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粳稻体细胞无性系后代的耐冷性变异
被引量:9
- 1
-
-
作者
金润洲
吴长明
王景余
-
机构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出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7-40,共4页
-
文摘
近年来利用植物体细胞培养技术,在多种农作物上获得了体细胞无性系各类性状及抗逆性变异体〔1一9〕。
-
关键词
粳稻
体细胞
无性系
耐冷变异
遗传
-
Keywords
Japonica rice
Somaclone
Cold Tolerant variant
Cold tolerance
Inheritance
-
分类号
S511.22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粳稻离体细胞的耐冷性变异与遗传
被引量:15
- 2
-
-
作者
金润洲
王景余
侯春香
-
机构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
-
出处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9,50,共5页
-
文摘
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笔者的试验结果,综述了粳稻体细胞耐冷性变异与遗传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前景。粳稻体细胞在组织培养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耐冷性遗传变异。对这些变异可利用理化因素进行定向选择。笔者等利用这一技术,已培育出耐冷性极强的体细胞无性系应用于水稻育种。本文还阐明了体细胞耐冷变异的发生规律及其部分遗传特性。
-
关键词
粳稻
离体细胞
耐冷性
遗传
-
分类号
S511.22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粳稻体细胞耐冷变异的诱导技术与遗传特性
被引量:4
- 3
-
-
作者
金润洲
王景余
都兴林
侯春香
叶来君
-
机构
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
-
出处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17,共8页
-
文摘
近年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在多种农作物中获得抗病、耐盐碱、抗除草剂等抗逆性变异体,并阐明了部分遗传变异特性。本文综合报道获得粳稻体细胞耐冷变异体的诱导筛选技术、遗传变异特性及用本项技术育成的粳稻新品种(系)在大面积水稻生产上的示范应用事例。
-
关键词
粳稻
体细胞
耐冷变异
诱导
遗传特性
-
Keywords
Japonica Rice,Somatic cold resistance variation,Inducing technology,Hereditary character
Cold temperature.
-
分类号
S511.22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品种低温发芽力鉴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 4
-
-
作者
金润洲
孙仁淑
尹胜国
侯春香
-
机构
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
-
出处
《东北农业科学》
1988年第1期1-5,共5页
-
文摘
在北方寒冷稻作区,做为直播栽培的水稻品种应具备的特性之一是低温发芽能力。所以年年需要进行不同品种(系)低温发芽力强弱的鉴定试验。然而,关于水稻品种低温发芽能力的鉴定方法方面,试验报道较少。目前国内所采用的试验方法是在11℃下第20日的发芽势来鉴定低温发芽力的强弱。作者认为这种试验方法所需要的时间过长,浪费人力和时间,工效甚低,满足不了育种工作的需要。本试验以找出简易试验方法为目的,
-
关键词
发芽力
直播栽培
稻作区
试验方法
鉴定试验
温度条件
育种材料
发芽温度
在北方
粒数
-
分类号
S5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体细胞愈伤组织抗寒性鉴定方法初探
被引量:4
- 5
-
-
作者
金润洲
-
机构
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
-
出处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0-23,76,共5页
-
文摘
选用抗寒性强弱不同的粳稻品种30份,进行胚及幼穗(0.5—1.0cm)体细胞组织培养。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品种的体细胞愈伤组织的净生长量,不仅在不同品种之间有明显差异,而且在继代培养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15℃低温下继代培养的成熟胚愈伤组织净生长量与品种孕穗期的扰寒性无关,幼穗体细胞愈伤组织的净生长量与品种的抗寒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将愈伤组织在15℃下培养25天,可作为愈伤组织抗寒性的鉴定方法,其净生长量可作为抗寒性鉴定的指标。
-
关键词
水稻
体细胞
愈伤组织
抗寒性
-
分类号
S511.10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粳稻体细胞耐冷变异的诱导筛选技术
被引量:4
- 6
-
-
作者
金润洲
都兴林
王景余
侯春香
-
机构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出处
《作物品种资源》
1999年第2期27-29,共3页
-
文摘
为建立水稻耐冷育种的新途径,开展了本项试验研究。结果是:①在15℃下愈伤组织净生长量与供体品种孕穗期的耐冷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其中25天的相关系数最大。②15℃下选择的愈伤组织的无性系中62.5%的无性系耐冷性明显强于供体品种。③体细胞无性系2、3代的广义遗传力高。④供体品种孕穗期的耐冷性与耐冷变异体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感冷变异体率呈正相关。根据上述试验结果,认为15℃冷温作胁迫条件,愈伤组织生长量作形态指标,25天作一个选择周期反复选择多次耐冷愈伤组织系的方法。
