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羊肚菌”轮作下稻田消纳羊肚菌废弃物的减氮效应研究
1
作者 金梅娟 王海候 +1 位作者 顾俊荣 董明辉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0期92-98,共7页
为探讨“稻-羊肚菌”轮作下羊肚菌废弃物还田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及其替代化学氮肥的应用潜力,于2022年设置盆栽试验。试验设计了3个处理,分别为:羊肚菌废弃物还田+常规施肥(H1)、羊肚菌废弃物还田+氮肥减施10%(H2)、羊肚菌废弃物不还田+... 为探讨“稻-羊肚菌”轮作下羊肚菌废弃物还田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及其替代化学氮肥的应用潜力,于2022年设置盆栽试验。试验设计了3个处理,分别为:羊肚菌废弃物还田+常规施肥(H1)、羊肚菌废弃物还田+氮肥减施10%(H2)、羊肚菌废弃物不还田+常规施肥(CK),测定了水稻产量与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植株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及土壤有机质、pH与速效氮含量变化,分析了稻田消纳羊肚菌废弃物的减氮生产效应。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H1处理水稻产量增加了4.0%、H2处理降低了0.3%,H1处理的水稻产量构成指标优于CK处理,具体表现为有效穗数、每穗粒数与结实率分别提高了3.1%、1.7%与3.7%及成穗率提高了6.1%,H2处理有效穗数、每穗粒数与结实率分别降低1.0%、0.6%与0.4%,而千粒重、成穗率提高了1.3%、6.4%,但H1、H2、CK处理之间的产量及其构成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不同处理之间水稻各时期的干物质积累及成熟期的含氮率、吸氮量、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无差异显著性(P>0.05);羊肚菌废弃物还田利于提升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铵态氮含量,水稻成熟期H1、H2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较CK提高,且H1与CK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H1、H2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较CK分别提高28.8%、7.7%(P<0.05);处理间硝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及土壤肥力等指标,“稻-羊肚菌”轮作下稻田消纳利用羊肚菌废弃物并不影响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并且对稻田土壤培肥具正向促进作用,基于羊肚菌废弃物还田下氮素减施10%(替代10%化学氮素)对水稻稳产性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羊肚菌废弃物 氮肥 产量 土壤培肥
下载PDF
水稻-羊肚菌轮作生态效益研究综述
2
作者 金梅娟 王海侯 +2 位作者 吕志伟 张燕辉 董明辉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2期29-33,共5页
水稻-羊肚菌轮作是一种新兴的高效生态种植模式,该模式不仅有助于经济增长,还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本文系统探讨了水稻-羊肚菌轮作在土壤改良、污染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病虫害控制等方面的生态效益,并剖析了土... 水稻-羊肚菌轮作是一种新兴的高效生态种植模式,该模式不仅有助于经济增长,还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本文系统探讨了水稻-羊肚菌轮作在土壤改良、污染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病虫害控制等方面的生态效益,并剖析了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栽培技术和菌株选择等因素对该模式的影响。最后,建议未来在推广可持续农业、秸秆利用和农业碳减排等方面展开研究,进一步扩展水稻-羊肚菌轮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水稻 轮作 生态效益
下载PDF
秸秆源土壤调理剂对设施菜地次生盐渍障碍的改良效果
3
作者 金梅娟 陈雪民 +5 位作者 王艳玲 李瑞霞 杨柳 高建峰 吕志伟 王海候 《南方农业》 2024年第7期144-148,共5页
