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盘卷肌球蛋白样Bcl-2-相互作用蛋白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损伤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吴莉莉 林景涛 +3 位作者 张远成 钟佩敏 唐劲松 王海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51-57,共7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Vs)通过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S6K1)/盘卷肌球蛋白样Bcl-2-相互作用蛋白(Beclin 1)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链脲佐菌素(STZ...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Vs)通过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S6K1)/盘卷肌球蛋白样Bcl-2-相互作用蛋白(Beclin 1)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链脲佐菌素(STZ)注射的方法建立SD大鼠DN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SC-EVs组、MSC-EVs+MHY1485(mTOR激活剂)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SD大鼠以正常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同等剂量柠檬酸钠溶液作为对照。以MSC-EVs和MHY1485分组处理后,检测大鼠血糖及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mALB)]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mTOR/S6K1/Beclin 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mTOR/S6K1/Beclin 1通路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形态发生损伤,血糖、BUN、Scr、UmALB、p-mTOR及p-S6K1相对阳性表达、p-mTOR/mTOR、p-S6K1/S6K1显著升高(P<0.05),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Ⅱ/LC3Ⅰ、Beclin 1蛋白表达、Beclin 1相对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MSC-EVs组大鼠肾组织形态损伤减轻,血糖、BUN、Scr、UmALB、p-mTOR及p-S6K1相对阳性表达、p-mTOR/mTOR、p-S6K1/S6K1显著降低(P<0.05),LC3Ⅱ/LC3Ⅰ、Beclin 1蛋白表达、Beclin 1相对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MSC-EVs组相比,MSC-EVs+MHY1485组大鼠肾组织形态损伤加重,血糖、BUN、Scr、UmALB、p-mTOR及p-S6K1相对阳性表达、p-mTOR/mTOR、p-S6K1/S6K1显著升高(P<0.05),LC3Ⅱ/LC3Ⅰ、Beclin 1蛋白表达、Beclin 1相对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MSC-EVs可增强自噬,降低DN大鼠血糖、SCr、BUN和尿蛋白水平,减轻肾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S6K1/Beclin 1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 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 盘卷肌球蛋白样Bcl-2-相互作用蛋白 糖尿病肾病 肾损伤
下载PDF
白细胞计数联合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在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检验价值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钟佩敏 吴莉莉 +1 位作者 黎丽冰 陈巧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7期67-69,共3页
目的分析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以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9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观察A组(病毒感染)及观察B组(细菌感染),每组45例;抽选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 目的分析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以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9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观察A组(病毒感染)及观察B组(细菌感染),每组45例;抽选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5例作为对照组。三组均实施WBC、PCT、CRP检测,对比三组WBC、PCT、CRP水平以及WBC、PCT、CRP阳性率。结果观察A组WBC、CRP、PCT分别为(8.34±1.42)×109/L、(9.85±3.81)mg/L、(0.68±0.27)ng/ml,观察B组的WBC、CRP、PCT分别为(12.89±4.26)×109/L、(12.33±5.13)mg/L、(1.93±0.47)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3±1.14)×109/L、(5.08±1.34)mg/L、(0.32±0.0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与观察B组的WBC、CRP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PCT阳性率31.11%显著低于观察B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联合检测WBC、CRP以及PCT能够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性感染以及细菌感染进行有效鉴别,有着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上呼吸道感染 阳性率
下载PDF
病毒性肝病患者的生化检验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钟佩敏 吴莉莉 +4 位作者 陈彩玲 黎丽冰 叶淑华 陈巧玲 陈艳婷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12期190-191,共2页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病患者的生化检验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病患者60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分别检测两组的相关生化指标,比较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和阳性率,同时分析不同病...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病患者的生化检验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病患者60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分别检测两组的相关生化指标,比较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和阳性率,同时分析不同病毒性肝病类型患者的指标差异。结果:肝病组AST(136.82±25.63)U/L、ALG(190.77±32.89)IU/L、STB(29.63±10.24)umol/L、CHE(5.84±1.43)kU/L,均高于健康组,有显著差异(P<0.05)。肝病组患者检测指标阳性率AST86.67%、ALT85.00%、STB93.33%、CHE90.00%,均高于健康组,有显著差异(P<0.05)。肝病组中,与其它类型病毒性肝病比较,急性肝炎患者PA(173.45±23.72)mg/L水平偏高,慢性肝炎患者水平偏高,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病毒性肝病患者生化检验指标水平及阳性率明显提高,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病患者各项生化检验指标水平也有明显差异,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和鉴别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病 生化检验指标 变化特点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登革热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钟佩敏 吴莉莉 +4 位作者 陈彩玲 黎丽冰 叶淑华 陈巧玲 陈艳婷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8期173-174,共2页
目的 分析登革热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确诊为登革热的患儿共50例,将其纳入到观察组;登革热患儿中肝功能损伤患儿有25例.同时选取同时段医院门诊收治的健康体检儿童共88例纳入到对照组.观察... 目的 分析登革热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确诊为登革热的患儿共50例,将其纳入到观察组;登革热患儿中肝功能损伤患儿有25例.同时选取同时段医院门诊收治的健康体检儿童共88例纳入到对照组.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急性发作期、缓解期的PCT、P-LCR、PLT、MPV、PDW血小板参数;对比观察组PLT<50×109/L、≥50×109/L,肝功能正常、损伤,APTT正常及异常的PCT、P-LCR、PLT、MPV、PDW血小板参数.结果 观察组急性发作期PCT、PLT指标低于缓解期,P-LCR、MPV高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PDW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T、PLT指标低于对照组,P-LCR、MPV、PDW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50×109/L组,PCT、PLT、PDW指标低于PLT≥50×109/L组,P-LCR高于PLT≥50×109/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在PLT<50×109/L组和≥50×109/L组两组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正常组P-LCR、MPV、PDW指标低于肝功能损伤组,肝功能正常组PLT指标高于肝功能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正常组及肝功能损伤组PCT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正常组P-LCR、PDW低于APTT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正常组和APTT异常组对比PCT、PLT、MPV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登革热患儿疾病诊断中分析血小板参数,为疾病诊断及评估提供了依据,进一步明确患儿病情,展现出了较高的疾病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血小板 肝功能 疾病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