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钟传庆 魏宝秀 +3 位作者 张佳立 郭华伦 张南 付秋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 (ECCC)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表现 ,并与其它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比较 ,了解其生物学特点。方法 收集ECCC 10例 ,子宫内膜乳头状浆液性癌 (UPSC) 12例 ,子宫内膜样癌 (UEC) 4 4例 ,比较组织学改变 ,并用S ...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 (ECCC)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表现 ,并与其它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比较 ,了解其生物学特点。方法 收集ECCC 10例 ,子宫内膜乳头状浆液性癌 (UPSC) 12例 ,子宫内膜样癌 (UEC) 4 4例 ,比较组织学改变 ,并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 p5 3蛋白、ER、PR的表达。 结果  10例ECCC占子宫内膜癌的 3 14 %。各组平均年龄ECCC6 3 5岁 ,UEC 5 1 7岁 ,UPSC 6 0 0岁。ECCC与UEC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ECCC与UPSC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肿瘤组织学Ⅲ级 ,ECCC占 30 % ,UEC占 17 1% ,UPSC占 10 0 %。ECCC与UEC比较 ,P >0 0 5 ,ECCC与UPSC比较 ,P <0 0 1。 10例ECCC ,5例瘤细胞成分单纯 ,其中 1例含红染的透明小体 ;其余 5例中 2例含少数瘤巨细胞 ,3例伴有UEC成分。未见肿瘤伴同UPSC或EIC(endometrialintraepithelialcarcinoma)的组织象。 3例ECCC呈p5 3蛋白表达 ,全部EC CCER染色阴性 ,仅 1例呈PR阳性。 7例随访 5年以上 ,4例生存 ,3例死亡 ,5年生存率为 6 6 6 %。结论 ECCC的临床病理学和生物学既不同于UPSC也不同于UE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SC 子宫内膜癌 透明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PR 癌组织 ER 结论 生物学 显著性
下载PDF
宫颈癌浸润淋巴细胞和Langerhans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钟传庆 张佳立 +2 位作者 于晓红 李诚信 罗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研究宫颈癌浸润淋巴细胞(TiL)、Langerhans细胞(LC)分布及与淋巴细胞活性标记物HLA-DR和转铁蛋白受体(TfR)的关系。方法:应用CD4,CD8,OKT11,OKT9,HLA-DR和S-100抗... 目的:研究宫颈癌浸润淋巴细胞(TiL)、Langerhans细胞(LC)分布及与淋巴细胞活性标记物HLA-DR和转铁蛋白受体(TfR)的关系。方法:应用CD4,CD8,OKT11,OKT9,HLA-DR和S-100抗体及ABC免疫组化法。结果:CD4,CD8,OKT11阳性细胞随肿瘤发展而增多,并和转铁蛋白受体(TfR)及HLA-DR阳性表达密切关联。LC细胞数目随肿瘤分期增高和TiL密度增加而增多。结论:TiL和LC在宫颈癌中数量增多和活性增高的作用尚不清楚,它可能是宫颈癌局部的免疫反应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浸润淋巴细胞 LANGERHANS细胞
下载PDF
卵巢浆液性交界瘤近期讨论的诊断问题 被引量:4
3
作者 钟传庆 路名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6-269,共4页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浆液性交界瘤 腹膜种植 微浸润
下载PDF
宫颈恶性腺瘤的p53、c-erbB-2和PCNA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钟传庆 张佳立 +3 位作者 于晓红 魏宝秀 孙丽萍 付秋风 《实用癌症杂志》 2000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 研究p53 、cerb B2 、PCNA 在宫颈恶性腺瘤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 、cerbB2 和PCNA 在宫颈恶性腺瘤中的表达。结果 p53 、cerbB2 和PCN... 目的 研究p53 、cerb B2 、PCNA 在宫颈恶性腺瘤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 、cerbB2 和PCNA 在宫颈恶性腺瘤中的表达。结果 p53 、cerbB2 和PCNA 在21 例子宫颈恶性腺瘤中的表达分别为47 .6 % 、4 .7 % 和100 .0 % ,而35 例宫颈良性病变均呈阴性反应。宫颈恶性腺瘤和子宫颈腺癌的p53 、PCNA 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检测p53 、PCNA 有助于子宫颈恶性腺瘤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恶性腺瘤 P53 C-ERBB-2 PCNA
下载PDF
卵巢粘液性肿瘤凝集素受体组织化学研究
5
作者 钟传庆 徐艳兰 +3 位作者 魏宝秀 周元 曾晓南 高佑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60-261,共2页
应用ABC亲和组比技术研究了卵巢粘液性肿瘤的,1种凝集素受体分布。肿瘤和PNA(花生)、SJA(槐)和DBA(双花)结合后,粘液性囊腺瘤仅部分瘤细胞顶部的细胞膜和胞浆均匀着色,而交界性囊腺瘤和腺癌细胞浆内分别可见阳性染色颗粒。肠化型粘液腺... 应用ABC亲和组比技术研究了卵巢粘液性肿瘤的,1种凝集素受体分布。肿瘤和PNA(花生)、SJA(槐)和DBA(双花)结合后,粘液性囊腺瘤仅部分瘤细胞顶部的细胞膜和胞浆均匀着色,而交界性囊腺瘤和腺癌细胞浆内分别可见阳性染色颗粒。肠化型粘液腺瘤的阳性反应率高于颈管型粘液腺瘤(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凝集素 受体 组织化学
