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学校建筑的空间特征与价值追求
1
作者 邵兴江 金祈作 《福建教育》 2021年第39期25-28,共4页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在人类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伴随教育的常态化与正式化,学校建筑作为教育活动开展的场所应运而生,并不断壮大。我国在原始氏族公社末期已出现了"成均""庠""序"等开展教...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在人类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伴随教育的常态化与正式化,学校建筑作为教育活动开展的场所应运而生,并不断壮大。我国在原始氏族公社末期已出现了"成均""庠""序"等开展教育活动的机构,并出现了萌芽态的学校建筑。到了商代,有证据显示已出现专门针对贵胄子弟进行教育的场所,如瞽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族公社 历史进程 常态化 特征与价值 场所 建筑
下载PDF
乡村小规模学校空间建设:价值、机理与路径
2
作者 邵兴江 金祈作 顾建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104,共13页
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是新时代乡村振兴和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项关键任务。目前我国乡校空间仍存在普遍难题,在空间建设上面临定位模糊、投入不足、理念偏失和实践指导薄弱等四类短板,亟须优化乡校空间的价值定位,确立校村共同振兴、城... 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是新时代乡村振兴和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项关键任务。目前我国乡校空间仍存在普遍难题,在空间建设上面临定位模糊、投入不足、理念偏失和实践指导薄弱等四类短板,亟须优化乡校空间的价值定位,确立校村共同振兴、城乡教育共富、学生更好成长、乡校更具品质等四大价值目标。未来乡校空间建设应以小而美为方向,优化要素、性能、设计和治理等四方面的建设机理:立足社会整体性,实现要素完善且功能互补共生;立足办学发展性,实现空间内生赋能而强基固本;立基育人教育性,实现空间融文教而更好地育人;立基建设实践性,实现全社会协作和联动共治。在空间的达标化、育人化、人性化、数字化、乡土化和开放化等六个路径上协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小规模学校 小而美 空间建设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