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肿促愈汤溻渍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及对EGF、VEGF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金铭锴 沙静涛 +1 位作者 刘慧敏 姚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127-1133,共7页
【目的】探究消肿促愈汤溻渍法用于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120例行肛周脓肿根治手术的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在肛周脓肿根治术后常规处理基础上,观察组加消肿促愈汤溻渍治疗... 【目的】探究消肿促愈汤溻渍法用于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120例行肛周脓肿根治手术的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在肛周脓肿根治术后常规处理基础上,观察组加消肿促愈汤溻渍治疗,对照组加生理盐水溻渍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术后第1天)和治疗3、7、14 d后创面pH值和术口疼痛、肛缘水肿、出血、创面渗出等症状评分、创面愈合率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14 d后,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8.33%(35/60)、100.00%(60/60),对照组分别为41.67%(25/60)、81.67%(49/6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和总体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创面pH值方面:治疗3、7、14 d后,2组患者的创面pH值均较前一观察时点降低(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3、7、14 d后对创面pH值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创面愈合方面:治疗3、7、14 d后,2组患者的术口疼痛、肛缘水肿、出血、创面渗出评分均较前一观察时点降低,创面愈合率均较前一观察时点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治疗3、7、14 d后对肛缘水肿、出血评分的降低作用及对创面愈合率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7、14 d后对术口疼痛及创面渗出评分的降低作用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生长因子方面:治疗3、7、14 d后,2组患者血清EGF、VEGF含量均较前一观察时点升高(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3、7、14 d后对血清EGF、VEGF含量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肿促愈汤溻渍对肛周脓肿根治术后创面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EGF、VEGF等生长因子的分泌,从而促进创面愈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肿促愈汤 溻渍法 肛周脓肿 创面愈合 表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揿针联合药物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P物质和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金铭锴 沙静涛 +1 位作者 刘慧敏 姚佳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9期959-963,共5页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药物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P物质和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治疗,对照组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肌肉注射,...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药物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P物质和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治疗,对照组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肌肉注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揿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P物质和5-羟色胺的水平及治疗前、治疗6 h后、12 h后、24 h后和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 h后、12 h后、24 h后和治疗后VAS评分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P物质和5-羟色胺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联合药物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疼痛具有明显缓解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P物质和5-羟色胺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针药并用 疼痛 视觉模拟量表 P物质 5-羟色胺
下载PDF
揿针针刺耳穴防治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慧敏 沙静涛 +3 位作者 赵伟 金铭锴 姚佳 李永豪 《河北中医》 2023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观察揿针针刺耳穴防治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揿针针刺耳穴治疗。2组均治疗48 h,比较2组治疗前... 目的观察揿针针刺耳穴防治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揿针针刺耳穴治疗。2组均治疗48 h,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6、1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48 h血清β-内啡肽(β-EP)及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6、12 h疼痛VAS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6、12 h疼痛VAS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48 h血清β-EP水平均升高(P<0.05),PGE_(2)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48 h血清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GE_(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针刺耳穴防治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疼痛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β-EP水平,降低PGE_(2)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术后并发症 疼痛 揿针
下载PDF
中医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研究现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永豪 沙静涛 +2 位作者 金铭锴 刘慧敏 孙继康 《河北中医》 2022年第5期864-869,共6页
外科手术后的尿潴留是术后患者常出现的症状,肛肠病手术因其所在位置局限性,患者更易出现小便不畅,更有甚者完全不能依靠自己排出尿液,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患者痛苦,情况危急时还需导出尿液,不仅使患者术后感染风险急剧升高,也延长了患者... 外科手术后的尿潴留是术后患者常出现的症状,肛肠病手术因其所在位置局限性,患者更易出现小便不畅,更有甚者完全不能依靠自己排出尿液,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患者痛苦,情况危急时还需导出尿液,不仅使患者术后感染风险急剧升高,也延长了患者住院天数,增加了住院支出。中医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不仅疗效显著,且在患者接受度、舒适度及满意度上优于现代医学治疗。本研究对中医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研究现状进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疾病 肛门疾病 尿潴留 中医疗法 综述
下载PDF
揿针联合电针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金铭锴 沙静涛 +1 位作者 刘慧敏 姚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798-1804,共7页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电针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气滞血瘀型痔病术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消炎与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揿针治疗,观...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电针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气滞血瘀型痔病术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消炎与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揿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共治疗6 d。治疗6 d后,评价3组临床疗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5-羟色胺(5-HT)、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去甲肾上腺素(NE)、P物质(SP)、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显效率为36.00%(18/50),对照组为14.00%(7/50),常规组为4.00%(2/50)。观察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50/50),对照组为100.00%(50/50),常规组为96.00%(48/50)。观察组与对照组、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6、12、24、48 h,3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疼痛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3组患者的血清NE、5-HT、CGRP、SP、β-EP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NE、5-HT、CGRP、SP、β-EP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联合电针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病术后疼痛,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患者血清5-HT、CGRP、NE、SP、β-EP水平均有明显改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电针 气滞血瘀型 痔病 术后疼痛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