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球囊介入治疗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纤溶及凝血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金红来 胡晓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97-2498,共2页
目的探讨长球囊介入治疗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纤溶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分别采用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和短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 目的探讨长球囊介入治疗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纤溶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分别采用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和短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纤维蛋白肽A(FPA)等纤溶及凝血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球囊直径、球囊长度及球囊扩张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t=3.45、18.76、8.94,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即刻t-PA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而两组间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24 h,研究组t-PA含量较本组术后即刻及对照组均明显上升,恢复至术前水平(t=5.32,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FPA、PAI-1含量均较本组术前明显上升(t=3.95、3.86、4.21、4.82,P<0.05);而在术后24 h两组PAI-1含量与本组术后即刻相比较明显下降(t=4.25、4.38,P<0.05),而且研究组在术后24 h与同期的对照组相比下降更明显(t=3.01、3.17,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 FPA含量也明显下降(t=3.11、3.84,P<0.05),与术前FPA水平相接近。结论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可以降低术后血栓事件发生率,预防术后再狭窄率低,即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可增强纤溶系统活性,减弱凝血系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球囊血管成形术 糖尿病足 纤溶 凝血
下载PDF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17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郭晓华 胡素银 +4 位作者 何建荣 林开勤 金红来 程永德 史诗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38-339,共2页
目的 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改变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DSA检查,并同时与血管超声进行对照,其中17例节段性狭窄行介入治疗(12例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5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并... 目的 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改变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DSA检查,并同时与血管超声进行对照,其中17例节段性狭窄行介入治疗(12例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5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并于6个月后血管造影复查。结果 糖尿病足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17例行介入治疗者均有腘动脉以上动脉的慢性损伤。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的血液灌注,通过控制血糖和改善血液循环,其治疗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 DSA检查可以准确了解阻塞部位及程度,对糖尿病足的下肢动脉介入治疗疗效满意,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介入治疗 血液循环 近期疗效 血管超声 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微球囊扩张成形术在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晓华 张焱 +6 位作者 胡宪清 何建荣 金红来 林开勤 胡晓钢 吴素理 梅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膝下血管微球囊扩张成形术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以膝下动脉闭塞为主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32例,共38条肢体,均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闭塞或严重狭窄病变。结果 38条肢体中技术成功36条(94.7... 目的探讨膝下血管微球囊扩张成形术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以膝下动脉闭塞为主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32例,共38条肢体,均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闭塞或严重狭窄病变。结果 38条肢体中技术成功36条(94.73%)。主要并发症有动脉穿孔(1例)、痉挛(1例)及穿刺点血肿(1例)。随访6个月,临床成功率92.11%(35/38)。11例坏疽患者中,1例膝上截肢,救肢率90.91%(10/11)。结论血管微球囊扩张成形术为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膝下动脉 血管成形术 微球囊
下载PDF
C形臂CT在精准前列腺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晓钢 叶芳余 +4 位作者 郭晓华 金红来 何建荣 林开勤 王国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C形臂CT在精准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术中同步动脉造影Xper CT识别前列腺优势动脉及其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实施精准PAE术。结果 1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1例因术中造影发现腹主动脉瘤而放弃手术,2例因一... 目的探讨C形臂CT在精准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术中同步动脉造影Xper CT识别前列腺优势动脉及其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实施精准PAE术。结果 1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1例因术中造影发现腹主动脉瘤而放弃手术,2例因一侧髂内动脉闭塞作单侧PAE术,13例成功实施双侧PAE术。所有实施栓塞血管均成功进行Xper CT检查,通过前列腺腺体对比剂染色及腺体周围动脉三维重建确认了前列腺优势动脉及其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并进行精准PAE术。术后未出现异位栓塞相关并发症,术后1个月临床症状缓解率为100%。结论 PAE术中C形臂CT可为精确识别前列腺动脉及其与周围血管关系提供更确切的影像学图像,是实施精准介入手术的重要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介入放射学 C形臂CT 前列腺动脉栓塞术
