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高效水稻种质资源筛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钟代斌 陆雅海 +5 位作者 郭龙彪 罗利军 王一平 梅捍卫 余新桥 应存山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CSCD 2001年第4期16-20,共5页
采用在遮雨网室盆栽和不同施氮处理对1107份水稻种质资源不同生长时期的苗高、分蘖数和干物重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高分蘖期相对干物重与不同时期相对苗高和相对分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时期相对苗高与相对分蘖数之间亦呈... 采用在遮雨网室盆栽和不同施氮处理对1107份水稻种质资源不同生长时期的苗高、分蘖数和干物重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高分蘖期相对干物重与不同时期相对苗高和相对分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时期相对苗高与相对分蘖数之间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对分蘖数、相对苗高和相对干物重在水稻种质资源中存在较大的变异,分蘖数可作为氮高效资源筛选的形态指标。通过比较5个时期苗高和分蘖数的相对生长量及最高分蘖期干物重的相对含量共11个指标,初步筛选出14份氮高效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相关分析 氮高效品种
下载PDF
基于mtDNA-COI基因序列分析我国中华按蚊种群的遗传结构 被引量:10
2
作者 常雪莲 钟代斌 +6 位作者 李小聪 黄亚铭 朱国鼎 魏星 夏惠 陈晓光 方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4-238,247,共6页
目的探讨我国中华按蚊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种群系统发育关系。方法本实验采用2010-2012年间在我国山东,安徽,江苏,贵州,广西和云南等6个不同地理环境采集的中华按蚊样品,进行线粒体COI基因扩增并测序。采用Bioedit 7.0软件对测... 目的探讨我国中华按蚊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种群系统发育关系。方法本实验采用2010-2012年间在我国山东,安徽,江苏,贵州,广西和云南等6个不同地理环境采集的中华按蚊样品,进行线粒体COI基因扩增并测序。采用Bioedit 7.0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运用Dna SP 5.0软件确定种群遗传结构特点;应用Arlequin 3.1软件计算种群的遗传距离及遗传分化系数;通过IBDWS在线软件来明确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使用PHYLIP 3.6软件构建种群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六个中华按蚊种群共123个雌蚊个体的PCR产物成功扩增和测序。PCR扩增中华按蚊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大小为814 bp,平均A+T含量(71.2%)>平均G+C含量(28.8%)。线粒体COI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分子变异等级分析表明中华按蚊遗传分化主要来自于种群内部;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现象。中性检验,错配分析及聚类进化树结果显示:中华按蚊种群发展经历扩张状态,而云南种群相对其他种群较独立,在系统树中为孤立一支。结论线粒体COI基因可以作为研究中华按蚊种群遗传结构和系统进化的理想分子标志。云南种群遗传发育较其他地理种群具有一定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mtDNA-COI 种群遗传
下载PDF
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郭龙彪 罗利军 +4 位作者 钟代斌 梅捍卫 王一平 余新桥 应存山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1-224,共4页
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籼粳交 (L emont×特青 )构建的一套包括 2 6 5个重组自交系 (RIL)群体 (F1 4 )的株高、生育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 10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除株高和有效穗以... 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籼粳交 (L emont×特青 )构建的一套包括 2 6 5个重组自交系 (RIL)群体 (F1 4 )的株高、生育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 10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除株高和有效穗以外 ,8个农艺性状在双亲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性状在 RIL群体中呈连续变异 ,分布频率大致接近正态分布 ,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单株产量与结实率、粒数和株高呈极显著相关 ;除千粒重外 ,所有性状均与株高具有相关性。对单株产量作用大的性状依次为结实率、有效穗、每穗粒数和千粒重 ,这 4个性状解释了单株产量 90 .7%的变异。另外还对 6份优良株系进行了评价。这些结果可为水稻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分析提供有用的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
下载PDF
重庆市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抗性与kdr基因突变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付凤洋 陈斌 +4 位作者 钟代斌 孟凤霞 闫振天 何正波 闫桂云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25-30,共6页
