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斜扳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金灵青 郎伯旭 刘珏 《中医正骨》 2012年第6期42-44,共3页
腰椎斜扳法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后关节紊乱的整复中,但腰椎斜扳法的一个致命缺陷就是整复的定位性差,而且该法仅局限地应用于下腰椎疾病的治疗中。针对其缺陷,许多学者对传统腰椎斜扳法作了改良,但大都停留在量的层面上的变动,... 腰椎斜扳法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后关节紊乱的整复中,但腰椎斜扳法的一个致命缺陷就是整复的定位性差,而且该法仅局限地应用于下腰椎疾病的治疗中。针对其缺陷,许多学者对传统腰椎斜扳法作了改良,但大都停留在量的层面上的变动,很难达到质的层面上的变革。本文首先对传统腰椎斜扳法作一简单介绍,其次对改良的腰椎斜扳法作一概述,最后提出了今后研究腰椎斜扳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筋整复手法 斜扳法 腰椎 综述
下载PDF
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2
作者 金灵青 郎伯旭 李星辰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3期94-96,100,共4页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以腹针加运动疗法治疗,腹针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气旁、滑肉门、外陵。针刺完毕配合...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以腹针加运动疗法治疗,腹针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气旁、滑肉门、外陵。针刺完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共24次。对照组以单纯运动疗法治疗,运动疗法的手法及疗程同观察组。结果通过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四肢FMA评分比较,发现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FMA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MA评分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优于单纯运动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针 运动疗法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 FMA
下载PDF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早期腕管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金灵青 郎伯旭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第7期464-466,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早期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1组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治疗2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早期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1组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治疗2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1组治疗后肌电图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1组疗效与治疗2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早期腕管综合征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腕管综合征 电针 水针
下载PDF
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观察及其对Glu与GABA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金灵青 郎伯旭 常盛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1年第6期921-923,共3页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运动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Glu(谷氨酸)与GABA(γ-氨基丁酸)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运动疗法基...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运动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Glu(谷氨酸)与GABA(γ-氨基丁酸)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运动疗法基础上联合使用腹针进行治疗,两组均施治8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情况,巴氏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检测血清Glu、GABA含量。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痉挛Ashworth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为观察组I+~II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BI评分均有提高(P<0.05),观察组提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lu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GAB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Glu、GABA含量变化更加显著(P<0.05)。结论:腹针联合运动疗法可减轻痉挛性偏瘫患者痉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恢复兴奋、抑制神经递质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 运动疗法 腹针 生活质量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脐针“四正位”联合腹针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金灵青 郎伯旭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第4期276-277,共2页
笔者使用脐针“四正位”联合腹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脐针 腹针 四正位
下载PDF
“五门十变”配穴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25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金灵青 郎伯旭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第6期457-457,共1页
笔者根据"五门十变"配穴法治疗桡骨茎突腱鞘炎2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5例患者于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针灸科,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20-65岁,病程0.5-6.0月。患者主诉以腕关节外... 笔者根据"五门十变"配穴法治疗桡骨茎突腱鞘炎2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5例患者于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针灸科,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20-65岁,病程0.5-6.0月。患者主诉以腕关节外侧肿胀、疼痛,拇指外展及背伸时活加剧,查体表现为握拇尺偏试验阳性。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排除骨折及骨裂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茎突 狭窄性腱鞘炎 五门十变 针灸疗法
下载PDF
针灸治疗抑郁症机制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
7
