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经欲解时”思想对不寐治疗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钟云薇 黄泽 +3 位作者 陈莲梅 吴晓清 阮茶梅 胡跃强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32期16-18,共3页
在《伤寒论》中将阴阳划分为三阴三阳。其中描述了六经病各有其欲解时,即三阴三阳病在其相应时辰内有可能减轻或自解,因此称六经欲解时。不寐是脑病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居民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生... 在《伤寒论》中将阴阳划分为三阴三阳。其中描述了六经病各有其欲解时,即三阴三阳病在其相应时辰内有可能减轻或自解,因此称六经欲解时。不寐是脑病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居民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本文主要阐述六经欲解时的内涵,并浅析其对不寐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欲解时 不寐 指导意义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治疗眩晕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黄泽 胡跃强 +2 位作者 陈莲梅 吴晓清 钟云薇 《陕西中医》 2020年第8期1169-1172,共4页
眩晕是一个临床常见问题,因患者发病时有头晕目眩、站立不稳以及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使患者从事各种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降低,且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临床上导致眩晕的疾病众多,人们对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尚缺乏统一认识,... 眩晕是一个临床常见问题,因患者发病时有头晕目眩、站立不稳以及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使患者从事各种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降低,且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临床上导致眩晕的疾病众多,人们对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尚缺乏统一认识,因而未能有明确的诊疗方法,导致治疗难度增大、收效欠佳。近年来由于中医药的疗效确切,副作用小,逐渐成为眩晕病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手段。血府逐瘀汤是治疗血瘀证的经典方药,在治疗眩晕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证实,血府逐瘀汤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颈性眩晕、梅尼埃病、恐惧性姿势性眩晕等疾病临床疗效肯定。因此,血府逐瘀汤治疗眩晕病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眩晕病 血瘀证 颈性眩晕
下载PDF
小续命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黄泽 陈莲梅 +2 位作者 吴晓清 钟云薇 胡跃强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2期2078-2083,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小续命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及万方数据库中小续命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且辅以手工检索相关核心期刊,并追踪纳... 目的系统评价小续命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及万方数据库中小续命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且辅以手工检索相关核心期刊,并追踪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2月1日,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估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涉及1327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医常规治疗措施比较,小续命汤加减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临床总有效率[OR=2.74,95%CI(1.86,4.05),Z=5.06,P<0.000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MD=-2.16,95%CI(-2.90,-1.42),Z=5.70,P<0.00001]、Barthel指数评分[MD=7.74,95%CI(6.38,9.09),Z=11.15,P<0.00001]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D=-1.91,95%CI(-3.41,-0.40),Z=2.48,P=0.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小续命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小续命汤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在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泽 胡跃强 +2 位作者 陈莲梅 吴晓清 钟云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6-170,共5页
近年来对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越发深入,其中蛋白质组学在缺血性中风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中医药因其独特的优势,在缺血性中风的防治方面疗效满意。蛋白质组学能从分子、细胞和组织层面探究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理,以及利用血液、脑脊... 近年来对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越发深入,其中蛋白质组学在缺血性中风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中医药因其独特的优势,在缺血性中风的防治方面疗效满意。蛋白质组学能从分子、细胞和组织层面探究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理,以及利用血液、脑脊液和尿液等筛选特定生物标志物以早期识别缺血性中风,同时能评估药物的作用和疗效,寻找中医药的起效机制。但是,现有研究成果和结论仍待大样本的实验研究证实。蛋白质组学在神经系统疾病防治方面将扮演着重要角色,就蛋白质组学在缺血性中风的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以及中医药的起效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缺血性中风 中医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黄泽 陈莲梅 +3 位作者 阮茶梅 吴晓清 钟云薇 胡跃强 《湖南中医杂志》 2020年第10期177-180,共4页
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有关调查数据表明,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每年70... 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有关调查数据表明,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每年700余万人,其中死亡患者约为120/10万人,且在存活的患者中,约有70%左右存在残疾,因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以及生存质量均存在不利影响[1-2]。笔者现将近几年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中西医结合疗法 综述 学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