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治疗不同分期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水仙 陈星宇 +7 位作者 阳清伟 陈中杰 陈良义 王显锏 葛华 吴雁 金首跃 朱仁敬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29-533,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治疗不同分期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ASVBOC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SVBOCI患者,包括急性期组(发病≤24 h,AP组)23例、亚急性早期组(发病>24 h且≤14 d,SAEP组)23例、亚急性晚... 目的观察血管内治疗不同分期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ASVBOC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SVBOCI患者,包括急性期组(发病≤24 h,AP组)23例、亚急性早期组(发病>24 h且≤14 d,SAEP组)23例、亚急性晚期及慢性期组(发病>14 d,SALCP组)31例,对比观察3组术中情况、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及预后。结果AP组、SAEP组及SALCP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8.26%(18/23)、95.65%(22/23)及93.55%(2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组、SAEP组术中机械取栓率均高于SALCP组(P均<0.05),AP组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均低于SAEP组和SALCP组(P均<0.05)。围手术期AP组1例、SAEP组2例颅内出血,SALCP组无出血。术后3个月SALCP组预后良好率高于、死亡率低于AP组及SAEP组(P均<0.05),后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管内治疗不同分期ASVBOCI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基底动脉 椎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7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水仙 陈星宇 +6 位作者 阳清伟 郑维红 陈中杰 陈良义 朱仁敬 金首跃 林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评价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的连续7例急性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采... 目的评价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的连续7例急性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 TICI)血流分级评估术后血管再通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术后90 d临床预后。结果6例患者经多次单支架取栓血管均未通,遂以Y型双支架取栓均1次再通,其中5例mTICI血流分级为3级,1例为2b级;1例直接双支架取栓1次再通,mTICI血流分级为3级。5例患者(5/7)术后90 d m RS评分为1~3分,2例死亡。结论采用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1次再通率高,可缩短取栓时间,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双支架取栓 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 脑梗死 血管再通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血管开通治疗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水仙 陈星宇 +10 位作者 阳清伟 庄晓荣 王显锏 葛华 林晓芳 林威 彭忠伟 朱仁敬 翁磊华 金首跃 赖天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目的评价不同血管内介入方法开通不同病因所致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44例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根据中国缺血性卒... 目的评价不同血管内介入方法开通不同病因所致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44例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分类(CISS)病因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原位血栓形成组(LAA组,n=18)、心源性脑栓塞组(CE组,n=15)、动脉夹层组(AD组,n=11)。LAA、AD组行逆行治疗,CE组行顺行治疗。采用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TICI)血流分级评估术后即刻血管开通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比较3组患者血管再通时间、支架植入率、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等。结果AD组患者年龄明显低于LAA组、CE组(P<0.05),LAA组患者伴高血压病、伴高脂血症比例明显高于CE组、AD组(P<0.05),CE组患者伴心房颤动、伴心瓣膜病比例明显高于LAA组、AD组(P<0.05)。LAA组患者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明显长于CE组(P<0.05)。LAA组、AD组支架植入率明显高于CE组(P<0.05)。CE组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LAA组、AD组(P<0.05)。CE组术后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LAA组、AD组(P<0.05)。3组术后NI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CE组术前、术后NIHSS评分,术后90 d病死率均明显高于相同时点LAA组、AD组(P<0.05)。结论逆行治疗前循环串联闭塞LAA或AD患者,顺行治疗CE患者可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串联闭塞 顺行治疗 逆行治疗 机械取栓术
下载PDF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2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金首跃 蒋波 +3 位作者 龙治元 杨利 张海南 尹炜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61-163,共3页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是指患者在特定临床情况下出现皮质下可逆性血管源性水肿,出现急性或亚急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通常来说其临床及影像学改变具有可逆性。MRI技术的发展极大...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是指患者在特定临床情况下出现皮质下可逆性血管源性水肿,出现急性或亚急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通常来说其临床及影像学改变具有可逆性。MRI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对此病的认识,已证实此病并非完全可逆,且病灶并不局限于大脑后部脑白质,亦不局限于血管源性水肿改变。本文将报告2例PRES患者并对该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 脑白质 低密度灶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血管源性水肿 病灶分布 痫性发作
下载PDF
细胞自噬、mTOR信号通路在癫痫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金首跃 武强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234,共3页
癫痫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全世界约有逾5000万癫痫患者,我国癫痫患病人数高达900万以上,约占全球患病人数的1/5,并且以每年30万到40万新确诊患者的速度增长。细... 癫痫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全世界约有逾5000万癫痫患者,我国癫痫患病人数高达900万以上,约占全球患病人数的1/5,并且以每年30万到40万新确诊患者的速度增长。细胞自噬被称为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在生物体中参与了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患者 细胞自噬 信号通路 mTOR 神经元异常放电 程序性细胞死亡 脑功能失调 反复发作性
下载PDF
血清miR-221、miR-210、miR-21-5p与老年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相关性及对预后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王蓉 王凤 +3 位作者 陈星宇 涂燕玲 金首跃 苗佳音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313-131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miR-221、miR-210、miR-21-5p与老年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2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9... 目的探讨血清miR-221、miR-210、miR-21-5p与老年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2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92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测定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miR-221、miR-210、miR-21-5p水平。根据病情程度将脑梗死组患者分为重度亚组(n=27)、中度亚组(n=45)、轻度亚组(n=20)。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将脑梗死组患者分为易损斑块亚组(n=51)与稳定斑块亚组(n=41)。比较不同病情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脑梗死患者血清miR-221、miR-210、miR-21-5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血清miR-221、miR-210、miR-21-5p水平与患者病情程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miR-221、miR-210、miR-21-5p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miR-221、miR-210、miR-21-5p对老年急性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miR-221、miR-210水平均低于健康组,血清miR-21-5p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亚组患者比较,中度亚组、重度亚组患者血清miR-221、miR-210水平均降低,血清miR-21-5p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亚组患者血清miR-221、miR-210水平低于中度亚组,血清miR-21-5p水平高于中度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亚组患者血清miR-221、miR-210水平均低于稳定斑块亚组,血清miR-21-5p水平高于稳定斑块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iR-221、miR-210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均呈负相关性(P<0.05);血清miR-21-5p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均呈正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21、miR-210、miR-21-5p均为老年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miR-21-5p对老年急性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最高,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75.3%。结论血清miR-221、miR-210、miR-21-5p检测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且其表达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病情程度均相关,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21 MIR-210 miR-21-5p 急性脑梗死 斑块性质 病情程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