作者 金灵青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年第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抑郁症 针灸 综述
下载PDF
百会穴电针和埋线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CORT和ACTH的影响 被引量:29
8
作者 陈华德 金灵青 +1 位作者 娄冉 张丽敏 《上海针灸杂志》 2010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观察百会穴电针、埋线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皮质酮(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影响,探讨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埋线组,每组8只。应用孤养和长期不... 目的观察百会穴电针、埋线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皮质酮(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影响,探讨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埋线组,每组8只。应用孤养和长期不可预见的中等强度刺激应激造成大鼠抑郁模型,测定各组大鼠体重、糖水消耗量,采用Open-field法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CORT和ACTH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糖水消耗量、行为学评分明显下降;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电针组大鼠的体重明显增加,糖水消耗量显著增加,行为学评分显著提高(P<0.01),血清CORT和ACTH含量显著降低(P<0.01);埋线组大鼠糖水消耗量及行为学垂直运动得分显著增加(P<0.01),血清ACTH也明显降低(P<0.01),但是CORT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与埋线干预均可改善抑郁大鼠的行为学异常;电针能下调血清CORT和ACTH含量,埋线能下调血清ACTH含量,该作用可能是其抗抑郁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电针 大鼠 埋线 百会
下载PDF
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在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郎伯旭 罗建昌 +2 位作者 王罗丹 金灵青 刘珏 《中医正骨》 2014年第7期70-71,73,共3页
颈性眩晕是指由颈源性因素所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目前有关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的研究有很多,但各家认识并不统一,其病机仍不明确。为进一步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厘清各种致病因素间的关系,本文总结了目前关于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是指由颈源性因素所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目前有关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的研究有很多,但各家认识并不统一,其病机仍不明确。为进一步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厘清各种致病因素间的关系,本文总结了目前关于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的主要观点,并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对颈性眩晕各种致病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骨质增生、血管硬化、先天发育异常等内因并不一定会直接导致颈性眩晕的发生,但在这些内因存在的前提下,寰枢关节错位、软组织损伤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外因的刺激则可导致颈性眩晕的发生,且内、外因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互相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颈椎 发病机制 辩证法 学术探讨
下载PDF
电针百会穴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HPA轴的影响 被引量:34
10
作者 陈华德 金灵青 娄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252-253,共2页
[目的]揭示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理。[方法]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百会穴电针组、百会穴埋线组,每组8只。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结合孤养的方法造模,大鼠共接受21天各种不同的刺激。造模同时电针组、... [目的]揭示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理。[方法]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百会穴电针组、百会穴埋线组,每组8只。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结合孤养的方法造模,大鼠共接受21天各种不同的刺激。造模同时电针组、百会穴埋线组分别给予电针、埋线等不同疗法干预。造模结束后通过观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变化,判断针刺对其的干预作用。[结果]经过治疗,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CRH、CORT和ACTH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埋线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CRH和ACTH也明显降低(P<0.01),但是CORT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百会穴电针疗法及埋线疗法均可拮抗HPA轴功能的亢进,并且电针疗效优于埋线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大鼠 针刺治疗
下载PDF
椎动脉寰枢段因素与颈性眩晕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17
11
作者 郎伯旭 王罗丹 +1 位作者 罗建昌 金灵青 《中医正骨》 2017年第2期28-30,共3页
由于目前学术界尚未就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形成统一的认识,导致这一诊断被很多权威专家所否认。面对这一现状,努力探索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制定相应的专家共识是当务之急。通过对大量临床病例的研究及对相关致病因素的分析,我们发现寰枢... 由于目前学术界尚未就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形成统一的认识,导致这一诊断被很多权威专家所否认。面对这一现状,努力探索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制定相应的专家共识是当务之急。通过对大量临床病例的研究及对相关致病因素的分析,我们发现寰枢关节紊乱和椎动脉寰枢段软组织病变是颈性眩晕的主要致病因素。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引发学术界对颈性眩晕的共同探讨,尽早形成有关该病诊治的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颈椎 颈性眩晕 椎动脉 寰枢关节
下载PDF
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茆红霞 金灵青 刘双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5期560-564,共5页
