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宣城市2008年气候影响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有训 束长汉 +3 位作者 程雪生 曹树新 苏雷 金飞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211-4214,共4页
用宣城市2008年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特征及其影响。结果表明,2008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略偏少,其中南多北少 入梅、出梅期偏早,梅雨日数和全市平均梅雨量接近常年。全市年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高温日数多于常年。主要气象灾害是1月10日~2月... 用宣城市2008年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特征及其影响。结果表明,2008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略偏少,其中南多北少 入梅、出梅期偏早,梅雨日数和全市平均梅雨量接近常年。全市年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高温日数多于常年。主要气象灾害是1月10日~2月2日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另外,暴雨洪涝、台风、雷雨大风也造成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 降水时间分布比较均匀,有利水利工作。农业方面除棉花以外收成均较好,气候上属正常偏好年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城市 气候影响 评价
下载PDF
一个用于计算雪压的计算方法
2
作者 金飞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14357-14358,共2页
利用黄山市中心城区及黄山景区多年观测资料,对各种时间尺度内可能出现的最大雪深进行理论估算,然后通过回归分析计算出雪压,从而给该地区建筑、农业以及林业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关键词 时间尺度 极值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一次早春多单体冰雹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金飞胜 黄飞羽 +1 位作者 方素青 查光英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7-580,663,共5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黄山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对2009年2月发生在黄山地区一次冰雹天气个例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此次降雹是由于高空急流引发的,有一次积云合并过程,具有多雷暴单体的基本特征。②冰雹发...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黄山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对2009年2月发生在黄山地区一次冰雹天气个例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此次降雹是由于高空急流引发的,有一次积云合并过程,具有多雷暴单体的基本特征。②冰雹发生在早春2月,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组合反射率也很高,但由于空气柱气温较低,垂直液态水含量相比初夏的冰雹要小,-20℃高度相比初夏低1~2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春 多单体 冰雹 个例分析
下载PDF
台风凤凰形成发展过程中对流凝结潜热和感热的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裕禄 方祥生 +1 位作者 金飞胜 方素青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1-57,共7页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分析了台风凤凰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积云对流潜热加热和海面感热通量。表明:感热释放通过海气相关作用使海面风及对流层涡度增强,可能是台风初始低压的形成机制;积云对流潜热释放不但使台风中心增暖并使台风中间...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分析了台风凤凰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积云对流潜热加热和海面感热通量。表明:感热释放通过海气相关作用使海面风及对流层涡度增强,可能是台风初始低压的形成机制;积云对流潜热释放不但使台风中心增暖并使台风中间层上升运动增强,从而促使台风加强和发展,因此,对流凝结潜热是台风凤凰维持和发展的主要热力和动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对流凝结潜热 感热通量 平均涡度
下载PDF
黄山地区梅雨期暴雨个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裕禄 金飞胜 +2 位作者 方祥生 杜其成 方素青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5-41,共7页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计算ω方程非绝热加热项对垂直速度贡献大小,详解非绝热加热凝结潜热释放对梅雨暴雨反馈机理,分析黄山地区2008年6月9—10日连续两场梅雨期大暴雨动力特征,表明潜热释放加强了暴雨区垂直运动和暴雨中尺度系统发...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计算ω方程非绝热加热项对垂直速度贡献大小,详解非绝热加热凝结潜热释放对梅雨暴雨反馈机理,分析黄山地区2008年6月9—10日连续两场梅雨期大暴雨动力特征,表明潜热释放加强了暴雨区垂直运动和暴雨中尺度系统发展;梅雨锋上降水存在两种不同性质降水:一种是与切变线、低涡等相联系的大尺度连续性降雨,另一种是因对流性降水加热造成中尺度强降雨;其次黄山山脉地形及其摩擦对暴雨的增幅作用也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暴雨 潜热释放 垂直速度 中尺度
下载PDF
黄山市暴雨强度公式的研制 被引量:3
6
作者 鲁俊 金飞胜 +2 位作者 陶寅 邱阳阳 张恬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8年第2期24-28,共5页
利用黄山市屯溪气象站1987~2016年连续30a的降水观测资料,获得降水量统计样本;采用"年最大值法"进行资料选样,按照P—Ⅲ分布、耿贝尔分布和指数分布进行分布曲线拟合得到雨强—重现期—历时(i-P-t)三联表;采用最小二乘法、... 利用黄山市屯溪气象站1987~2016年连续30a的降水观测资料,获得降水量统计样本;采用"年最大值法"进行资料选样,按照P—Ⅲ分布、耿贝尔分布和指数分布进行分布曲线拟合得到雨强—重现期—历时(i-P-t)三联表;采用最小二乘法、高斯牛顿法求解暴雨强度分公式和总公式参数,根据误差最小原则确定最优方法,得到黄山市暴雨强度公式。结果表明:耿贝尔分布和指数分布各降水历时下的相对均方根误差比P-Ⅲ分布较小;采用最小二乘法参数组合方法计算分公式和总公式误差比高斯牛顿法较小,精度满足国标要求,是目前较为合适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方法,推荐为最优的暴雨强度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暴雨强度公式 最小二乘法 高斯牛顿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