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独辟蹊径探幽微——科技史家金正耀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彪 金正耀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1-6,111,共6页
金正耀先生1982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然科学史专业,师从钱临照院士、李志超教授进行科技考古的学习和研究.期间在国内首次将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方法应用于上古青铜文明金属资源的研究,在分析商代青铜器的工作中发现地质与地球化... 金正耀先生1982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然科学史专业,师从钱临照院士、李志超教授进行科技考古的学习和研究.期间在国内首次将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方法应用于上古青铜文明金属资源的研究,在分析商代青铜器的工作中发现地质与地球化学上罕见的高放射成因铅,并据此提出安阳前期青铜生产中大部金属原料产地的"西南说".90年代他与美日学者合作,持续这一研究.2006年金正耀先生回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建科技考古实验室,将研究领域扩展到非传统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在金属资源考古和金属史研究以及现代释光技术的考古应用,在引领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此外,金正耀先生曾师从任继愈教授进行道教科技史的学习和研究,也取得相当丰硕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正耀 访谈录 同位素考古 高放射性成因铅 西南说
下载PDF
西沙群岛“石屿二号”沉船遗址出水青花瓷器的测年研究
2
作者 石玲玲 范安川 +4 位作者 李剑 张凝灏 李媛 辛礼学 金正耀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石屿二号”沉船遗址位于西沙群岛石屿东侧的珊瑚礁石上,是西沙群岛海域一处重要水下文化遗存。该遗址出水了青花、卵白釉、白釉、青灰釉、酱釉等多种瓷器,是探索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外销瓷贸易的关键窗口。虽然前人通过青花瓷器类型学... “石屿二号”沉船遗址位于西沙群岛石屿东侧的珊瑚礁石上,是西沙群岛海域一处重要水下文化遗存。该遗址出水了青花、卵白釉、白釉、青灰釉、酱釉等多种瓷器,是探索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外销瓷贸易的关键窗口。虽然前人通过青花瓷器类型学分析确定了遗址的相对年代,但由于未发现船体痕迹无法进行碳十四测年,而热释光测年方法则为确定遗址的绝对年代提供了一种替代手段。为了探究该遗址出水青花瓷器的热释光性质及年代,本研究利用前剂量饱和指数法对16件青花瓷片进行了古剂量测试。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分析样品的放射性元素U、Th、40K的含量。在剂量率的计算过程中综合考虑了样品的经纬度、埋藏深度、含水率以及放射性元素含量等参数,并首次使用综合矿物分析(TIMA)揭示了瓷胎中的石英粒径分布情况,以提高剂量率计算的准确度。热释光年代结果表明,这批青花瓷烧制于元代至明代早期,在释光有限的误差范围内符合传统鉴定方法得出的该遗址属于元代这一结论。这有助于揭示该历史时期相关器物的制作工艺、实际用途和可能的产地。此外,这也为理解该历史时期青花瓷器在海上贸易中的传播路径、交易规模以及对其他文化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屿二号 沉船遗址 青花瓷 释光测年 前剂量饱和指数法
下载PDF
釉原蛋白微损分析方法鉴定人骨性别的有效性与优化
3
作者 张宝帅 吴晓桐 +2 位作者 吴高 金正耀 范安川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2-487,共16页
釉原蛋白微损分析方法是一种新的考古人类遗骸性别鉴定方法。最新的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对未成年个体和保存较差的人类遗骸进行可靠的性别鉴定,而中国尚未开展相关研究。为验证和优化基于微损取样的釉原蛋白性别鉴定方法,本文对中国不... 釉原蛋白微损分析方法是一种新的考古人类遗骸性别鉴定方法。最新的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对未成年个体和保存较差的人类遗骸进行可靠的性别鉴定,而中国尚未开展相关研究。为验证和优化基于微损取样的釉原蛋白性别鉴定方法,本文对中国不同地区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11个遗址的24个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测试的所有样本都获得了可靠的性别信息。同时,本文对该方法的实验步骤和性别判定标准进行了优化:1)根据所获43组实验结果,提出以30个肽段作为排除男性假阴性可能的参考阈值;2)对盐酸溶液中的多肽进行多次提取是增加多肽数目和种类的有效途径,同时不会对样品造成二次破坏;3)数据检索过程中,Oxidation(M)和Deamidation(NQ)三种可变修饰对获得可靠的性别鉴定结果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原蛋白 性别鉴定 微损
下载PDF
铅同位素示踪方法应用于考古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41