目的:探讨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取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联合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0.5g/次,3次/天)联合参... 目的:探讨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取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联合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0.5g/次,3次/天)联合参麦注射液(每次每膝5 m L,每周注射1次)治疗,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自评量表(WOMAC)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对照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7、IL-18浓度水平明显下降,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浓度水平明显上升;联合组患者血清IL-17、IL-18浓度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TGF-β、IGF-1、FGF-2浓度水平上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17、IL-18浓度水平和提高TGF-β、IGF-1、FGF-2浓度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硫酸氨基葡萄糖 参麦注射液 临床疗效 血清相关细胞因子
下载PDF
60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郎伯旭 金灵青 +3 位作者 郎珈望 罗建昌 陈欣欣 李冰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5期12-15,19,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采用自制的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研究观察表,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年龄、首发症状、主要症状、共患症状、患儿性格、家族史等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其中600例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结果... 目的探讨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采用自制的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研究观察表,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年龄、首发症状、主要症状、共患症状、患儿性格、家族史等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其中600例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结果解读。结果本病男女构成比为5.52:1;发病年龄为(6.59±2.30)岁;首发症状以头面部的运动性抽动为主,占85.00%,首诊误诊率则高达75.33%;主要症状包括全身各部位的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共患行为障碍症状中以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学习困难者为多,分别占73.50%和56.80%;性格内向者占75.50%,急躁者占62.16%;有家族史者占11.00%。结论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幼龄高发、症状复杂的疾病,误诊率高,有效治疗手段欠缺,已严重影响广大患儿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应当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并共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抽动症 临床特点 回顾性分析 共患病
下载PDF
椎动脉病变节段与颈性眩晕发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郎伯旭 金灵青 +2 位作者 徐临 李冰 王均达 《中医正骨》 2011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病变节段与颈性眩晕发病的关系。方法:对纳入研究的500例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X线摄片及TCD检查,统计分析患者年龄与性别、病变节段与性别、病变节段与致病因素、病变节段与年龄、致病因素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 目的:探讨椎动脉病变节段与颈性眩晕发病的关系。方法:对纳入研究的500例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X线摄片及TCD检查,统计分析患者年龄与性别、病变节段与性别、病变节段与致病因素、病变节段与年龄、致病因素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各年龄段患者性别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5.242,P=0.001),30岁以上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②各病变节段性别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5.501,P=0.139),第3段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节段。③各病变节段致病因素的构成比有差异(2χ=279.733,P=0.000),病变节段与致病因素间有关联性(r=0.435)。④各病变节段年龄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69.239,P=0.000)。经2χ分割(校正α=0.008),第3段与第1段、第2段、第4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χ=10.257,P=0.006;2χ=44.890,P=0.000;2χ=43.919,P=0.000),其余各节段间年龄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3)。⑤不同年龄段患者致病因素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74.456,P=0.000),发病年龄与致病因素有关联性(r=0.265)。结论:椎动脉病变节段与颈性眩晕的发病具有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颈椎病 椎动脉
下载PDF
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潘丹 郎伯旭 +1 位作者 金城钟 金灵青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7期782-785,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肢体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病类积分及运动功能...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肢体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病类积分及运动功能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病类积分及运动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病类积分及运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有效方法,能改善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及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感觉障碍 刺血疗法 中风后遗症
下载PDF
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罗建昌 郎伯旭 金灵青 《中医正骨》 2014年第7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脑外伤后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91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95例,对照组96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风池穴、风府穴、大椎穴和...