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核磁共振成像定量评估与血细胞参数和围产期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钟俊炎 陈雪雨 杨默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1-580,共10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D)的围产期高危因素及血细胞参数的相关性,为早期发现并规避早产儿WMD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D)的围产期高危因素及血细胞参数的相关性,为早期发现并规避早产儿WMD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经核磁共振检查诊断为WMD的早产儿85例为病例组,并以胎龄为匹配条件选取同期115例经核磁共振检查未诊断WMD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围产期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血细胞参数单因素分析、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WMD的相关因素,并对其中有意义的连续性变量进行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分析,以获得WMD危险因素截断值,最后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WMD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①围产期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孕期贫血率、产前足疗程激素使用率、早发败血症发生率、机械通气(≥7 d)比例、低血压发生率、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Ⅲ-Ⅳ级及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生后第1周的两组血细胞参数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生后第1周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单核细胞(MONO)、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机械通气(≥7 d)是WM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生后1周内较高的MCH和PLT以及产前足疗程激素治疗是WMD发生的保护因素。④MCH诊断WMD的AUC为0.708,95%CI为(0.595,0.820),截断值为37.10 pg。PLT诊断WMD的AUC为0.669,95%CI为(0.551,0.787),截断值为227.50×10^(9)/L。⑤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发型败血症是WMD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而胎龄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则是其保护因素及血细胞学指标。【结论】早产儿机械通气(≥7 d)、生后1周血细胞MCH和PLT减低可能是预测早产儿WM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及相关血细胞学指标,而产前应用足疗程的糖皮质激素则是其保护因素;早发型败血症及越小的胎龄及PDW可能是WMD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脑白质损伤 高危因素 血细胞参数
下载PDF
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钟俊炎 黄美 《黑龙江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586-588,共3页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治疗中应用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45例患儿应用硫...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治疗中应用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45例患儿应用硫酸镁进行治疗,研究组的45例患儿应用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治疗中应用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的各项指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地那非 硫酸镁 新生儿 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巨核细胞发育的转录因子和基因调控 被引量:1
3
作者 钟俊炎 邱明慧 杨默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35-336,F0003,F0004,共4页
从红细胞-巨核细胞双能祖细胞开始,巨核细胞经历了一系列分裂过程,在此期间细胞质开始表达血小板特异性蛋白质(β1-微管蛋白),细胞膜也增加了许多血小板特异性粘附蛋白修饰(整合素αIIb/β3,整合素αII/β1,糖蛋白GpIb,GpVI),细胞质颗... 从红细胞-巨核细胞双能祖细胞开始,巨核细胞经历了一系列分裂过程,在此期间细胞质开始表达血小板特异性蛋白质(β1-微管蛋白),细胞膜也增加了许多血小板特异性粘附蛋白修饰(整合素αIIb/β3,整合素αII/β1,糖蛋白GpIb,GpVI),细胞质颗粒及其成分(血小板因子4,转化生长因子β1,von Willebrand因子,P-选择素)聚集,内膜(特异表现为快速钙流动或血小板前体形成)开始形成。经过4~6个细胞分裂周期后,有丝分裂中止,DNA合成却仍在继续,这一过程被称为核内有丝分裂,巨核细胞变成多倍体,大量关键血小板蛋白也在此阶段产生,从而形成一个非常巨大的成熟巨核细胞,同时,由于周围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破坏和β1-微管蛋白长丝的生成,内膜扩散,然后这些血小板前体分支并分裂成血小板。巨核细胞的整个发育过程离不开转录因子及基因调控,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转录因子、鉴定巨核细胞基因表达的系统生物学方法和由巨核细胞转录因子调节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核细胞 核内有丝分裂 细胞分裂周期 微管蛋白 肌动蛋白细胞骨架 血小板因子4 基因调控 转录因子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子代发生低血糖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钟俊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24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子代发生低血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8年1月1日-2019年6月1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出生胎龄>34周诊断新生儿低血糖且其母亲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患儿共128例...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子代发生低血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8年1月1日-2019年6月1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出生胎龄>34周诊断新生儿低血糖且其母亲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患儿共128例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未诊断新生儿低血糖但母亲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新生儿128例为对照组。收集纳入病例与母亲的临床资料、生后24 h内血小板参数。采用秩和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因素对妊娠期糖尿病子代发生低血糖的影响意义。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双胎妊娠、初产妇、顺产、孕期血糖控制不佳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比例、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入院时血气分析pH值、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双胎妊娠[OR=5.225,95%CI(1.070,25.527)]、孕期血糖控制不佳[OR=11.751,95%CI(3.775,36.57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8.707,95%CI(1.875,40.439)]、平均血小板体积增高[OR=1.519,95%CI(1.020,2.257)]均是妊娠期糖尿病子代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而顺产[OR=0.480,95%CI(0.242,0.953)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双胎妊娠、孕期血糖控制不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平均血小板体积增高均是妊娠期糖尿病子代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而顺产是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子代 低血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生后早期血液学参数预测早产儿有血流动力学意义动脉导管未闭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钟俊炎 《中外医疗》 2020年第18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生后早期血液学相关参数预测早产儿有血流动力学意义动脉导管未闭的意义。