4
作者 金正耀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8-551,共4页
应用Pb同位素示踪方法对中国青铜时代考古遗址出土青铜器进行研究 ,在商代青铜器中发现很多器物含有十分罕见的高放射成因铅 ;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出土含高放射成因铅青铜器的这些商代遗址串联起来 ,可以得到一条“青铜之路”
关键词 铅同位素示踪 考古 商代青铜器 高放射成因铅 青铜之路
下载PDF
晚商中原青铜的锡料问题 被引量:20
5
作者 金正耀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7年第4期47-55,80,共10页
中原青铜文化发展到晚商时期,已经达到鼎盛阶段。在河南殷墟等地发现的大型冶铸遗址和属于这一时期的巨型器物如司母戊大鼎等互相印证,显示了当时中原青铜铸造业的巨大规模。大量研究表明,这一时期的中原青铜主要是铜、锡合金,铜、锡、... 中原青铜文化发展到晚商时期,已经达到鼎盛阶段。在河南殷墟等地发现的大型冶铸遗址和属于这一时期的巨型器物如司母戊大鼎等互相印证,显示了当时中原青铜铸造业的巨大规模。大量研究表明,这一时期的中原青铜主要是铜、锡合金,铜、锡、铅合金,以及部分铜、铅合金和其它类青铜。从现代地质资料看,黄河中下游所谓中原地区仅产部分铜、铅矿产。因此,晚商中原青铜的矿料特别是锡的来源,便成为一个重大历史疑案。这一问题还涉及晚商的政治疆域、交通贸易及其文化影响范围等诸多商代历史问题,故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关注。笔者试就研究所得,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并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青铜铸造 青铜器 青铜文化 青铜技术 黄河中下游 云南地区 甲骨卜辞 冶铸遗址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中国学者的首篇铅同位素考古研究论文 被引量:4
6
作者 金正耀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4年第4期64-64,66,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铅同位素考古研究 历史考证 文物考古 考古方法 科技考古
下载PDF
作为一种文化的科学与人类的未来 被引量:2
7
作者 金正耀 《科学学研究》 1987年第3期28-35,114,共9页
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当今,人类文化会聚、融合,整个世界趋于一个统一的整体。科学是一种超民族性的文化,因而能够提供一种普遍的价值标准,指导人类克服人类文化走向一个理性和人道的有机整体的进... 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当今,人类文化会聚、融合,整个世界趋于一个统一的整体。科学是一种超民族性的文化,因而能够提供一种普遍的价值标准,指导人类克服人类文化走向一个理性和人道的有机整体的进程中的各种冲突和对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走向 各民族 超民族性 世界史 现代文明 二十世纪 历史研究 政治家 斯宾格勒 科学文化
下载PDF
铅同位素考古研究的可行性问题——浅议“青铜器铅同位素指示意义的范铸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金正耀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5年第2期46-51,共6页
国际上对铅同位素示踪方法在青铜器原料产地研究中的应用做过很多探讨。《范铸》一文再次提出有关问题,认为铅同位素分析结果不能确切指示青铜器铜锡铅原料的来源信息。本文考察了其依据的实验数据,它们似乎与其观点互相矛盾,其结论说... 国际上对铅同位素示踪方法在青铜器原料产地研究中的应用做过很多探讨。《范铸》一文再次提出有关问题,认为铅同位素分析结果不能确切指示青铜器铜锡铅原料的来源信息。本文考察了其依据的实验数据,它们似乎与其观点互相矛盾,其结论说服力相当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地研究 铅同位素示踪 青铜器
下载PDF
夏商周青铜器铅同位素示踪研究数据库的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金正耀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z1期73-74,共2页
A data base of lead isotope ratio of ancient Chinese bronzes is set up. There are 2 888 members, including bronze objects, casting remains, and related ores, etc. in the file. The file contents of data base are made f... A data base of lead isotope ratio of ancient Chinese bronzes is set up. There are 2 888 members, including bronze objects, casting remains, and related ores, etc. in the file. The file contents of data base are made from analysis work on Chinese bronze previously carried out in several laboratories in China, Japan and USA. The main body of the file contents is formed from records, analysis data, reference documents, and images. The data base is designed for sharing information in provenance study on raw metal material for bronze production in China Bronze 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D ISOTOPE ratio data base China BRONZE Age PROVENANCE study