-
关键词
粳稻
孕穗期
愈伤组织
体细胞耐冷变异
诱导筛选
-
分类号
S511.22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两端育种的理论与现状
- 7
-
-
作者
金润洲
王景余
都兴林
-
机构
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
-
出处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6-20,共5页
-
文摘
本文根据前人的分裂选择,高低杂交法,穿梭育种的研究结果及我们的育种实践,综述两端育种的理论与现状.认为两端育种利用修饰基因的缓冲作用,在群体内的优劣两端个体间进行多次轮回选择及杂交,开发作物的潜在变异.在选择方法上两端育种利用不同的地理环境,异地间交叉进行选择,选择适应性广的基因型,同时提出在人工创造的上下限两端栽培条件下进行选择的两端选择法及两端育种和生物技术结合应用于今后育种实践的新设想.
-
关键词
两端育种
修饰基因
选择
作物
远缘杂交
-
Keywords
Two pole breeding
Modifying gene
Recurrent selection.
-
分类号
S334.3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
-
题名植物体细胞遗传研究的近期进展
- 8
-
-
作者
金润洲
吴长明
-
机构
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
-
出处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1-15,21,共6页
-
文摘
笔者认为植物体细胞遗传学是经典细胞遗传学和近代组织培养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植物离体细胞构成因子与遗传关系的科学。本文根据有关报道,着重论述了提高愈伤组织的再生植株能力、原生质体培养、原生质体融合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反(?)物体细胞无性系的形态学、细胞学变异及其遗传稳定性等体细胞遗传研究方面的近期进展。
-
关键词
植物
体细胞
遗传学
研究
-
分类号
Q943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日本水稻育种成果及存在问题
- 9
-
-
作者
金润洲
-
机构
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
-
出处
《东北农业科学》
1986年第3期88-92,共5页
-
文摘
本文介绍了日本水稻育种成果及存在问题,近60年来日本农林省登记的品种有352个,连续种植20年的品种有越光、笹锦,日本晴等。试验表明,随年代的演变选育的品种有高产、早熟、矮秆,抗倒伏,抗稻瘟病的趋势,米质和耐冷性也明显提高。但近年来出现品种单一化现象,遗传资源也很贪乏,就育成的品种数量和作用而言,育种进展不大。
-
关键词
水稻育种
日本水稻
耐冷性
矮秆
遗传资源
育种成果
障碍型冷害
延迟型冷害
超高产育种
穗期
-
分类号
S5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日本的水稻耐冷育种
- 10
-
-
作者
金润洲
-
机构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
-
出处
《东北农业科学》
1985年第4期29-37,共9页
-
文摘
前言冷害是日本水稻生产的大问题。据文献记载,从公元812年至1913年的1101年间冷害欠收有315年次,其中1600年~1913年的313年间的欠收年达230次,几乎平均每1~2年发生一次。1900年至今的85年间也出现过22次,尤其是1931年的特大冷害致使全国减产6成。1931年的冷害减产4成。为抗御水稻冷害。
-
关键词
耐冷性
青森
欠收
延迟型冷害
人工气候室
障碍型冷害
实粒数
育种目标
邹江石
剑叶
-
分类号
S5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不同产量水平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7
- 11
-
-
作者
都兴林
金润洲
方秀芹
王景余
-
机构
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
-
出处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1998年第1期17-22,共6页
-
文摘
本试验设计7500kg/hm2和9500kg/hm2两种产量水平试验田,研究水稻干物质积累、分配与子粒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间总干物质的积累有明显的差异,子粒产量与干物质积累量呈正相关;水稻生长过程中,光合产物主要分配给当时的生长中心,即生育前期分配给营养器官,中期向生殖器官转移,直至后期分配给生殖器官;不同产量间各器官的含N率有明显差异,产量越高,器官含N率越高。
-
关键词
水稻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分配
子粒产量
-
Keywords
Rice ,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 Dry matter distribution , Grain yield
-
分类号
S51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高产品种R22最佳密度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都兴林
金润洲
方秀芹
李树华
范运会
-
机构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吉林省原种繁殖场
-
出处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1999年第2期13-16,共4页
-
文摘