下载PDF
p53、EGFR和Ki-67抗原在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中的表达
6
作者 钟传庆 于晓红 +2 位作者 张佳立 魏宝秀 孙丽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42-544,I069,共3页
目的:研究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p53、EGFR和Ki-67抗原的表达及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21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的存档资料作染色观察。结果:p53、EGFR和Ki-6... 目的:研究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p53、EGFR和Ki-67抗原的表达及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21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的存档资料作染色观察。结果:p53、EGFR和Ki-67抗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9%、61.9%和71.4%。临床分期Ⅱ~Ⅳ期肿瘤(10/12)的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期肿瘤(3/9)(P<0.05)、肿瘤癌性成分Ⅱ级的p53阳性表达高于Ⅰ期(P<0.05)。6例在1年内死亡的病例,其中5例p53阳性染色,而5例生存2年以上的肿瘤p53免疫染色全部阴性,两组比较(P<0.05)。肉瘤成分Ⅲ级的EGFR阳性率高于Ⅱ级(P<0.05),除此而外,EGFR和Ki-67的表达和肿瘤分期、预后均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中胚叶混合瘤 P53基因 EGFR
下载PDF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2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秦贇娜 钟传庆 +3 位作者 于晓红 魏宝秀 付秋风 孙丽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比较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 ( 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 UPSC ) 和子宫内膜样癌 ( uterine endometrioid carcinoma, UEC)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表达,以了解两种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差异。方法对24例UPSC和54例UEC进行... 目的比较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 ( 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 UPSC ) 和子宫内膜样癌 ( uterine endometrioid carcinoma, UEC)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表达,以了解两种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差异。方法对24例UPSC和54例UEC进行组织学复查和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的p53蛋白、ER和PR的表达。结果24例UPSC占子宫内膜癌的3.77%,平均年龄UPSC组为60岁,UEC组为51.7岁(P〈0.01),晚期癌(FIGO Ⅲ-Ⅳ)UPSC组占62.5%,UEC组占35.1%(P〈0.025)。p53蛋白的表达UPSC组16例阳性(66.7%),UEC组10例阳性(18.5%),两组比较(P〈0.01)。ER阳性表达UPSC组(8.3%),UEC组(42.5%),PR阳性表达UPSC组(12.5%),UEC组(35.2%),两组比较:ER(P〈0.01),PR(P〈0.05),差异有显著性。UPSC组p53蛋白表达与肿瘤分期、分级、及肌层浸润无明显关系,而UEC组Ⅲ-Ⅳ期肿瘤的p53蛋白的表达率高于Ⅰ-Ⅱ期(P〈0.005)。UPSC的5年生存率为25%,UEC组5年生存率为80.9%(P〈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UPSC为p53高表达,而缺乏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为高度恶性的肿瘤。它的生物学行为不同于UEC,因而强调诊断时需和其他类型的子宫内膜癌相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 子宫内膜样癌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阴道透明细胞癌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曾四元 李诚信 +1 位作者 钟传庆 万建萍 《实用癌症杂志》 2001年第2期209-210,共2页