为探索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障碍的改良与修复方法,提升设施土壤的可持续发展性,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连续种植15年的叶菜类蔬菜生产基地开展土壤次生盐渍障碍改良试验。试验以当地典型叶菜品种香青菜为供试作物,在氮素施用量相同条件下... 为探索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障碍的改良与修复方法,提升设施土壤的可持续发展性,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连续种植15年的叶菜类蔬菜生产基地开展土壤次生盐渍障碍改良试验。试验以当地典型叶菜品种香青菜为供试作物,在氮素施用量相同条件下(纯N 12.5 kg/667 m^(2)),以常规施用化肥处理为对照,用T0表示,设计了2种次生盐渍障碍改良措施: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秸秆源土壤调理剂+常规化学施肥基础上减量15%处理,分别用T1、T2表示。试验观测了供试叶菜的产量、硝酸盐含量、维生素C含量,并在叶菜收获后检测分析了土壤的pH值、EC值、土壤物理与肥力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T0)相比,采用秸秆源土壤调理剂耦合化肥减量措施(T2)可有效减轻设施菜地次生盐渍化障碍程度(EC值降低了49.25%)、缓解土壤酸化程度(pH值提高了18.36%),促进供试叶菜的正常生长及产量的提高与品质的提升,产量增加了84.82%、硝酸盐含量降低了45.92%、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67.57%;T2处理的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总孔隙体积、土壤通气体积等物理性状比T0、T1处理均有显著的优化提升,另外,T2处理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T0、T1处理,而硝态氮含量则显著低于T0、T1处理。该试验提出的秸秆源土壤调理剂耦合化肥减量措施对次生盐渍化障碍土壤具有明显的改良效果,对于促进农业秸秆资源化利用、提升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减轻化学肥料投入并减缓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压力、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土壤调理剂 设施土壤 次生盐渍障碍 土壤改良
下载PDF
不同热解温度稻壳生物炭对羊粪堆肥腐熟度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海候 吕志伟 +6 位作者 金梅娟 沈园 陶玥玥 周新伟 施林林 李茹 陆长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6-703,共8页
为优化羊粪堆肥腐熟度与温室气体减排协同的技术工艺参数,以2种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稻壳生物炭为堆肥辅料,与羊粪、食用菌渣混合,进行了43 d的堆肥试验。设置了3个处理,羊粪与食用菌渣质量比9∶1混合体作为预备物料,在预备物料上分别添加... 为优化羊粪堆肥腐熟度与温室气体减排协同的技术工艺参数,以2种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稻壳生物炭为堆肥辅料,与羊粪、食用菌渣混合,进行了43 d的堆肥试验。设置了3个处理,羊粪与食用菌渣质量比9∶1混合体作为预备物料,在预备物料上分别添加450、650℃热解的稻壳生物炭(占预备物料质量百分比15%)为BC450、BC650处理,在预备物料上添加未热解炭化的稻壳(与稻壳生物炭同等体积)为CK处理。监测了堆肥温度、腐熟度指标(NH_(4)^(+)-N/NO_(3)^(-)-N、EC值、种子发芽指数)、温室气体(CH_(4)、CO_(2)、N_(2)O)排放的变化动态,分析了不同热解温度稻壳生物炭对堆肥腐熟度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果。结果表明:添加450、650℃热解的稻壳生物炭,缩短了堆肥体NH_(4)^(+)-N/NO_(3)^(-)-N、T值、EC值及种子发芽指数达到腐熟度推荐值的所需时间,与CK处理相比,BC450、BC650处理的腐熟周期分别缩短了15.0%、32.5%;羊粪堆置43 d后,BC450、BC650处理的综合温室效应较CK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了6.56%、24.36%,且BC650处理综合温室效应比BC450处理显著降低了19.05%(P<0.05);添加稻壳生物炭对羊粪堆肥腐熟度及温室气体减排具有协同促进作用,建议优选650℃制备的稻壳生物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热解温度 羊粪 堆肥 腐熟度 温室气体
下载PDF
不同品种羊肚菌和外源营养对其生产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春芹 董明辉 +5 位作者 顾鲁同 李勇 赵国强 凡军民 侯金凤 金梅娟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1期32-39,共8页
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不同品种、不同配方的外源营养袋及其不同的放置时间对羊肚菌生产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7个品种中MH1菌丝生长势强,产量最高,达3195 kg·hm^(-2);9种不同配方外源营养袋中,配方Ⅴ和Ⅰ的菌丝长势强,产量较... 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不同品种、不同配方的外源营养袋及其不同的放置时间对羊肚菌生产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7个品种中MH1菌丝生长势强,产量最高,达3195 kg·hm^(-2);9种不同配方外源营养袋中,配方Ⅴ和Ⅰ的菌丝长势强,产量较高,分别达2685 kg·hm^(-2)和2235 kg·hm^(-2);5个放置营养袋的不同时间段中,适宜的放置时间为播种后15 d,对应产量为178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外源营养袋 生产性状