方法方便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动脉导管未闭(hsPDA)的早产儿共124例... 目的探讨生后早期血液学相关参数预测早产儿有血流动力学意义动脉导管未闭的意义。方法方便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动脉导管未闭(hsPDA)的早产儿共124例为病例组,以胎龄和出生体重为匹配因素按1:1的比例从同期住院的早产儿中选取124名无血流动力学意义动脉导管未闭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收集纳入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入院1周内的血常规指标。分析早产儿早期血液学参数对有血流动力学意义动脉导管未闭的预测意义。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血小板数214.00(165.00~264.25)×10^9/L与240.00(195.00~280.50)×10^9/L、血小板压积19.65(15.78~24.1)%vs 21.80(18.23~2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900.000,5989.000,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宫内感染是hsPD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产前足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和生后一周内相对较高的血小板计数是hsPDA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生后一周血小板减低和宫内感染可能是早产儿hsPDA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产前应用足疗程的糖皮质激素是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学参数 早产儿 有血流动力学意义动脉导管未闭 预测
下载PDF
红霉素联合奥美拉唑对新生儿咳嗽合并呕吐的治疗效果观察
6
作者 钟俊炎 黄美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红霉素联合奥美拉唑对新生儿咳嗽合并呕吐的治疗效果。方法 170例新生儿咳嗽合并呕吐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85例。参照组单一应用红霉素治疗,观察组应用红霉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咳嗽与呕吐好转时间及临... 目的探讨红霉素联合奥美拉唑对新生儿咳嗽合并呕吐的治疗效果。方法 170例新生儿咳嗽合并呕吐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85例。参照组单一应用红霉素治疗,观察组应用红霉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咳嗽与呕吐好转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呕吐好转时间(1.09±0.30)d、咳嗽好转时间(1.08±0.19)d显著短于参照组的(2.45±0.35)、(1.89±0.4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好转24例、有效59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65%(83/85);参照组患儿好转19例、有效52例、无效1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53%(71/8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与奥美拉唑联合应用于新生儿咳嗽合并呕吐患儿,临床效果理想,不仅可快速改善患者咳嗽、呕吐等情况,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安全可行性强,利于新生儿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红霉素 新生儿咳嗽合并呕吐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结合蛋白琥珀酸铁用于高危早产儿贫血150例防治效果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钟丽梅 钟俊炎 +1 位作者 杨海媚 黄智锋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1464-1466,共3页
目的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结合蛋白琥珀酸铁用于高危早产儿贫血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高危贫血早产儿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儿分为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50例)。对照组病儿... 目的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结合蛋白琥珀酸铁用于高危早产儿贫血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高危贫血早产儿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儿分为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50例)。对照组病儿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观察组病儿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结合蛋白琥珀酸铁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病儿实验室指标(铁、铁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体质量,输血情况(输血率、输血次数),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铁[(25.28±10.25)mmol/L比(15.53±8.49)mmol/L]、铁蛋白[(78.59±17.94)μg/L比(16.38±7.69)μg/L]、血红蛋白[(127.05±22.17)g/L vs(111.07±16.95)g/L]、红细胞计数水平[(4.28±0.23)×10^(12)/L比(3.39±0.18)×10^(12)/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体质量[(2496.05±178.17)g比(2270.52±174.04)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儿输血率(6.67%vs 26.00%)低于对照组(P<0.05),输血次数[(1.33±0.24)次比(2.40±0.14)次]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结合蛋白琥珀酸铁在治疗高危早产儿贫血的过程中,疗效更确切,可明显改善病儿低铁状态,提高机体造血能力,增加病儿体质量,减少贫血风险,且安全性较好,该方法有助于病儿临床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婴儿 早产 疾病 促红细胞生成素 蛋白琥珀酸铁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用于新生儿危重症效果观察
8
作者 钟俊炎 黄美 《中国民康医学》 2019年第10期65-67,共3页
目的:探究窒息及感染导致的新生儿危重症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窒息及感染导致的危重症新生儿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 目的:探究窒息及感染导致的新生儿危重症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窒息及感染导致的危重症新生儿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急救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对比不同组别存活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危重症评分、低钙血症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不同组别存活患儿新生儿转运生理稳定指数(TRIPS)、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SNAP)-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患儿低钙血症发生率为4.88%(2/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88%(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4,P=0.028)。结论:对于窒息及感染导致的新生儿危重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可提升患儿生存率,改善危重症状,降低低钙血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危重症 小剂量多巴胺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早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预防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被引量:23
