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调控AQP4、ZO-1的表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邓小嫚 康琳玲 +3 位作者 钟京琛 倪思铭 雷丹丹 彭拥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226-3233,共8页
目的探讨电针“水沟穴”、“百会穴”是否可以通过调控AQP4、ZO-1的表达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损伤。方法选用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C)、MCAO模型组(M)、电针组(EA)、AQP4 siRNA组(siRNA)和空载质粒组(EP... 目的探讨电针“水沟穴”、“百会穴”是否可以通过调控AQP4、ZO-1的表达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损伤。方法选用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C)、MCAO模型组(M)、电针组(EA)、AQP4 siRNA组(siRNA)和空载质粒组(EP)。采用改良后的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于模型构建成功后5 min针刺大鼠的“水沟穴”和“百会穴”,并接电针,AQP4 siRNA组和空载质粒组右侧脑室缓慢注入AQP4 siRNA表达质粒和不含AQP4 siRNA的空载质粒。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V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脑半球肿胀率及脑水肿情况,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各组大鼠AQP4、ZO-1蛋白含量,RT-PCR测定各组大鼠AQP4、ZO-1mRNA含量。结果与NC组相比较,M组及EP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脑水肿程度较重,AQP4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上升,ZO-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降;与M组及EP组相比较,EA组及siRNA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脑水肿程度较轻,AQP4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下降,ZO-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上升。结论电针可以有效抑制AQP4的表达及ZO-1的降低,从而改善血脑屏障的损伤,减少脑水肿的产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调控AQP4、ZO-1的表达可能是电针“水沟穴”和“百会穴”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及血脑屏障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血脑屏障 脑水肿 电针 AQP4 ZO-1
下载PDF
脂肪酸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连晓阳 原萌谦 +5 位作者 李晓洁 陈栋 刘成勇 吴晓亮 徐斌 钟京琛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8期1618-1622,共5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1型和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的内分泌功能紊乱可导致机体代谢异常,脂质代谢与DPN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其代谢产物对神经功能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脂肪酸作为脂质代谢中的重要底物,参与构成细胞...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1型和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的内分泌功能紊乱可导致机体代谢异常,脂质代谢与DPN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其代谢产物对神经功能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脂肪酸作为脂质代谢中的重要底物,参与构成细胞膜、维持细胞膜正常功能并与周围神经系统中髓鞘的形成相关。因此,脂肪酸紊乱可能与DP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学术界尚未对其给予充分关注。深入研究脂肪酸紊乱所致的脂代谢异常与DPN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可能为DPN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脂肪酸 脂质代谢 胰岛素抵抗 线粒体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脂质代谢的影响
3
作者 连晓阳 王鸣 +5 位作者 原萌谦 李晓洁 陈栋 钟京琛 刘成勇 徐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3-512,共10页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2例DPN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31例)和药物组(31例,脱落2例),并招募2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药物组口服硫辛酸胶囊,每次0.2 g,...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2例DPN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31例)和药物组(31例,脱落2例),并招募2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药物组口服硫辛酸胶囊,每次0.2 g,每日3次;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针药结合组采用针刺治疗,穴取双侧曲池、外关、合谷、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针药结合组和药物组患者治疗前后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及正中神经(MN)和腓总神经(CPN)的神经传导速度;检测针药结合组、药物组患者治疗前后和正常组健康受试者血清脂质代谢。结果:治疗后,针药结合组和药物组患者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针药结合组降低幅度大于药物组(P<0.001);针药结合组和药物组患者MN、CPN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针药结合组提高幅度大于药物组(P<0.001)。DPN患者治疗前与正常组健康受试者共有365个差异脂质代谢物,包括鞘氨醇(SPH,d18:0)等,参与肌醇磷酸代谢等通路;药物组治疗前后有103个差异脂质代谢物,包括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18:1/0:0)等,参与甘油磷脂代谢等通路;针药结合组治疗前后共有99个差异脂质代谢物,包括溶血磷脂酰胆碱(LPC,18:0/0:0)等,参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溶血磷脂酸(LPA,0:0/22:6)、LPA(0:0/18:2)、LPC(O-18:0)等50个脂质代谢物受针刺影响较大,主要参与甘油磷脂代谢等通路。结论:针药结合可改善DPN患者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脂质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针药结合 神经传导速度 脂质代谢
原文传递
PPARγ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钟京琛 田烨楠 彭拥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6-8,共3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是一种广泛表达的配体调节转录因子,它控制涉及脂质代谢、胰岛素敏感性、炎症、氧化还原平衡的基因表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是一种广泛表达的配体调节转录因子,它控制涉及脂质代谢、胰岛素敏感性、炎症、氧化还原平衡的基因表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在糖尿病中的患病率为50%,其病理机制包括脂质代谢、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线粒体能量失衡异常等产生的神经元、雪旺细胞受损。随着对PPARγ的深入研究以及对DPN病理机制了解的加深,发现通过调节PPARγ的表达能够改变DPN的发生发展。本文就PPARγ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Γ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脂质代谢 炎症 线粒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