下载PDF
不同碳氮比牛粪对基质化堆肥中温室气体排放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6
作者 周新伟 吕志伟 +6 位作者 金梅娟 施林林 陶玥玥 陈敏炀 何旻珊 王海候 盛金元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60-266,共7页
研究不同碳氮比(C/N)牛粪在基质化利用时,堆肥过程对温室气体排放及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为畜禽粪便的低碳化利用提供依据。以牛粪为主料、木屑为辅料,设置初始C/N分别为20、30、60的3个处理(C/N20、C/N30、C/N60),通过定期翻堆的高温好... 研究不同碳氮比(C/N)牛粪在基质化利用时,堆肥过程对温室气体排放及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为畜禽粪便的低碳化利用提供依据。以牛粪为主料、木屑为辅料,设置初始C/N分别为20、30、60的3个处理(C/N20、C/N30、C/N60),通过定期翻堆的高温好氧堆肥及腐熟物免复配、直接育苗试验的方法,监测堆肥体的CO_(2)、CH 4、N 2O等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不同碳氮比对堆肥体的总温室效应、腐熟后基质的理化性质、萝卜育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均能在35 d内完全腐熟,初始C/N显著影响牛粪堆肥中温室气体排放,整个堆肥期间的平均排放速率及累计排放量为C/N30>C/N20>C/N60,C/N30、C/N20、C/N60的总温室气体排放量(以CO_(2)当量计)分别为367.0、471.7、79.9 g/kg,C/N30、C/N20的总温室气体排放量以CO_(2)、CH 4为主,2种气体占比分别为44.0%~47.3%、44.0%~52.4%,而C/N60以CO_(2)产生温室效应占总量的99.80%。C/N20、C/N30处理腐熟后的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大小孔隙比、pH值、EC值等基质理化性质指标均与草炭复合基质(商品对照)无显著差异,并优于C/N60。C/N20、C/N30堆肥体腐熟后用于萝卜育苗的出苗率、单株鲜重、散坨率均优于C/N60。C/N20、C/N30的基质理化及育苗性质指标差异不大,但C/N20较C/N30减少总温室气体排放22.2%。采用牛粪堆肥制备蔬菜育苗基质,建议堆肥的初始C/N为20,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又可提高育苗质量,是一种可完全替代草炭复合基质的绿色低碳废弃物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比 育苗基质 堆肥 温室气体 牛粪 排放 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羊肚菌品质特性及复水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马佳佳 董明辉 +3 位作者 全鑫瑶 邵千朔 金梅娟 王毓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88-297,共10页
为探究羊肚菌在不同干燥方式及复水后的品质变化与成因,以六妹羊肚菌为试材,采用自然干燥(natural drying,ND),恒温干燥(constant temperature drying,CTD),真空冷冻干燥方式(vacuum freeze-drying,VFD)对羊肚菌进行干制,探讨3种干燥方... 为探究羊肚菌在不同干燥方式及复水后的品质变化与成因,以六妹羊肚菌为试材,采用自然干燥(natural drying,ND),恒温干燥(constant temperature drying,CTD),真空冷冻干燥方式(vacuum freeze-drying,VFD)对羊肚菌进行干制,探讨3种干燥方式对微观结构、滋味、营养品质及复水性能的影响,并研究羊肚菌复水前后质地、色泽、风味的差异分析,分析判断不同方式的干燥特性。结果表明:VFD羊肚菌氨基酸、粗多糖与甜味值分别为944 mg/100 g、6.26 g/100 g、19.73,显著(P<0.05)高于其他2种方式,其菌柄与菌盖的明亮度(L^(*)值)显著(P<0.05)提升,菌盖色差(△E)最小,△E值为5.83。电子鼻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发现干燥与复水前后不同羊肚菌样品在气味轮廓上存在差异且对风味进行很好地区分。VFD由于其孔隙均匀分布的疏松状微观结构保持最佳的复水比,低场核磁共振结合核磁共振成像分析结果显示VFD羊肚菌在复水20 min内不易流动水显著增加,复水速率快速上升,复水均匀性最好。VFD复水后菌柄与菌盖色差(△E)分别为12.28和11.47,显著(P<0.05)小于其他2种干燥方式,菌柄和菌盖的脆度分别为35.87 N/mm和10.42 N/mm,与CTD相近。聚类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果直观地展示了感官变量与营养变量在不同干燥方式样品中的分布,进一步说明真空冷冻干燥在羊肚菌干燥应用的可行性。该研究结果为羊肚菌干制品加工方式优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干燥方式 复水性能 感官品质 营养品质
下载PDF
热解温度对生物炭物理及化学吸附能力的影响
8
作者 吕志伟 罗春红 +4 位作者 李冬梅 金梅娟 张燕辉 陆长婴 王海候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2期68-76,共9页
