兰、筱玉兰等梆子名伶,引发了当地市民对河北梆子的热情关注。与此同时,易俗社的演出在当时还引发了剧评家关于传统梆子戏曲发展和变革的思考,在河北梆子发展史上谱下了重要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易俗社 梆子戏 演员 剧场 贡献
原文传递
唐代范阳诗人卢真与卢贞考辨
15
作者 金景芝 王玲玲 《兰台世界(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55,共2页
自宋以来,就有"两卢贞(真)"的错误说法,错以为同名同姓的两个人。本文通过考证,纠正了错讹,理清了两人各自的经历,并且增补了相关史料。
关键词 范阳 “两卢贞(真)” 卢真 卢贞
原文传递
吴梅的“场上”戏曲观论析
16
作者 金景芝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19年第1期317-322,共6页
吴梅在民国时期剧坛的理论研究、舞台演出、戏曲教育等方面有着精到独特的见解。他从演出实际出发,对戏曲"场上"表演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提倡"案头场上,交相为美"的戏曲观,推崇生动、崭新的戏曲"排场"理论... 吴梅在民国时期剧坛的理论研究、舞台演出、戏曲教育等方面有着精到独特的见解。他从演出实际出发,对戏曲"场上"表演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提倡"案头场上,交相为美"的戏曲观,推崇生动、崭新的戏曲"排场"理论,并将民国时期新的时代思想寄寓戏曲理论中,为民国时期的戏曲理论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梅 场上 排场 时代思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