下载PDF
经桡动脉途径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胡晓钢 杨晓仙 +7 位作者 郭晓华 金红来 何建荣 林开勤 叶芳余 王国锋 鲁军 舒锦尔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左侧或右侧桡动脉行C形臂CT引导下PAE术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记录上肢动脉痉挛、损伤和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术后桡动脉搏动及堵塞情况,手指...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左侧或右侧桡动脉行C形臂CT引导下PAE术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记录上肢动脉痉挛、损伤和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术后桡动脉搏动及堵塞情况,手指血供及神经损伤情况,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射线辐射剂量及临床疗效。结果 18例患者中接受经左侧桡动脉、右侧桡动脉途径PAE术分别为14例、4例。16例接受双侧栓塞,2例因前列腺动脉开口扭曲伴狭窄仅完成单侧栓塞。术后1例出现桡动脉搏动减弱,超声提示血流减慢。手术时间96~245 min,患者所受辐射剂量2 435~4 958 m Gy,平均(3 342±156)m Gy,与同期经股动脉途径PAE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67)。结论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PAE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介入放射学 栓塞 C形臂CT 前列腺动脉栓塞术 经桡动脉途径
下载PDF
食管内良恶性疾患支架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6
作者 郭晓华 李茂全 +3 位作者 张庆 何建荣 林开勤 金红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 评价内支架对食管良恶性狭窄患者行姑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 5 7例患者 ,其中食管癌 2 9例 ,贲门部癌 10例 ,食管癌性狭窄伴食管气管瘘 7例 ,贲门失弛缓症 5例 ,手术后食管良性狭窄 6例。病变范围 2~ 14cm ,平均 7.3cm... 目的 评价内支架对食管良恶性狭窄患者行姑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 5 7例患者 ,其中食管癌 2 9例 ,贲门部癌 10例 ,食管癌性狭窄伴食管气管瘘 7例 ,贲门失弛缓症 5例 ,手术后食管良性狭窄 6例。病变范围 2~ 14cm ,平均 7.3cm。病变按吞咽困难分级 :Ⅰ级 12例 ,Ⅱ级 31例 ,Ⅲ级 14例。 46例肿瘤患者在支架置放术后 15~ 30d内进行放射治疗和动脉内化疗灌注联合治疗。结果  5 7例患者共置入内支架 6 2枚 ,4例患者 1次放置 2枚 ,1例患者 4个月后因支架移位上端再次狭窄 ,再次叠放支架。所有病例均 1次成功。放置后 7~ 15d梗阻、进食困难症状均明显减轻 ,7例伴食管气管瘘进食后呛咳立即消失。无严重并发症。 5例贲门失迟缓症、6例良性狭窄至今存活。 46例恶性患者的 6个月存活率为 6 7.4%(31/ 46 ) ,1年为 43.5 %(2 0 / 46 ) ,2年为 2 6 .1%(12 / 46 ) ,3年为 19.6 %(9/46 )。结论 内支架是治疗食管良恶性疾患有效的姑息性疗法 ,结合放射治疗和动脉内化疗将明显改善生存质量 ,提高生存率。良性狭窄采用内支架扩张 ,其疗效可与外科手术相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疾病 介入治疗 疗效 影响因素 支架置放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肝癌介入治疗栓塞综合征对症治疗(附142例报告) 被引量:8
7
作者 郭晓华 张焱 +6 位作者 金红来 林开勤 何建荣 胡晓钢 吴素理 梅英 陈凌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7期1000-1002,共3页
目的:探讨奥西康(奥美拉唑针剂)联合麦滋林颗粒、胃复安针、甲基强的松龙针对控制肝癌动脉化疗栓塞后胃区疼痛、栓塞热、呕吐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42例接受介入治疗肝癌患者的术后栓塞综合征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奥西康针联... 目的:探讨奥西康(奥美拉唑针剂)联合麦滋林颗粒、胃复安针、甲基强的松龙针对控制肝癌动脉化疗栓塞后胃区疼痛、栓塞热、呕吐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42例接受介入治疗肝癌患者的术后栓塞综合征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奥西康针联合麦滋林颗粒组与雷尼替丁针组治疗介入术后胃黏膜损伤引起胃区疼痛的疗效差别,对比甲基强的松龙针与地塞米松针控制术后栓塞热的差别,对比胃复安针与欧贝针控制术后呕吐反应的差别。结果:奥西康针联合麦滋林颗粒、甲基强的松龙针、胃复安针对控制肝癌介入术后胃区疼痛、栓塞热、呕吐反应治疗效果好于雷尼替丁针、地塞米松针、欧贝针等对照组。结论:奥西康针加麦滋林颗粒、甲基强的松龙针、胃复安针分别控制胃黏膜损伤、栓塞热、呕吐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栓塞综合征
下载PDF
TACE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郭晓华 何建荣 +2 位作者 金红来 林开勤 胡晓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5期555-557,共3页
目的:评价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经皮无水乙醇注射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应用TACE单独治疗原发性肝癌64例,TACE与PEI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21例。术后对比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生存期,评价TACE与PEI联合治疗的价值。结果:TA... 目的:评价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经皮无水乙醇注射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应用TACE单独治疗原发性肝癌64例,TACE与PEI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21例。术后对比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生存期,评价TACE与PEI联合治疗的价值。结果:TACE+PEI组肿瘤缩小有效率为85.71%,TACE组肿瘤缩小有效率68.75%。TACE+PEI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7.2%、72.1%、39.6%。TACE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6%、34.3%、16.2%。结论:TACE联合PEI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关注化疗栓塞 经皮注射无水乙醇
下载PDF