为明确生物炭物理及化学吸附能力对热解温度的响应特征,并阐明生物炭物理、化学吸附能力与热解温度的量化关系,试验以农林废弃树枝为原料,在热解温度为250、350、450、550、650℃下制备具不同吸附性能的生物炭(以T250、T350、T450、T550... 为明确生物炭物理及化学吸附能力对热解温度的响应特征,并阐明生物炭物理、化学吸附能力与热解温度的量化关系,试验以农林废弃树枝为原料,在热解温度为250、350、450、550、650℃下制备具不同吸附性能的生物炭(以T250、T350、T450、T550、T650命名),测定生物炭碘吸附量(表征物理吸附能力)、亚甲基蓝吸附量(表征化学吸附能力)、芳香性、极性,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生物炭表观形貌及官能团丰富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解温度的升高,提高了生物炭的碘吸附量、降低了生物炭的亚甲基蓝吸附量,T250、T350处理的生物炭表面具有较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而T450、T550、T650处理的生物炭则拥有更强的芳香性、更低的极性和更加丰富的孔隙结构;生物炭碘吸附量Q_(2)与热解温度x呈增长型“S”曲线关系(P<0.01),回归方程为:Q_(1)=180.78+(447.96-180.78)/[1+10^(484.61-x)0.02],R^(2)=0.9991,碘吸附量的极小值、中值、极大值所对应的热解温度分别为318.1、484.6、616.4℃;生物炭亚甲基蓝吸附量Q_(2)与热解温度x呈下降型“S”曲线关系(P<0.01),回归方程为:Q_(2)=5.78+(12.45-5.78)/[1+10^(386.78-x)-0.02],R^(2)=0.9920,亚甲基蓝吸附量的极小值、中值、极大值所对应的热解温度分别为511.3、386.8、281.6℃;热解温度每升高50℃生物炭的碘吸附量提高16.7%、亚甲基蓝吸附量降低21.8%。综合吸附原理及特征参数,在不同生产实践场景中,若主要应用以化学吸附作用为主的生物炭,其热解温度推荐值不宜高于386.8℃;若重点发挥生物炭的物理吸附作用,热解温度推荐值不宜低于484.6℃。热解温度介于386.8~484.6℃之间,生物炭物理与化学吸附能力无显著的主次之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热解温度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碘吸附量 亚甲基蓝吸附 定量关系
下载PDF
不同轮作模式对优质食味稻米品质的影响及氮肥调控效应
9
作者 宋云生 顾俊荣 +4 位作者 金梅娟 曹鹏辉 于雅洁 袁彩勇 董明辉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0期1-8,共8页
旨在探讨不同轮作模式与氮肥运筹对优质食味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了稻-麦、稻-紫云英和稻-羊肚菌3种轮作模式,设置了减氮10%和常规施用量2种氮肥用量水平,按照基蘖肥:穗肥比例设置了4种氮肥比例处理。结果表明,稻-羊肚菌轮作模... 旨在探讨不同轮作模式与氮肥运筹对优质食味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了稻-麦、稻-紫云英和稻-羊肚菌3种轮作模式,设置了减氮10%和常规施用量2种氮肥用量水平,按照基蘖肥:穗肥比例设置了4种氮肥比例处理。结果表明,稻-羊肚菌轮作模式、减氮10%的施肥量以及6:4的氮肥比例策略对于优化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最为有利,其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达到85.17%、80.38%和72.60%,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分别为7.33%、18.17%和1.33%。而在蒸煮食味与营养品质方面,稻-紫云英模式结合减氮10%的氮肥用量和基蘖肥:穗肥比例为6:4的氮肥运筹策略表现出最佳的效果,其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3.68%、83.94 mm和6.65 g/100g;稻-羊肚菌模式与减氮10%和基蘖肥:穗肥比例为6:4的组合,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2.41%、85.14 mm和6.23 g/100g,也是一个相对较好的组合。在RVA谱特征值分析中,稻-紫云英模式和稻-羊肚菌模式,在减氮10%、基蘖肥:穗肥比例6:4处理时表现出较高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本研究证实,通过合理的轮作模式和氮肥管理策略,可以有效地调控优质食味粳稻的稻米品质,稻-羊肚菌和稻-紫云英轮作模式在减氮10%以及6:4的氮肥比例策略下,对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与营养品质及RVA谱特征值都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模式 氮肥运筹 稻米品质 优质食味粳稻 RVA谱特征值
下载PDF
稻麦秸秆基质栽培马铃薯的化学氮肥减量试验初报
10
作者 陈雪民 朱月兰 +3 位作者 金梅娟 吕志伟 李瑞霞 王海候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3期71-75,共5页
