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免疫方式对新冠DNA疫苗应答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畅 李郭成 +6 位作者 金喆 薛若怡 刘婧怡 冯壤 金滋力 邹全明 李海波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0-176,184,共8页
目的探究气管灌注和电脉冲肌肉导入2种免疫方式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DNA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利用真核表达载体pVAX-1,设计并构建p RBD、p S-2P和p S-2P.3513种SARS-CoV-2 DNA疫苗。在第0、2和4周采用气管灌注以及电脉冲肌肉... 目的探究气管灌注和电脉冲肌肉导入2种免疫方式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DNA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利用真核表达载体pVAX-1,设计并构建p RBD、p S-2P和p S-2P.3513种SARS-CoV-2 DNA疫苗。在第0、2和4周采用气管灌注以及电脉冲肌肉导入2种方式免疫小鼠。末次免疫后2周,ELISA检测血清及阴道灌洗液特异性IgG抗体水平,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鼻腔灌洗液(nasal solution,NS)以及阴道灌洗液(vaginal wash)特异性sIgA抗体水平;ELISpot检测免疫后小鼠脾细胞分泌特异性IFN-gamma的水平。结果气管灌注及电脉冲肌肉导入2种方式免疫SARS-CoV-2DNA疫苗,仅气管灌注免疫可诱导特异性呼吸道黏膜sIgA应答,而电脉冲肌肉导入诱导了更强的细胞免疫应答。与气管灌注pRBD相比,气管灌注pS-2P和p S-2P.351可诱导更强的黏膜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结论气管灌注和电脉冲肌肉导入2种免疫方式均可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应答,电脉冲肌肉导入诱导了更强的细胞免疫应答,而气管灌注在诱导呼吸道黏膜免疫应答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DNA疫苗 气管灌注 电脉冲肌肉导入 免疫应答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纳米乳的制备及其疫苗佐剂效应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金喆 冒灵 +8 位作者 刘畅 刘婧怡 薛若怡 冯壤 李郭成 金滋力 孙红武 邹全明 李海波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16-823,共8页
目的制备装载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的纳米乳佐剂,评价其黏膜佐剂效应。方法使用低能乳化法制备包裹有维甲酸的纳米乳,利用动态光散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与BMDCs、脾淋巴... 目的制备装载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的纳米乳佐剂,评价其黏膜佐剂效应。方法使用低能乳化法制备包裹有维甲酸的纳米乳,利用动态光散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与BMDCs、脾淋巴细胞或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共孵育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促淋巴细胞成熟和分化的能力;小鼠肌注给药后,表征其诱发注射部位急性炎症情况;ELISA检测脾淋巴细胞分泌IL-4、IL-17A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以及血清与肠黏膜部位抗原特异性抗体的滴度,初步评价维甲酸纳米乳作为黏膜疫苗佐剂的效应。结果成功制备了平均粒径27.23 nm,Zeta电位-25.8 mV,装载0.998 mg/ml全反式维甲酸的纳米乳,与抗原物理混合后通过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在注射部位诱导了与铝佐剂相当的IL-6与IL-15的水平,形成了有利于免疫响应的炎症微环境,在诱导高水平血清抗原特异性IgG的同时,在肠黏膜部位还诱导了高水平的抗原特异性sIgA抗体。结论维甲酸纳米乳具有良好的黏膜佐剂活性,肌肉注射后可激活体液与肠黏膜抗原特异性抗体应答,为后续研究通过肠道入侵人体病原体的疫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肠黏膜免疫 IGA OVA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与层次分析法的中药方剂配伍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金滋力 胡建星 +2 位作者 金宏威 张亮仁 刘振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817-2823,共7页
组合用药是如今新药研究的一个热点,而中药是组合用药的经典实践。该文针对中药方剂配伍及其组成药物的相关性质进行计算研究,验证并探讨所得结果在指导配伍方面的可行性。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新药设计课题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 组合用药是如今新药研究的一个热点,而中药是组合用药的经典实践。该文针对中药方剂配伍及其组成药物的相关性质进行计算研究,验证并探讨所得结果在指导配伍方面的可行性。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新药设计课题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构建了中药成方制剂的结构化数据库,其中包含4 012组方剂配伍、2 072种药物组分、26种药物属性、381种中医疾病与316种中医证候数据。在此数据集的基础上,该文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分析方剂配伍数据,对药物配伍的可行性进行了预测建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聚类分析药物属性在方剂配伍合理性中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方剂-疾病与方剂-证候2个数据集在线性SVM模型下的功效预测准确率均可达90%左右,这2个数据集在线性SVM预测模型下的宏平均值与微平均值分别为0.92,0.46。并且在经过AHP映射处理后,大部分配伍禁忌组合在聚类冰柱图中与其他用药组合在聚类过程中显示出明显差别。表明采用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为未来进一步阐述中药组合规律以及建立更加详细的中药-病证预测模型奠定基础,为组合用药提供一定程度上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机器学习 支持向量机 层次分析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