9
作者 黄智峰 李欢 +9 位作者 黄鹏 唐慧 李辉桃 钟俊炎 叶楠 张素娥 朱琳 林冰纯 石玉萍 杨传忠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出生后早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预防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于2015年7月15日至2016年12... 目的探讨出生后早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预防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于2015年7月15日至2016年12月25日收治的胎龄≥27周且〈32周或出生体质量≥1 000 g且〈1 500 g的BPD高危早产儿,共10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早期雾化组(34例)、晚期雾化组(34例)和未雾化组(37例)。比较3组患儿用氧时间及BPD、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IVH)、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脓毒症、高血糖的发生率。结果3组间平均用氧总天数,早期雾化组为9 d,晚期雾化组为15 d,未雾化组为18 d,早期雾化组明显低于晚期雾化组和未雾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09,P〈0.05);3组间用氧时间,早期雾化组为3 d,晚期雾化组和未雾化组均为6 d,早期雾化组明显低于晚期雾化组及未雾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17,P〈0.05)。3组间BPD发生率,早期雾化组、晚期雾化组和未雾化组分别为14.7%(5/34例)、20.6%(7/34例)、37.8%(14/37例),未雾化组明显高于早期雾化组和晚期雾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17,P〈0.05)。3组间在IVH、ROP、NEC、PDA、脓毒症、高血糖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BPD高危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后早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可降低BPD的发生率及用氧时间,且无明显近期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糖皮质激素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
原文传递
无创心输出量参数指导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药物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智峰 杨传忠 +8 位作者 李欢 黄鹏 钟俊炎 李辉桃 张素娥 林彦青 易琳 石玉萍 林冰纯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2018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 探讨无创心输出量参数监测指导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药物治疗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6年2~8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28 ~ 31周或出生体重1 000~1 799 gPDA早产儿,监测无创心输出... 目的 探讨无创心输出量参数监测指导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药物治疗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6年2~8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28 ~ 31周或出生体重1 000~1 799 gPDA早产儿,监测无创心输出量参数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和射血分钟距离(minute distance,MD),并以主动脉CI≥2.95 L/(min·m^2)、MD≥21.50 m/min,同时肺动脉CI≥4.55 L/(min·m^2)、MD≥26.50 m/min为界值将PDA早产几分为PDA需处理组和PDA不需处理组,采用t检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动脉导管关闭率、需处理组动脉导管关闭前后无创心输出量参数变化.结果 共纳入需处理组24例,不需处理组43组,动脉导管总体关闭率为85.1% (57/67),需处理组关闭率低于不需处理组(70.8%比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导管关闭后肺动脉流动时间、主动脉每搏输出指数、速度时间积分均明显低于关闭前[(217.6±19.3) ms比(235.8 ±21.4) ms,(22.4±6.0) ml/m2比(25.2±7.7) ml/m2,(15.1±4.1) cm比(17.2±5.3)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闭后主、肺动脉CI、MD有所下降,但与关闭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心输出量参数主、肺动脉CI、MD对于早产儿PDA药物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PDA药物治疗后不能单纯根据主肺动脉CI、MD变化判断动脉导管关闭情况,仍需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血流动力学 超声检查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持续性肺膨胀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20
11
作者 钟俊炎 宗海峰 +9 位作者 叶楠 黄美 袁誉容 张素娥 张婉芳 朱琳 张淑娟 黄智峰 石玉萍 杨传忠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81-786,共6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肺膨胀(sustained lung inflation, SLI)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的效果及其并发症.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南... 目的探讨持续性肺膨胀(sustained lung inflation, SLI)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的效果及其并发症.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2016年7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收治的胎龄<34周且出生体重<2 000 g需要PS治疗的NRDS患儿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在气管插管后连接T组合复苏器行SLI,然后通过气管导管给予PS;对照组只给予PS.比较2组病例注药前、后(给予PS后1 h)血气分析、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2, FiO2)、氧分压/FiO2及其改善情况,比较呼吸治疗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配对t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分析观察组56例,对照组54例.观察组注药后血气分析中pH值、二氧化碳分压、FiO2以及氧分压/FiO2与注药前比较均有改善[pH值:7.26±0.09与7.19±0.09,t=3.814;二氧化碳分压:(51.5±12.6)与(59.8±16.3) mmHg(1 mmHg=0.133 kPa),t=2.610;FiO2:26.0(21.0~31.5)%与40.5(38.5~51.5)%,U=392.000;氧分压/FiO2:(284.6±117.9)与(173.4± 59.7) mmHg,t=6.427;P值均<0.05].观察组FiO2注药后与注药前的下调幅度大于对照组[-10.0(-15.0^-5.0)%与-5.0(-8.0~0.0)%,U=706.500,P<0.001].观察组24 h内拔管率高于对照组[80%(45/56)与71%(32/54),χ^2=5.830,P=0.016].2组病例总机械通气时间、无创/鼻导管高流量通气时间、72 h内重新插管率以及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SLI联合PS治疗NRDS,可提高24 h内拔管率,促进FiO2下调,且无明显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剂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