为降低马铃薯基质栽培过程中化学氮肥的用量,采用盆栽方式,以稻麦秸秆为基质,针对化肥中的N素,用羊粪有机肥进行了有机替代,替代比例分别为0%(T0)、25%(T25)、50%(T50)、75%(T75)、100%(T100)。结果表明:1)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马铃薯产... 为降低马铃薯基质栽培过程中化学氮肥的用量,采用盆栽方式,以稻麦秸秆为基质,针对化肥中的N素,用羊粪有机肥进行了有机替代,替代比例分别为0%(T0)、25%(T25)、50%(T50)、75%(T75)、100%(T100)。结果表明:1)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马铃薯产量、茎粗、主茎数、结薯数、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2)替代比例为25%时,其产量、群体质量及氮素利用率表现为最佳,且与常规化肥不替代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3)马铃薯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与N素有机替代比例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y=-0.0166x^(2)+0.5462x+232.39,R^(2)=0.9953;y=-0.0151x^(2)+0.5326x+156.2,R^(2)=0.9252),以此反演可获得马铃薯最高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有机替代比例分别为16.45%和17.63%。4)结合生产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建议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以稻麦秸秆为基质进行无土栽培条件时,化学氮肥的有机替代比例控制在17%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氮肥 稻麦秸秆基质 有机替代
下载PDF
废弃栽培基质水稻育秧再利用及其稻田生产效应
11
作者 程月琴 王艳玲 +3 位作者 金梅娟 吕志伟 陆长婴 王海候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859-863,共5页
为探讨废弃栽培基质的水稻育秧再生利用及其在稻田的生产应用效应,该研究将废弃基质经高温好氧堆置处理后制备成再生基质,以商品基质、营养土为对照,水稻生产采用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栽插,分别比较3个处理的秧苗素质,测定了产量及其构成... 为探讨废弃栽培基质的水稻育秧再生利用及其在稻田的生产应用效应,该研究将废弃基质经高温好氧堆置处理后制备成再生基质,以商品基质、营养土为对照,水稻生产采用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栽插,分别比较3个处理的秧苗素质,测定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再生基质除EC(基质中的可溶性盐含量)值之外,均达到了蔬菜育苗基质标准。与商品基质相比,再生基质对水稻秧苗的苗高、苗长、叶龄、最大单叶长与宽、假茎粗无促进作用,但显著提高栽后12 d发根数,且显著提高了秧苗地下部干物质重。再生基质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秧苗栽插的倒秧率,提高了栽插后4 d的活棵率,显著增加了水稻成熟期穗数与成穗率,从而促进了水稻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秧 秧苗素质 废弃基质
下载PDF
基于垄型土槽耦合基质条件下草莓推迟移栽的生产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梅娟 查金芳 +4 位作者 韩雪梅 佘旭东 沈明星 陆长婴 王海候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12期2829-2832,2836,共5页
为促进“水稻-草莓”模式的推广应用,缓解因茬口紧张而导致迟栽草莓前期产量低的瓶颈问题,设计了一种利用垄型土槽耦合基质栽培草莓的方法。设置了6个不同草莓推迟移栽时间(即推迟0、5、10、15、20、25 d)处理,分别用R0、R5、R10、R15、... 为促进“水稻-草莓”模式的推广应用,缓解因茬口紧张而导致迟栽草莓前期产量低的瓶颈问题,设计了一种利用垄型土槽耦合基质栽培草莓的方法。设置了6个不同草莓推迟移栽时间(即推迟0、5、10、15、20、25 d)处理,分别用R0、R5、R10、R15、R20、R25表示,以常规栽培为对照,用CK表示;测定了不同处理初果期、盛果期、末果期的草莓产量,草莓茎基宽、株高等农艺性状,探讨了推迟移栽时间对草莓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莓采用垄型土槽并耦合基质推迟移栽条件下,R0、R5、R10、R15处理的总产量虽然低于CK,但无显著性差异;推迟移栽对草莓初果期、盛果期的产量影响较大,其中R0、R5处理的草莓初果期产量均大于CK处理,R10处理的草莓产量与CK相当;不同推迟移栽处理之间的草莓农艺性状差异较小。随着草莓推迟移栽天数的增加,草莓总产值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草莓产值与推迟移栽天数呈极显著的开口向下一元二次抛物线相关,以获得CK处理的产量为标准,草莓的移栽时间可较常规生产推迟17 d;上述研究可有效缓解因茬口紧张、草莓迟栽所导致的前期产量骤减的问题,对稳定草莓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垄型土槽 基质 产量
下载PDF
稻田构建垄型土槽耦合基质栽培草莓的生产效应研究
13
作者 金梅娟 佘旭东 +3 位作者 沈明星 陆长婴 陶玥玥 王海候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期71-76,共6页