关键词 透明细胞癌 阴道肿瘤 治疗 病因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卵巢微乳头浆液性交界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付秋风 秦赟娜 +3 位作者 钟传庆 罗兵 魏宝秀 彭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3-504,共2页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微乳头浆液性癌 腹膜种植 肿瘤复发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发生分子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隆玉 万建萍 钟传庆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1515-1518,共4页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癌发生过程中的分子学改变。方法:以"子宫内膜癌、分子机制和治疗"为关键词,使用NCBI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对2003-2008年发表的文章进行检索,共收集到有关文献169篇,通过查找全文,排除重复研究和与本研究无关的...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癌发生过程中的分子学改变。方法:以"子宫内膜癌、分子机制和治疗"为关键词,使用NCBI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对2003-2008年发表的文章进行检索,共收集到有关文献169篇,通过查找全文,排除重复研究和与本研究无关的文献后,最后精选纳入分析的文献22篇。结果:子宫内膜样癌(Ⅰ型)发生过程中,经过4种分子学改变,即PTEN基因沉静、因错配修复基因变化而产生的微卫星不稳定、K-ras及β-catencin基因突变。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和透明细胞癌(Ⅱ型)主要的分子学改变是p53基因突变、HER-2/neu基因扩增和过度表达。部分子宫内膜癌处于灰色状态,即它们的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学方面具有Ⅰ和Ⅱ型子宫内膜癌共同的特征。结论:了解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生物学变化,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病理学 分子生物学 治疗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宫颈恶性腺瘤细胞核形态测量及DNA含量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佳立 钟传庆 魏宝秀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子宫颈恶性腺瘤 细胞核形态 DNA 含量
下载PDF
卵巢交界性黏液瘤和黏液癌近期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舒宽勇 钟传庆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699-702,共4页
卵巢交界性黏液瘤(mucinous borderline overian tumor,MBT)的病理诊断和生物学行为始终存在较多争论。目前,对于卵巢交界瘤有的仍按低度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结果多数患者接受过分的治疗。近期研究证实,MBT和它伴同的上... 卵巢交界性黏液瘤(mucinous borderline overian tumor,MBT)的病理诊断和生物学行为始终存在较多争论。目前,对于卵巢交界瘤有的仍按低度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结果多数患者接受过分的治疗。近期研究证实,MBT和它伴同的上皮内癌及微漫润癌在排除了腹膜假黏液瘤和转移癌后,预后良好。500例MBT经随访,死亡率为1%。分析死亡原因认为,肿瘤内存在的破坏性漫润未被发现或者将腹膜假黏液瘤及转移癌误诊为MBT,结果出现了死亡病例。MBT伴上皮内癌的诊断标准为腺上皮细胞增生至3~4层以上,胞核明显异形性,其生存率为100%。MBT伴微浸润的诊断标准是肿瘤间质内出现单个或呈巢状排列的癌细胞漫润,癌灶直径3~5mm,经随访无1例复发和死亡。卵巢黏液癌的浸润特点是“融合性和膨胀性漫润”,若出现阃质浸润则要考虑为转移癌。卵巢黏液癌内有80%为转移癌;卵巢原发性和转移性癌的病理诊断除根据上述特征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病理学 粘液瘤/病理学 腺癌 粘液/病理学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肿瘤细胞DNA含量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凌云 李诚信 钟传庆 《实用癌症杂志》 1995年第3期153-155,共3页
作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8例卵巢交界瘤,20例卵巢恶性肿瘤及4例正常卵巢进行DNA含量测定。结果:①交界瘤非整倍体率为16%,恶性肿瘤非整倍体率为100%;②非整倍体交界瘤与恶性肿瘤之间DI值、PI值、S期细胞比率无差... 作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8例卵巢交界瘤,20例卵巢恶性肿瘤及4例正常卵巢进行DNA含量测定。结果:①交界瘤非整倍体率为16%,恶性肿瘤非整倍体率为100%;②非整倍体交界瘤与恶性肿瘤之间DI值、PI值、S期细胞比率无差异(P>0.05);③DI<1.21是判断交界瘤的客观指标,符合率87.93%;④DI值是唯一影响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上皮性肿瘤 DNA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宫颈鳞癌PCNA及间质内CD34表达的临床意义
14
作者 张佳立 钟传庆 +4 位作者 罗兵 郭华伦 于晓虹 魏宝秀 孙丽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48-449,共2页
关键词 宫颈鳞癌 PCNA 间质 CD34表达 免疫组织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子宫颈小细胞癌7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郭天棋 李诚信 +4 位作者 郭华伦 邓克华 罗兵 李汉萍 钟传庆 《江西医药》 CAS 1999年第1期28-30,共3页