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脑外伤后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91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95例,对照组96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风池穴、风府穴、大椎穴和"项四花穴",配合改良的冯氏旋转复位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和精神状态,并于治疗结束2个月后采用《神经病学》中脑外伤后综合征的疗效标准评定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结果:1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2组患者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24±6.63)cm·s-1,(40.68±7.76)cm·s-1,t=0.541,P=0.589;(17.24±4.41)cm·s-1,(16.68±4.06)cm·s-1,t=0.922,P=0.358)];治疗后2组患者左侧椎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均增大(t=21.930,P=0.000;t=32.298,P=0.000;t=9.645,P=0.000;t=7.640,P=0.000);治疗后观察组左侧椎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55.72±9.29)cm·s-1,(47.67±7.22)cm·s-1,t=6.685,P=0.000;(21.92±6.43)cm·s-1,(19.61±5.58)cm·s-1,t=2.644,P=0.009]。治疗前2组患者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98±7.33)cm·s-1,(41.76±7.46)cm·s-1,t=0.753,P=0.415;(18.05±5.38)cm·s-1,(17.75±5.63)cm·s-1,t=0.487,P=0.627];治疗后2组患者右侧椎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均增大(t=19.457,P=0.000;t=30.621,P=0.000;t=13.271,P=0.000;t=3.357,P=0.002);治疗后观察组右侧椎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56.84±8.43)cm·s-1,(47.73±7.68)cm·s-1,t=11.254,P=0.000;(22.76±7.16)cm·s-1,(19.82±5.58)cm·s-1,t=4.165,P=0.001]。2精神状态。2组患者治疗前90项症状清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1,P=0.639);治疗后2组患者的评分均降低[(169.07±28.23)分,(133.17±24.05)分,t=37.861,P=0.000;(171.05±29.84)分,(144.79±25.17)分,t=21.355,P=0.000];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t=3.273,P=0.001)。3临床综合疗效。观察组痊愈60例、好转30例、无效5例;对照组痊愈28例、好转47例、无效21例。观察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09,P=0.000)。结论:针刺配合手法是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有效方法,脑外伤后综合征的发病可能与隐匿性上颈椎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后综合征 颈椎 针刺疗法 正骨手法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针刺项八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29
17
作者 郎伯旭 金灵青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10期890-892,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项八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刺1组、针刺2组、药物组,每组50例。针刺1组以针刺项八穴治疗,针刺2组以针刺百会、风池、天柱等穴治疗,药物组以口服西比灵... 目的观察针刺项八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刺1组、针刺2组、药物组,每组50例。针刺1组以针刺项八穴治疗,针刺2组以针刺百会、风池、天柱等穴治疗,药物组以口服西比灵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TCD变化。结果治疗后针刺1组优良率为82.0%,针刺2组为62.0%,药物组为52.0%,针刺1组优良率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D检查结果显示针刺1组对两侧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及动脉搏动指数(PI)均有明显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针刺项八穴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穴位 头颈部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下载PDF
针刺配合常规疗法治疗早期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郎伯旭 金灵青 +1 位作者 刘斯尧 柳新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2期411-412,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常规疗法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方法:将80例甲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抗病毒药"奥司他韦"口服,并配合解热镇痛药及止咳祛痰药对症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常规疗法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方法:将80例甲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抗病毒药"奥司他韦"口服,并配合解热镇痛药及止咳祛痰药对症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两组均以5天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发热缓解时间、平均咽痛缓解时间及平均咳嗽缓解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3种症状的平均缓解时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疗法是治疗甲流的一种简便、快速有效、无毒副作用的辅助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 针灸治疗
下载PDF
针刺配合经颅神经电刺激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潘丹 郎伯旭 金灵青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7期621-62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经颅神经电刺激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经颅神经电刺激疗法,对照组仅采用经颅神经电刺激疗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经颅神经电刺激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经颅神经电刺激疗法,对照组仅采用经颅神经电刺激疗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4星期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4星期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2、4星期后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经颅神经电刺激是一种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经颅神经电刺激 失眠症
下载PDF
照海穴在五官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郎伯旭 金灵青 《上海针灸杂志》 2010年第6期404-405,共2页
照海穴在《内经》称为"阴跷"。《灵枢.热病》:"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至《针灸甲乙经》始名"照海",且明确指出:"照海,阴跷脉所生,在足内踝下一寸。"其后,《千金要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大成》、《针... 照海穴在《内经》称为"阴跷"。《灵枢.热病》:"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至《针灸甲乙经》始名"照海",且明确指出:"照海,阴跷脉所生,在足内踝下一寸。"其后,《千金要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大成》、《针灸逢源》等皆从其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照海 医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