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康“镜像理论”探索自画像的自我异化过程 被引量:3
1
作者 金阳平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7-69,共3页
“自画像”作为一种广泛的绘画题材,同时作为一种对自我的审视,将自我作为对象化的创作对象,在创作主体与客体之中产生了一种奇妙的矛盾关系,这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自我被观看成为将自我客观化、对象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 “自画像”作为一种广泛的绘画题材,同时作为一种对自我的审视,将自我作为对象化的创作对象,在创作主体与客体之中产生了一种奇妙的矛盾关系,这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自我被观看成为将自我客观化、对象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异化区间恰恰成为了艺术创作的空间。在拉康的“镜像理论”体系之中,“自我是一种想象性投射;自我是在主体与自己的身体之间所建立的想象性关系之上形成的”。自画像成为一种镜像的再次成像,通过被异化了的自我主体进行再次异化,最终在拉康提出的“真实界”的想象之中,成为艺术家在无法触摸到的异像中看到自己的“完整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异化 镜像理论 自画像 拉康 创作对象 主体与客体 想象性 绘画题材
原文传递
象征性的“在场”——西方自画像的早期形式
2
作者 金阳平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133,共6页
在今天的绘画艺术门类中,自画像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西方世界中,对自画像的研究,无论形式方面还是对其进行本质分析,都已趋于成熟。在作品中留下自己的痕迹,是从艺术创作之初就开始出现的:由签名到具有身份象征意义的一般人物... 在今天的绘画艺术门类中,自画像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西方世界中,对自画像的研究,无论形式方面还是对其进行本质分析,都已趋于成熟。在作品中留下自己的痕迹,是从艺术创作之初就开始出现的:由签名到具有身份象征意义的一般人物形象再到写实性的肖像,最终发展到以自我表现为绘画主题的独立自画像。至晚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开始,作为肖像画的一种,自画像越来越多地受到艺术家与艺术收藏者们的青睐。尽管那时尚未出现"自画像"这一专有名词,但艺术家表现自身形象的诉求已然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自画像 早期形式
原文传递
《普通家庭》
3
作者 金阳平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F005-F005,共1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