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稠油油藏出砂机理、影响因素及防砂技术对策——基于辽河油田稠油油藏防砂实践 被引量:23
1
作者 金祥纯 张庆龙 高世臣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5期320-324,329,共6页
以辽河油田不同类型稠油油藏的动、静态资料为基础,从多孔介质中流体渗流理论、应力分析及储层微观特征等方面入手,结合油层出砂规律,对稠油油藏出砂机理及影响出砂程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稠油油藏防砂技术对策。
关键词 稠油油藏 出砂机理 影响因素 防砂技术对策 辽河油田
下载PDF
陕北油区丰富川油田长_2油层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金祥纯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5-48,共4页
陕北油区丰富川油田长2油层成藏有利条件及油气成藏规律综合研究表明,该区纵向上生储盖组合匹配利于油气成藏。斜坡东南部长2油藏的有效烃源岩是长7油组的湖相泥页岩,鼻褶带轴部的高角度构造裂缝系统及渗透性强的连通孔喉是油气运移的... 陕北油区丰富川油田长2油层成藏有利条件及油气成藏规律综合研究表明,该区纵向上生储盖组合匹配利于油气成藏。斜坡东南部长2油藏的有效烃源岩是长7油组的湖相泥页岩,鼻褶带轴部的高角度构造裂缝系统及渗透性强的连通孔喉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空间,燕山运动对陕北斜坡延长组的构造定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形成的低幅度鼻褶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并确定长2油藏的油气运聚模式为阶梯状爬升运移+构造脊聚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低幅度鼻褶带 有效运移通道空间 油气运聚模式 陕北斜坡
下载PDF
冷124-14-30井区储层预测与圈闭评价
3
作者 金祥纯 马宏斌 +2 位作者 宝金萍 雷克辉 高洪旭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4-36,共3页
立足于地质、地震、测井等多学科互相配合 ,利用先进的技术软件 ,进行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地层层序划分对比、储层反演等综合地质研究 ,揭示了冷家油田冷 12 4 14 30井区储层及圈闭特征 :目的层层位为下第... 立足于地质、地震、测井等多学科互相配合 ,利用先进的技术软件 ,进行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地层层序划分对比、储层反演等综合地质研究 ,揭示了冷家油田冷 12 4 14 30井区储层及圈闭特征 :目的层层位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 ,构造复杂 ,发育北东和北西两组断裂 ;发育陡坡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可划分为 6种沉积微相 ;储层平均孔隙度为 2 4.5 % ,渗透率 146 3× 10 -3 μm2 ,属于中高孔、高渗储层 ;油藏类型为岩性 构造油藏 ,油水分布受构造、沉积微相等多种因素控制 ,油气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通过综合评价 ,新发现 4个圈闭 ,部署滚动井 3口 ,增加石油地质储量 34 7× 1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构造油藏 沉积特征 滚动勘探 圈闭评价 冷家油田 冷124-14-30井区 储层预测
下载PDF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欧利坨子地区原油性质与成因 被引量:5
4
作者 周陆扬 刘怀山 +1 位作者 姜建群 金祥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0-494,共5页
油—油精细对比揭示辽河盆地欧利坨子地区低熟油和成熟油共存,与东部凹陷其它地区原油相比总体上成熟度较低。表现在原油族组成中饱和烃和饱芳比值低(饱/芳值小于3.0)、生物标志物中反映成熟度的参数明显偏低、饱和烃和芳烃碳同位素值(... 油—油精细对比揭示辽河盆地欧利坨子地区低熟油和成熟油共存,与东部凹陷其它地区原油相比总体上成熟度较低。表现在原油族组成中饱和烃和饱芳比值低(饱/芳值小于3.0)、生物标志物中反映成熟度的参数明显偏低、饱和烃和芳烃碳同位素值(分别为-26.00‰^-27.50‰和-25.00‰^-26.50‰)也明显低于东部凹陷其它地区,单体烃碳同位素类型曲线特征也揭示其原油成熟度较低。油—源对比揭示欧利坨子地区原油来自沙三中下段的暗色泥岩,生物标志物资料揭示源岩热演化程度明显低于东部凹陷其它地区,因而造成该区原油成熟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烃 低熟油 油-源对比 欧利坨子地区 东部凹陷 辽河盆地
下载PDF
应用射线追踪技术预测大民屯凹陷油气运移路径与聚集区 被引量:1
5
作者 姜建群 金祥纯 邹荷莉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7年第3期20-23,共4页
油气运移路径的研究一直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难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射线追踪技术则基于油气二次运移的相对能量行为,将生烃凹陷与能量场结合起来,是对流体势分析技术的重要改进和实现油气藏定位预测的重要途径。油气运移的射线追踪技术... 油气运移路径的研究一直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难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射线追踪技术则基于油气二次运移的相对能量行为,将生烃凹陷与能量场结合起来,是对流体势分析技术的重要改进和实现油气藏定位预测的重要途径。油气运移的射线追踪技术在大民屯凹陷的应用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际油气分布情况吻合较好;高蜡油分布范围较广,静西构造带是高蜡油的汇聚场所之一,具有重要的勘探潜力;正常油分布范围相对局限,仅分布在南部荣胜堡洼陷及其周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路径 射线追踪技术 油藏定位 辽河盆地 大民屯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