下载PDF
几种禾本科植物淀粉粒形态比较及其考古学意义 被引量:41
10
作者 葛威 刘莉 金正耀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7-384,共8页
对5种禾本科植物种子中的淀粉粒(包括粟、黍、青狗尾草、高粱及薏苡等)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描述,结合颗粒长度的测量和统计学分析,建立了区分这些作物淀粉粒的一般方法。结果显示,粟和黍的淀粉粒以多边形居多,比例分别为75%和96%;青狗尾... 对5种禾本科植物种子中的淀粉粒(包括粟、黍、青狗尾草、高粱及薏苡等)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描述,结合颗粒长度的测量和统计学分析,建立了区分这些作物淀粉粒的一般方法。结果显示,粟和黍的淀粉粒以多边形居多,比例分别为75%和96%;青狗尾草中的淀粉粒以圆形为主;高粱和薏苡的淀粉粒形态具有较高的多样性。表现在消光臂上,高粱淀粉粒的消光臂呈现弯曲特征,而其他4种作物淀粉粒的消光臂则较为平直。在颗粒的长度分布上,粟淀粉粒为2.77~18.40μm,黍淀粉粒为3.93~12.85μm,青狗尾草淀粉粒为2.19~11.90μm,高粱淀粉粒为4.11~30.30μm,薏苡淀粉粒为5.48~25.44μm。研究表明,粟、黍、青狗尾草、高粱及薏苡等5种禾本科植物的淀粉粒形态特征存在相似性,但是也有差异。综合运用二维形状、脐点位置、表面特征、消光臂特征及长度等多种指标,可以对这几种作物的淀粉粒进行一定程度的区分。这一研究结果可用于辅助对古代淀粉粒的科属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淀粉粒 形态比较 古代淀粉粒 植物考古
下载PDF
黄河流域出土龙山时期扬子鳄骨板的多种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兴香 李雍 +4 位作者 吴晓桐 宋艳波 栾丰实 薛新明 金正耀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5-86,共12页
扬子鳄现今生活在长江下游地区,但是在龙山时代(5000~4000 BP cal.)黄河流域多处遗址中发现了扬子鳄骨板。为判断龙山时代华北地区的扬子鳄是本地生长还是来自与长江流域的贸易交换,本研究对芮城清凉寺、邹平丁公、泗水尹家城3处遗址出... 扬子鳄现今生活在长江下游地区,但是在龙山时代(5000~4000 BP cal.)黄河流域多处遗址中发现了扬子鳄骨板。为判断龙山时代华北地区的扬子鳄是本地生长还是来自与长江流域的贸易交换,本研究对芮城清凉寺、邹平丁公、泗水尹家城3处遗址出土的7例鳄鱼骨板进行了Sr、C和O同位素分析。3处遗址鳄鱼骨板的87Sr/86Sr值均落入当地Sr同位素背景范围内,且山东样本的δ18O比值高于山西样本,符合δ18O值由内陆向沿海升高的趋势,证明这些扬子鳄个体属于本地物种的可能性很大。扬子鳄骨板的δ13C值都明显高于世界其他内陆地区淡水系统的鳄鱼,显示出复杂的饮食特征。上述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时期扬子鳄的地理分布变迁,对重建距今四千多年前华北地区的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龙山先民与扬子鳄的关系提出了新的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山时代 扬子鳄 同位素 古环境
下载PDF
新石器晚期祭祀彩石的多种谱学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汪海港 金正耀 +4 位作者 谢治 范安川 闫立峰 朱炳泉 王吉怀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305-2310,共6页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在淮河流域确定的唯一一处重要的龙山文化时期遗址,安徽省蚌埠市禹会遗址出土了大量彩石,引起考古学界广泛关注。本文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LRS)、热释光...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在淮河流域确定的唯一一处重要的龙山文化时期遗址,安徽省蚌埠市禹会遗址出土了大量彩石,引起考古学界广泛关注。本文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LRS)、热释光光谱(TL)等多种光谱分析手段,并结合电子探针(EPMA)分析结果,对禹会遗址出土"红-黄"彩石不同颜色区域的元素、物相组成及经热历史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矿石主体为褐铁矿,有大量石英夹杂,表层黄色物质主要为针铁矿(α-FeOOH),红色物质主要为赭石(α-Fe2O3+粘土+硅土);内部主要是隐晶质针铁矿,并含有一定数量铬铁矿、二氧化锰,及少量重晶石和金属铋。该类彩石并无人工热历史,应属于一种性质独特、地质起源复杂的多金属天然矿石,大量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中,可能与某种原始信仰和特殊祭祀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会遗址 “红-黄”彩石 光谱分析