宫颈小细胞癌(Smalcelcarcinomaofthecervix,SCCC)少见,约占所有宫颈恶性肿瘤的05~5%[1],国内仅见2例报道[2]。SCCC有各种不同名称如类癌、嗜银细胞癌、燕麦细胞癌、神经内分泌... 宫颈小细胞癌(Smalcelcarcinomaofthecervix,SCCC)少见,约占所有宫颈恶性肿瘤的05~5%[1],国内仅见2例报道[2]。SCCC有各种不同名称如类癌、嗜银细胞癌、燕麦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低分化类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小细胞癌 SCCC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2例报告
16
作者 杨新民 李诚信 钟传庆 《江西医药》 CAS 2001年第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 MMMT 诊断 治疗 病理
下载PDF
卵巢宫内膜样癌和透明细胞癌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素恩 李玉苓 +2 位作者 康映蕖 刘书文 钟传庆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263-265,321,共3页
对8例卵巢宫内膜样癌进行了光镜及电镜观察。8例中有3例含透明细胞癌区。超微结构显示卵巢宫内膜样癌与子宫内膜腺癌及正常子宫内膜十分相似。瘤细胞主要成分类似子宫内膜增生期细胞,但亦含有类似分泌期细胞成分。透明细胞癌的超微结构... 对8例卵巢宫内膜样癌进行了光镜及电镜观察。8例中有3例含透明细胞癌区。超微结构显示卵巢宫内膜样癌与子宫内膜腺癌及正常子宫内膜十分相似。瘤细胞主要成分类似子宫内膜增生期细胞,但亦含有类似分泌期细胞成分。透明细胞癌的超微结构表现为大量分泌期型细胞。说明卵巢宫内膜样癌的形态和功能本质为子宫内膜上皮。透明细胞癌是一型重演分泌期子宫内膜上皮的肿瘤,应归类于卵巢宫内膜样癌分泌型或透明细胞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宫内膜样癌 透明细胞癌
下载PDF
宫颈恶性腺瘤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钟传庆 徐艳兰 肖龙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41-243,T001,共4页
报道9例子宫颈恶性腺瘤。血性和水样粘液性白带增多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临床检查发现宫颈肥大和糜烂,4例可见宫颈息肉样或瘤样结节。镜下见宫颈腺体自鳞状—柱状上皮交界处以上一侧增生,数量增多,并沿水平方向扩展至子宫腔,同时浸润宫... 报道9例子宫颈恶性腺瘤。血性和水样粘液性白带增多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临床检查发现宫颈肥大和糜烂,4例可见宫颈息肉样或瘤样结节。镜下见宫颈腺体自鳞状—柱状上皮交界处以上一侧增生,数量增多,并沿水平方向扩展至子宫腔,同时浸润宫颈深层间质和子宫肌层。腺瘤上皮细胞呈单层排列,类似于正常宫颈管腺体,但可见部分形状不规则的胞核和大小不一的腺体,仔细观察将可见到核分裂象。患者预后和肿瘤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粘液组织化学和CE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免疫组织化学 子宫肿瘤
下载PDF
卵巢良性和恶性粘液性囊腺瘤酸性粘蛋白的组化改变 被引量:3
19
作者 钟传庆 徐艳兰 樊伟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5-67,共3页
用4种酸性粘蛋白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90例卵巢良性和恶性粘渡性囊腺瘤酸性粘蛋白的含量和成分。发现粘液性囊腺癌酸性粘蛋白含量明显高于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和钻液性囊腺瘤。绝大多数粘液性囊腺瘤酸性粘蛋白的主要成分是唾液酸粘蛋白,... 用4种酸性粘蛋白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90例卵巢良性和恶性粘渡性囊腺瘤酸性粘蛋白的含量和成分。发现粘液性囊腺癌酸性粘蛋白含量明显高于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和钻液性囊腺瘤。绝大多数粘液性囊腺瘤酸性粘蛋白的主要成分是唾液酸粘蛋白,或唾液酸和硫酸两种粘蛋白的混合,仅少数瘤含有较多硫酸粘蛋白。与囊腺癌上皮比较,良性囊腺瘤上皮中唾液酸粘蛋白含量增多,或两种酸性粘蛋白均减少。据认为:①当囊腺瘤恶变时,酸性粘蛋白逐渐增加;②唾液酸粘蛋白(部分肿瘤含硫酸粘蛋白)增多是卵巢粘液性囊腺癌的组化特点;③酸性粘蛋白含量可能与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囊腺瘤 酸性粘蛋白 组化改变
下载PDF
子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中Langerhans′细胞分布和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钟传庆 张佳立 +1 位作者 魏宝秀 肖龙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538-538,共1页
人体Langerhans’细胞(Lc)来源于骨髓的树突状细胞,通过循环迁移到真皮层,然后进入表皮层.Lc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在皮肤局部防御及介导敏感接触反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S-100蛋白为标记,研究了10例正常子宫颈,3... 人体Langerhans’细胞(Lc)来源于骨髓的树突状细胞,通过循环迁移到真皮层,然后进入表皮层.Lc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在皮肤局部防御及介导敏感接触反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S-100蛋白为标记,研究了10例正常子宫颈,32例宫颈乳头瘤病毒感染,50例宫颈癌前病变(CINⅠ~Ⅲ级),23例早期浸润癌(Ia期癌)中Lc的数量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癌前病变 郎格罕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