通过对水稻最适密度模式的研究,探讨了在一般农艺措施条件下高产品种R22的最佳密度模式。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R22的最佳密度模式是:行距30cm,株距16~20cm,每穴栽3~5苗,产量可达9216kg/hm2。
-
关键词
水稻
R22
最佳密度模式
品种
-
Keywords
Paddy ,R22, The most optimum density model
-
分类号
S51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1.0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原生质体培养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王景余
金润洲
-
机构
吉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
出处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8-14,73,共8页
-
文摘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水稻原生质体培养研究的进展及其在远缘杂交、细胞融合、基因转移技术等方面应用。自1985年以来水稻原生质体培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粳稻、籼稻、爪哇稻和野生稻种的原生质体培养相继成功,从中筛选出许多适于原生质体培养的水稻品种或品系。随着培养技术的完善,水稻与其他远缘植物(如稗草、野生稻等)细胞杂交、应用电导基因或PEG 法将外来DNA 直接导入水稻原生质体中的基因转移技术都得到了应用和发展。
-
关键词
水稻
原生质体培养
细胞融合
-
Keywords
Rice(oryzastiva L.),Protoplast Culture
Cell fusion
Gene transformation
-
分类号
S511.1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遗传特性分析
- 14
-
-
作者
吴长明
金润洲
-
机构
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
-
出处
《作物研究》
1991年第3期6-10,共5页
-
文摘
通过9份无性系变异体后代的性状相关和广义遗传力分析以及68份体细胞无性系R_1、R_2、R_3的株高、抽穗期变异分析表明:R_2、R_3代的性状变异水平明显低于R_1;R_2和R_3代保持R_1变异水平的无性系比例很低。通过体细胞培养容易获得微效变异,而获得大变异的频率很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R_3的多数性状遗传力较高。综合分析表明:对优良无性系变异体的选择R_2代便可开始,R_3代便已趋稳定。相对于其它手段创造的变异,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有一定的优越性,也存在局限性。
-
关键词
水稻
变异
遗传力
体细胞
无性系
-
分类号
S511.10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不同浓度酸化水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 15
-
-
作者
都兴林
金润洲
王景余
-
机构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出处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1997年第2期132-134,共3页
-
-
关键词
酸化水
水稻
秧苗素质
育苗
-
分类号
S511.04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 16
-
-
作者
都兴林
金润洲
王景余
-
机构
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
-
出处
《延边农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139-142,174,共5页
-
文摘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施N量为主区,对吉组培28号、组培13号与插秧方式的处理组合为副区的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一定密度范围内,有效分蘖终止期随穴距变小而提前;(2)两品种在行距为29.7cm、穴距为9.9cm时,产量最高;(3)增施N肥对基部Ⅰ、Ⅱ节间有明显促进作用;(4)产量与施N量间基本呈抛物线;(5)施N量、密度对产量作用存在适宜范围。
-
关键词
基因型
水稻
氮肥
施肥量
高产
栽培
-
Keywords
Genotype
N-application
Planting
Type
The yield
-
分类号
S511.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利用生物技术育成的水稻新品种组培7号
被引量:3
- 17
-
-
作者
王景余
都兴林
金润洲
-
机构
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生物技术室
-
出处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0-23,共4页
-
文摘
本文论述了水稻新品种组培7号的选育过程及生物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情况。水稻生物技术育种具有周期短,速度快,节省人力物力等特点。水稻新品种组培7号是我国首次应用体细胞诱变技术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耐冷性强的北方粳稻新品种。它标志着我国在水稻体细胞诱变技术育种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
关键词
水稻
生物技术
育种
组培7号
-
Keywords
Rice,Biotechnique,Breeding, ZUPEI 7.
-
分类号
S511.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