下载PDF
殷商青铜器矿料来源与铅同位素示踪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常向阳 朱炳泉 金正耀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23-326,共4页
出土地点相距较远的殷商青铜器具有相似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 ,却与周代以后的青铜器存在明显的差异 ,具有异常铅同位素组成的殷商青铜器 ,其资源产地却是一个谜 .地质、地球化学与考古学的多学科综合研究 ,特别是铅同位素示踪方法的应用... 出土地点相距较远的殷商青铜器具有相似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 ,却与周代以后的青铜器存在明显的差异 ,具有异常铅同位素组成的殷商青铜器 ,其资源产地却是一个谜 .地质、地球化学与考古学的多学科综合研究 ,特别是铅同位素示踪方法的应用可能是解开这个谜底的重要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商青铜器 矿料来源 铅同位素
下载PDF
小米能否制作面条的实验研究:兼论喇家面条的成分 被引量:6
14
作者 葛威(译) 刘莉(校) +1 位作者 陈星灿(著) 金正耀 《南方文物》 2010年第4期26-32,共7页
根据中国西北部喇家遗址出土的面条状遗存,面条的历史被追溯到4000年前。喇家面条被描述为由带壳的小米磨成的粉制成面团并通过反复拉伸或挤压的方法制作而成。为了了解这种面条制作工艺,我们进行了面条试制实验和煮面实验,并记录了面... 根据中国西北部喇家遗址出土的面条状遗存,面条的历史被追溯到4000年前。喇家面条被描述为由带壳的小米磨成的粉制成面团并通过反复拉伸或挤压的方法制作而成。为了了解这种面条制作工艺,我们进行了面条试制实验和煮面实验,并记录了面条中的淀粉粒在烹调过程中发生的形态变化。研究表明,纯的粟黍面粉制成的面团不能拉伸成面条,煮过的粟黍淀粉粒形态也与喇家"面条"遗存中的"淀粉粒"不符。我们认为来自喇家"面条"的小米颖壳植硅体及似淀粉粒的颗粒是否来自面条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条 古代淀粉粒 糊化淀粉粒 喇家遗址 考古学 中国
下载PDF
铜同位素分析法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7
15
作者 汪常明 金正耀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0年第1期83-88,共6页
最新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自然界不同地质条件和成矿环境中的铜同位素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根据铜矿中铜同位素变化规律,考古学家已将铜同位素作为一种新的示踪剂应用于考古探源研究之中。文章介绍了铜同位素地球化学的最新发展、考古应用原... 最新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自然界不同地质条件和成矿环境中的铜同位素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根据铜矿中铜同位素变化规律,考古学家已将铜同位素作为一种新的示踪剂应用于考古探源研究之中。文章介绍了铜同位素地球化学的最新发展、考古应用原理、实验方法及相关的考古应用实例。认为尽管自然界铜同位素的变化较为复杂且铜同位素地球化学还处于形成发展阶段,但铜同位素分析法在含铜器物的产地研究中已显示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随着铜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深入及分析技术的进一步提高,铜同位素分析法将会在考古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同位素 地球化学 考古 探源
下载PDF
西山遗址出土器物淀粉残留物分析
16
作者 葛威 刘莉 +1 位作者 赵丛苍 金正耀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119,共9页
本文是对甘肃礼县西山遗址出土石器和陶器进行的淀粉粒分析。经过显微镜检,在7件石器和8件陶器上共发现475个淀粉颗粒。经过与现代标本对比,这些淀粉粒可以鉴定为4个不同的植物类别,包括薏苡、小麦族、燕麦和山药。在鉴定的淀粉粒中,有... 本文是对甘肃礼县西山遗址出土石器和陶器进行的淀粉粒分析。经过显微镜检,在7件石器和8件陶器上共发现475个淀粉颗粒。经过与现代标本对比,这些淀粉粒可以鉴定为4个不同的植物类别,包括薏苡、小麦族、燕麦和山药。在鉴定的淀粉粒中,有完好的,也有一些呈现由碾磨和烹饪所造成的损伤特征,反映了当时的食物加工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西周晚期的秦人种植和消费多种经济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山遗址 陶器 石器 淀粉 植物考古
下载PDF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个交叉领域:人文地球化学
17
作者 朱炳泉 金正耀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8-361,共4页
