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懵懂少年眼中的真实世界——评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被引量:2
1
作者 钟今瑾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0期236-237,共2页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一部代表作。在书中,作者塑造了白人男孩哈克贝利·费恩与黑奴吉姆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阅读与分析,本文从主题、历史背景、作者个人经历、河流与木筏的意象、哈克与吉姆的人...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一部代表作。在书中,作者塑造了白人男孩哈克贝利·费恩与黑奴吉姆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阅读与分析,本文从主题、历史背景、作者个人经历、河流与木筏的意象、哈克与吉姆的人物形象、语言等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马克·吐温 文学批评
下载PDF
近代中国教育小说发展研探——以《教育杂志》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钟今瑾 程方平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20年第2期122-135,共14页
清末民初的中国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教育作为"开启民智"和"救国新民"号召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重视。在民国诞生的新传播媒介——报刊上所刊登的"教育小说"这一颇为新颖的小说形式恰恰反... 清末民初的中国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教育作为"开启民智"和"救国新民"号召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重视。在民国诞生的新传播媒介——报刊上所刊登的"教育小说"这一颇为新颖的小说形式恰恰反映出近代教育思想的变迁与发展。报刊业的兴盛繁荣和小说这一文体独特的通俗性与叙事性的双重特征都是近代教育小说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我国教育小说的发展经历从译到创的过程则是从"乞灵于西方"到结合中国传统进行创作,这一过程反映的都是中国近代教育家的思想探索和理论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教育 教育小说 叙事性 文学教育 《教育杂志》
下载PDF
《儒林外史》中的“双进”中举 被引量:1
3
作者 钟今瑾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第1期190-191,共2页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典型的讽刺小说。鲁迅先生评价它时说其"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在小说中作者吴敬梓刻画了很多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如周进、范进等。他们在中举之前费尽心力,穷困潦倒,受人嘲...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典型的讽刺小说。鲁迅先生评价它时说其"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在小说中作者吴敬梓刻画了很多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如周进、范进等。他们在中举之前费尽心力,穷困潦倒,受人嘲讽,但在中举之后则欣喜近狂,周围的人们也开始极力讨好奉承他们。科举腐蚀着文士的心灵,使他们失去了自我,在灵魂上扭曲而堕落。作者以讽刺,辛酸与悲愤的笔触,揭露了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深深毒害。于繁盛中敏锐地察觉出社会衰落的《儒林外史》与《红楼梦》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范进 周进 中举
下载PDF
区域创新与知识集群协同发展的世界经验与中国对策
4
作者 钟今瑾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56-64,共9页
知识已然成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知识集群的构成与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系统的整体创新。卡拉雅尼斯等人在吉本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生产模式三”理论,指出其背后的知识生产动力机制是源于“政府-大学-产业-社会公... 知识已然成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知识集群的构成与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系统的整体创新。卡拉雅尼斯等人在吉本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生产模式三”理论,指出其背后的知识生产动力机制是源于“政府-大学-产业-社会公众”的“四螺旋”结构。文章以“四螺旋”理论为基础,选取日本的筑波科学城与筑波大学、韩国的大德创新特区与台湾地区新竹科学园区为典型案例,通过分析这四个同为政府主导模式下的创新主体的实践经验与独特方案,总结提取出其中的关键创新要素,为我国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知识集群 “四螺旋”理论 知识生产模式 动力机制 雄安新区
下载PDF
语言接触中的“洋泾浜”现象新议
5
作者 钟今瑾 《文教资料》 2017年第35期43-44,共2页
语言的接触可以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而洋泾浜则是语言接触的类型中特殊的一种.洋泾浜原是上海的一条 河浜,后指那些没有受过正规英语教育的上海人说的蹩脚英语.洋泾浜英语是中国与西方进行贸易交往时形成的,它的存在、 兴盛与衰落在一... 语言的接触可以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而洋泾浜则是语言接触的类型中特殊的一种.洋泾浜原是上海的一条 河浜,后指那些没有受过正规英语教育的上海人说的蹩脚英语.洋泾浜英语是中国与西方进行贸易交往时形成的,它的存在、 兴盛与衰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中国社会的变迁.本文从语言接触的主要形式入手,探讨了洋泾浜在中国产生的 与发展轨迹,将其与日语与上海话中的音读的音义关系相联系,并分析了现代社会中 的“新洋泾浜”语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泾浜 语言接触 音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