摘要中华按蚊是我国的主要传疟媒介之一。近年来我国不同地区的蚊虫抗药性监测数据显示,多种媒介蚊虫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为了解重庆市中华按蚊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抗性水平及其与kdr基因突变的关系,我们于2011... 摘要中华按蚊是我国的主要传疟媒介之一。近年来我国不同地区的蚊虫抗药性监测数据显示,多种媒介蚊虫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为了解重庆市中华按蚊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抗性水平及其与kdr基因突变的关系,我们于2011年7~9月采用WHO标准区分剂量法对重庆市璧山县和秀山县的中华按蚊做了抗药性生物测定,通过测序检测了钠离子通道IIS6节段kdr基因突变。生物测定结果显示璧山县种群死亡率为32.72%,秀山县种群为12.62%,比1992和2001年抗性水平(死亡率分别为80.72%、76.92%)明显提高。测序得到325bp的kdr片段,在L1014位点有‘兀'.I'、TGT突变。突变统计显示,璧山县种群基因突变频率为7.23%,秀山县种群为68.60%,两个群体的基因突变与抗药性的关联未达显著水平,表明这两个中华按蚊种群L1014位点的rI’rI'T和TGT突变与抗药性表型间无关联。中华按蚊抗药性分子机理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种群,检测其他突变位点以及相关代谢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中华按蚊 溴氰菊酯 抗药性 kdr基因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分析广州市15个白纹伊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6
5
作者 郑梓豪 吴珊珊 +2 位作者 魏勇 钟代斌 郑学礼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85-994,共10页
目的探讨广州市白纹伊蚊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和系统发育关系。方法本实验于2020年9月至2020年11月期间,采集广州市11个行政区的共计15个白纹伊蚊种群。单只蚊虫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法扩增COI基因序列并测序,获得的序列... 目的探讨广州市白纹伊蚊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和系统发育关系。方法本实验于2020年9月至2020年11月期间,采集广州市11个行政区的共计15个白纹伊蚊种群。单只蚊虫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法扩增COI基因序列并测序,获得的序列在GenBank上经过BLAST比对。BioEdit 7.2软件观察序列峰图。MEGA X软件对齐序列,分析碱基组成,构建系统发育树(NJ法)。DNAsp 6.12软件分析位点多态性,单倍型及其多样性,进行错配分布分析。Arlequin 3.5软件进行分子变异分析、进行中性检验。DAMBE 7.2软件分析序列的系统发育信号。PopART 1.7软件构建单倍型网络图(Median joining法)。结果广州市15个白纹伊蚊种群共获得642条序列,其长度为603 bp。A碱基加T碱基平均含量是67.5%,符合线粒体DNA的AT偏向性。单倍型分析共检出45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1为优势单倍型。中性检验表明广州市部分种群不符合中性理论,但大部分种群都经历过种群扩张,而错配分布却表明仅有少部分种群经历过种群扩张。Mantel检验表明15个白纹伊蚊种群不存在地理隔离现象。种群遗传分化显示各种群间交流较频繁,且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很低,差异更多来自于个体间。结论广州市的白纹伊蚊种群间基因交流较频繁,遗传分化小,遗传多样性偏低。这可能使不同地理种群的白纹伊蚊具有相似的媒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种群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安徽淮南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抗药性和P450单加氧酶活性随蚊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徐铁龙 钟代斌 +3 位作者 方强 汤林华 周水森 郑彬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57-159,166,共4页
目的研究蚊龄对安徽淮南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抗性和P450单加氧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其抗性产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在安徽省淮南市现场采集中华按蚊幼虫,饲养羽化,分别在雌蚊羽化后1、3、6、9、12、15 d和20 d时,测定其抗药性和P450单加氧酶活性,... 目的研究蚊龄对安徽淮南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抗性和P450单加氧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其抗性产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在安徽省淮南市现场采集中华按蚊幼虫,饲养羽化,分别在雌蚊羽化后1、3、6、9、12、15 d和20 d时,测定其抗药性和P450单加氧酶活性,并以实验室敏感蚊作为对照组,比较二者抗药性和P450单加氧酶活性。结果随蚊龄增长,安徽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抗性和P450单加氧酶活性曲线均呈不对称倒U形变化。1 d龄时,抗性和P450单加氧酶活性较低;其后迅速增加,至3~9 d时达到顶峰,进入平台期;随后,抗性和P450单加氧酶活性均逐渐降低。3~12 d龄蚊虫P450单加氧酶活性高于敏感蚊,15 d与20 d龄蚊虫与敏感蚊类似,1 d龄蚊虫则低于敏感蚊。结论蚊龄是蚊虫抗性和酶活性检测的混杂因素。P450单加氧酶活性增强可能是当地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抗性产生的原因之一。采用蚊龄不一致的现场蚊作为测试对象可能会低估其抗性水平,误导杀虫剂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抗药性 蚊龄 P450单加氧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