自本期起本刊“博文荟萃”栏目将陆续刊出我国著名同位素地球化学家、人文地球化学的倡导者朱炳泉研究员的精选博文。朱炳泉研究员是一位充满创新精神的科学家,在同位素地球化学领域卓有成就。在尚未完全退出一线科研工作的同时,他就... 自本期起本刊“博文荟萃”栏目将陆续刊出我国著名同位素地球化学家、人文地球化学的倡导者朱炳泉研究员的精选博文。朱炳泉研究员是一位充满创新精神的科学家,在同位素地球化学领域卓有成就。在尚未完全退出一线科研工作的同时,他就将目光转向了一系列学科边缘及交叉融合的新领域。本期首发刊登的即是他近年大力呼吁建立的一门崭新的边缘交叉学科一人文地球化学的诞生宣言。原文刊登于2011年的“科学网”,本文经作者增补修改。希望本文的问世能得到广大读者的积极响应和反馈,使人文地球化学这一新生的学科能在决胜小康社会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自然科学与社会
下载PDF
免疫学方法在科技考古学中的应用
18
作者 葛威 金正耀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44,共4页
通过免疫学的分析可以鉴定不同来源血液的种属。对古代器物表面的血液残留物进行种属鉴定,在石器用途研究、动物区系重建以及古人类食物来源分析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免疫学在考古学中应用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对国外学者运用免疫学... 通过免疫学的分析可以鉴定不同来源血液的种属。对古代器物表面的血液残留物进行种属鉴定,在石器用途研究、动物区系重建以及古人类食物来源分析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免疫学在考古学中应用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对国外学者运用免疫学方法进行考古学研究的概况做了综述,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 血液残留物 生物考古
下载PDF
铅同位素比值法研究辽宁东大杖子战国墓地出土铜器的矿料来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瑞亮 金正耀 +3 位作者 陈彪 田建花 万欣 李娜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8-625,共8页
东大杖子墓地作为辽宁乃至东北亚地区等级极高的战国时期墓地,自发掘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前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墓葬以及随葬品类型学、文化性质等方面,缺乏对该墓地出土青铜器矿料来源的研究。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东大杖子墓地作为辽宁乃至东北亚地区等级极高的战国时期墓地,自发掘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前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墓葬以及随葬品类型学、文化性质等方面,缺乏对该墓地出土青铜器矿料来源的研究。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仪和表面电离型固体质谱仪对该墓地出土的7件青铜样品进行了成分和铅同位素比值分析。成分测试结果显示7件样品中有4件为铅锡青铜,2件为锡青铜,1件未知,器物功用和合金性能基本相匹配;铅同位素示踪结果显示部分器物的铜料不大可能来自内蒙古林西大井、辽宁红透山以及山西中条山等铜矿; 5件铅含量大于2%的样品铅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变化范围分别为17. 685~17. 941、15. 530~15. 612、38. 080~38. 404,其铅料来自辽宁青城子铅锌矿的可能性极大。本研究有助于探索辽宁东大杖子战国墓地出土铜器的矿料来源,同时为研究战国时期辽西与辽东半岛的金属资源贸易和流通以及辽东半岛资源开发历史提供了科学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合金技术 矿料来源 青城子铅锌矿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扫描电镜-能谱仪 表面电离型固体质谱仪
下载PDF
日照苏家村遗址出土钱山漾文化陶鬶的产地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季丰收 吴晓桐 +1 位作者 金正耀 宋艳波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6-72,共7页
日照苏家村遗址位于鲁东南沿海地区,是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早中期一处重要的环濠聚落。该遗址新出土的钱山漾文化细长颈袋足鬶(M45:5)作为目前已知南方系陶鬶布最北的一件,揭示出公元前2300年前后中国南北方的区域文化交流。本文... 日照苏家村遗址位于鲁东南沿海地区,是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早中期一处重要的环濠聚落。该遗址新出土的钱山漾文化细长颈袋足鬶(M45:5)作为目前已知南方系陶鬶布最北的一件,揭示出公元前2300年前后中国南北方的区域文化交流。本文通过对苏家村出土钱山漾文化红陶鬶、其他龙山文化红陶鬶及部分苏家村黑陶的主、微量元素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揭示了苏家村本地生产钱山漾文化红陶鬶的可能性,表明龙山文化早中期的制陶业的发展可能伴随着南方系制陶工匠的迁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家村遗址 钱山漾文化 细长颈陶鬶 产地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