经腘动脉入路逆行治疗同侧股浅动脉近端狭窄和闭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林开勤 胡晓钢 +1 位作者 何建荣 金红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53-956,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腘动脉入路逆行治疗同侧股浅动脉近端狭窄和闭塞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集15例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患者,共计17条股浅动脉,右侧10条,左侧7条,病变段长度9~18 cm,平均(12.5±6.8)cm,经腘动脉穿... 目的探讨经腘动脉入路逆行治疗同侧股浅动脉近端狭窄和闭塞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集15例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患者,共计17条股浅动脉,右侧10条,左侧7条,病变段长度9~18 cm,平均(12.5±6.8)cm,经腘动脉穿刺逆行治疗同侧股浅动脉近端狭窄和闭塞,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 17条股浅动脉的治疗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缺血引起的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随访3~24个月,血流仍保持通畅,为89.47%(17/19),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分别为0.15~0.48(平均0.28)和0.69~1.05(平均0.8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腘动脉入路逆行治疗同侧股浅动脉近端狭窄和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浅动脉狭窄和闭塞 腘动脉 经皮腔内成形术 支架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参与肝癌供血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建荣 金红来 +1 位作者 林开勤 胡晓钢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304-305,共2页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供血 介入治疗 肝癌 TACE术 侧支血管 介入化疗栓塞 动脉化疗栓塞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扶正解毒方治疗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鲁军 金红来 胡晓钢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1年第6期991-992,共2页
经导管肝动脉内药物灌注及栓塞术(TACE)已成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以及术后复发者目前公认的首选疗法,具有局部化疗药物浓度高、创伤小、全身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优点,临床应用广泛[1];但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介入术后综合征,表现不同程度... 经导管肝动脉内药物灌注及栓塞术(TACE)已成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以及术后复发者目前公认的首选疗法,具有局部化疗药物浓度高、创伤小、全身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优点,临床应用广泛[1];但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介入术后综合征,表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发热、疼痛、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应用中医中药可有效防止介入术后综合征,提高介入治疗效果,减轻肝功能损害,具有简、廉、验、效的特点[3]。笔者针对肝癌患者“虚”“毒”“瘀”的病机特点,拟方扶正解毒方应用于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综合征的治疗,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综合征 扶正解毒方 动脉内药物灌注 肝癌患者 中医中药 食欲减退 肝功能损害 栓塞术
下载PDF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生物蛋白胶治疗术后复发神经根囊肿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建荣 郭晓华 +2 位作者 林开勤 金红来 胡晓刚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2期200-200,共1页
关键词 骶神经根囊肿 医用生物蛋白胶 术后复发率 经皮穿刺 B超引导 治疗方法 椎板开窗 注射治疗 摘除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鲁军 胡晓钢 金红来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11期1629-1631,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桡动脉入路PAE治疗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前列腺体积为56.3-145.5ml,平均(112.6±12.6)ml,术前国际前...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桡动脉入路PAE治疗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前列腺体积为56.3-145.5ml,平均(112.6±12.6)ml,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28.84±3.3)分,生活质量评分(QOL)为(5.14±0.6)分,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IEF-5)为(6.9±1.7)分。结果24例成功实行经桡动脉入路PAE术患者,手术成功率达96%,术后局部发生轻微血肿2例,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无尿潴留、尿路感染等情况发生。术后3个月复查,前列腺体积为(67.2±8.6)ml,IPSS为(10.53±1.4)分,QOL评分为(2.6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PAE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效果确切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途径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动脉 栓塞
下载PDF
超选择性血管插管持续灌注化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疗效观察
14
作者 何建荣 郭晓华 +1 位作者 林开勤 金红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70-71,共2页
采用超选择性血管插管化疗(SACH)持续灌注给药治疗巨块型宫颈癌(>4 cm)患者42例,并与一次性给药者比较,发现前者能提高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疗效,提高手术机会,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插管法 灌注 局部 药物疗法
下载PDF
经腘动脉逆行内膜下成形术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何建荣 郭晓华 +2 位作者 林开勤 金红来 胡晓钢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年第6期147-147,共1页