为有效缓解“水稻-草莓”种植模式中水稻收获与草莓移栽的茬口时间矛盾,以草莓常规裸苗稻田起垄移栽为对照(CK),以稻田构建垄型土槽耦合基质栽培草莓为处理(PR),观测了不同栽培措施下草莓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等指标。结... 为有效缓解“水稻-草莓”种植模式中水稻收获与草莓移栽的茬口时间矛盾,以草莓常规裸苗稻田起垄移栽为对照(CK),以稻田构建垄型土槽耦合基质栽培草莓为处理(PR),观测了不同栽培措施下草莓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等指标。结果表明,PR处理下,草莓产量连续2年较CK明显增加,总产量增产率分别达53.97%和8.27%,其中对12月上旬至次年1月中旬的早期、1月下旬至3月中旬的中期草莓产量提升作用达显著水平,分别在试验第1年增加了0.49、6.19 t/hm2,在试验第2年增加了0.92、4.69 t/hm2;草莓的茎基宽、地上与地下部干物质量、净光合速率等性状均显著优于CK处理,表现为在试验第1年和第2年分别较CK处理增加40.65%和19.89%、42.51%和38.57%、49.01%和41.14%、9.16%和36.89%;应用垄型土槽耦合基质方式栽培草莓,有利于草莓早中期产量的增产、提升草莓种植的销售利润,符合中国现代农业以“稳粮增效、产业富民、绿色高效”的导向,具有较好推广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垄型土槽 基质 产量
下载PDF
生物炭对农业面源污染氮、磷流失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4
作者 褚军 薛建辉 +1 位作者 金梅娟 吴永波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9-415,共7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生物炭削减农田氮、磷养分流失的研究进展,从生物炭的作用机制和对土壤环境效应的影响2个方面出发,重点阐述了生物炭对土壤中氮、磷养分的吸附与转化,生物炭的作物效应以及生物炭对土壤淋溶过程的影响。生物炭不...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生物炭削减农田氮、磷养分流失的研究进展,从生物炭的作用机制和对土壤环境效应的影响2个方面出发,重点阐述了生物炭对土壤中氮、磷养分的吸附与转化,生物炭的作物效应以及生物炭对土壤淋溶过程的影响。生物炭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氮、磷养分的有效性,促进作物的吸收和生长,而且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可以吸附土壤中未被作物利用的水分和养分,延缓养分释放,减弱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能力,最终实现减少土壤氮、磷养分流失的目的。最后,着眼于当前相关研究的薄弱之处对今后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展望,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氮流失 磷流失 吸附 环境效应
下载PDF
生物质炭添加量对伊乐藻堆肥过程氮素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海候 金梅娟 +5 位作者 徐军 严慧霞 陆长婴 施林林 周新伟 沈明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34-240,共7页
为探讨高温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有效控制技术,研究以生物质炭为添加剂对伊乐藻与稻草混合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的影响,通过静态高温好氧堆肥试验,设置了6个处理,即:CK(不添加生物质炭)、5个生物质炭不同添加量处理(以CK为基础,生物质炭... 为探讨高温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有效控制技术,研究以生物质炭为添加剂对伊乐藻与稻草混合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的影响,通过静态高温好氧堆肥试验,设置了6个处理,即:CK(不添加生物质炭)、5个生物质炭不同添加量处理(以CK为基础,生物质炭添加量分别为CK堆体干基质量的6%、18%、30%、42%、54%),监测了伊乐藻与稻草混合堆肥过程中堆温、氨挥发速率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添加生物质炭可以提高堆温、延长高温期天数、缩短堆肥周期,堆肥周期减少天数与生物质炭添加量呈极显著的对数曲线相关(P〈0.01);添加生物质炭可以显著降低堆肥过程中的氨累积挥发量(P〈0.05),但与CK相比,生物质炭添加量为6%、18%处理的氨累积挥发量分别增加了26.58%、6.34%,同时,氮素损失率亦高于CK处理;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率与生物质炭添加量关系密切,呈显著的一元三次曲线相关(P〈0.05),生物质炭的适宜添加量为27.11%-45%;根据不同影响因子的标准偏回归系数,对堆肥体氮素损失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全氮、铵态氮、有机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温度 生物质炭 伊乐藻 氮素损失
下载PDF