目的探讨经腘动脉逆行内膜下成形术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的临床经验。方法2006年2月—2007年5月,经腘动脉逆行内膜下成形术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5例。结果5例病人下肢动脉均完全开通,技术成功率为100.0%,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术后6... 目的探讨经腘动脉逆行内膜下成形术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的临床经验。方法2006年2月—2007年5月,经腘动脉逆行内膜下成形术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5例。结果5例病人下肢动脉均完全开通,技术成功率为100.0%,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术后6个月、1年累计开通率分别为80.0%和60.0%,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腘动脉逆行内膜下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长段硬化闭塞所致慢性严重肢体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慢性下肢缺血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对咯血患者非支气管性体循环供血动脉介入栓塞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戴简吉 金红来 +2 位作者 胡晓钢 林开勤 何建荣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11期1660-1661,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BA-CTA)对咯血患者非支气管性体循环供血动脉(NBSA)介入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75例因咯血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A-CTA检查,对其图像进行... 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BA-CTA)对咯血患者非支气管性体循环供血动脉(NBSA)介入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75例因咯血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A-CTA检查,对其图像进行分析后获得责任血管的数目、开口位置、走形特点等信息,BA-CTA检查后3d内所有患者均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及BAE,并与BA-CTA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5例患者中,通过对BA-CTA的分析共发现责任血管206支,其中支气管动脉(BA)134支(65.0%),NBSA 72支(35.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发现责任血管共217支,其中BA 137支(63.1%),NBSA 80支(36.9%)。所有责任血管成功进行栓塞后,术后71例活动性出血得到有效控制,咯血治愈率达94.7%;BA-CTA对咯血责任血管诊断准确率达94.9%(206/217).对BA诊断准确率达97.8%(134/137),对NBSA诊断准确率达90.0%(72/80)。结论NBSA在咯血患者的责任血管中占有较高的比例,BA-CTA对NBSA有较高的检出率,对BAE手术的成功有指导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责任血管 非支气管性体循环供血动脉 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戴简吉 胡晓钢 金红来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10期1466-1467,共2页
目的初步观察经桡动脉入路动脉栓塞术在治疗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9例因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急诊行经桡动脉入路动脉栓塞术的患者资料。结果9例患者均成功经桡动脉入路进行了动脉栓塞术,... 目的初步观察经桡动脉入路动脉栓塞术在治疗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9例因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急诊行经桡动脉入路动脉栓塞术的患者资料。结果9例患者均成功经桡动脉入路进行了动脉栓塞术,术后失血性休克情况均得到有效控制,手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35~115min,平均(80±27)min;9例患者术中均未出现桡动脉及上肢动脉痉挛、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穿刺点无再次出血,穿刺侧无手指及手部皮肤、肌肉坏死,无手部神经损伤症状。结论经桡动脉入路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在术前准备、穿刺的方便程度、术后穿刺点的管理中均较股动脉入路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介入放射学 栓塞 髂内动脉栓塞术 经桡动脉途径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伴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18
作者 胡晓钢 金红来 +6 位作者 鲁军 郭晓华 何建荣 林开勤 叶芳余 聂春晖 孙军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6-520,共5页
目的 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PVT)伴消化道大出血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TIPS术治疗的18例PVT伴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 目的 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PVT)伴消化道大出血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TIPS术治疗的18例PVT伴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血栓开通情况、肝性脑病发生率、支架中远期通畅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消化道大出血72 h内成功完成TIPS术,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死亡率5.5%(1/18),术后发生Ⅰ~Ⅱ级肝性脑病5例(27.8%,5/18)。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4个月,PVT完全消失6例,明显减少7例,无明显进展4例;所有患者支架均通畅,2例出现支架内狭窄,其中1例无出血,未予处理,1例术后8个月再出血,予球囊扩张修复术后出血停止。结论 TIPS术治疗PVT伴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介入放射学 门静脉血栓形成 消化道大出血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治疗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金红来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5期585-586,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0例,其中胸椎病变36例,腰椎病变44例,在C形臂X线机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病变椎体后注入3.0~6.5ml骨水泥(平均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0例,其中胸椎病变36例,腰椎病变44例,在C形臂X线机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病变椎体后注入3.0~6.5ml骨水泥(平均4.9ml)。术毕患者保持仰卧6h观察,抗感染治疗1—3d并复查平片或CT。观察止痛效果有效率和并发症。结果治疗80例93个椎体,均行单侧穿刺,64例疼痛完全缓解,17例明显缓解,4例部分缓解。术后CT证实少量骨水泥渗漏11例,随访6-18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VP术治疗压缩性骨折不仅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而且可长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折 压缩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