水生植物堆肥替代部分氮肥提高水稻产量与稻田土壤肥力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陶玥玥 金梅娟 +6 位作者 汤云龙 朱兴连 陆长婴 王海候 施林林 周新伟 沈明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96-202,共7页
为评价太湖流域水生植物堆肥对水稻产量及稻田土壤肥力效应,在太湖流域典型稻田连续进行4a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在等氮条件下不同比例的水生植物有机堆肥替代处理(有机氮替代率分别为0、20%、40%、60%、80%和100%)引起的水稻籽粒产量、... 为评价太湖流域水生植物堆肥对水稻产量及稻田土壤肥力效应,在太湖流域典型稻田连续进行4a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在等氮条件下不同比例的水生植物有机堆肥替代处理(有机氮替代率分别为0、20%、40%、60%、80%和100%)引起的水稻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子、氮磷钾吸收量以及土壤碳氮含量和pH值变化。结果表明:与单施尿素相比,水生植物有机堆肥与尿素配施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并随着有机肥替代率增加,水稻产量呈先增后降;当有机肥替代率达40%和60%时产量最高。单施有机肥和单施尿素处理水稻籽粒产量相当。单施有机肥显著降低了有效穗数,有机肥和尿素配合施用则可减轻甚至消除这一效应;有机肥替代率在40%和60%时,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均较高。随着有机肥施用量增加,水稻秸秆氮浓度降低,籽粒氮浓度无影响;水稻磷浓度和吸收量均无显著差异;有机肥与尿素配施均显著提高了秸秆钾吸收量,有机肥替代率在80%时可显著提高籽粒钾吸收量。表层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及土壤pH值均与有机肥替代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肥-尿素配施处理下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均较4 a前显著提高。有机肥替代率为80%和100%,土壤pH值较试验前土壤分别显著升高。由此可见,水生植物有机肥与尿素配施可以提高太湖稻作区水稻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减缓土壤酸化程度,可作为太湖稻作区一项环保型施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肥料 太湖地区 水稻产量 养分吸收
下载PDF
添加不同粒径炭基辅料改善猪粪好氧堆肥质量的效果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海候 何胥 +5 位作者 陶玥玥 金梅娟 陆长婴 施林林 周新伟 沈明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24-232,共9页
为提高畜禽粪便堆肥质量和改善堆肥工艺,创制了一种炭基辅料,与猪粪、食用菌渣混合,进行了30 d的堆肥试验。设置了3个处理,即:猪粪与食用菌渣高温好氧堆肥(CK)、1~2 cm粒径炭基辅料替代CK处理中60%(体积比)的食用菌渣(B1)、6~7 cm粒径... 为提高畜禽粪便堆肥质量和改善堆肥工艺,创制了一种炭基辅料,与猪粪、食用菌渣混合,进行了30 d的堆肥试验。设置了3个处理,即:猪粪与食用菌渣高温好氧堆肥(CK)、1~2 cm粒径炭基辅料替代CK处理中60%(体积比)的食用菌渣(B1)、6~7 cm粒径炭基辅料替代CK处理中60%的食用菌渣(B2)。监测了堆肥体的温度、氨挥发、氧化亚氮排放、pH值、EC值等参数变化情况,并以堆肥初次升温至55℃所需时间、氮素损失率、C/N比变化率、种子发芽指数、辅料回收率为指标,采用模糊评价法,分析了不同粒径炭基辅料在堆肥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CK相比,炭基辅料可以显著促进堆温快速上升、提高堆肥积温(P<0.05),B1、B2处理的堆肥体初次升温至55℃所需时间分别较CK减少了4、11 d,堆肥积温显著大于CK,B2处理的促升温、增温效应优于B1处理;堆肥30 d后,CK、B1与B2处理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为605.41,374.94,303.68 mg/kg,氧化亚氮排放累积量分别为35.80,49.53,74.94 mg/kg,B1、B2处理的堆肥体氮素损失率为43.10%,39.67%,分别较CK降低了16.13%,22.81%,堆肥体氮素损失的降低主要是NH3挥发的有效控制;炭基辅料降低了堆肥体的EC值,显著提高了种子发芽指数(P<0.05);根据模糊评价结果,B2处理的堆肥效果优于B1处理,炭基辅料应用于高温好氧堆肥工艺的适宜粒径为6~7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降解 炭基辅料 氮素损失
下载PDF
炭基辅料对羊粪好氧堆肥中氮素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海候 何胥 +5 位作者 陶玥玥 金梅娟 陆长婴 施林林 周新伟 沈明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28-936,共9页
养殖废弃物(羊粪)的堆肥化处置是现代"草-羊-田"农牧循环生产的重要环节,为探讨羊粪高温好氧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有效控制技术,研制了一种炭基辅料,与羊粪和稻草混合后进行了34 d的堆肥试验。试验设置2个处理:羊粪与稻草高温好... 养殖废弃物(羊粪)的堆肥化处置是现代"草-羊-田"农牧循环生产的重要环节,为探讨羊粪高温好氧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有效控制技术,研制了一种炭基辅料,与羊粪和稻草混合后进行了34 d的堆肥试验。试验设置2个处理:羊粪与稻草高温好氧堆肥(CK)、CK基础上添加质量比15%的炭基辅料(CA)。监测了堆肥体的温度、NH_3挥发速率、N_2O排放通量、各形态氮素含量等参数变化情况,分析了炭基辅料对羊粪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及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添加炭基辅料促进了堆肥后第1~7 d堆肥温度快速上升,对堆肥后第8~34 d的堆温影响较小;堆肥34 d后,CK、CA处理的NH_3挥发累积量分别为368.38、175.63 mg·kg-1,N_2O排放累积量分别为50.38、88.94 mg·kg-1,CA处理的NH_3挥发累积量显著小于CK处理(P<0.05),而2个处理之间的N_2O排放累积量差异性不显著(P>0.05),羊粪堆肥过程中NH_3挥发是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CK、CA处理的氮素损失率分别为50.49%、32.63%,添加炭基辅料显著降低了羊粪堆肥体的氮素损失率(P<0.05),炭基辅料应用于羊粪有机肥生产,氮素损失率可减少35.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炭基辅料 羊粪 氮素损失
下载PDF
螺蛳替代商品饲料比例对中华绒螯蟹产量和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海候 沈明星 +3 位作者 陆长婴 施林林 周新伟 金梅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90-695,共6页
在蟹塘稳产条件下,为减缓水体氮、磷负荷压力,采用小塘试验法,以常规生产措施为对照(即螺蛳基础用量6000kg/hm2、外源商品饲料4500kg/hm2),以蛋白质含量为核算标准,通过增加螺蛳的用量替代商品饲料的减少用量,设计了螺蛳蛋白替代商品... 在蟹塘稳产条件下,为减缓水体氮、磷负荷压力,采用小塘试验法,以常规生产措施为对照(即螺蛳基础用量6000kg/hm2、外源商品饲料4500kg/hm2),以蛋白质含量为核算标准,通过增加螺蛳的用量替代商品饲料的减少用量,设计了螺蛳蛋白替代商品饲料蛋白的5个不同比例处理,分别为0%、25%、50%、75%、100%,测定了中华绒螯蟹产量、塘内水体氮、磷含量等指标,研究了内源螺蛳饲料替代外源商品饲料的不同比例对中华绒螯蟹产量和水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蟹塘螺蛳常规用量(6000kg/hm2)条件下,中华绒螯蟹产量、去除饲料投入的毛利润与螺蛳替代外源饲料比例均呈开口向下的一元二次曲线相关,且相关性达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增加螺蛳投喂量、减少外源饲料用量,蟹塘水体无机氮含量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对无机磷含量影响较小,但整个养殖过程的水样无机氮含量中位数值符合5类水标准要求;无机磷含量中位数值符合3类水标准要求;综合产量、水体养分含量、经济效益等因素,在蟹塘溶氧充足条件下,外源饲料的适宜可替代比例为37.85%~51.25%,按螺蛳替代饲料比例为40%条件计算,即饲料用量2700kg/hm2、螺蛳用量14 55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螺蛳 商品饲料 替代比例 产量 氮磷养分
下载PDF
秸秆堆腐物的基质化改良及育苗效应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新伟 王海候 +3 位作者 陆长婴 金梅娟 施林林 沈明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2-190,共9页
文章针对农作物秸秆制备栽培基质的pH、EC值偏高和通气、持水孔隙度比例不当等问题,研究了稻草秸秆基质化利用过程理化性质的改良技术。以稻草秸秆、菇渣高温堆制及其堆腐物为常规对照,采用在高温好氧堆腐及穴盘育苗试验的方法,研究酒... 文章针对农作物秸秆制备栽培基质的pH、EC值偏高和通气、持水孔隙度比例不当等问题,研究了稻草秸秆基质化利用过程理化性质的改良技术。以稻草秸秆、菇渣高温堆制及其堆腐物为常规对照,采用在高温好氧堆腐及穴盘育苗试验的方法,研究酒糟添加及物料组成对基质理化性质、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堆腐阶段稻草秸秆+菇渣+酒糟处理的堆腐高温(>50℃)维持天数较稻草秸秆+菇渣处理多13 d(P<0.05),平均堆腐温度较稻草秸秆+菇渣高9.3℃(P<0.05),稻草秸秆+菇渣+酒糟处理较稻草秸秆+菇渣处理腐熟物pH、EC值分别下降14.0%、16.5%,稻草秸秆+菇渣+酒糟处理提高了堆肥体的起始发芽指数;与对照相比稻草秸秆+菇渣+酒糟处理促进了堆腐进程,腐熟物更适宜于基质应用。2种腐熟物分别组配无机物珍珠岩后,均显著降低了EC值(P<0.05),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等物理性质也得到改善(P<0.05),综合幼苗地上、地下部生长特性,稻草秸秆+菇渣+酒糟处理组配珍珠岩后的育苗效果优于对照。采用农作物秸秆堆腐制备基质时,酒糟的加入能有效改善腐熟物中pH、EC值等不良理化性质,为农业废弃物的基质化利用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稻草秸秆 堆腐 PH EC 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